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金剛經唯識深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21:39:40 閲讀: 488

第十六章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相,是指三界世間一切萬法,一切世俗相。金剛經裡這個相,第一是指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第二是指佛的三十二相;第三,是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以及三界世間一切相。離,是指離開,不對應,不具備,沒有的意思。那麽是誰能離開這些相、不對應於這些相,沒有這些相呢?很顯然,只有金剛般若心體了。

金剛心因爲能夠離開這些相,不對應於這些相,所以祂才是寂滅的。如果不離這些相,那就有能和所的對待,就有能知和所知,對六塵境界就有受和想,那就和七識心一樣,處於喧閙的境界,心不能寂止,就不是一顆寂滅的心了,那也就不稱其爲涅槃心體了。

寂滅的意思是說,祂自己本身沒有色,也不見色,所以心是寂滅的;祂自己本身不發聲音,也不去聽聲音,所以心是寂滅的;祂自己本身,不散發香味,也不去嗅香,所以祂是寂滅的;祂本身沒有味塵,也不去嘗味,所以心是寂滅的;祂本身沒有觸塵,也不去領受觸塵,所以心是寂滅的;祂本身沒有法塵,也不去分別和領受法塵,所以心是寂滅的。金剛心不管六塵是如何的喧閙,祂本身就處於寂滅狀態,和阿羅漢處於無餘涅槃境界的寂滅狀態是一樣的。所以這個題目,就是在標明金剛心的體性。

原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釋:這時候須菩提,聽佛講了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後,就已經深深的領悟了這部金剛經所有的法義和理趣。既然說是深解義趣,就說明須菩提對於金剛經的義理不僅僅是理解,而且是深深的証得了。証悟要分好多層次,有淺有深,淺的就是十住位的証悟内容,証得如來藏的總相智。

稍微比較深一些,是証得如來藏的別相智,菩薩的階位在十行位和十回向位。悟得再深一些的,就具備了道種智。這裡沒有表示,須菩提到底是証悟了十行位,還是十回向位的別相智,還是証悟地上菩薩的道種智。但是已經表明,須菩提對於金剛經當中如來藏的宗旨,是深深的証解了,所以不是淺悟。

因爲須菩提對這部經的義理已經深深的証解了,因此他悲喜交集,感激涕零地對世尊說:稀有難得的世尊,您能說出這樣理趣甚深的經典,我從古昔以來,所修得的慧眼,從來沒有聽聞過這樣義涵甚深的經典。

文中的慧眼,就是指有智慧之眼,智慧包括小乘法的智慧和大乘般若、唯識的智慧。小乘從斷我見開始,就有了慧眼,大乘從明心的七住位開始,就有了慧眼,一直到第十回向位爲止,再以後就有了法眼。須菩提前世就有了慧眼,那說明前世他就已經証得了大小乘的果位,至少是証得了小乘的果位,此世他在母胎中,就知道諸法空寂,沒有隔隂之謎,他是佛弟子當中解空第一,那麽須菩提在佛道當中修行,至少也有無數劫了,善根非常深厚。以須菩提久劫修行的善根,都沒有聽聞過金剛經這樣的甚深經典,說明金剛經是稀有難遇的甚深法寶。如果善根福德不足,就遇不到這樣甚深的般若經典。善根淺,福德薄,更不能在聽聞之後,就証得了金剛般若心。

須菩提繼續對世尊說:世尊,如果有人遇到了這部金剛經,並且深信不疑,就能信受自己身中確實有此金剛不壞心常住在世,也深信所有衆生都有此金剛不壞心,常住在世。此人以此清靜的信心,就能証得這個金剛不壞心,從而就証得了諸法實相。知道了一切法的源頭,就是金剛不壞心,知道了真心如來藏就是法界實相,真實不虛,不生不滅,其餘一切法都是虛相,都是依實相心而有。

那麽這個人就成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此人的福德和智慧,都是世上第一稀有難得的。從此以後,這個人的福德就會漸增漸大,智慧就會越來越深廣無邊,而且能夠廣利無量衆生,最終就能究竟成佛。所以証悟般若實相心,其福德不可思議,其智慧不可思議,世間裡任何法都不能及。

