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阿含經十二因緣釋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二乘解脫 更新時間: 2024-10-16 13:55:55 閲讀: 0

第七章  佛說老母經

原文:聞如是。一時佛在維耶羅國。所止處名曰樂音。時與八百比丘僧。菩薩萬人俱。

釋:阿難說:我親自聽聞佛陀講的這部經。佛曾經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個地方的時候,佛有一次與八百比丘僧,菩薩萬人在一起,爲這些比丘僧衆和菩薩衆講法。

比丘僧一般是指跟隨佛陀修學小乘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常隨衆,修學四聖諦法能斷除我見,証得人無我,得解脫三界生死輪回苦,証得五隂十八界苦、空、無常、無我。既然五隂十八界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是空的,空的就不是我,是無常的,無常的就不是我。我是不苦的,我是不空的,我是常在的,而五隂十八界卻沒有真實的、常在的、不苦的我性,那麽五隂十八界就不是我。

由於認可了這個理,就把原來認爲五隂是我的錯誤知見消除了,這樣就斷了五隂是我的我見邪見,從前綑綁自己流轉生死的三縛結就斷掉了,証得了初果須陀洹。繼而貪嗔癡煩惱變得淡薄,証得二果斯陀含;修出初禪定以後,斷除了欲界的貪欲心,又斷除了嗔恚心,証得三果阿那含;繼而再修行,我慢斷盡,意根對自我的執著滅盡,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斷盡,証得四果大羅漢。捨壽時到,阿羅漢的意根不再作主生出六識觸六塵,意根也沒有了任何心行,這樣六根六塵六識滅盡,色受想行識五隂功能滅盡,就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三界了,這就了生脫死,出離三界得解脫了。

菩薩有出家和在家兩種,菩薩主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這六度波羅蜜,以及所有自利利人的菩薩行,歷經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覺、妙覺五十二個階位,以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最後圓滿成就佛道。

六度行的修行中,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持戒包括持小乘五戒和大乘菩薩戒;忍辱主要是要調柔自己的心性,對於一切人事物理要修忍,隨順於空,忍於五蘊世間諸法空、無我,堅持精進地修行,不畏難;精進,對布施要精進,廣集無量的福德,對於持戒要精進修行,對忍辱要精進修行,對於禪定要精進修行,對於修般若智慧也要精進修行;第五度是禪定,要具足未到地定或者是初禪定的定力,以此定力來思惟參究佛法,觀行大小乘的空理,証得空果;最後就是般若智慧度,就是要熏習般若之理,如來藏之理,爲明心見性打基礎。這些修行就是修行菩薩六度,菩薩六度修滿足了,機緣到來,就會証得無生忍和無生法忍。

無生忍的意思是忍於五隂十八界沒有真實的出生,都是如來藏所生的不實之法,因此都是空幻的、虛假的,忍可一切法無生、無行、無實、無所有,五隂世間法都沒有真實的出生,都是空相假相,沒有真實的我性。小乘証得初果至四果,証得人無我,也是一種無生忍。菩薩的無生忍,是明心見性証得如來藏,了知如來藏的實相法,不生不滅,真實不虛,同時了知萬法都由如來藏所生所變,都是虛妄的、生滅的、不真實的,無我的,這樣的忍稱爲無生忍。

無生法忍的智慧遠遠大於無生忍的智慧,這是初地一直到妙覺菩薩所修証的智慧,地上菩薩証得如來藏出生的三界世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都是一真法界中法,都是真如性,因此心智寂滅,堪受不退,名爲無生法忍。菩薩們無生法忍的智慧一地比一地增進,直到佛地才能圓滿具足。悟前要修六度,開悟以後還要内門修菩薩六度,滿足條件以後就可以入到初地。初地菩薩在六度基礎上,又增加了菩薩的四度:方便波羅蜜、願波羅密、力波羅蜜、智波羅蜜。修行完十度波羅蜜,証得十地菩薩果位。這就是菩薩們所修的菩薩道。

原文:時有貧窮老母。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爲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佛言。善哉善哉當問。老母言。人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色痛癢思想行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從何所來。去至何所。地水火風空。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釋:在這個大法會當中,有個很貧窮的老母來到世尊的面前,以頭面著地,爲世尊作禮,然後對世尊說:我有個問題,可以請問您嗎?佛言:善哉善哉,可以問。老母就問:人的生老病死是從什麽地方來的,又到什麽地方去了?色受想行識是從什麽地方來的,又到什麽地方去了?眼耳鼻舌身心是從什麽地方來的,又到什麽地方去了?地水火風空從什麽地方來,又到什麽地方去了?

