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十二因緣釋
第五章 陰持入經上卷
原文:何等為十二種。從求如求等生。從癡因緣令有行。從行令有識。從識令有名字。從名字令有六入。從六入令有致。從致令有痛癢。從痛癢令有愛。從愛令有受。從受令後有。從有令有生。從生令有老死憂悲苦。不可心致惱。如是具足苦種。為致習。
釋:什麼是十二種因緣法?十二因緣法是從對世間法的一系列求取中產生出來的。從意根的愚癡因緣出生身口意行,從身口意行因緣出生六識業種,從六識業種的因緣出生名色,從名色因緣出生六入,從六入因緣出生觸,從觸因緣出生受,從受因緣出生愛,從愛因緣出生取,從取因緣出生有,從有因緣出生生,從生因緣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一切不可心之事導致內心苦惱不斷。這樣就具足了生死苦的業種,都是觸的習氣所造成的。
原文:癡已盡便行盡。已行盡便識盡。已識盡便名字盡。已名字盡便六入盡。已六入盡便致盡。已致盡便痛癢盡。已痛癢盡便愛盡。已愛盡便受盡。已受盡便有盡。已有盡便生盡。已生盡便老死盡。已老死盡。憂悲苦不可心惱便盡。如是具足苦種便得盡。
釋:如果意根的愚癡斷盡以後,行就會斷盡;行斷盡以後六識業種就會斷盡;六識業種斷盡以後,名色就會滅盡;名色滅盡以後,六入就會滅盡;六入滅盡以後觸就會滅盡;觸滅盡以後受就會滅盡;受滅盡以後愛就會滅盡;愛滅盡以後取就會滅盡;取滅盡以後有就會滅盡;有滅盡以後生就會滅盡,生滅盡以後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會滅盡,這樣眾生所具足的生死苦種子就滅盡了。
原文:彼癡名為不知四諦如有。不解不見。不相應不受。不解不解根。是名為癡。彼癡因緣行為何等。為六望受。何等為六。色聲香味觸法。是為身六望受。是名為行。
釋:那個愚癡是什麼意思?愚癡就是不知道世間有四聖諦理存在,不能如實的解四聖諦教理,也不見世間的四聖諦理,與出世間解脫道不相應,也不能接受四聖諦真實的教理,不懂得出離,不懂得自他根基利鈍,所以叫作愚癡。
由於愚癡的因緣產生的行是指什麼?是對於六塵的六種受納。六是指什麼?是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叫作色身六個向往的受,就是所說的意根的行,換句話說,就是意根向往著對色聲香味觸法的領納和領受,叫作色身六個希望和趣向,也叫作身口意行。
原文:彼行因緣識為六身識。眼耳鼻舌身心。是名為六身識。彼識因緣名字。字為色。名為四不色陰。痛想行識是為名。色為四大本。謂地水火風是。上為名。是四為色。是二相連共為名字。
釋:由於身口意行的因緣產生了六識種子,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叫作六識身。如果沒有身口意行,就不會留下六識的業種。六識業種的因緣產生了後世的名字,字就是色陰,名就是受想行識四個非色陰,受想行識叫作名。色身以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為根本。上邊四陰是名,四大是色,名和色二者連起來就是名色五陰。
原文:彼名字因緣。身六入受。眼耳鼻舌身心。是名身六入受。彼六入因緣。身六思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為身六思望。彼思望因緣身六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為身六痛。彼痛因緣六身愛。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六身愛。彼愛因緣受為四受。一欲受。二見結受。三戒願受。四身結行受。是名為四受。
釋:由於名色因緣,產生了色身上的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叫作身六入受;由於六入因緣產生的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叫作色身上的六個思念向往;由於六觸因緣產生的六受,眼識受耳識受鼻識受舌識受身識受意識受,叫作身六受;由於受因緣產生的六愛,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叫作六身愛;由於愛的因緣產生的取有四種:欲取、見取、禁戒取、我語取,名為四取。
為什麼五陰身上有六入受呢?因為色身上有六入,是為觸塵而用,觸塵之後必然有受,所以有六入就會有受,叫作六入受。
