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與意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1-04-28 22:39:43 閲讀: 434

第三章 意根與意識在了別境界上的區別

一、一切法都是意根先接觸到的

性境,是如來藏依據外界本質的真實境,而又變現出來的六塵的影子,在勝義根裡,四大微粒組成,七識意根先緣先了別,意識後緣後了別。如果第七識緣這些影像而不決定細了別時,六識都不能被出生來了別,因爲意根不需要六識這些了別工具時,如來藏就不會變造六識工具。第七識一定是時時刻刻緣著六塵,祂靠著如來藏,近水樓台先得月,什麽法都能借光先知道個大略,至於知道後究竟要如何作爲,就看意根的心行和修爲了。

二、本來是去房間拿書,可一進門卻忘記了要拿什麽,故而愣在那裡,此時是什麽心理狀態?去拿書時,反倒忘記拿什麽了,知道要拿什麽,沒有拿的對象,這說明意根心裡除了有拿書這件事,還有其它事情正在攀緣和惦記著,同時也讓意識分心,以至於其他事壓住了拿書這件事,意識不能從意根那裡得到指示,只好愣著等指令。這時意根緣不了書這個事物,意識就想不起是拿書,只是知道個拿什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這時意識處於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狀態,所以不得已就空空的,因爲意根不給祂内容,祂就沒辦法知道。

愣在那裡,是意識想不起來要干什麽,不知道干什麽才好,而意根在暗暗的搜索目標,尋找内容,意識就愣在那裡等著意根提供内容信息。意根不給意識内容,意識只好空空的、愣愣的、傻傻的,好像很專注的樣子,其實是無奈。

像這樣愣住的情況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過好多次,都是因爲心不在焉,不專心,精力不集中。意識本來想做點什麽事,可是有時候卻想不起要做什麽,怎麽想也想不起來,這時的情況是意根在搜索頻道,搜索節目,卻一時搜索不到,這時一個可能性是信息太擁擠,選擇不出哪一個,思心所不能作決定,如來藏就幫不上忙,調不出來業種;另一個是業種現前的因緣一時還不具足,需要的法塵如來藏不能變現出來。意根在搜索信息時,肯定是有關鍵詞,不然天南海北的,像大海裡撈針一樣,祂怎麽能找到目標。

有一些愚癡的人就是如此,記憶力不好,智慧也不好,心裡真正能說得出來的念頭也比較少,他們修定就很容易,很快就能無念,可是還是照樣愚癡,因爲心裡沒有觀行的内容,無法出生智慧,外道們也如此。所以說有定不一定有智慧,無定一定無智慧,只有定中如理思惟觀行,才能生智慧。如果在修定時,爲了盡快入定,意識心要告訴意根:我修定時什麽也不要給我弄出來,我什麽也不想知道,別給我什麽信息讓我了別,我不管那些事,常常告誡意根,時間長了,也很管用。

三、每個人的如來藏所面對的境界畫像是一樣的,外境界相同。由於各人業障不同,心所法不同,智慧不同,看見内境界畫像的感受就不同。這是各人識心智慧和業障等等不同所致,不能說各人所對的外境畫像不同。

同理,第八識變現出一個内相分,由於六七識的智慧不同,定力不同,經驗不同,所受的熏習不同,煩惱遮障不同,導致二者所了別的結果就不同,感受不同,抉擇也不同。因此不可以說第八識爲六七識變現出的内相分不同,這樣說是不合理的。因爲第六識所了別的一切内容,全部是意根所接觸並且決定要細致了別的,如果意根不接觸的塵境,意根不想細致了別的塵境,如來藏絕對不會出生第六識,因此說第六識與意根所緣所觸所了別的塵境一定是一致的,只不過意根所緣所觸所了別的法要比第六識多很多。意根不觸不了別的法,第六識沒有任何理由去觸和了別,第六識自身不可能在此法上出現,更何況了別。

意法因緣生意識,意識與意根所緣永遠一致,否則意識是如何出生的?意識的出生難道不需要意根,不需要法塵嗎?同樣都需要,那麽意根觸法塵之後如來藏才出生意識,二者必緣同樣的法塵,不可能各緣各的法塵,不可能緣的法塵不同,這樣說過失極大。