老母一連問了這幾個問題,一個是生老病死的問題,一個是五隂的問題,一個是六根的問題,最後是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深奥,是佛法修行上的根本問題,是六道輪回的生死大問題。從老母問的這些問題上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老母不是一般人,她前世修行的善根是很深厚的,如果善根不深厚,她就會問一些世俗利益方面的問題,如財色名食睡方面的問題。

老母是要對生死大問題尋根溯源,而要尋找生命的根源,就涉及到佛法修行的一個重要的法門,中乘辟支佛修學的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揭示了衆生的五蘊世間一切法出現和滅去的因緣,衆生的生老病死現象出現和滅去的因緣,三界六道衆生的生死輪回的因緣。老母問的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屬於因緣法的問題。

阿羅漢和辟支佛修行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法,到最後把一念無明滅掉,我執斷盡,就可以入無餘涅槃。色身五隂滅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也就沒有了,就會離苦得樂,出離三界生死輪回。但是阿羅漢和辟支佛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樂,只是離苦,沒有色身五隂來受苦,離開三界,了三界生,脫三界死,得三界解脫了。爲什麽沒有得樂呢?因爲沒有阿羅漢們的五隂身來受樂,沒有受苦的身心,當然就沒有受樂的身心,苦樂都是由生滅的身心來受。

簡單解釋一下老母所問問題中的有關概念。五隂是指從受精卵開始直至死亡時,這一期的色身叫色隂;受隂是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也叫六受身,在六根觸六塵時有受;想隂是六根觸六塵時心上取六塵相,了知六塵相,就是六識對六塵的了別,也叫六想身;行隂是指六識的身口意行,包括身體的行爲造作、言語覺觀的行爲造作、思想觀念的行爲造作,行就是行爲、運作、遷流、變化,時間的變化、地點方位的遷移,身口意行刹那刹那的變化就是行隂,六識在分別六塵的時候都有行隂。識隂是六個識對六塵的了別作用。

形成色身的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都是阿賴耶識中的大種子,地性是堅硬性,有支撐執持的作用,比如外界的土地、山川、樹木、金屬、鑛藏,這些都是堅硬性的,以地大爲主,色身裡也有地性,比如骨骼、肌肉、筋、脈等等,以地大爲主。水性就是溼潤性,比如河流、大海、種種液體等等,在身體裡的尿液、汗液、唾液、血液、眼淚、鼻涕等等都屬於溼潤的水性。火性就是熱量、溫度、能量,在外界和身體內界都有火性,比如外界的陽光、燃燒的火、體内的溫度等等。

風性就是飄動、流動的屬性,分爲外風和身體裡的内風,外風如宇宙虛空當中出現的大風、台風、暴風,微風,就是外界的風,身體內界的風就是呼吸和在身體内運行的各種氣息,因爲身體裡有風的流動性,所以吃的飲食才能在腸胃裡一點點地消化、吸收、排泄,血液才能流動,心臟、脈搏才能跳動,這些都有風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風,物質就不能流動,身體就不能運轉,風就代表流動性,是一種動能。衆生語言的産生也離不開風性的作用,内心裡有了想法和覺觀,風就産生出來了,風觸臍,再觸心臟,依次觸氣管、舌根,口腔,聲音就發出來,語言就産生出來,這也是風性的作用。

空大就是虛空性,分爲外界的虛空和空間和身體内的空隙和空間。因爲外界有空間,才能容納一切色法,物質才能運行,聲音、氣體和味塵才能傳播,各種能量才能傳遞,衆生才能在虛空當中生存。外界的虛空是所有衆生的阿賴耶識,共同輸出空大種子所形成的,是所有衆生的阿賴耶識所共同執持的,各種物質當中也有空隙和空間,其空隙多少的不同,就造成物質的結構不同,密度就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就不同,物質當中的空間也是由共業衆生的所有阿賴耶識共同形成和執持的。

