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大乘顯識經講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般若經典 更新時間: 2025-06-30 18:30:18 閲讀: 0

第二章  如來藏部分

一、第八識能生一切法的真實義

第八識能生一切法,這個一切法是指衆生自身七識所能緣、能觸、能見的一切法,衆生自身七識緣不到觸不到的一切法,就不一定是自身的第八識所出生的法。但是衹要是自身的七識所能緣、能觸、能見得到的一切法,無一不是衆生自身的第八識所親自出生和托顯的法。自身的第八識如果不生法不顯法,自身的七識就緣不到觸不到法,更見不到法,就不能知法的存在。

自身七識所能緣能觸能見的一切法,一部分是自身第八識用自心中的七大種子所生,一部分是自身第八識不能用七大種子出生,是其他衆生的第八識用他身第八識中的種子出生了法以後,自身第八識去緣,然後再托顯出來,自身的七識才能緣、觸和見。比如說七識見到對方的五蘊身,對方的五蘊身是對方第八識用種子出生的,自身的第八識不可能去出生,但自身的第八識可以緣和觸,再把對方的五蘊身呈現出來,自身的七識就見到了對方五蘊身。

自身的七識所能緣能觸和能見到的一切法,包括有別於自身的其他衆生的五蘊身,以及三界器世間,包括有道種智時証得的真如法性、第八識的運行行相、七個識的運行行相、八個識的心所法,當然也包括其他衆生八個識的心所法,種種心行。這一切法,總體來說,包括七識的親所緣緣,和疏所緣緣,包括第八識親自用七大種子所生的法,和第八識單純照見的其他衆生的第八識所親自出生的法,其他衆生的第八識所親自出生的法這部分不是自己的第八識用自體中七大種子所生的法,而是間接顯現、托顯出來的法。

總而言之,第八識出生一切法,這一切法是有前提的,是與自身的八個識有關聯的法,無關聯的法就不在自身的第八識所生的一切法範圍之内。第八識不是被出生的法,所以自身的第八識不能出生自身第八識,也不能出生他身的第八識,以及他身第八識的心所法、運行行相,他身的第八識及心所法衹能是自身的第八識所顯法,衹能照見托顯出來,不能生。他身五蘊也是如此,衹能照見和托顯,不能生。自身的第八識照見托顯以後,自身七識才能緣才能觸才能見,見的都不是有實質的法。有實質的法是自身的第八識用七大種子或者是五大種子出生的法。

二、一切法平等義

說一切法平等不二,不是依靠理解出來的那種平等,也不是從小乘法方面來理解的平等,而是從大乘法的角度來說的平等。雖然小乘法也講一切法空,在空的意義上說一切法是平等的,但是這種平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是不究竟的平等。因爲小乘法都立足於世俗法相來說一切法生滅變異無常空,說生滅現象不是永遠存在的,最後都消失了,消失了以後一無所有,從結果上看都是平等的,但是世俗法相在世俗諦上是不空的,有種種的相,這些相有高低不平之分,有善惡美醜之分,有生有滅之分,有色相和心相之分,既然有分別,就是不平等的。

大乘法的平等是從一切法的本質上來說的,是說一切法本質上都是如來藏的性質,但是如來藏的不生不滅的種子屬性,盡管如來藏用七大種子變幻出一切法的不同世俗法相,實質都是如來藏的屬性是如來藏整體當中的一部分,本質還是不生不滅不變異的,本質也都是空的,了不可得的。一切法不管如何縯變,都是如來藏的七大種子的功能作用,七大種子永遠都不變,不生不滅不變異,那麽一切法就不生不滅不變異,所以一切法都是平等不二的。從如來藏這個角度來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都是如來藏性和如來藏相,如來藏是一相不二相,一切法就是一相不二相。

衹有在証得了唯識種智以後,才能現前如實地觀察一切法的性質和屬性,觀察一切法的實質,才能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内的種子變現出來的,種子在如來藏裡是不生不滅的,是本來就存在的,沒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種子形成的法也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上下之分,都是平等無差別的。但是從世俗法的現象上看一切法有不平等性,是在相上表現出來的不平等,和佛法上講的平等這二者是辯証統一的關系。

三、禪宗不立文字是什麽意思

禪宗也叫作宗門,佛法之宗是真心如來藏,禪宗就是參禪証悟真心如來藏的法門。如來藏雖然沒有語言文字和聲音,但是整個參禪過程也是不用語言文字和聲音的,用語言文字傳達出來的都不是真心,所以在參禪的時候,傳法者和受法者的語言文字和聲音就沒有用了,所有的書籍理論沒有用了,參禪者心裡也不用念念有詞、絮絮叨叨、哼哼哈哈的了,剝離了可對比的外緣參照物。

