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佛法襍談(第一部)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5日

第三章  阿羅漢篇

一、衆生界不增不減,阿羅漢入涅槃不斷滅

佛說阿羅漢只斷煩惱的現行,不斷習氣,習氣是從初地菩薩開始斷,到七地滿心才能斷完。八地菩薩已經沒有煩惱習氣了,但還有塵沙無明沒有斷盡,斷盡即成佛。大迦葉是俱解脫大阿羅漢,聞樂還起舞,這是習氣,不是煩惱的現行。難陀比丘是大阿羅漢,講法時眼睛先看女衆,後看男衆,這是習氣,不是煩惱的現行。還有位阿羅漢,叫恒河女神爲小俾,這是慢習,不是我慢的現行。這些習氣阿羅漢們還沒有能力斷除,也照樣能入涅槃,但不能成佛。

因爲他們無始無明和塵沙無明都沒有破除,沒有証得法界實相,就是說還有愚癡,法界之理不懂的還非常多。世尊慈悲,在他們入涅槃前,特意在他們心中種大乘種子,有了這個種子,因緣成熟時,種子發芽,阿賴耶識又會生出六根,又産生幾個識心出來,五蘊十八界具足。出生以後,由於大乘種子的作用,他們就會尋求明心見性,繼而開悟証得實相。所以阿羅漢不等於佛,遠遠不如佛世尊。有一法不知就不是佛。佛的名稱是一切種智,阿羅漢是一切智,沒有種這個字,就是還不懂阿賴耶識的種子功能作用,要成就佛道還得要很久遠很久遠,如果不入涅槃,回心大乘道,還能快些。

涅槃是滅盡五蘊十八界一切法,佛爲什麽還要給他們種種子呢?這個種子如果種到七個識心裡,而七個識心是都要滅的,種種子還有什麽用處呢?肯定涅槃當中有不滅的,佛才這樣良苦用心。當然是阿羅漢的第八識不滅,種子種到那裡去,有朝一日才會發芽結果,阿羅漢就從涅槃中出來,有個色身繼續修行。

佛說過衆生界不增不減,如果阿羅漢涅槃後,一無所有,第八識心也不在了,這個衆生就會永遠消失了,衆生界就會減少。那麽有一個人入涅槃,法界就少一個衆生,有無數人入涅槃,法界就少了無數人;如果都學羅漢法入涅槃,就沒有法界衆生存在了,世界就是空無的。可能是這樣嗎?這樣是與佛所說相違逆的。法界永遠不增不減,衆生數不會減少不會增加。阿羅漢入涅槃後,不是一無所有,不是斷滅法。

佛的聲聞弟子們隨佛修學時,都是先知法住,後証涅槃,知道有一個法是常住不滅的,然後知道涅槃是滅掉五蘊十八界自己,都滅掉以後也不是斷滅空,所以四果羅漢不害怕滅掉自己,敢於滅掉自己。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沒有人願意死後一了百了,一無所有了,衆生都不願意永遠從法界當中消失。

二、三明六通的俱解脫大阿羅漢,三明:漏盡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是貪嗔癡慢疑惡見的煩惱現行全部斷盡,沒有見惑和思惑了;天眼明,發起天眼通,天上地下大千世界都能觀察到;宿命明,能知自他前後各八萬大劫事。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外道只能得前五通,不能得漏盡通。俱解脫兼具慧解脫和定解脫,慧解脫,禪定達到初禪定,有解脫生死的智慧,以智慧出離三界;定解脫,有四禪八定和神通,沒有解脫智,壽終能夠依靠禪定出離三界,得到解脫,具有慧解脫和定解脫的兩種功德,就是俱解脫的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

三、阿羅漢的修行結果是斷我見、斷我執、証羅漢果。通過修行四聖諦法,觀行五隂十八界的虛妄,証得五隂十八界確實不是我,就斷了五隂爲我的錯誤知見,証初果;貪嗔癡非常淡薄時,成爲二果;繼而修出初禪定,斷貪愛,斷嗔恚,成爲三果;斷除我慢,斷除對色界無色界的貪愛,斷盡五隂的執著,就成爲慧解脫的阿羅漢。

菩薩們的修行結果是明心見性,証得真心自性,從而一方面証得五隂十八界的虛妄,一方面知道第八識在五隂身中的運作,這樣智慧就打開了,有了根本無分別智。剛開悟時的果位一般是住位菩薩,以後再証得如幻觀,陽炎觀,如夢觀,成爲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再証得一分無生法忍慧,就入初地,入如來家,成爲聖人,之前都是賢人。如果前世很多世都悟過,今世再開悟,就不一定是第七住位,也許要高些。所以開悟時,每個人所悟深淺不一,悟的越深,果位越高。

要想明心開悟,成爲大乘菩薩,就要修行菩薩六度。六度可以一度一度修行,也可以齊修,各個時期修行的重點應該有所不同,應該著重修最基礎的以及比較薄弱的部分。如果布施和持戒兩方面比較弱,應該重點修這兩度,後邊的也應該同時修;如果定力比較弱,也要練習禪定,加強定力。持戒方面,五戒和菩薩戒都要盡量受持,先皈依受五戒,守持好了,再受菩薩戒。最後一個般若度,般若的熏俢應該貫穿整個修行過程。

四、要想成佛,不能只想出離,那將來就像阿羅漢一樣離開三界,不能成佛,衆生也沒有人救度。下定決心,命令自己必須捨棄一切,這就是阿羅漢只知自利的思想,捨棄一切,就沒有五蘊在世間繼續修行,也不能成就佛道。要想成佛,有一點出離心就夠了,如果生起強烈的出離心,那就是走小乘路,將來必入涅槃,滅掉一切法,什麽也不要了,那麽就不能成佛。世界也不要,思想也不要,那就沒有五蘊世間,沒有修行的工具和環境了。把自己這顆心和外物全部捨棄,是捨棄修道的工具,那就不能成佛。