身體裡各個組織結構當中都有空隙和空間,因爲有空間,飲食、氣體和血液才能流動。身體當中最小的細胞組織裡也有空間,細胞裡的各種分子結構當中也有空隙,這樣分子、離子等各種微粒才能運行,細胞才能進行新陳代謝。所以四大加上空大,組成了衆生的三界世間,五大種子遍一切處存在。

阿賴耶識輸出五大種子,五大種子和合起來,就形成各種物質,包括外面的山川、大地、樹木、河流、星體,都是五大種子和合起來的,只是各自的比例不同,所形成的物質就不同。地水火風空和合起來也造就了衆生的色身,就像骨骼裡面不僅有地性,還有火性、風性、水性,但色身上的五大種子是這個衆生的阿賴耶識獨自輸出來的,色身是由別業衆生的個體阿賴耶識獨自出生和執持的。

外界的花草樹木也都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組成的,比如樹木一擠壓就出水,說明裡面含藏水大,點燃就能燃燒,說明裡面含藏火性;樹木是堅硬的,就說明裡面含藏地大;樹木能夠生長,說明裡面含藏著風性,樹木裡面也有空大,有空隙,風才能在裡面流通,水才能在裡面滋潤。石頭裡不僅有地大、水大、火大和空大,石頭一擠壓就出水,敲擊就冒火星,裡面也有空隙,分子中間有空隙,因爲有空隙,分子才能運動,風才能在裡面流動。裡面空大的比例不同,石頭的性質種類就不同,所以一切物質都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

原文:佛言。人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色痛想行識。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眼耳鼻舌身心。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地水火風空。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釋:佛說:人的生老病死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色受想行識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眼耳鼻舌身意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地水火風空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

世尊是從小乘中乘的空相上來講,沒有從大乘的真實義理上講,因爲當機者是二乘根基,世尊就依從衆生的根基,從因緣法的空相上來講,不講大乘真實義。佛說人的生老病死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人的色身如果有來處,那麽我們就推究尋找這個來處,結果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來處。如果說人身是從父母來,從母胎裡來,從受精卵裡來,我們觀察考証,發現父母和受精卵都沒有來處,所以人身就沒有來處;如果說人身是從虛空中來,可是虛空也沒有來處,所以人身就沒有來處。

衆生死亡色身滅去了以後,人身也沒有一個去處,如果有去處,人生生世世有無量無邊的色身,一小劫裡的每一個色身堆積起來都要比須彌山還要高大,那麽所有衆生的色身堆積起來就能堆滿虛空,那就沒有虛空了,因此說人身來無所來,滅了也沒有去處。又比如說生病,病從哪裡來?哪裡存著這些病症到身體裡來了?疾病沒有來處。把病治好以後病又到哪裡去了?如果說病到虛空裡去了,如果虛空裡存著無數的疾病,衆生就會都生活在一片病氣當中,那就無有不病時了。因此病不到虛空裡去,也不到其它處所,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這說明萬法都是空的。

色隂沒有來處和去處,受隂也如此,比如聽音樂時感覺很快樂,這個快樂的感受從哪裡來?快樂的感受消失了到哪裡去了?沒有來處和去處。想隂也沒有來處和去處,眼見色有知性,這個知是從哪裡來的?當睡著了,外面的色就不知道了,這個知性又到哪裡去了?沒有一個去處。行隂也同樣是沒有來處和去處,比如釘桌子這個行爲從哪裡來?釘桌子這個行爲消失了,又到哪裡去了?沒有來處和去處。識隂六識對於六塵的了別性知覺性,也同樣是沒有來處沒有去處。