這樣就沒辦法海濶天空、情思意解,比量非量地盡情發揮,意識沒有發揮餘地了,老老實實的全憑意根現量的思和究。雖然辛苦,徹夜難眠,但成果豐厚,能挖掘出内心意根的潛能和智慧,一旦挖出自家寶藏,從此就會過上自由富裕的日子,再也不用流離失所地乞討度苦日子了。

這時候外面的文字和心裡的文字,都不管用了,使不上力了,唯有依靠自身的智慧,這樣才能開發出自己本身的大智慧,什麽推理,什麽分析,什麽整理,什麽歸納,什麽拆分,什麽整合,什麽臆測,什麽想象,什麽比對,什麽教量,什麽理論,什麽知識,什麽學問,全都用不上了,意識歇下來,不用忙碌了。這時候負責任的禪師會告訴你,把佛經拿開,禁止讀經看書,違犯者戒尺伺候。一旦參到關鍵時刻,挨打是絕對的好事,雖然語言文字都用不上了,但還可以挨打,被打的時候照樣沒有語言文字和思惟,但卻能觸動意根的靈感。

在師父給棒子的時候,如果意識很活躍,就會立刻思惟分析說這個可能就是,但結果是:錯!意識又分析推理說:真妄和合,這個沒錯,但結果還是:錯!你又進一步用排除法推斷臆測說:這個不是眼識,不是耳識鼻識和身識,也不是意識和意根,一定是第八識,但最後結果仍然是:錯!你敢動意識,無論怎樣都是一個字:錯!三個錯之後,你再不覺悟,禪師就會給你推出禪堂,甚至會給你推出禪院禪寺,不要你了,因爲你還不是道器,沒資格參禪。當然具格的禪師是不會亂打棒子的,一定會看準了參禪者的心理狀態,在最恰當的時機給棒子,這叫作當機一棒,拋掉一切塵境和情懷,現量識得非塵境非情懷的那個。

過去祖師大德總說,媮心不死不能悟道,賊心不死不能悟道。媮心和賊心都指什麽心?媮什麽不能悟道?是誰媮?媮什麽了?參禪的時候,怎麽去除媮心?參禪時候的媮心,也可以說是投機取巧的心,走捷逕的心,是直接把別處的知識理論拿過來當實証當親証的心。因爲不是意根自己親証的,意識投機取巧拿過來的名爲媮。過去常常用一句話來形容有真實証量的祖師們講法,說是這些法都是從自己心窩子裡陶出來的,意思是說祖師們所講的法,都是自己實証出來的,是自己的智慧結晶,不是意識從別處搬弄過來的現成理論知識,或者是把學來的理論進行整理歸納加工一下,改頭換面變成是自己的,因爲這樣不算作悟道,也會耽誤悟道。

什麽叫作自心現量?從自己胸襟裡掏出來的才叫作自心現量,胸襟心窩子都是指深深的意根主人那裡。與此相反的,是意識不費力的解出來的,不用修戒定慧和三十七道品解出來的,是與學來的理論知識和別人的見解作比對參考推測出來的,這差不多就是白白拿過來的。意識這樣的做法差不多就是媮了,媮心不死,意根不能思量參究,就不能証道。意識學了大量的法,實質上都屬於媮,因爲不是胸襟裡的,不是自家的,都是別處的法,是耳入口出的法和現學現賣的法,都不是自家寶藏。

四、凡夫是否應該執如來藏

問:深信有一個如來藏,這個算不算一個微細法執呢?就是認可如來是無形無像,可還是執這個無形無象。可能有人會說:我是爲表達需要不得不說這樣一個名詞,其實沒有一個名字,也沒有”一個沒有名字的意象“。

答:關於我執與法執的問題,現在暫時都不用考慮,我執是四果阿羅漢才有能力斷除的,凡夫離四果的距離還很遙遠,我見破除都很困難了,何談破除我執?尤其是法執,那是地上菩薩才能一點點破除的,沒有明心和証果,根本破不了法執,凡夫離地上菩薩的距離幾乎是一個無量劫的時間,這麽早談破法執於事無補。

在破牢關之前,執如來藏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畢竟執如來藏遠比執五隂要清淨得多,那就不如執如來藏。証得如來藏之後,才能一點點的不執如來藏,現在還沒有証得如來藏,也談不到執,衹要能認如來藏是真,就已經非常好了。如來藏本身是沒有我性的,但六七識把如來藏當作是真正的我,在破牢關之前,這都是好現象,是正常的和應該的。

五、三能變識現像作用的區別

意根猶如明鏡現像,與如來藏猶如明鏡現像有很大的區別,如來藏現像的時候,如來藏與像之間是生與被生的關系,而意根現像的時候,意根與像之間沒有生與被生的關系,雖然意根是第二能變識,這個變不是無中生有的生的意思,是顯現的意思,是促成的意思。

