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正解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2:51:36 阅读: 3583

第十六章 意根杂谈

一、境随心转

真正能变现境界、改变境界、转变境界的是如来藏,但是境界不随如来藏而转变,单独如来藏不能变现境界,不能改变境界,不能转变境界,祂是随六、七识的转变而转变的。六识先转变,带动七识转变。七识转变以后,如来藏随顺第七识,配合第七识,才能转变境界。只有第六识转变,还不能转变境界,因为意识不是作主识,不能直接指挥如来藏输出种子造作一切法。如来藏听从第七识的指挥,第七识无论想要变动什么法,如何变动,如来藏全部随顺配合,只要有业种存在,业缘成熟就行。而第七识的心转变,业种一定转变,境界就一定能转变。

二、不管意识是哪种情况,意根都在活动着,都有思虑和思量。意识拿不定主意时,可以选择愣神和发呆,说不定什么时候,好主意就想出来了,这是意根想出来的。

意根的心行极不容易静止,不要以为意识静止,意根就静止了,意根的思想活动恐怕我们所有人都观察不出来,太深。即使意根能暂时静止也不能入无余涅槃,我们对无余涅槃要有正确的理念,只有在意根对三界世俗法贪爱全部断尽,对自我五阴身的执著全部断尽,对世间不抱任何希望,命终才能入无余涅槃。

入无余涅槃要有一个过程,必须证得一二三四果,有初禅以上禅定,断除了所有烦恼,然后意根心念越来越少,入定非常容易非常快。命终时,色身四大分解,意根的五遍行心所减少,对三界不再作意,不再领纳,不再取相,也不分别,不再抉择,不想有任何的造作,如来藏就不再出生任何法,于是五阴身灭去,没有中阴身,也不再投生,就入无余涅槃了。

三、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里,都含着意根的无明,而且无明的程度和内容不太一样,贪嗔痴烦恼轻重程度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遇缘学佛的时劫不相同,修行成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无始劫来法尔就如此,无明比较少和轻微的众生就会早遇佛法,早修行,无明越重越深陷在无明深渊里,苦恼越多。因为无明深重的众生,接触佛法也会比较晚,学佛修行也会很慢,成佛时劫就非常长久。

十方世界已经有无量无边之多的诸佛,可是十方世界还有那么多的细菌、昆虫、小动物,太多太多了,一小片土地上,那些个恶道众生都数不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人身,得了人身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遇到佛法修行。所以我们将来成佛了,那也是先于大多数众生成佛的,后面还有大批众生在三恶道里受苦。那些恶道众生,还是有无量无边又无量无边之多,真是不可想象。所以我们都应该发大愿,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苦海。

四、梵网经菩萨戒,是过去、现在、未来千佛大戒,从受戒得戒体开始一直到成佛为止,所得的戒体生生世世不失,即使犯戒受恶报也不失去戒体,而其它戒都是一生一世受持,今世五阴灭去,戒体也随之失去,下一世新五阴就没有戒体,需要再重新受戒。为什么如此?

因为梵网经所传的是大乘菩萨心地戒,所谓的心地是指意根,受戒之后能使意根渐渐如真正的心地如来藏一样清净。意根代表真正的五蕴妄我,意识不能代表,因为意识生生灭灭不可靠,又不能主宰五蕴的身口意行,因此代表不了五蕴妄我。那么受戒时,只戒意识的心行不起决定作用,身口意行清净与否在于意根。因为意根生生世世不灭,一旦得到戒体,生生世世不失去戒体,那么五蕴后世遇到恶的因缘时,因为有戒体的护持作用,意根就能远离恶緣,不犯戒行。

戒,主要就是戒意根,戒意识没有实际作用,意根要犯戒,意识若无力反抗,必随从同流合污。意根依止如来藏的清净性以后,不用意识规范劝导,意根自然而然就能守持戒律不越矩,心地清净,后世生来心就是清净的。

为了让意根得到戒体,在受戒道场上,就要一心专注的观想佛光照耀自己的身心,金黄色的光芒直接从头顶倾注到心田,全身沐浴在佛光之中。由于专注一心一意,意根发自内心愿意接受佛力的加持以获得戒体,如来藏配合,就感应到了十方诸佛灌顶加持,于是消除了宿业的遮障,得到了戒体。戒体起用就能止恶防非,不造恶业,不受恶果报,这样在菩萨之道上就能顺利前行,快速成佛。

如果在戒场上,思想散乱,不一心观想,意根还缘其他的法,攀缘重,心就不真诚,如来藏就无法配合,感应不到诸佛的加持,那就不能得到戒体,以后遇到犯戒的缘,就没有遮障,极容易随缘造恶业,将来就有恶果。而受恶果报时,菩萨道的修行就受阻碍,成佛就无期了。