萬法都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比如樹林裡的樹木,樹木是從哪裡來的?如果說是從樹種子裡來的,種子很小,並沒有大樹的相,而且樹種子也沒有來處,大樹就更沒有來處了,虛空裡也沒有大樹的相,樹毁滅了以後又到哪裡去了?沒有去處。虛空中出現台風的時候,台風從哪裡來?來之前藏在了哪裡?台風止息下來以後,又到哪裡去了?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本是虛幻。

天上烏雲密布下雨時,雨點是從哪裡來的?如果說是從雲朵裡來,天空總有雲,爲什麽不常常下雨?如果說雨點藏在虛空當中,虛空常在,應該常常下雨,雨停了雨點也沒有去處,不能躲到雲朵和虛空裡。地球毁滅的時候,天上落下的雨點就像大象那麽大,以至於形成了水災,一直淹到初禪天,那麽多的雨水就更沒有隱藏之處了,等水災消退了,大水又去了哪裡?沒有去處。諸法都是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外面著火燒了荒草,那火沒著之前在哪裡?不在點火人的手裡和虛空裡,火沒有來處,滅了也沒有去處,如果虛空裡有火,一切物都會被燒毁,什麽都不存在了,火如果是從太陽來,也會一切時燒著一切物,所到之處都是灰燼。又比如人頭暈目眩,感覺眼冒金花,那些金花從哪裡來?如果從虛空來,別人卻看不見,也不頭暈目眩,如果說是從眼睛裡來,應該常常眼冒金花才是。當頭不暈的時候,那些金花又到哪裡去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這樣觀察就知道了諸法全都是空,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空來空去,就像魔幻師變幻的一樣,找不到來處和去處,都是幻化的假相。

原文:佛言。諸法亦如是。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木盡火便滅。佛問老母言。是火本從何所來。滅去至何所。老母報佛言。因緣合會便得火。因緣離散火即滅。

釋:佛說:諸法也如此,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譬如兩木互相磨擦出火,火卻燒燃了木頭,木頭燒盡了,火也就滅了。佛問老母說:這個火原本從哪裡來?滅了又到哪裡去?老母回答佛說:因緣和合在一起便生出了火,因緣滅了火就滅了。

火産生的因緣是什麽?兩塊木頭,人工放在一起摩擦,摩擦到一定程度,暖相出現,木頭髮熱,火就生出來了。兩塊木頭、人和人工,這些緣聚合起來,再加一個産生火的因,阿賴耶識當中的火大種子,這樣因緣聚合,火就産生了。就像兩隻手,一摩擦就産生了熱量,熱量出現的因緣是因爲兩個手合在一起,用力摩擦而出現的,而兩個手之間互相摩擦就産生不了火,因爲這個緣不是産生火的緣。

比如衆生生到這個世間是有因有緣的,因緣聚合才能生到這個世間,生到這世間的因緣是什麽?首先要有造業的三界業種,還要有父母緣,有貪欲心,這些緣再加上出生的因阿賴耶識,衆生才能入胎和出生。衆生在這個世間的緣散了,壽命就終了。所以萬法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空的,依因依緣所生的法就是不自在的、幻化的、虛妄的。

原文:佛言。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諸法亦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眼見好色即是意。意即是色。是二者俱空。無所有成。滅亦如是。

釋:佛說:諸法也是如此,因緣和合在一起就出生了,因緣離散就滅去了,諸法都是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眼見好色是心意,心意即是色,心與色二者都是空的,生無來處,滅無去處。

諸法包括色法和心法,任何一種法都是因緣和合才形成的,緣不具足,什麽法也不會産生出來。各種法的産生都有其相應的因緣,一個緣散去了,法就滅失,所以離開任何一個因緣,法就不能出生。比如我在這講法需要一個處所,需要有一台電腦,需要有聽衆,還需要我身體健康,還需要有光明等等這些外緣,缺一個緣,講法的事就不成就。那麽講法這事就是因緣所生法,就是空幻的,因緣離散就消失。比如一家人,因緣聚合就生活到一起,緣滅一家人就散,所以對親人也不要執著、貪戀,都是空幻的,沒有永遠不散的宴蓆,沒有永遠不退去的舞台,都會因緣聚合,聚散無常。