過去菩薩們講的唯識法義,都有不通之處,所以才互相爭論不休,我們不可以全磐接受而不要自己的思惟。如果智慧不足,實在思惟觀行不了,就暫且放棄,將來定慧都增長以後,再進行思惟觀行就能通達一些了。

一個法義立論的前提錯了,後邊的結論必錯。六七識了別六塵境界的結果不同,並不能說明各自了別的境界不同。只能說各自的智慧不同,心所法不同,了別結果才不同。就像一個老師講課,一百個學生各有自己所解,不能說因爲學生所解不同,就說老師講了一百個科目,這樣的事不可能出現。意根與意識所觸的法塵永遠是同樣的,只是因爲意根的了別智慧不夠強大,不夠細致,很多法了別不清楚,能力不足,祂必去求助於六識去作細致了別,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就像一個孩子面對一塊大石頭,他覺得自己搬不動,就要求助於他人幫助他搬開,二者是一個道理。大人和小孩子所面對的是同樣一塊石頭,不可說兩個人面對兩塊石頭,小孩子讓大人搬這塊石頭,而大人去搬另一塊石頭,這樣的事是不如理的。又比如富人看到一百元錢不願意撿,窮人看見了以後就像看見金山一樣,立即拾了起來,不能說二人所見的錢不同,導致二人的覺受和抉擇不同,這是兩個人的業不同所致, 兩人所見相分百分之百一致,沒有差別。同理,意根想了別一個境界,而六識去了別其他境界,不服從於意根,這也是不如理的,這樣的話,意根也就不叫作作主識了,祂指揮不利,就不是真正的指揮官,並且意識也不是意法爲緣而生的了,不知道是什麽緣出生的,這就違背了佛說。

各識了別結果的不同,只能從各自的了別智慧心所法這裡找原因,不可推斷說是因爲所緣境不同,這樣推斷是有過失的。不管實法,還是假法,不管是性境,還是影像,不管什麽相什麽塵,都是第八識親自變現。七識只能把這些影像在心中顯現出來而已,或者是作出決定,第八識隨順再改變境界相。既然都是第八識所變現,那麽一切法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是虛幻的,如夢、如影、如空谷想、如月影等等,這些都是觀行結果。

四、對有些事情的了知,意根了別不清楚,意識了別出來,報告給意根,意根再作決定。有個別事情是意根先了別個大概,再決定讓意識解決,意根能決定意識的行爲取向,比如某種事情即將要發生了,意識不知道,意根先知道有事要發生,就會警覺意識指揮意識,意識就糊裡糊塗、莫名其妙的採取行動。

很多事需要意根來提醒和警覺意識,因爲意根先與法塵相觸,先了別,意識後了別。比如突然間想起了某件事,就是意根提醒意識的,比如想起了剛才應該做某件事而沒有做,於是馬上去做,這就是意根提醒意識的;打坐當中想起的所有事情,都是意根提示,意根弄出來的,心裡的胡思亂想,都是意根弄出來的,獨影境全部是意根弄出來的。對於六塵的具體了別,是意識了別之後傳遞給意根知道,意根再依此做決定,但也是意根先緣之後所作的決定,促使意識出生處理六塵境,因爲六塵具體事情如何,意根肯定了別不清楚,必須依靠意識了別。

五、意識和意根到底誰緣境

意根和意識都是識,都要緣境,如果不緣境,就不能存在。尤其是意識,祂沒有單獨存在的理由,有法塵境才能有意識的出現。意根先緣法塵境界,根塵相觸,如來藏出生意識,三者和合觸,意識緣法塵,再分別法塵。所以二者都緣境,而且必須緣同一個境,否則意識不能出生。

意識出生是有前提條件的,必須有意根,有種子,有法塵(是意根正在觸的法塵),有勝義根(無色界除外),有如來藏;而且根塵要相觸,根是意根,塵是法塵,在根塵相觸處,如來藏生意識,意識再觸法塵和意根。這時意根仍然在觸法塵,如果不觸法塵了,意識就滅去,意識出生之後就了別法塵。所以說意識所緣,一定是意根所緣的,是意根決定和支配的,由如來藏提供。而意根的出現,可以沒有塵境,不用緣塵境意根就能存在;而塵境正是意根推動出來的産物。只要塵境出現了,意根必緣塵境,但不一定要對塵境進行造作,不一定要有六識去了別塵境。

六、問:第七識有慧心所,那就是說具有擇法能力了(思量性,亦或是選擇性)?這個擇法能力有多大?自己能成辦何事?或者只能與意識合作方能成事?

