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1:39:59 阅读: 5443

第一章  意根的我见我执

一、意根的我见

意根是六根之一,十八界之一,五蕴与十八界有一一对应关系。当每个人表达出我我我的时候,意根的我就冒头了,六识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意根我的心行,体现的都是意根的心性。会观察人心理的人,能观察出一个人的本质也就是意根的心行,不会观察人的人,只能观察六识外表造作的假相,容易被假相所迷惑。现在看来,分不清意根与意识,还真的难断我见。

在观行六根的时候,就能观行到意根,祂是生起意识之根,同时也是作主识。只要观行这个作主识的不断变异性、不固定性、不自在性、能灭性,就知道了意根不能永远存在,其心行不断变异,也是无常的,因此也不是我。

确认意识的功能作用不是我,首先是意识反观自己,意识确认,再经过禅定中深细观行,意根参与对意识的观行,再进行思量参究,最后意根也确认意识的功能作用不是我,非我不异我。 还有一个时时处处作主的意根我,也要确认其虚妄无我,也是空的无常的。能依之生起意识的意根,也是非我的,先是意识确认,最后意根自己确认。在这之前要观行五识的功能作用,确认其生灭无常无我,这样几个识心的我见我所见就断除了,我所见也是不容易断除的。

这一切法的观行确认,主要是让意根确认,意识确认是第一步。因为就是意根把一切法当作我,才去指挥六识执取,执取之后意根就把六识的执取作用当作是自己的作用,认为我如何如何了,这个我就出现了现前了,明晃晃的。

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把五蕴当作我,把色蕴当作我,就说身体是我(身我见),或者说我的身体(我所),然后就会贪爱色身,保养色身,护持色身,为了色身而促使六识不惜一切代价造作一切业行,包括恶业行。

意根把受蕴当作我,有时当作我所,认为受蕴就是我,我就是受蕴,受蕴是我所有的,我有受蕴的功能作用。于是为了受蕴,指挥六识不惜一切代价造作一切业行,包括恶业行。

意根把想蕴当作我,或者当作我所,认为想蕴就是我,我就是想蕴,我有想蕴的功能作用,想蕴的功能作用是我的。我能想,所想的法就是我的。于是指挥操控六识不惜一切代价造作一切业行,包括恶业行。

意根把行蕴当作我,或者当作我所,认为行蕴就是我,我就是行蕴,行蕴是我所有的,我有行蕴,我能行,我行的就是我所有的。于是为了行蕴,指挥操控六识不惜一切代价造作一切业行,包括恶业行。

意根把识蕴当作我,或者是我所,认为识蕴就是我,我就是识蕴,识蕴是我所有的,我有识蕴。我能识别,所识别的就是我所有的。于是为了识蕴不惜一切代价造作一切业行,包括恶业行。

二、观行不到意根如何断我见?

观行五蕴断我见,要知道意根是六根之一,也要观行其无我性,才能断我见证果。佛陀在楞严经里教导我们观行意根的方法,很究竟彻底,只是很难。越究竟的方法越难修,越简单的方法越方便,越不究竟。所以有能力的人不要贪图便宜快捷省力,不要怕付出世俗方面的代价,回报最重要,最有价值。世俗法再好也是苦恼,舍去苦恼,换回永不消失的珍宝,何乐而不为。

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意根为五蕴十八界之一,观行时也要把意根的虚妄无我性完完全全的观行出来。大多数人都观行不到意根,或者说极大多数人,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观行不到,那怎么能断我见呢?怎么断除意根的我见?