即使擁有世間無量財寶,與此福德也不能相比,即使精通世間一切技藝的巧慧,與此般若實相之智,也不能相比。世間這些世俗的福德和智慧,都是生滅變異之法,並不可靠,享受之時,也具足了煩惱。衆生因此煩惱,而流落六道,仍然如乞丐一樣,過著乞討的流浪生活,苦惱不斷。只有証悟了不生不滅的般若實相心,才能漸滅諸煩惱,心得清涼,心地越來越清靜,越來越富足。

原文:(須菩提說)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嵗。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釋:須菩提又對世尊說:世尊,我們所說的實相,是沒有一個法相的,祂不具備任何一個三界世間相。實,是真實,不虛妄,是真實存在義。因爲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証得的,所以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都已經証得了祂,而且也都具足了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如果祂不是實有,只是一個名詞概念,只是一個名相,那証得就沒有什麽用處了,也就不能出生般若大智慧,更不能成就佛道。因爲金剛般若心是真實存在的,是真實的有,體性常存,作用真實,因此衆生才能參禪尋覔找得到祂,從此就成爲了一個佛法當中的大富長者。

雖然說金剛般若心體是實相,體性真實,但是要想把祂與世間相對號入座,去尋覔祂的世間相,那是了不可得的。因爲祂非世俗法,非世俗相,沒有色相,沒有聲相,沒有香相,沒有味相,沒有觸相,沒有六塵法相,因此,實相也就是非相。要想尋覔証得祂,就要離開這世俗六塵相,離開七識的覺知心相,離開五蘊相,取識得沒有這些相的那個心體。

不要認爲實相就是有這些相,因此就把真妄混淆起來,那樣就會悟錯。但是尋覔証得祂,也要在這些五蘊世俗相裡尋覔,實相與世俗相緊密相連,相依相靠,彼此不分離。實相依世俗相而顯出自身的德能和利用,世俗相依實相才能存在和運行,才能有表面的虛假作用,二者猶如束蘆,彼此相依。

須菩提說:世尊,我現在能夠聽聞到如是甚深的經典,不僅能夠生起清淨的信心,証得實相,深解其中的法理、義趣,深領其中的般若義味,還能夠發心去受持和流通這部經典。我現在能夠如此做,都不算難,因爲有世尊您在世,有您親自教導和加持,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契入。如果在未來末法世的最後五百年,能有衆生得遇到這部經典,聽聞到如來藏之實相法門,他就是一個稀有難得的大福德之人。

這個衆生在聽聞這部經典之後,能夠像我一樣的對實相法生起清淨的信心,相信自己有金剛不壞心,絲毫不懷疑,也能夠証得實相,並且深解義趣,還能夠發心受持金剛經,依此實相心去修持,那麽這個衆生就是世上最最稀有難遇的。

因爲在那個末法世,衆生惡業所感,魔強法弱,佛法幾乎快要滅絕了,在那時還能有衆生遇到金剛經,信解大乘實相法,真是難能可貴,他的善根福德也是世上最稀有的。那時的衆生,執著世間法,著世俗相,比現在有佛住世時,將會更加嚴重,人心將會更加漏劣。卻有人能夠對沒有世俗相的實相心生起清淨的信心,信解受持,那是甚奇稀有,第一稀有難遇。

須菩提說:爲什麽是這樣呢?世尊,因爲在那時普遍著相的世道裡,這個人卻能証得無相的金剛般若心,内心離開了四相,所以此人才是稀有難得。此人証得實相以後,内心就沒有了五隂我相,不再認五隂爲我,即是斷我見之人。同時,他内心裡也會泯去相似於我相的人相,不再認人相爲真實。

繼而這個人就會知道,類似於我相和人相的衆生五隂相,也都是虛妄不真實的,内心也就捨棄了衆生相。再進一步,他會觀察到,依衆生五隂而有的壽者相,也是虛妄不真實的。衆生一期一期的壽命,依幻化的五隂而存在,五隂既然是虛妄的,壽命更是虛妄不實的,因此壽者相也就泯滅了。能離此四相之人,在那末法世,實在甚爲稀有難得。

原文: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釋:須菩提說,世尊,爲什麽証得實相般若心以後,内心會沒有四相、離開四相了呢?因爲我相,不是一個真實的相,表面上看,好像是有,其實並不真實。証得實相之人,就會觀察真心如來藏的運作,觀察如來藏是如何出生五隂我的。他漸漸地就觀察到了自己的五隂,都是如來藏刹那刹那幻化出來的。