衆生心裡總是想見到好色,而所見到的色就是心想所生,能見色的心與所見的色都是空,色法和心法都是空,生時沒有所藏的處所,滅也沒有滅的去處。外界一切的色法,依各種緣而出生,雖然出生,也沒有來處,因緣散,色即消失,消失了也沒有去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而能見色的心,也是因緣聚散,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全部虛妄。

原文:諸法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人持桴捶鼓。鼓便有聲。是鼓聲亦空。當來聲亦空。過去聲亦空。是聲亦不從木革桴人手出。合會諸物。乃成鼓聲。聲從空盡空。諸所有萬物一切亦如是。我人壽命亦如是。本際皆淨無所有。從無所有因作法。法亦無所有。

釋:諸法好比鼓,鼓中空空,一物也沒有,如果有人用木槌敲鼓,鼓就會發出聲音。現在聽到的鼓聲是空的,以後出現的的鼓聲也是空的,滅去的鼓聲也是空的。這些鼓聲不從木槌中來,不從人手中出,不從鼓的革皮中出,而是鼓、木槌和人手和合起來形成的鼓聲。鼓聲從空到空,所有一切萬物也是這樣,我、人、壽命也是這樣,本體都是空淨一無所有,以無所有爲因生成的法,法也無所有。

佛又舉敲鼓這件事說,一切法不從虛空來,不從一切物來,不無因來,虛空無物,不會變出任何物質色法。拿一個鼓槌敲鼓,鼓是皮革做成的,鼓槌一敲,咚咚咚的聲音就出來了,那個聲音是從哪裡來?如果是從手裡來,手裡也沒有聲音,如果是從鼓鎚裡來,鼓鎚裡沒有聲音,鼓裡也沒有聲音,虛空裡也沒有聲音,如果有聲音就不叫作虛空了。不敲鼓時,那咚咚咚的聲音到哪裡去了?是到手裡去了,到小鎚裡去了,到虛空裡去了,還是到鼓裡去了?鼓聲哪裡也不到,鼓聲是虛妄的,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諸法好比鼓聲一樣虛妄,有人拿著鼓鎚再敲擊,鼓才能發出聲音,那麽咚咚咚的鼓聲就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的法,本身就是空的。鼓本身就是因緣所生,敲鼓這件事更是因緣所生,鼓産生出來的聲音也是因緣所生,諸法都是空無自性的。現在的鼓聲是空的,將來的鼓聲是空的,從前敲鼓所産生出來的聲音也是空的,所有這些聲音都是空的。聲音不從鼓中産生,也不從人的手中産生,也不從虛空中産生,是這些因緣和合到一起了,才産生這些鼓聲。這個鼓聲來也沒有一個來處,去也沒有一個去處,從空到空,空來空去。諸法也如是,所有的萬物也如是,空來空去,沒有來處沒有去處。

又比如地球的生住異滅,地球慢慢形成時,地球是從哪裡來?地球毁滅了,地球這麽大的一個星體,又到哪裡去了?須彌山比地球大無數倍,毁滅的時候,整個須彌山都沒有了,一點碎末都不見了,須彌山又到哪裡去?以後慢慢又形成了一個須彌山,這個須彌山又從哪裡來?整個宇宙器世間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

人的壽命也如是,衆生往往認爲,五隂是我人,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在這個我人之中有一個我人的壽命,這是壽者相,屬於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之一。我相就是我的五隂十八界相,人相就是人的五隂十八界相,衆生相就是所有衆生的五隂十八界相。四相全部都是虛妄的,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這些法相的本際是空淨無所有的,本際是本體本來的意思,諸法本來是空無所有的,沒有來處,以無所有的法形成新的法,新法也是空的無所有的。

原文:譬如雲起。隂冥便雨。雨亦不從龍身出。亦不從龍心出。皆龍因緣所作。乃致是雨。諸法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釋:譬如虛空中的雲聚集到一起,非常隂暗低沉,於是就下雨了。雨水不是從龍身中出來的,也不是從龍的心中生出來的,都是由於龍的關係,因緣聚合,才把雨生出來了。諸法無所從來,去也無所去。