答:第七識意根有慧心所,有一定的了別能力、辨別能力、判斷能力、選擇能力;第七識意根有思心所,就有一定的思量性、辨別性、選擇性、抉擇性、決定性。第七識的思量了別抉擇,與意識的思量了別抉擇有一些差別,祂可以與意識一起共同合作再作抉擇,也可以不依靠意識單獨作抉擇。第七識的思量了別如果不依靠意識單獨進行時,往往是依據祂生生世世所具有的習氣慣性,依據自己歷劫以來的經驗,這些經歷經驗,意識都不知道,也大多不懂。

意根對不屬於勝義根裡六塵之外的法塵的了別抉擇,意識從來就不知道,只有第八識能了別到意根的心行,祂們兩個一起和合運作所搞出的一些法,所做的一些事情,意識都不知道,或者意識知道一點點而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思議。比如意根前世今世發出的善的或惡的咒願,這些咒願實現時,意識並不知道,並且還感到莫名其妙。意根做的不少事,意識都不知道,那就說明意根所單獨成的事,不用意識參與的事有很多,意識幾乎都不知道。

意根依靠意識所作的思量、了別、抉擇等等,要等意識詳細具體的了別六塵之後,再作以思惟,作出抉擇,把結果傳遞給意根,意根依之,再作了別、辨別、思量,最後才作出最後的抉擇,也許與意識的抉擇一致,也許與意識的抉擇不一致,意識的思惟分析抉擇只是一個參考,意根不一定完全聽從。意根的我性越重,越不容易聽從意識的思想、觀點、看法、建議和抉擇,不容易被勸導和影響。但是意根一般情況下,都要依靠意識的具體細致的了別,因爲意根自己無法作具體了別,必須依靠意識的了別,才能作出判斷和抉擇,其中還要加入自己的習性。

七、問:親人要出意外,自己提前很長時間心理鬱悶,莫名其妙的哭泣,緊張憂慮,這是什麽原因?預感,是如來藏的警覺作用,還是意根的警覺作用?

答:首先是自己的如來藏相應到了親人的業種已經現行出來的一部分業緣,意根依如來藏所現行出來的業緣,了別到即將有意外發生,於是促使色身莫名其妙的流淚、哭啼、鬱悶、驚恐、不安、煩躁,於是意識就猜測思惟,是怎麽回事呢?有什麽事要發生呢?再於是意識想到了(通過意根的暗示)可能是某某有什麽事情了,經過核實,最後就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知道自己的親人出事了,或者是和自己關係密切的人出事了。這符合意根對身心控制的原理,符合意根指揮身心的原理。這其中都有如來藏的配合,如來藏不管了別到什麽法,都是如如不動,不起心動念,不能指揮色身出現各種情緒化的反應,不能讓五隂哭泣、流淚、煩躁不安,這些都是意根調控身心的結果。

意根依如來藏的了別,也了別到了如來藏變現出來的業緣,知道要有事情發生,於是産生一系列的身心反應,對於意識來說是莫名其妙,可是意根知道,卻說不出來。一個能說出來,有語言文字,有覺觀,卻不知道發生的事情,也不知道要發生的事情;而另一個知道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和已經發生的事情,卻沒有語言文字,不能說出來,這二者打交道,互相之間就要配合默契,互懂心思,才能把事情了解清楚。