五、戒,先戒六识,后戒意根。守戒需要六识先守持,意根最后一起守持。六识所守持的戒都是有相戒,意根守持的戒是无相的心地戒,只有在意根变得非常清净时,才能守持戒律。意根能自觉守持戒律时,并不在意外表外相,因为意根对于世俗界并不感兴趣,无心于世俗法,那么在世俗法上的行为造作就没有心的过咎,也就不犯戒,但为了不让众生生起误会和诽谤,为了更好的摄受众生,菩萨还是要随顺于大众的心理,所有外在的行为也要严谨和庄严,要具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而其内心并不着于这些相貌,这时大乘的心地戒就成就了。

所以真正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他的内心。众生无智慧,喜欢着于表相,菩萨有智慧注重内心。有心地戒的菩萨才能更好的随任何缘度化众生,而不被众生所度,因为不易动心故。菩萨于因缘示现种种相,可是内心深处之意根不为相而起心动念。所以大乘戒戒心地意根,小乘戒戒外相六识。

六、外根触外尘,内根触内尘,不仅内外根有关联,内外尘也有关联,乃至于内外识都是有关联的。六识触内尘,在内尘上造作,外尘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是外尘先变化,还是内尘先变化?

仔细思惟观行可发现,意根既在内尘上作主起推动作用,同时也在外尘作主起推动作用,这就证明了意根既是内识,也是外识。比如手把书本拿走了以后,外尘的书本毕竟不在原处,他人看不见了,自己的内尘的书本位置也改变了。外尘的改变是由意根作主的,内尘的改变也是由意根作主的。比如面包吃到口里,到胃里,肯定是意根作主吃的,内尘粉碎了,进入胃里了,外尘在口外进入身体里,也是由于意根作主的。意根如果不作主不起推动作用,内外尘短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内尘永远依赖外尘而出生和存在,没有外尘就没有内尘,先有外尘,后有内尘。独影境除外,它不依外尘而有,所以独影境很活跃不稳定,变幻莫测,意识大多数时候把握不了,控制不了。为什么控制不了?意识无能力降伏意根,无能力控制意根。

既然内尘依外尘而有,那么尘境的改变变化,一定是外尘先改变,内尘随之才改变,其变化差不多是同步的。如果把外尘改变了,就同时改变了相关众生的外尘,也就改变了相关众生的内尘。如果这种改变是他人所不允许的,就侵犯了他人的相关利益。

比如把公共财产损坏了,各自的外尘和内尘都改变了,他人不许,就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毁坏和改变他人的色身,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内外相分,也改变了他人的内外相分,他人因此受损而气愤,他人因此受益而心喜。如果毁坏自己的色身,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内外尘,也改变了他人的内外尘,自己的亲人也不允许而痛苦。

如果只改变自己的内尘,不涉及他人的内外尘,就与他人无关。只有独影境完全属于自己的,不涉及他人内外尘,无论如何改变,他人都不知。比如观想佛像成就念佛三昧,十方诸佛皆在面前立,其他人都不能见到这种情景,念到极乐世界出现在眼前,他人同样不能见,否则他人也同时成就了念佛三昧功德。那么一个人修行,所有众生都能借光成就。

七、第七识成就报身佛,也成就化身佛,一切法都是由意根发起,如来藏成就,佛身也如是。一切意生身都是由意根发起,如来藏所化。意根是业报主,除非无余涅槃,永远不灭,承受各种善恶果报,无穷无尽。意根就是世俗界世间的我,如来藏是出世间的我,虽然在众生位还不具足我性,方便说为真我,以区别于意根妄我。报化身佛都在世间大作佛事,弘法度生。法身佛是出世间佛,非在世间,非不在世间。

世,代表流转,流转就涉及到时间的迁流变化;间,代表地理方位,空间位置,就是国土器间,报化身佛的存在涉及到时间和空间,就是在世间。一切法的出现,必在世间,离世和间没有法存在,世间就有世有间,没有世和间的法,只有如来藏一法,诸佛的法身没有时间和空间,也不需要世间。诸佛的报身和应化身,都有世和间,有寿命有国土。

世,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就代表时间,代表流转。时间和空间,都是由物质色法烘托和衬托出来的。没有物质之处,即是空。宇宙最初形成之前,一片空旷无物,宇宙物质色法出现以后,才有了器世间,时间才开始显现出来,世间才有了依托。

由物质色法的变迁,把时间显现了出来。宇宙器世间形成之后,三界世间成立,众生的色身才能出现,五阴世间就建立起来了。所有这一切法,包括最初的空旷虚无,都是如来藏显现和出生的,都是如来藏的相分,其中就有如来藏的见分。如来藏先有见,后变相分。所以除了如来藏,全部是幻化,泯去一切相,就是一真法界。

十方诸佛国土,只要有佛住世,就有登地大菩萨随佛修学,佛就要讲甚深唯识种智,比如极乐世界,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一定为这些菩萨讲唯识种智,否则那些大菩萨为何要围绕阿弥陀佛身边。释迦佛在我们娑婆世界也讲唯识种智法,有留下的经典,也一定有没有留下来的经典。