三、观行无我时心烦意乱说明是触动到意根了

有的人为什么在思惟五阴无我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心烦意乱,观行不下去了?这是因为意根有些感觉到了五阴是无我的,自身是不实在的,祂害怕真的无我了,害怕自己消失不见了。这正是意根无始劫以来执我的习性使然,从前没有接触过无我这样的内容,现在通过意识的思惟,明白一点,还没有完全明白无我之理,害怕意识再思惟下去,自己就没有了,抓不到了,于是就会心烦意乱,不让意识再思惟观行。

从这个现象看出,断我见就是要断意根的我见。在深细思惟观行的过程中,意根都参与,意识的思惟观行内容意根都知,然后自己再思量这些内容。意根在熏修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理解无我之理,理解第八识之理,之后就能证得。意根对于佛法有一定的胜解力,否则意识熏染不了意根,学佛也就没有用了。意根开悟以后,就会逐渐获得大智慧,转识成智,获得平等性智,智慧圆满就成佛。

四、我执法执是如何出现和灭除的

无始劫以前,只有意根和如来藏,没有六识和五阴身,也没有世界。那时候意根就有无明,这个无明没有业种,因为没有六识去为意根造业。所以称意根是无记的,祂单独无法造业,必须有造业的工具才能造业。意根在后边垂帘听政,只负责拿着指挥棒指挥就行了,前线交际的事就交给了六识。表面看好像是六识造业,实际上都是意根坐镇指挥的,不明就里的人就把功过算在了六识头上。

而我执与法执也属于无明,没有业种,无始劫以前就存在着,不是造业造出来的。但是意识后天在环境当中的熏染,也会增加意根的我执和法执,强化意根的自我执着。这些无明只有通过修道才能逐渐灭除。因为无始劫以前就有无明,因无明而无缘无故造作业行,没有无明就不想造作业行了,佛菩萨的清净大愿除外。

因无明造作而形成的业种,叫作无明业,无明业又能辗转熏染强化意根的无明。这些无明业行是能够通过受报而灭除的,但无明必须通过证道才能消除,证得什么程度的道,就消除什么程度的无明。

五、观行无我时叹气说明意根的无奈

问:我观想五蕴非我时,忽然叹了一口气,有种失落感。叹气这个现象是在无意的时候发出的,显然不是意识的作用,应该是意根的作用,意根长久以来坚固的我执认定五蕴就是自己,可是结果不是这样,意根心里产生了落差,从而就叹气了。是这样吗?

答:这确实是意根无可奈何的叹气,祂有点不喜欢五蕴无我这个理,更不想否定自己无始劫以来的见取和执取,可又没有办法,因为五蕴无我也可能是事实,可能真的是如此。意根还没有思想准备去接受这个道理,就不得不叹口气。

六、意根如何才能断尽我执

意根之所以有我执,是因为有我见,之所以有我见,是因为有一念无明。意根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把第八识变现出来的一切法都当作我和我所有的,不知道都是第八识的,于是就有了我见和我所见。因为意根有了这样的恶邪见,知见不正,就执著第八识所出生和变现的五蕴十八界为我和我所有,不肯放弃,烦恼炽燃,生死不断。

要想断除意根的我执,首先就要断除意根的我见,有我见才能有我执,断除我见之后,才能慢慢断除我执,见错了才有执著。如果意根的见正了,知道五蕴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是不可把握的,就不会再执著五蕴十八界了,才能心清净得解脱。

意根断除我见,对五蕴无我的认知分为不同层次,因为无明不同,禅定不同,观行智慧不同,我见断除的深浅就不一。分别有四果的断我见,有三果的断我见,有二果的断我见,也有初果的断我见,每个果位,断我见的深浅程度也不同,获得的智慧也不同。就像一个学校里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同年级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一样。

初果断我见之后,再继续观行熏习五蕴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智慧禅定越来越深,我见断得越来越彻底,因此对五蕴的执著越来越轻微,我执断尽就成为四果大阿罗汉。我见断尽我执断尽的人,一念无明也就断尽了,命终能入无余涅槃。

所以我见是我执的根源,断我执之前一定要断除我见。意根在四果时断尽我执,我见是什么时候开始断的呢?一定是初果就断除意根的我见了,断我见之后意根对五蕴的执著性才能一点点的松动减轻,烦恼也就越来越轻微,到一定时候就会证得二果。由于执著减轻烦恼轻微,五盖得到有效的降伏,初禅定才能发起,然后以初禅定中的功德受用,就断除了贪欲和嗔恚烦恼,成为三果人,之后我慢我执断尽,成为了四果人,与世间缘尽时就会入无余涅槃。