預感是意根了別到了如來藏現出的業緣,從而讓身體和意識心發生變化,如來藏不會主動去警覺意識,第一如來藏不知道具體的事情,不了別六塵境界;第二如來藏無心,對一切法都不動不搖,如果是如來藏警覺意識,如來藏就有主動性,就不符合如來藏對萬法的如如不動性。如果如來藏在一些善惡是非的事情上動轉了,那麽祂就不會讓五隂身出現各種惡緣和惡果,不會讓五隂身去三惡道受苦。如來藏不僅能了別自身的業種,也能夠了別他人的業種,但如來藏不會主動去了別某個人的業種,還是要由意根來敺動。

那麽,意根究竟對什麽人的業緣進行攀緣呢?主要是往世以來緣結得比較深的人,意根對其有較深的貪愛習氣,比較執著,所以攀緣性就強。因此,並不是所有的今世的親人要出意外,意根都能警覺到。意根越在意的人,越能促使如來藏去了別業種業緣,對不在意的人,如來藏順便了別到了業緣,意根也沒有什麽反應,意識心更是不知不覺。

意根對自己不在意的時候,自己身體出現病痛,出現違緣,意識也不知道,病情很嚴重了,意識可能也不知道,意根不會警覺意識。意根不在意自己時,祂還有別的追求,在意別的事情,比如專心學佛修行,而疏忽自己色身感受等等,還有科學家專心於科研等等。有禪定的人也不在意一些事情,比如飲食衣服臥具,對六塵都不在意。有的人是意根了別到了一些事情,而意識糊塗,不敏感,甚至自己快死了,都不知道,別人卻先知道了。

八、意根是否只能緣帶質境

意根與法塵相觸生意識,意識緣的法塵必須是意根所緣的,意識與意根所緣必須相一致。如果意根只緣帶質境,不緣性境和獨影境,那麽意識有什麽理由緣性境和帶質境,如何緣?意根裡的秘密太多了,從意根這裡能解開佛法修証的大秘密,如果定慧不足,觀行意根一點門也找不到。

如果意根不緣性境内六塵,祂如何作主讓六識作意、觸、思内六塵性境,如何指揮六識在内六塵上造作?如果意根不緣獨影境,意識也不可能主動攀緣獨影境,種種分別妄想,想入非非,這些法都是意根首先去攀緣和執取的,因爲意根的攀緣和執取,生起思心所,想要細致了別,如來藏就隨順配合,在意根與所攀緣的法塵處出生意識,三者和合觸,意識再觸意根和法塵,然後意識就不得不了別和分別意根執取的法塵。意識都是被動的被意根指揮著了別一切法,都是意根了別過後,才喚起意識作微細了別的。意根是作主識,具有強大的作主功能,能支配六識隨著意根而轉動,六識所作,沒有超出於意根了別和作意受想思範圍之外的六塵境。

意識與意根所緣必一致,意識在意根與法塵接觸處出生,然後三者和合觸,意識了別此法塵。這是基礎佛法,學佛人必須貫通,才能了知六塵生起和運作的真實程序,才能知道六塵境界是如何在心中出現,被識心所了別的。意根能透過如來藏的了別,而作自己的了別,然後警覺意識,意根比意識先知先覺。意識了別的内容一定來自於意根攀緣作意的内容,不能超出意根攀緣了別的範圍。

世尊在楞嚴經裡說過,意根默容一切法,這一切法包括了自己的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所有法,一個法也不能漏掉,否則意根就不是默容一切法的了。如果意根有不遍緣的法,那就不能默容一切法,應該說是默容一部分法,這樣就有違世尊聖教,或者說世尊所說有誤;如果說世尊所說有誤,世尊就不能稱爲世尊和天人師、一切種智者。那麽根據世尊的聖教量,意根既然能默容一切法,就能緣到一切法,否則就默容不了一切法。

如果意根不能緣一切法,那麽如來藏又根據什麽而現起一切法在心中?意根是現起一切法的動力,是三界世間法表面上的主宰者,這是其一。其二,如來藏所變起的法,如果意根不能緣,意根就不會在此法上有五遍行心所法的現行,對此法意根就不會作意,沒有思心所的抉擇,如來藏就不會隨順意根的思心所而配合意根,對此法繼續造作下去,那麽就不會有五識的出生,不會有意識的出生,去了別此法。