八、梦魇的原理

梦魇的时候,身体动不了,嘴不能出声,是身体被控制住了,大脑胜义根被控制了,有的是意根被鬼控制住了。

当身体被控制住的时候,身体不能动,或者是不由自主的动,是鬼神意根操控的。但意识是非常清楚明白的,意根也能知道。

当意根被控制住时,不仅身体不能动,或者是不由自主的动,意识言语思惟都是不由自主的,是鬼神的意根操控的,身口意的造作都是不由自主的,意识心里多数时候是不知道的,一旦知道,如果意根有力量,就能挣脱束缚,就能自主了。

九、意根的存在没有开始,只要知道意根不存在是什么情况,就能知道为什么意根不能后天出生,必须是无始劫以前就存在的。如果意根是后天出生的,那么意根出生之前就是无余涅槃境界,分段生死已了,对三界贪爱已经不存在,没有生死轮回苦了,那众生就是阿罗汉。可是众生从来没有当过阿罗汉,如果众生当过阿罗汉,就不会再退回到凡夫,受六道生死轮回苦。众生从来也没有作过佛,如果作过佛,佛不会再退回凡夫众生,否则我们学佛就没有意义了。圆觉经中佛说过:金矿提炼出真金以后,不会再掺杂杂质,就是这个道理。

意根的存在没有开始,如果有开始,在开始之前,就没有意根,只有如来藏。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无余涅槃状态,什么人能入无余涅槃?破我执断我见的阿罗汉能入涅槃,三果以下的人,都不能入无余涅槃,因为三果以下的众生还有我执和对三界世间的贪爱。

明心见性以后满心位的初地以上菩萨能入无余涅槃,但是菩萨故意留惑润生,不入无余涅槃。但是入过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如来藏出生意根,阿罗汉从涅槃境界出来以后,就不是凡夫了,意根里也没有一念无明,没有贪嗔痴烦恼,没有我执,没有对三界的贪爱,永远不会退回凡夫境界。

但是世界上为什么能有无量数的凡夫呢?有凡夫众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说明,世界上的凡夫众生从来就没有当过阿罗汉,从来就没有断除过贪嗔痴烦恼,从来就没有入过无余涅槃。因此说众生的意根从来就是存在的,无始劫以前就存在着,一直带着无明烦恼存在着。

无余涅槃是意根断灭的状态,意根断灭还有人入无余涅槃吗?没有人入无余涅槃,涅槃里没有人。如来藏本来就是那样,也同样不入无余涅槃,无论意根在与不在,都不在涅槃里,也不在涅槃外,无始劫以来一直是那样清清静静的心态。有我见存在,就无法灭七识,命终依然会产生中阴身。如果说是我入涅槃,内心就还有个我的存在,就不能入无余涅槃,因为心不空净。所以意根的存在没有开始,可以有终,可以不让祂终了,永远长寿。

十、母子连心的原理

母亲在家里做针线活,孩子在外面出事了,这时针突然扎在母亲的手上,手出血了,母亲马上就感到是孩子出事了。或者母亲出事了,孩子这时突然间有个感应,就知道是母亲出事了。

这个原理是因为两个人不仅有血缘关系,而且缘分很深。这个关系实际上是两个人意根之间的关系,缘分也是两个人意根之间的关系。意根因为无量劫的经历,非常清楚两个人的关系,所以就会互相关注,一旦一方有事,另一方马上就能感知到。为什么如此?因为意根随着自己的如来藏无所不知,比较关注的人事当然就会一直关注着,对方一旦有特殊的事情发生,如来藏就会根据意根的心思,把那个信息发送出来,意根就知道了。然后又想办法让自己的意识知道,再作以处理,如果不让意识知道,意根自己无法处理。

十一、畜生的心行是否是无记的

畜生的第八识心行是无记的,畜生的意根心行是无记的,畜生六识的心行不是无记的。六识造作的业行都要存入业种,都有果报,比如畜生听闻了佛法,死后可以上天享福,佛经中有此记载。跟人类接近的畜生,生活在人类身边的畜生,由于熏习了人类的法,明了人中的事情,与人相近,死后容易托生在人类中,比如猫狗之类。畜生无意中供养了三宝,将来就能得大善报,证果很快,佛经中有此记载。

畜生与人有所不同的是,畜生的意识比较愚痴,无法有深细的思惟分析,对意根出谋划策的引领作用小,多数情况下都是意根习气作用的显现,因此也显得愚痴和憨直,心机比较少,没有虚伪性,不圆滑。这也是人类喜欢某些畜生和害怕某些畜生的原因。

畜生都处于受前世果报的筹偿中,由于意识作用力小,新造业的能力就小,果报受尽,就会再投生人道中。人身才是造业最严重的,因为人的心机比较大,因为意识强大,能造新业。欲界天人的意识也强大,但他们属于受善报阶段,由于能充分享受福德的缘故,没有必要造作恶业,善业造作的也比较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