五隂的一切活動,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五隂自己並沒有真實地做過什麽,五隂之法,虛幻不實,實質都是如來藏。比如一個魔幻師,幻化出一個五隂身,這個五隂身就會有一定的功能利用,但是這個五隂身並沒有真實性,其功能利用也不是真實有,都是魔幻師所爲。又比如一個木偶人,登台演戯,這個木偶人在戯台上,無論怎樣表演,都不是它自己所爲。

所以木偶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幻化的,沒有其事,實質都是後台操縱者所爲。我的五隂活動也如此,因此五隂的我相,是非相的,不是真實的相;同理,類似於我的人同分的人相,也是如此,沒有真實的人同分的五隂相。人類無論在世間怎樣生活和活動,做種種事業,都沒有真實的五隂活動,其實質都是如來藏性,因此人相就是非相。

再同理,類似於人相的衆生相,也是虛妄不真實的,表面看好像是有,實質是無,實質都是衆生的如來藏性。衆生的五隂活動,就像是機器人在做工一樣,機器人本身不是自在的,沒有自主性,它還得需要人爲的組合和操縱,那麽機器人就不可能真實地去做什麽工作,都是設計、制造、操縱者所爲,機器人只是現個假相,恍人眼目罷了。

所以老板絕對不會爲機器人開工資,也不會獎勵和懲罸機器人。因爲老板清楚地知道,機器人不是人,沒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他只是一個被人利用的工具罷了,工作並不是它做的。衆生的五隂就是這樣的,一切事業並不是五隂做的,五隂只是一個工具罷了。因此衆生相就是非相,不真實,也不實有。

那麽依衆生的五隂,而顯現出來的生命相、壽者相,也是非相,不是真實有。衆生在一個時間段之内的生命活動,比如呼吸、新陳代謝、吃喝拉撒等等,表面看好像是真實有,好像有真實意義,實際上也是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假相,是如來藏所賦予的,本質也是如來藏。這一期生命無論時間有多久,其生命的實質,就是如來藏。衆生沒有真實的生命相,因此壽者相就是非相。

爲什麽說我、人、衆生、壽者四相就是非相,是不真實的相呢?因爲法界實相是離一切相的,有四相就是虛相、假相、生滅相,就不是法界實相,也不是真實相。實相金剛般若不壞心,也就是諸佛法身,法身離一切相,沒有四相,也沒有一切相。所以說真佛無相,真佛也不說法。離一切相的佛,就是諸佛的法身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有五蘊相的佛,是報身佛、應身佛和化身佛,是法身佛所幻化出來的佛,不是真佛。

世尊告訴須菩提:是這樣,確實是這樣。如果有人能夠聽聞到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聽聞之後,内心裡能夠不驚訝,不恐怖,也不畏懼,應當知道,這個人確實是很難得,很稀有的,他就是一個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

爲什麽世尊要這樣說呢?因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全部是講大乘的空理,教導衆生要離四相,離所有相,不執取一切相。而衆生從無始劫以來,一直是在執著四相,抓取一切相,不肯捨離。衆生的内心裡都是我執深重,我見深重,都是見一切相是有,不見一切相是空。

因爲衆生無始劫以來一直是深深地依賴著有,這時聽聞到金剛經當中講空、講無,衆生一定會很恐懼、很驚畏。就會害怕自己落空,害怕自己變得空無,一定是不肯把自己無始劫以來一直依賴的柺杖扔掉,不肯變得無依無靠,於是就害怕自己變得空蕩蕩的,害怕自己不存在了。所以就會心生恐懼和怖畏,這是善根和福德不足的人,前世修行時劫很短,才會如此。相反,聽聞此經中講無四相,離四相,而心不怖畏的人,那是已經修行了很久時劫的人,是所種善根已經很深厚的人。這樣的人,聽聞金剛經,不僅不驚怖,還能生起清淨的信心,並且能夠証得離四相的金剛般若心,可見這樣的人,確實是稀有難得。

原文: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釋:世尊開示說:爲什麽說離四相的人是第一稀有難得呢?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也沒有真正第一波羅蜜的相,只是給它取個假名,叫作第一波羅蜜。菩薩們修行六度波羅蜜,就能明心見性,達到涅槃的彼岸。但是這六度波羅蜜,也是非相,不是實有之相,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生滅假相,依如來藏實相而有。也依菩薩的五蘊幻身,才能修行六度波羅蜜,既然五隂身不實,是假相,那麽依五隂身而修行的六度波羅蜜,當然更是假相,更是非相了。所以佛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沒有第一波羅蜜的真實自體性,只是名字爲第一波羅蜜。