因爲六識的出生和了別,都由意根來推動和指揮,由意根來抉擇;沒有意根的思心所的現行,如來藏沒有理由主動出生六識去了別和造作;沒有意根的抉擇,如來藏不會主動出生六識,讓六識造作身口意行。意根是一切法刹那刹那的主宰者,如來藏不會去作主,不主動主宰一切法的造作。這是佛法的基本常識,雖然比較深一些,也要盡量領會貫通。

再說,意根如果不攀緣、不執取一切法,如來藏就不會自動出生意識了別獨影境。獨影境是意根攀緣執取的結果,意識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離開意根而單獨出生,單獨去把如來藏裡的種子現行出來成爲法塵獨影境,然後再去攀緣和了別;意識不能越過自己出生所依靠的最重要的一個緣意根,沒有根,就沒有識的出生,如來藏也不能無緣無故就出生意識,出生意識是意根推動和抉擇的結果,如來藏只是配合和隨順意根的抉擇,祂是無我性的,不自作主張。

意識分別任何法塵,都是因爲意根想了別某種法塵,如來藏隨順意根才出生意識去了別法塵,意根是意識的主宰者和操控者,意識不能超出意根的了別範圍。所有的境界都是意根攀緣出來的,尤其是獨影境,更是意根的攀緣和執取所變現出來的。如果意根沒有執著性,其攀緣性就少於現行,六識就少於了別六塵,心不會散亂,意識也沒有那麽多的妄想,也就沒有獨影境的出現,獨影境就是非量妄想境。就像四果阿羅漢,因爲斷除了我執,意識不再散亂,夢境也極少出現,心所法減少,禪定力很強。俱解脫的阿羅漢入滅盡定也很快,因爲意根不再攀緣,不執著三界的法,意識就不打妄想,心中很少有法塵的出現,很少有獨影境的出現,就容易滅去。

意根有所攀緣之後才能出現獨影境,意根的攀緣執取性能把如來藏裡的種子直接現行出來,自己了別不清楚,才喚起意識了別,意識才不得不了別獨影境,於是妄想紛飛,襍念叢叢,打坐很難入定,都是因爲意根沒有馴服所致。所以衆生的心識很散亂,修定就很困難,不容易出現禪定。

能襍思亂想的是獨頭意識,其思和想的對象就是獨影境,不與五塵有關,這很明顯是意根攀緣出來的。意根沒有被降伏,沒有禪定時,才促使意識襍思亂想和漫無邊際的幻想,這都體現了意根的遍計所執性。這些法義,很明顯就能體會觀察到。要想修好禪定,必須降伏意根的攀緣性,降伏意根的處處執取性遍計所執性。這些道理雖然很深,但也是基本的佛法理念。

九、有人說意根的了別是非量了別,所以緣的都是帶質境,那麽如果地上菩薩的意根轉識成智以後,對一些法不生起錯誤的見解,不把如來藏現起的一些法當作真實,也不當作是意根自己的了別結果,也不當作是意根自己所有的,那麽帶質境這種錯誤的了別結果,是否還存在?那就不存在了,或者是減少錯誤的了別,減少非量的了別,也不完全是非量了別了。直至佛地,佛的意根完全徹底轉識成智,不再有任何一點點的非量了別,那就沒有錯誤的帶質境的生起,都是現量的正真的法塵境,那是大智慧的究竟成就的結果。那麽既然佛的境界中,沒有帶質境的虛假境界了,如果佛的意根不緣性境和獨影境的話,佛的意根還緣什麽法?