當雲朵中含有大量的雨水,就會隂沉沉的,非常黑暗,雲層托不住雨水了,就會下雨。雨水是從哪裡來的?不從龍的身上出來。下雨之事雖然是龍所管鎋的,但是龍身上沒有雨,龍身不管有多大也藏不了這些雨。雨水也不是從龍心産生出來的,龍心裡也不裝著這些雨水,而是因爲衆生善惡業因緣聚合,就産生了雨。

是什麽因緣呢?衆生善緣成熟時,該有雨水來滋潤土地和飲用,龍就會降雨,雨就産生出來了。衆生的惡業因緣成熟時,龍就會降下過多的雨水,衆生就會受到水災,或者是連年不下雨,衆生就會受旱災。因此因緣聚會而出現的法就是空的,無所有的。一切法就像雨水一樣無所從來,滅也沒有一個滅的處所。

原文:譬如畫師。先治板素。卻後調和衆彩。便在所作。是畫亦不從板素彩出。隨其意。所爲悉成。生死亦如是。各各異類。地獄禽獸。餓鬼天上。世間亦爾。有解是慧者不著。著便有。

釋:就像一個畫師想要畫畫,需要先把畫板準備好,然後再把需要的顔料調和好,還要有畫筆,畫師手拿畫筆,沾取調好的色彩,便在畫板上畫畫了。畫師畫出來的無論是山水畫也好,人物畫也好,什麽畫也好,彩畫是從哪裡來的?彩畫不是從畫師手裡出來的,也不是從顔料中出來的,也不是從畫板上出來的。但是彩畫卻隨著畫師的心意描繪而出。生死也是這樣,四生二十五有各類衆生和世間也是這樣。能明了這個真理的人是有智慧的,不會著於世間一切法,如果執著世間一切法,就有生死苦。

衆生的生死也如彩畫一樣,來沒有一個來處,去也沒有一個去處,地獄,畜生、惡鬼、天人、人類都是這樣,生也沒有一個來處,消失了也沒有一個去處,一切法都是這樣的虛妄,這樣的空幻,這樣的無常,而無常就是苦。能真正懂得這些道理的有智慧的人,不再執著這些因緣所生的虛妄法,如果還有執著貪求的心,世間萬法就會産生,三界的有就會産生,生死就不能了脫。

原文:老母聞佛言大歡喜。即自說言。矇天中天恩得法眼。雖身老羸。今得安隱。

釋:老母聽佛講了這些因緣法理以後非常歡喜,對佛說:矇天中天您的恩德,我得了法眼淨,雖然我這個身體又老又弱,但是我現在心得安穩了。

天中天就是指世尊,天人中的天人,比天人更尊貴,三界衆生當中天人最尊貴,在天人中最尊貴的就是世尊,佛是三界至尊。証得法眼淨,就是小乘的斷我見,成爲初果至四果人。老母聽完世尊所講的因緣法,証得了五隂空無我,就得了法眼淨,觀察法的眼是清淨的,有智慧的,成了賢聖之人,消除三惡道的業,心得安穩。心得解脫,斷了貪愛,這是三果和四果人的境界,有能力入涅槃,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未來世不會再有苦受了,所以心才能安穩。

原文:阿難正衣服。長跪白佛言。是老母聞佛言即解。何因緣智慧乃爾。佛言。大德巍巍。以是故而即解。是老母者。是我前世發菩薩意時母。阿難白佛言。佛前世時母。何因困苦貧窮如是。

釋:這時阿難整理好衣服,長跪在佛前,然後問佛:這個老母聽聞佛講法就能得法眼淨,是什麽原因有如此的智慧?佛說:這個老母是一個非常有德行有修行的人,因爲她生生世世修道,善根很深厚,有大威德,因此聞佛說法就能証解。這個老母是我過去世剛發菩薩道心時的母親。阿難對佛說:既然是世尊您過去世的母親,是什麽因緣導致她爲如此的貧窮困苦呢?