為什麼六根觸六塵的觸叫作六思望呢?因為這個觸是由意根抉擇的,意根有此抉擇是有想法、有希望、有欲望、有向往的,否則就不會抉擇觸六塵,沒有觸也就沒有後續的受想行了。觸是很關鍵的一步,觸的目的就是要了別辨別,就是要有所造作,就是要有所知。這說明意根是不寂靜的,是有攀緣的,是想讓法相續進行下去的。意根有這些思想活動所以才決定觸,於是六根就觸了六塵,這正是意根作主識的體現。
根塵相觸生識,六識出生之後就會對六塵有所了別和辨別,之後就知了六塵的細微法。六識知了六塵,意根就隨之知了六塵的細微處,目的就會逐漸實現。從觸這個環節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是否有修行,是否心靜,是內歛還是外緣的,是有所求還是無所求的,是否是寂止有禪定的。觸之後會生出很多是非,不觸就無是非,心就寂靜,對於六塵境就是解脫的,反之就有束縛。
原文:彼受因緣有。為三有。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是名為三有。彼有因緣生。為上五陰。六持六入。己有如有生。聚已住墮致分別根。已入得有。是名為生死。為何等名。為人人所在。在所住已。住壞已過。死時是命六根已閉塞是為死。上本為老。後要為死。是故名為老死。
釋:由於取的因緣產生的有,是三界的有:欲界有、色界有和無色界有,這叫作三有。由於有的因緣產生的生命體,就是上邊所說的五陰六根六塵六識。有了三界的有,又有了生命體,生命體集起之後六根具足,就墮入了三有中,這叫作生死。為什麼叫作生死?生死是人人都有的,五陰身生滅變異的過程就叫作生死,出生以後生命存留之際叫作住,住後毀壞叫作老,生命已經謝滅,六根閉塞不能起用了叫作死,先有老,後有死,叫作老死。
原文:癡相為何等。為冥中見冥。如有不解。令從是致墮行相處。行相為何等。為令後複有。是為行相。上從是發起。令從是致墮識處。識相為何等。為識物識事是為識相。令從是致墮名字處。
釋:愚癡是什麼相貌?是由於內心頑冥,所見都是黑暗不明,如果對於法有不如實解,就會墮落到法的行相當中;行是什麼相貌?為了能引發後續的遵從就是行的相貌,那麼行就好像是一個命令和指令,是主宰主導抉擇義。前有指令從行處發起,後為遵從指令從行處落到六識之處,使得六識生起以遵從行的指令。
六識是什麼相貌?六識是為了識別物、識別事理,這就是六識的相貌,從六識身口意行,會墮落到後世的名色之處。是誰墮落到後世的名色之處?是意根和阿賴耶識,然後就出生了名色五陰身。
原文:名字相為何等。為俱猗。是為名字相。令從是致墮六入處。六入相為何等。為分別根是為六入相。令從是致墮思望處。思望相為何等。為相會更生。是為思望相。令從是致墮痛處。痛相為何等。為更覺是為痛相。令從是致墮愛處。愛相為何等。為發生是為愛相。令從是致墮受處。
釋:名色是什麼相貌?名色是一切法的所依,沒有名色,一切法就都沒有了。有了名色,就會導致六入處的產生;六入是什麼相貌?為了分別六塵而存在的根,就是六入的相貌,從六入處能墮入到觸中;觸是什麼相貌?為了與塵接觸而出生的法就是觸,從觸能墮入到受覺之中;受是什麼相貌?為了引起覺是受的相貌,從受能墮入到愛處;愛是什麼相貌?為了引發利養供奉是愛的相貌,從愛墮入取處。
原文:受相為何等。為受持是為受相。令從是致墮有處。有相為何等。令墮若干處。是為有相。令從是致墮生處。生相為何等。為已有五陰是為生相。令從是致墮老處。老相為何等。為轉熟是為老相。令從是致墮死處。死相為何等。為命根盡。是為死相。令從是致墮苦處。
釋:取是什麼相貌?為了佔有持有保有,是取的相貌,從取能墮入三界有中;有是什麼相貌?能令五陰墮入三界中任意一處,是有的相貌,從有能墮入生處;生是什麼相貌?已經有了五陰身就是生的相貌。從生能墮入老處;老是什麼相貌?色身成熟是老的相貌,從老能墮入死處;死是什麼相貌?生命終了,諸根無用是死的相貌,從死能墮入苦惱之處。
原文:苦相為何等。為身急是為苦相。令從是致墮不可處。不可相為何等。為心意急。是為不可相。令干從是致墮悒悒憂。悒悒相為何等。為憂五陰。令從是致墮愁惱處。悲愁相為何等。口出聲言。令致悲惱懣。懣為惱。惱亦為懣。
釋:苦是什麼相貌?身體急迫是苦的相貌,能讓五陰墮入不可意處;不可意是什麼相貌?心意急促是不可意的相貌,能讓五陰墮入憂慼之處;憂慼是什麼相貌?憂愁五陰是憂慼相貌,能讓五陰墮入愁惱處;愁惱是什麼相貌?口裡發出怨艾、歎息、憤懣的聲音,能墮入悲憤、惱怒、憤懣,懣是惱怒,惱怒也是懣。由死所引生的一系列苦衰相,心境低落,情緒苦悶愁苦,情緒越來越低劣衰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