地上菩薩的意根,其錯誤了別減少,帶質境減少,菩薩意根的了別是不是要比地前菩薩和凡夫的意根了別的境界減少呢?如果是,地上菩薩的意根了別就有不遍之處,就不是默容一切法的意根。即使是凡夫的意根,如果有不緣的境界,也同樣不是能默容一切法的意根,意根了別就有不遍之處,那麽不遍之處的法,如來藏要如何現起,根據什麽現起?如何在意識心中出現?由此可見,只要意識能緣的法,意根必緣,而且意根能緣的法,意識不一定能緣到。

理論,我們可以不用學很多很多,但是如理思惟觀行的智慧必須具備,這是學佛成就的必要資本和條件,否則善財童子必不能一生參學諸大菩薩之後,成爲等覺菩薩。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可是事實卻出現了,善財童子爲什麽能一生修成等覺菩薩,而其他人一生,連佛法的門都摸不著?要想隨所學法,如理思惟,然後很快証得,禪定是必須要具備的,這樣才能保証聞法即如理思惟,即能証得,即得成就。所以定慧,止觀,是學佛的重要而必備的條件,也就是說,戒定慧是學佛成就的三無漏學,是三個主要而重要的必備條件。學唯識,証果斷我見最徹底,明心最究竟,之後道業增進最快。

十、意識所緣的一切法,都不能自己去變現,不管直接還是間接,都是如來藏變現的,意識只不過在中間起到一種顯現塵境和促成如來藏變現的作用。意識所緣的法一定需要意根這個中介起作用,一切法沒有意根也不會顯現出來,意根不緣的法,就沒有理由出生意識,意識就不能出生了別法,把法顯現和指示出來,經中佛說意法爲緣生意識。

有個特例是說意根緣盃子,出生意識,而意識稍一看,沒有看清楚,就錯把盃子當成了筆筒,有人就說這個筆筒是意根不緣的,是意識變現出來而單獨緣的。我們可以想一想,實際上有筆筒這個法存在嗎?沒有,筆筒猶如烏龜的毛和兔子的角,烏龜本沒有毛,沒有的東西,就是空的,還用什麽識心來變現呢?如果是用四大種子變現的,就是如來藏變現的,如果是如來藏用四大種子變現出來的,那麽烏龜的毛就是實有的法,大家都可以用肉眼看得見,可是連佛也看不見烏龜的毛和兔子的角,那就根本沒有烏龜的毛和兔子的角,不是實有的法才看不見。

既然不是如來藏變現的,不是實有的法,意識更無法變現,祂什麽種子也沒有,也沒有資格去變現什麽法,同理,意根和五識也沒有任何資格變現任何法。以蛇爲繩、把盃子當作筆筒,只是錯認而已,病眼望空花而已,誰能變現沒有的花?盃弓蛇影,也是如此,沒有蛇,不存在蛇,不存在的法談不到誰出生和變現,錯認而已。就像把張三當作李四,本沒有李四這個人,誰來變現李四?有什麽能力變現李四?用種子變現李四,李四就是實有,如果多出個李四,戶口怎麽算,落在誰家裡?如果眼睛恢複正常了,這個李四是否還會死去變沒有了?如果不用種子變現李四,就根本沒有李四這個人,病眼望空花而已,還要去辨別李四的真假和年齡、男女性別,有什麽意義?

哪個法上如果沒有意根,就沒有意識和意識的想入非非,都是意根主導如來藏提供的法,意根必緣。但意識一旦出生後,就必然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否則所謂第三能變識就沒有意義了。第二能變識負責指揮如來藏變現,第三能變識負責顯像和了別,負責思惟分析和處理。能變,不是直接變,實質都是如來藏變。只不過意根和六識能協助變現和顯現罷了,能引導如來藏變現罷了。意識的作意,能影響意根的作意,意根的作意,能引導如來藏的作意,因此三者和合,才能出生法。當意識比量思惟時,意根了知以後認可這個比量思惟的法,就會決定變現,如來藏就配合。如來藏不聽意識的抉擇,只聽從意根的抉擇。

十一、人的潛意識下意識等,通常都是指意根,意根主要在整個大腦部位起用,主要在後腦勝義根那裡起用,而意識只在後腦上起用,不在前額和前頭皮那地方活動。後腦那部位叫勝義根,所有的六塵都集中在那裡出現,如來藏把外界的六塵影子都投放在那裡,意根肯定能接觸到如來藏變起的六塵鏡像,意根一定要先接觸,接觸了之後,生起作意等五遍行心所法,生起思量性,決定是否要去仔細了別,然後如來藏才能出生六識,六識再去接觸六塵,生起細致分別作用。