世尊接著說: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不是真實而有的忍辱波羅蜜,所以忍辱波羅蜜也是非相,不是實有的實相,因此就假名爲忍辱波羅蜜。所謂的忍辱波羅蜜,其實只是一個個或者是無數個虛假的事相,都不是實相本身。這些個虛假的事相,是七識心的心行之相,是七識心運行所表現出來的,也都是如來藏所出生和顯現出來的相,表面上看是有,實質上卻是無,與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關係。

因爲這些忍辱波羅蜜的修行,是生滅變異的法,不是常恒不變異的,一種忍辱行爲造就出來,隨後會滅去,然後另一種忍辱行爲産生出來,又滅去,無數的忍辱行爲,構成了菩薩的忍辱波羅蜜,菩薩依此,就能到達生死彼岸。

忍辱行爲是五隂身和七識的行爲,五隂本身尚是非相,七識刹那生滅變異,六識每日都斷滅一次,都是虛妄不實,何況依五隂七識而有的忍辱行,更是非相,更是虛妄。所以忍辱波羅蜜,沒有自體性,不是自在的,只是一個表相,是一個名字罷了,是以名字而命名的虛妄的行爲造作,其本質就是如來藏。

原文: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釋:世尊說:爲什麽呢?須菩提,就比如我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我在那時是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衆生相,沒有壽者相的。我如果在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身體的肢解都被一節一節的分解開的時候,我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衆生相,有壽者相,就會對歌利王生起嗔恨心,而在那時,我確實沒有對歌利王生起嗔恨心。

世尊那時如果有我相,祂就會想,我的身體被毁壞了,我被欺辱了,於是就會感覺身體很疼痛,心裡很氣憤,很痛苦,就會對歌利王生起嗔恨心。而世尊當時,並沒有感覺身體疼痛,心裡也並沒有感覺不平,也沒有被欺辱的感覺。世尊因爲智慧和禪定的証量,証得了受隂盡,身體上可以沒有受覺,所以被割截身體時沒有疼痛感,才能忍受住四肢被肢解了,也沒有昏過去。

世尊那時如果有人相和衆生相,就會對歌利王很氣憤,認爲這個人在欺辱自己,對自己很殘忍,很霸道,於是就會對歌利王生起嗔恨,並且會詛咒歌利王,想報複歌利王和手下的人。世尊那時如果有壽者相,就會奮起反抗,阻止歌利王以及殺手來割截破壞自己的身體。因爲割截身體就預示著即將死亡,生命將會消失,一期壽命就會結束了。而世尊那時並沒有反抗,也沒有生起嗔恨,因此証明  世尊那時是無四相的。

須菩提,我又回憶起過去世中,有五百世都做忍辱仙人,修忍辱行。我在五百世每生每世的修行當中,都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衆生相,沒有壽者。那時世尊就是一個離四相的菩薩,在修行六度波羅蜜的菩薩,祂示現爲忍辱仙人而修忍辱行,已經離於四相的修行,已經有五百世了。

原文: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釋:世尊說:因此,須菩提,菩薩應該離開一切相,發起成佛利樂衆生之心。真正的菩薩發心修行,應該離開一切相,不應該住在色塵上發心修行,不應該住在聲塵上發心修行,不應該住在香塵上發心修行,不應該住在味塵上發心修行,不應該住在觸塵上發心修行,不應該住在法塵上發心修行,應該一法也不住地來發心修行菩提。

如果心有所住,住在六塵相上,著在六塵相上,那就是不如法的住,與無上菩提不相應。因此佛說,菩薩發心修行布施,不應該住在色上布施,不應該爲了色法上的利益而行布施。不應該住在聲香味觸法上,不應該爲了聲香味觸法的利益而行布施度,應該像金剛心一樣對一切法都無所住的發心。

爲什麽菩薩不應該住在色聲香味觸法上生心呢?第一,因爲金剛般若心,是不住相的菩提心,祂本身一法也不住。識心若與菩提心的體性相一致,才能成佛,識心如果住在六塵相上,就違逆於金剛心之體性,不與金剛般若心相應,那就不能成就佛道;第二,因爲六塵相是生滅變異法,是不可久住之法,住相而修行,就會唐捐其功,不得菩提;第三,住相布施,心中有相,就有遮障,就有無明,不能徹見法界實相,心不空淨,就不能到達涅槃彼岸,心中有法,就不能成就佛果。因此菩薩修行佛道,就應該無所住地發心修行。   