如果意根不断我见,就不能成为初果,也没有初果的解脱功德受用,就不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观行成为烦恼轻微的二果人;不能成为二果人,就不能发起初禅成为三果人;不能成为三果人,就不能成为断尽烦恼的四果人。小乘修行次第就是如此,大乘菩萨也不能越过而不修,大乘菩萨的修行也要遵循此理此次第此程序。

七、意根执五蕴的功能作用而不是概念

意根也有证自证分。在观察的时候,是意识先观察,意根根据意识的观察,再做自己的观察,再思量,于是就会有自己的知见,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切都以意根的结论为主。意根依靠第八识见得第八识幻化出来的一切法,然后对这一切法生起自己的知见看法。意根不能了解的法,就要通过六识来了解,然后根据六识了解的内容,再做思考判断,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意根对于我和我所的概念不是清晰的,甚至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祂只看中功能作用,执取五蕴十八界的功能作用,包括执取自己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没有意根自己的概念。这点与意识的差别很大。当意根不认取五蕴我的时候,也包括不认取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但是在初果的时候,对于无我的认知不如二果时清晰深透,二果不如三果清晰深透,三果不如四果清晰深透。所以初果时得法眼净,执取性虽然比从前降低减轻了,但不如二果三果时执取性轻微,四果时干脆没有执取性,不再取着五蕴十八界了,包括不取着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

八、意根因为什么能断尽我执

意根因为学习了佛法,逐渐认识到了五阴无我之理,在真理和智慧阳光的照射下,心里的坚冰才会一点点的融化,最后灭尽。这个阶段需要很长时间,严格说从证得五阴无我时开始,不严格说,从接触了四圣谛法,能如理观行时就开始了。

首先要证得五阴无我,之后才能慢慢的破我执,这是修行次第。证得五阴无我的程度不同,意根减轻执著的程度就不同。断我见以后,意根对五阴的执著是越来越轻的,轻到一定程度,我执才能立刻就断。凡夫众生和初果人意根的执著很重,不是一次性断除的,是一点点减轻的,就像久积的坚冰,在阳光的照射下,先是一点点的融化,最后才消失不见。意根断除执著也是这样,先减轻,最后才能消失不见。这些法,如果没有禅定,就没有适当的思惟观行,那就无法理解,心里不能与法相应时,必然不感兴趣。如果连意识的理解都谈不上,那就不要谈实证了。

禅定不足时,所有的思惟,只能导致意识的解,不能实证。如果自己认为意识的解是究竟的,那么就无法实证了,所以有时候多知多解,也不是好事。禅宗祖师们最反对参禅人多知多解,认为知解是障道的根源。而现在人,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追求多知多解,以知多而为傲。所以如今实证者寥寥无几,知解宗徒却遍地开花,佛法一旦泛滥,必迅速灭亡。

九、学佛成就的标志就是心空

如果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心就不能空,这个观念就是无明。有一个法你认为是真实的,这个法就会障碍你,成为你心中的尘埃,这个思想观念就是无明惑;乃至于说喜欢成佛,认为成佛这个法也是真实的,这仍然是无明。所有的无明都破尽,空去一切法,心中一法不留,才与如来藏等同,才能成佛,修到最后有一个想成佛的心,心中有成佛这个法,也成不了佛。修到内心里万法皆空,无相、无愿、无作,才是真正的成就。

八地菩萨之前的心有为的成分多,到八地菩萨时心就真无为,空了,内心才真正的无为无所作,随缘任运供养三宝,为众生、为佛教做事业时心也都是空的,佛才给授记成佛。心不空时,七地菩萨之前,尽管有为善法造作得很多,非常精进地供佛、供法、供僧,佛也不会给授记成佛,因为心里还是有为,法还是没有空净,与如来藏的无为不完全相应,无明还明显,佛就不给授记。虽然这个菩萨生生世世供佛,把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全部供养给佛法僧三宝,佛都不给授记,何况是造作那些世俗的有为法。