因爲是意根先接觸六塵,所以意根有時候不經過六識的識別,就能直接快速地做出一些反應。這就說明是意根先接觸法塵,祂也能了別一下法塵的大致情況,只是不能作細致具體的了別。意根接觸法塵以後,由如來藏出生意識,意識這時才能對法塵進行細微了別,並且把了別的内容傳遞給意根,意根就會作決定。因此對一切事情的反應,不僅有六識的反應,還有意根的反應,兩者都有。

如果事情一開始,來不及思惟就作出反應的,那就是意根直接作快速的反應,因爲這時還沒有生起意識,即使意識生起來之後,也來不及分別,就聽從意根的指揮了。意根先和六塵接觸,祂先了別一部份,了別個大概,雖然祂了別慧比較低劣,但祂能知事情重大,關係比較重大,就按照自己的習性慣性作出快速反應。而下一刹那意識也會了別到,但是意識來不及思惟分析,也沒有自主和決定權,完全是隨順於意根作出了反應,配合意根。事情過後,意識才能仔細思惟分析,才知道剛才做的對與錯,才有可能後悔。

意根剛一接觸六塵,祂如果知道了六塵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在身根方面的情況,意根馬上就能作出反應,祂知道重大、不一般和危險性,就會習慣性的作出反應,這種反應通常叫作潛意識和下意識。那時候第一刹那,意識心還沒有生出來,就不會有意識心作出反應;第二刹那,意識出生以後,就會完全順著意根的決定去造作,沒有機會思惟分析。等潛意識下意識過去了以後,才輪到意識仔細思惟整個事件。然後再把思惟分析的内容傳遞給意根,意根再作新的抉擇。意根根據意識的思惟,能夠知道剛才的反應是對還是不對,然後生起思量,決定彌補一下還是不彌補。意識的判斷,意根有時候不認可,但有時候也會承認,下次就能稍微注意。

十二、專注並不一定是只緣一法

意識專注,與意識只緣一法,内涵是否是相同的?意識能不能只緣一法?比如賞月時,意識專注的時候心中是否只有月亮,除此之外一無所知?這時候意識心中除了能了別月亮,心中也知是晚上,天是黑的,看見的是天空中的月亮,也知道自己是在房間裡還是在野外等等。比如意識專注於參話頭,意識心中是否只有話頭,除此之外一無所知?不是這樣,意識還參與行住坐臥,還有一些工作,還知白天黑夜以及周遭的一切。比如科學家鑽研一個項目,意識心中是否只有研究項目,除此之外一無所知?肯定不是了。

意識專注,相當於朝著有靶的那個方向射箭;只緣一法,相當於把箭準確的對準靶心。意識眼識對準靶心的時候,是否還知道白天黑夜?是否知道自己是躺著還是站著,是否知道在室内還是野外?這些法意識都知道,不糊塗,那麽意識就不是只緣一法,只了知一法。只不過專注的時候,極大部分的注意力在當前專注的目標上。意根也可以這樣。

十個人在一起,意識專注打量其中一個人的時候,是否知道旁邊還有人?是否知道眼前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否知道對方身後的背景?如果知道,意識就不可能只緣一法,只了知一個法。意根也是如此,所以意根也能如此專注。

十三、每當我們驚喜的時候,驚訝的時候,驚恐的時候,震驚的時候,絞盡腦汁沒有注意的時候,意識都沒辦法思惟,沒轍了。可是意根心裡動得很快,思量性很強大,最後不用依靠意識的分析思惟觀察,也想出了應對的辦法,躲過一劫,逃離驚險。我們通常說,這個人很機靈,反應很快,觀察一下是意識機靈反應快,還是意根機靈反應快,還是兩個都機靈反應快?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馬上就反應,來不及思惟的是意根的機靈,能稍微思惟的是意識的機靈,在意識機靈的時候多數情況意根也是機靈的。發呆的時候,意識發呆,意根絕對不發呆,意根沒有呆愣不思量的時候,自己多發呆體會一下就知道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