意識和五識是第三能變識,也有現像和顯像的功能作用,但意識的現像不如意根現像如實,能顯現出錯誤、錯位和變異的像,所以就不起單純的照見諸法的作用,是對像做了加工的顯現。當然意根現像也不是完全如實的顯現,也有了一定的扭曲和變異,衹是沒有意識扭曲的嚴重,而如來藏現像就完全如實,不扭曲,不變異,忠實於法的原貌,所以如來藏現像才真正是如鏡現像。這是三能變識現像的區別。

六、心空無病及第歸

六七識無形無相,做的夢也是無形無相的,夢裡的人事物如何是有形有相的?爲什麽能見到有形有相的人事物?無形無相的夢如何能承載有形有相的人事物?無形無相與有形有相二者應該是不相容的,既然不相容,夢裡如何能有人事物?

同理,如來藏是無形無相的,七大種子是無形無相的,業種是無形無相的,出生的一切法如何是有形有相的?一切法都不出如來藏之外,無形無相的如來藏如何能承載有形有相的一切法?無形無相的如來藏如何能與有形有相的一切法相容?

因此說,一切法相,落眼成翳,落耳成病,落鼻成翳病,落舌成病,落身成翳病,落意成病,七識成病,才見了法,七識無病,哪裡有一切法?因此說,修行就是去翳病,去相去執,心空病才瘉,心空及第歸。

每當你見到法相的時候,就要覺悟自己,這是翳病所見,翳病所見,我有病了,我在病著,我要治病,我要去翳。如此下去,早晚有一天,翳病去除,不再見相,恢複正常。原來我們都不是正常人,原來所以爲的正常即非正常,是名正常,恢複正常以後的正常也非正常,是名正常,正常以後的解脫,即非解脫,是名解脫。修行路數即如此,不如此者即非修行,是名修行,假修行。

不要以爲學佛修行,是要獲得什麽,而是要去除什麽,與從前的認知正好相反。想獲得法,獲得果,獲得榮譽,獲得大千世界,獲得美好的生活,獲得殊勝的正報和依報,不管想獲得什麽,都是癡心妄想,應該滅去有想,空去一切想。

七、大小乘空的區別

萬法皆空的空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從小乘法的角度所講五蘊世間皆空的含義,層次比較淺,範圍比比較窄,不包括一切法;另一方面是從大乘法角度所講五蘊世間皆空和一切法空的含義,層次也越來越深,是根本上的空,實質上的空,究竟意義上的空,以至於最後達到完全徹底的空,範圍則包括了一切法,沒有一絲遺漏。小乘法講五蘊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這個空是指生滅變異無常的法,衹要有生就會變異甚至滅去,不能常住不能久長,有生有滅的法,是無我性的法,這是小乘的空。

大乘法的空是証得如來藏以後,現量觀察五蘊世間和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所以都是空的,這些法也是生滅變異不真實的。很顯然,大乘的空更根本更究竟更透徹,把空的理講明了。從地上菩薩唯識種智來講,眼前所見的物都是心所變現的,被變生的法就是幻化的不真實的。就像魔術師憑空變一束鮮花,這束鮮花雖然在現象上是存在的,但實質是空的、不存在的,存在是一種假相。大乘法闡述世間一切法的空、假、中,而小乘的空比較淺,沒有假,也沒有中,衹是觀察世間法無常變異不住,沒有被幻化的那種假,沒有抓住法的實質,觀察智慧比較淺。

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的修行,都是破除七識五隂的無明,讓七識五隂具有空的智慧。如果熏習了很多法,理論很豐富,能寫出諸多辯論論文,可是心卻不空,把所學理論都當作實有的法,這是學知識,而不是修行,與修行背道而馳。

尤其是學大乘法,如果沉迷於深奥有趣的理論當中,不斷吸取知識,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研究,整理和歸納,條分縷析,把如來藏幻化的一切法當作有法來執取,執有而不空,這都不是修行。修行是依據理論証空而破除無明,改變心行和心性,心性衹有心空了才能改變,心性改變,心行才能隨之改變,果報才能由惡報變爲善報。每個學人都要牢記學佛的宗旨是要達到心空,心空及第歸,修行不是搞學問,不是累積知識研究理論,所以不能執理廢事,要理事統一,理事圓融無礙。

八、大小乘的區分以心爲根本

有一句話叫作: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關鍵是人心和人的智慧。以菩薩心修小乘,小乘也是大乘,以自私心修大乘,大乘也是小乘。大小乘的區分,以心爲準,不以法爲準。法無大小,心量有大小,所修的法大小就立判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