但是通过做这些有为法能增加自己的福德,用来获取成佛智慧的资粮增加了,才能使得智慧增长,所以不能说一切法皆空,我就什么福德也不修,那你心里还是空不了,还是有我。没有福德的支撑,真正的空的智慧就不会出现,就算认为某某法空,但也不能证得,所以不是真正的空,在行为造作上心还是不空。

既然修行是要认识和证得一切法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认为做的越多越有功德,不是这样;在度众生的时候,不要认为摄受的众生越多越有功德,也不是这样。实际上是通过度众生这些菩萨事业,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福德,一方面能增长自己的慈悲心,一方面能不断的消除自我,灭除我心,让自心越来越空,越来越能看破,越来越不着相,心空到一定的程度,才是真正的成就,才有大作为。

功德的多少与做事情的多少不一定成正比,与度众生的多少也不一定成正比,关键是在做这些事情当中,心空到了什么程度,达到了什么程度的无为。所以真正的菩萨不会成天绞尽脑汁的想要摄受和影响多少多少数量的信众,认为这样才是最大的成就,不是这样;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一切法的认识程度,心空到什么程度,这才真正代表你证得佛法的程度和深度,以这个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功德,判断自己的菩萨果位。所以不要执著相,要通过相来观察其中的用心,在相上心越空,越无为,证法的程度越深,果位越高,所以修行千万不要执着什么相,抓取什么相。

就算你一年开一百场法会,摄受了十万百万众生,写出一百本书,或者一年供养三宝一亿十亿百亿,这些都是有为法,以此来生起内心的执着和傲慢,就是我相,着在相里,越执着心越不空,果位和证量越低。不明白这个理,就会在有为法上疯狂造作和攀比,我比所有人都强,比所有人都能,我是第一,我是唯一,这一切一切所谓的成就,全部落在了相上,全部是有为的,全部是执着的,内心一点也不空,那这就是生死业,造作得越多,心越不空,越是无明,越不得解脱。

有些人做的事情虽然没有那么多,但却有空的智慧,能看透一切事情的实质,不被现象所迷惑,不落入现象中而不能自拔。自身具有很深的空慧,自然就能带动身边的人也心空不执相,这样度众生的质量就高。如果菩萨心不空,随学的弟子心如何能空呢?菩萨执相,后边的人更执相,这样就背道而驰,与道不相应。所以修道就是要破相,破自心无明,执相是法执,是生死的根源。

十、断除意根的我见我执不需要现观意根的运作

现量观行意根的心行和运作以及心所法,需要修到意识和意根都转识成智的程度,也就是最低是初地菩萨的程度。意识意根转识成智,一是要断除我见,断除烦恼的现行,具有初禅以上的禅定,成为三果以上的圣人;二是要明心证得真心自性,具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具有大乘菩萨的别相智;三是过禅宗第三关,证得有余依涅槃;四是具有唯识种智。总体来说,要具有初禅以上的禅定,和大小乘的甚深解脱智慧。

这些观行都是用意识去观意根,同时意根也能随意识起观,而断我见是让意根意识都断我见,只要能观行证得意根也是能够灭亡不可久住的法就能断我见,不用现观意根的心行和运作这样特别深细的法。同理断除意根的俱生我执,只要让意根证得五阴十八界都非我非我所,在初禅定中依次断除烦恼就可以了,意根的我慢我执等等都会断除,从而成为四果大阿罗汉,不需要现观意根的运作和心行。

十一、佛法修证的根本目的就是解脱一切法缚

我们学佛修行从凡夫到成佛整个这一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去证得这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幻化的,都是影子,都是梦,都是无我的。到最后证得世俗界全部有为法,所有的法都不真实,都不是我,那个时候我们就从这个生死大梦当中彻底醒过来,那个时候才究竟解脱而成佛了,再也不用修行了。所以修行过程是不断的改变自己认知的过程,把一切法都当真,这样愚痴无明的心,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要慢慢的改变,改变到最后,认识到所有这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最后全部都证得确实如此,都不是真实的,那么全部的心行就会都改变过来了,成为没有染污、没有愚痴无明的心,七识心彻底转识成智,就成佛了。

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心不断脱离法的束缚,不断解脱出法缚,越来越自在。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不得自在,原因就是认假为真,把三界世俗这些假象、幻化出的影子当作真实的,在其中执取、造作,然后被业行所拘执,心就不得解脱不得自在,就在这三界里生生死死的苦恼着。通过修行破除这些无明,让我们不再认假为真,破除一切相,得大解脱。

理就是这样一个理,看着不难,可是实际修行的过程要非常的漫长,因为意根无明太多太重,我执法执也太重,所以破无明需要非常非常漫长的时间。

十二、意根的我执是执什么?