原文:佛言。乃昔拘樓秦佛時。我爲菩薩道。意欲作沙門。母以恩愛故。不聽我作沙門。我憂愁不食一日。以是故。前後來生世間。五百世遭厄如是。

釋:佛說:往昔拘留佛在世時,我爲了修行菩薩道,想出家作沙門修道,我母親因爲對我太恩愛的緣故,不允許我出家作沙門,我就憂愁苦惱地整整一天沒有吃飯。因爲這個緣故,我母親到這個世間裡出生,前前後後總共有五百世都遭受如是貧窮苦厄。

以上是世尊講的老母貧窮的因果故事,老母使得發菩薩道心的兒子心裡難過,整整一天沒有吃飯,也沒有實現出家的願望,就感得五百世得貧窮困苦的果報。因果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因小果大,衆生因爲無明往往都覺得因小,無所謂,實際上事情的起因很大,後果相當嚴重而不自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善護身口意三業,知因達果,不造不善業,莫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蟻穴能決堤,尤其是涉及到三寶和生死的大事,一言一行更要小心謹慎。

還有一個因果故事是有關佛的兒子羅睺羅的,羅睺羅前世修道時因爲嫌老鼠吵閙,影響修定,就把老鼠洞堵了六天,活活把老鼠悶死了,其果報就是被困在母胎裡整整六年,這六年該有多少苦受。人類在母胎裡住幾個月就受不了,八九個月就要出來,羅睺羅卻住了六年,五蘊身早都已經成熟了,那感覺比住監獄難受多了,就在母體裡面受著擠壓,身體卻不能活動。

老母經歷的五百世是指做人時的五百世,這其中還有不做人的時候,加一起,其時劫非常久遠。做人的時候就像在大海裡冒出了頭的時候,人沒做好又掉進海裡,下三惡道了,老母前後五百世來到人間,都是像這樣貧窮困苦。一點點的業行,所感得的果報卻是極大的,還有人因一句話就下了無間地獄,因果就是這樣的可畏,所以身口意一定要清淨,盡量不犯絲毫過錯。

原文:佛語阿難。是老母壽終。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諸佛。卻後六十八億劫。當得作佛。字扶波健。其國名化作。所有被服飲食。如忉利天上。其國中人民皆壽一劫。

釋:佛對阿難說:這個老母壽終以後,就會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中,在那裡供養十方諸佛。在這之後的六十八億劫的時候,就要成佛了,佛的名字叫作扶波健,其佛國土名字叫作化作。化作國中人民的所有衣被飲食,都如忉利天一樣,國中人民壽命爲一劫。

因爲老母已經証果了,最低是中品上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或者是上品上生,不用住在蓮花宮殿裡,而是如天人一般在極樂世界隨意遊行,隨意往來其他佛國土,供養十方世界諸佛。供養包括身口意行、飲食臥具的供養,以及在佛身邊隨佛修學的法供養。老母將來佛國土中的人民,所有的飲食生活資具都像忉利天一樣,都是變化而有,只要心起飲食念,百味飲食悉皆現前,然後一嗅聞就吃完了。國土中人民的壽命都是一劫,一劫是大劫還是小劫,沒有具體說明,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大劫就再乘以八十。國中人民的壽命就這樣長,那麽扶波健這尊佛的壽命至少也是這麽長,可能比這還要長。

世尊給老母授記成佛時劫是六十八億劫以後,時間雖然很久遠,但還是有數量的。成佛需要三個無量數劫,修到八地菩薩要經過兩個無量數劫,還有一個無量數劫就能成佛。六十八億劫是在最後一個無量數劫裡,那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了,說明老母所証得的果位是四果大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佛爲菩薩授記一般是在菩薩修到八地菩薩的時候,這個老母此時已經得解脫了,就應該是四果羅漢,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回心大乘,聞佛說法,就會証得八地菩薩的果位,離成佛最多還有一個無量數劫,這是老母修行所感得的非常殊勝的果報。

原文:佛說此經已。老母及阿難等。菩薩比丘僧。諸天龍鬼神阿須倫皆大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爲佛作禮而去。

釋:佛說了這個經以後,老母以及阿難、菩薩們、比丘僧們,還有天人、鬼神、阿修羅都非常的歡喜。都頭面著地,對世尊作禮才離開,表示信受奉行,於是這個法會就結束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