原文: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釋: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應該這樣的無所住而行於布施。如果菩薩心有所住,行於布施,得利益的衆生就少,不能普遍利益一切衆生。因爲其心有限量,福德有限量,智慧也有限量,就不能普遍廣泛地利益所有衆生。如來說,三界世間一切相,都不是真正的實有的相,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的虛妄生滅變異的相。因此世間所有相,都沒有自主性和自在性,沒有自己的實體性存在,其實質,都是如來藏。

同理,所有一切的衆生相,也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來的虛妄相,沒有自主和自在性,沒有真實的自體性,其存在也是一種幻化相。表面看起來,好像有衆生屬性,有衆生的五隂活動,實際上都是如來藏顯現和幻化出來的,沒有真實意義上的衆生相。

世尊說:須菩提,如來是說真實語者,從來不說虛假語言;如來是說實語者,從來不妄語;如來是不打虛誑語者,從來不欺誑衆生;如來也是不說兩頭語者,從來不說兩種語。

如來一詞,明指五蘊身佛,暗指法身佛,法身佛無形無相,就是佛的無垢識和衆生的如來藏。成佛以後,佛的七識與法身無垢識,其性德相近,七識完全轉依了無垢識,滅盡所有的無明,其心性就與真如非常接近,心所法都是一樣的,有五遍行心所、五別境心所、善十一個心所,八個識都是二十一個心所法。

法身佛的如來,是指真如心體,是指如來藏。真語,是正真之語。是現量語,意思是如來藏能夠變現出現量境,沒有比量和非量。都是符合實事、符合事實的,也符合衆生的業種,總是如實地呈現出衆生業行的原貌。

實語,是如實之語。衆生造業,不管是善惡還是無記,如來藏都如實記錄、收存、輸出,如實實現衆生的業果,從來不會更改和疏漏衆生的業行、業種,和業果報,該是什麽業,就記錄什麽業,該是什麽果報,就實現什麽果報。

如語,一方面指如實語,真實語,一方面指心體的如如不動性,不動心思,沒有心行。如來藏在變造一切法時,内心如如不動,不生心動念。沒有情緒,沒有情感,完全是捨受。

不誑語者,誑,誑騙,欺騙,欺詐,如來藏從來沒有欺誑過衆生,從來沒有欺騙過衆生。而衆生的六識卻總是口業不善,語言欺誑,不說真實語,不說如實語,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不斷。經常聲東擊西、指桑罵槐,還會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謊言,習慣於說不如實語、妄語,謊言、護短,嫉賢妒能,什麽口業都造。

不異語者,異,是變異、不同、改變、另一種、別異。異語,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甲說一樣,對乙說另一樣,或者是此時說一樣,彼時又變成另一樣,這是兩樣語,或者是說完就改變,說了不算。這些心行都是六識心的心行,六識所造口業不善,沒有口德,就是如此。又不知懺愧,不知愧悔,無懺無愧,即是煩惱惡習。而如來藏從來不說二語,不說不一樣的語言,不會變過來又變過去,也不會顛三倒四。祂不會收存衆生的善業種,而輸出惡業種,讓衆生受惡報;反之,也不會收存惡業種,而輸出善業種,讓衆生受善報。祂不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會發生任何變異,不會不忠實於業種和因果。

而有五蘊身的報身佛、應身佛和化身佛,也與法身佛一樣,永遠是真語者,永遠是實語者,永遠是如語者,永遠是不誑語者,永遠是不異語者。因爲佛的七識心已滅盡一切無明煩惱及煩惱習氣,已究竟轉識成智了,其德無比無上,其口業盡善盡美,無有一絲瑕疵,圓融無礙,令十方世界的所有衆生,無比仰慕和頂戴。

那麽如來究竟能得什麽法呢?爲什麽無實又無虛呢?如來所成就的法,簡單概括地說,有五蘊身的如來,去除了一切染污和無明,最終証成了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了無上菩提,具足了無比莊嚴的三十二相,建立了清靜莊嚴的佛國土,以接引有緣衆生,共成佛道。而沒有五蘊身的法身佛無垢識,最終轉識成智,成爲光照大千的大圓鏡智,由原來只具足五遍行心所法,又增加了五別境心所法和二十一心所法,其功德性能圓滿普照一切法,無一法不知,無一法不覺,無一法不照。