意根的我执是与生俱来的,叫作俱生我执,主要是执五蕴十八界为我和我所有,为有真实作用,执我、执人、执众生、执寿命、执六尘境界、执六根作用、执六识的知和见、执受想行识、执色身。而对其他更微细的法的执着取名为法执,执法为真实的,为我所有的,为有实际作用的。当然对于很多法还不知道不了解的时候,就没办法执取。随着修行程度的不断加深,接触的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微细,心里的法执就会不断的出现和增强,就要不断的观行去伏除和断除。

意识也有执,只是没有意根严重,是处于境界中才出现的对境界的执著。对六尘境界接触的越多执著越多越重,叫作分别我执。意识的分别我执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意识灭,执著就灭,意识明理时执著会降伏或灭亡。意识对境界的执取比意根的执著要轻微,。不那么顽固,说舍就能舍掉,也许睡宿觉就忘了。意根的执著,睡一辈子觉都忘不了,消除不掉,顽固透顶,有些时候,越逆着越顽固。

十三、意根的遍计所执性

大迦叶行头陀行,树下一坐,从来不在一棵树下打坐超过三天,到第三天必换一棵树,因为要避免对树产生执着,从而有生死系缚。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心都已经解脱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入无余涅槃,为什么还如此地看管自己的心呢?能看管的心是意识,觉悟性强,理智性强。被看管的心是意根,觉悟性和理智性差,具有遍计所执性,很容易对所遇的法生起执着,凡夫的意根可以说遇什么法就执着什么法。

意根为什么这么容易执着呢?意根从无始劫以前就无明深重,不知法理,不见法的实质和本质,只知法的表相,执取假相为究竟。又因为无明愚痴,不知自己愚痴,执取自己的见解不肯舍弃,因此意根很难度化,不容易扭转其认知和习气习惯。说起意根的习气和习惯,意根只要接触与自己的心相应的事物,超过三次就容易形成习惯。所谓的习惯,就是意根的惯性力量,愿意和喜欢顺前所思所做所想,不会灵活变通。意根的有些习惯,也并不是意根所喜欢的,接触多了,就会形成机械化的思想和心行。

为什么意根有机戒化的惯性?因为意根愚痴,不善思惟,对于接触成熟多时间长的法,就会自动接受下来,然后执取照做,从而形成了习惯和自然性。对于意识六识,就是不自觉的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控制不住。因为意根执拗,怎么能容易控制呢?况且如果意识也不觉悟,没有控制的想法和念头,就更突出了意根的习气和惯性。

十四、意根习惯的形成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意根本没有习惯,接触多了常做也就成了习惯。一旦意根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轻易的去除和改正,哪管是无意义的事,意根一但习惯了,以后照做不误。祂不会思惟说,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去做,是否值得付出多大的代价,祂全然不顾,从这点来看,意根是愚痴的,智慧低劣。

从意根的愚痴性和容易形成习惯性来看,意根具有遍计所执性,如果是智慧性的,就不会有遍计所执性,有智慧就不执,更不会遍计所执。因为意根的愚痴性,对于善法反倒不容易形成习惯,也不容易生起执着。当然执着善法也是生死系缚,不能解脱,但修行是有次第的,以善治恶,是修行的初步,恶法去除,善法也不留,心空与道相应,道力具足。

无始劫前,意根所处的环境是恶法多,善法少,或者没有善法,所以意根与恶法相应,与善法不相应,祂就习惯于恶法,不习惯于善法,用善法熏染比较困难,但是要想脱离苦海轮回,再困难也要坚持熏染善法,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十五、意根的遍计所执性能不能去除