五、佛教中的果位,是以証得智慧的境界來劃分的,因爲是智慧解脫,智慧成佛。比如修習小乘的四聖諦法,斷我見,獲得人無我的智慧爲初果,獲得解脫的一切智的智慧爲四果羅漢。中乘的緣覺修習十二因緣法,同樣是証得人無我的智慧,但是這種無我的智慧要高於阿羅漢們。緣覺辟支佛修習因緣法,能夠思惟推算到衆生生老病死的根源和來源,根源是無明,來源是第八識。這個智慧要遠遠高於修四聖諦法的羅漢們,而且獨覺佛還能夠在沒有佛和法住世的情況下,自己獨自覺悟,智慧更是高深。

他們都是獲得解脫,出離生死,但是智慧境界差異極大,所以中乘辟支佛的果位要高於小乘阿羅漢的果位。還有更高的大乘菩薩的果位,大乘菩薩們明心時,也証得了人無我智,不僅像緣覺們一樣知道了衆生的來源是第八識, 而且証得了第八識這個自性清淨涅槃,這個智慧更高深,是聲聞緣覺們所望塵莫及的。

大乘菩薩們不僅如聲聞緣覺們一樣証得人無我,還能証得法無我,不僅能夠如聲聞緣覺一樣斷除煩惱,還能夠斷除煩惱的習氣。同樣都是獲得解脫,其智慧境界不可同日而語。大乘菩薩們不僅能像聲聞緣覺一樣斷除分段生死,獲得有餘和無餘涅槃,也能斷除變易生死,最終達到無生死的大涅槃——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那就是說菩薩們能夠獲得四種涅槃,聲聞緣覺只能獲得兩種涅槃。菩薩的智慧深廣無邊, 所以獲得大菩提果,聲聞緣覺的智慧有限,所獲得的是中菩提果和小菩提果。智慧是一切力量的來源。

六、阿羅漢涅槃以後,任何一個世俗法都不會留下,意根一滅,帶走萬法,都不存在了。剩下的第八識,沒有任何相,佛眼也覰不見。既然除了第八識如來藏,都是不牢固的,不久住的,早晚要滅去,我們何必那麽貪執,隨緣度日有多好?

七、四果阿羅漢回到世俗界,就從四果退回到三果,重新出家遠離世俗以後,又成爲四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能退,三果當然也能退。禪定也能消失,心行也會退。乃至於二果能退回初果。四果阿羅漢斷除執著,還會退回,生起執著,何況三果。

佛經中有具體事例爲証,沒有証得那個果位,不能體會。身在低位看不明白高位,也評論不了高位。掌握事實真相,只有親身體會。就像現在很多人,明明處於凡夫階段,成天辯論佛地的境界,爭得面紅耳赤,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八、供養的含義比較廣,奉持是供養,給與所需是供養,依教奉行是供養,尊重是供養,信受是供養,禮拜是供養,讀誦是供養,憶念是供養,贊歎是供養。

阿羅漢斷盡煩惱和我執,其心超越了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世間第一,當然值得世間人天大衆供養。菩薩斷除煩惱,留惑潤生,自利利他,捨己爲衆生,更值得人天大衆供養。所有衆生都應當供養佛菩薩和阿羅漢,只要有供養的能力,並且懂得供養。一條狗也可以供養佛菩薩和阿羅漢,獅子老虎都可以供養,做佛菩薩阿羅漢的侍衛和隨從,尊重禮拜,聽從教導,都是供養,得福無量。乃至於細菌爲佛菩薩的飲食發酵,也是一種供養,只是細菌無知無心,其所得福甚微。鬼神更可以供養三寶,在三寶田地中種福,以乘三寶加持力而得脫惡道,獲得解脫果。

九、當對境界沒有貪時,就是三果人,已經斷除了貪和嗔煩惱的現行。對境界沒有執著時,就是四果阿羅漢,斷除了意根的我執和對三界的貪愛。三果以前心再清淨,也是壓伏煩惱,不是斷煩惱,煩惱藏在内心裡,少有表現,但是重大事情出現時,一定藏不住,一定會表現出煩惱,讓煩惱現行。能真正全面檢查出自己煩惱的人,非常少,所以往往就認爲自己沒有煩惱了,或者是認爲自己是二果了,其實離二果差得很遠。

十、阿羅漢因爲滅除了三界世間的生死業種,不再留戀三界,命終時不僅滅掉五隂身,意根的思心所也不決定繼續留存,如來藏就不再出生意根的識種子,於是意根就滅去,只剩下一個如來藏,成爲了無餘涅槃的那種狀況。

如果阿羅漢在涅槃之前薰修了大乘佛法,聽聞了佛陀講的大乘經,一歷耳根永爲道種,大乘法的種子就種下了,存在如來藏裡。阿羅漢的如來藏叫作異熟識,異熟識裡的大乘種子早晚要成熟,要生根發芽。在無餘涅槃裡,異熟識一旦了別到大乘種子的緣熟了,異熟識就依緣而出生意根的識種子,意根就出生了,於是意根還是要有個色身作爲依托,於是異熟識爲祂出生了中隂身,在中隂身裡,意根還是要想依托個真正的色身,於是就依業種和緣投胎,出生在三界中。長大以後,大乘法緣熟,就投身到大乘法的修學當中,生生世世作菩薩,最後終於成就佛道。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