不管是有三十二相的報身佛、應身佛、化身佛,還是無相的法身佛,其所得法無實也無虛,不有也不無。如果說,這些法是虛,可是諸佛畢竟具有了三十二相,畢竟轉識成智了,畢竟証成了佛果,畢竟廣度了無量衆生,畢竟可以分身無數億,畢竟可以建立無數佛國土,畢竟圓滿了一切種智,畢竟無法而不知,無事不圓明,智慧清靜無餘,也畢竟增加了無窮無盡的智慧功用和德能,達到圓滿和極限,成爲了無上尊。這些法,如來都真實存在,不是虛構,不是想象。諸佛如來三大無量數劫的辛苦修道,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爲衆生,爲佛教,付出了無盡的心血和勞苦,其功德,無數劫也說不盡,贊不完。

若說如來所得這些法是實,可是這些法畢竟是生滅變異的,由無垢識所幻化而來,由無垢識所顯現出來。比如如來的五蘊身,也是因緣所生,緣滅也散,其隨五蘊身而有的三十二相,也會隨緣散去。緣具,如來又會現起無數又無數的五蘊身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來爲度衆生所化現的佛國土,緣起即現,緣滅即散。緣聚,又會化現出無數諸佛國土,以此接納和攝受無量又無量之多的衆生。只有如來的無垢識、大圓鏡智,才是永遠永遠不會變異的真實法,實有而不虛妄。

原文: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釋:世尊說:須菩提,如果一個菩薩,在行布施時,心住在六塵相上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進入到一個黑暗處所,他什麽也不會看見的,只能見到黑暗。如果一個菩薩,行布施時,心能不住六塵相,不住任何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眼睛完好,太陽的光明也正好照耀下來,他就能看見種種的色相,不被黑暗所矇蔽。

爲什麽心住相布施,就能被黑暗所矇蔽,不見色相呢?因爲這位菩薩,心目中都是色相,只認色相,就不能見到色相背後的真實法相,心就被色相所矇蔽,其所見,都是虛妄相,不與實相相應。此菩薩被虛妄相所係縛,終究不得解脫。比如菩薩布施是爲了得到外貌的莊嚴,爲了得到富貴的果報,爲了升天享樂,爲了得到他人的羨慕,爲了得到轉輪聖王的王位和對衆生的統治等等。這些都是世間有爲法,緣散必滅。此等心行不與金剛般若實相心相應,心不得空淨,就不能得到菩提正果。

如果菩薩布施,著在六塵相上,就不能見到六塵相的真實相,就不知道六塵都是實相心所變現和執持的,不知道都是實相心如來藏的功用,就不得無生忍和無生法忍。住相布施,以有所得心,求於世俗法,其心量狹小,所見有限,其智慧不廣不大,不與無所得的金剛般若心相應,就不能成就佛道。

如果菩薩心,不住相布施,心無所得故,與菩提心相契、相符、相應,必能証成菩提。因爲此菩薩不著六塵相,也就不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者相,内心空淨,心無所得,時時能見諸法實相。其心量廣大,福德廣大,無生智和無生法忍智,也會逐漸廣大無邊,這樣就會迅速成就佛道,圓滿菩提。

原文: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釋:世尊說:須菩提,在未來末法之世,如果能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盡心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麽我以如來所具有的清靜廣大智慧,就會知道所有這些人,就會見到所有這些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爲什麽這些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善男子和善女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呢?因爲能夠聽聞到金剛經的人,知道自己以及所有衆生都具足了金剛不壞心,其福德已經不可思量了。聽聞之後,能夠如理修行,証得這個金剛般若實相心,其福德更是不可思議。其智慧也會越來越深廣,所度人天大衆也會不可限量,將來就會快速成就佛道。要想受和持金剛經,必須是已經証悟到金剛般若實相心的人,否則就不能真正的受,也不能真正地行持。

行持,就是依止於金剛實相心,來修除七識心的染污和無明,增長般若大智慧。讀,就是解讀、了解如來藏的般若義。誦,就是其般若義已經嫻熟於心,深植於心。受,領受領納,証得如來藏之後,就能領受、觀察、觀行如來藏的體性和運作。持,依止於如來藏,改變自己的心行。所以不証悟如來藏,就不能真正地讀誦受持,不能廣泛宣傳如來藏法,不能廣度無量衆生。所以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善男子和善女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