执,就是滞、不通、阻碍、障碍、结缚、生死、不自在,因此有执就不能涅槃解脱;无执,就是融通、软、柔韧、通达、豁然、贯通、光明。

意根一旦恶也不执,善也不执,不善不恶也不执,所遇一切法都没有障碍,心融通解脱无碍,成佛有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根无明重执着重的时候,远离恶法,亲近善法,才能不熏染恶法,逐渐去除恶法,不执恶法;亲近善法,才能熏染善法,心善解脱。每个人的意根都执着些什么法,平时多加以观察,只要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就好办,早晚会改正去除执性。

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包括执着与五蕴十八界有关的人我,和执着微细的法我。凡夫两种执着都比较严重,以执人我为主,对法我的认识不多也不深,因此还谈不到有多执着。阿罗汉辟支佛的意根断除了人我见,因此随后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不再执着五蕴十八界人我。而十地菩萨断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见,因此也随后断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执,当菩萨把法我执断尽时,菩萨无明断尽,就成佛。

一切的执着都因错误的知见而有,一旦破除错误的知见,执着随后就会逐渐断除。因此意根有无明就有邪见,也就有遍计所执性。意根的无明断除一部分,遍计所执性就会减少一部分,以至执着越来越少越来越轻微,最后灭尽成佛。可见,意根的遍计所执性通过不断深入的修行就能够灭除。

十六、众生为什么不解脱

因为末那识恒执赖耶见分所见的法为我和我所有,被法所系缚,所以不解脱。阿赖耶识见什么法,就如镜子般显现出什么法,显现出来的法,被末那识缘到以后,就认为这些法都是我和我所有的,于是生起了贪爱和执着。如果末那识明确认识到这些法明明都是阿赖耶识的,并不是我的,末那识就断除了无明,断除了人我见和法我见,获得了正见,就不再执取这些法为我和我所有,于是就解脱于一切法,成佛了。

十七、断我执的人是否还有念头

断我执之后,还有一些有关切身生存方面的念头,与人打交道时不可能没有念头,遇到各种境界时都会生起如何处理的念头,为众生随缘讲法也会生起念头,这些念头比较清净轻微,都是随缘性质的,没有刻意想造作的念头,不是很执自我什么的念头。佛陀到世间来也有念头,那些念头都是清净的无我无私的,没有什么执著的。因为几个识的心所法里都有念心所法,识心运作免不了有念头出现。

但断我执的人与没有断我执的人念头有很大区别,念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有没有执著,执著的人念头强烈,不执著的人念头轻微,心境是随缘轻松。断我执的人对未来世没有什么念想了,不会安排后世为后世打算,当然今世是随缘活着应付周遭的一切,没有什么追求了,活一天算一天,不与人争,对于度众生的事同样是随缘,有缘时讲点法,无缘时也不想,总之,所有的念头大多是被迫生起的,很少主动生起什么念头。

在应付的心态之下,意识的念头明显,意根很淡。由于意根的念头淡而少,导致意识的念头也少而轻微,被动的时候多。由于意根没有什么大的心思想法,就没有梦境,平时心安气闲,心境平和。

十八、器官被移植以后意根仍然会执

问:器官移植时,内脏出来以后,六识不在内脏上活动了,那么内脏一蹦一跳的是什么功能作用?把内脏移植到别人身体中,会有什么现象?

答:内脏离体以后,就与六识无关了,但与意根和如来藏还有关系,意根还执为我,如来藏的执持作用还存在,内脏的神经系统暂时还会活动,内脏看着就是一蹦一跳的。器官移植,相当于父母把本属于孩子的宝贝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一样。如果两个小朋友关系不错,父母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小朋友还能接受,也许心里要忍一忍,并且能忍得住,不会反对和要回来。如果两个小朋友关系不好,那么就不会允许父母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对方,就会耍脾气大闹起来,或者去夺回来。

这里主要是意根的问题,器官移植成功与否,多数在于意根,意根不执著自己的器官,移植成功把握就大;如果意根很执著自己的器官,移植后就会出现排斥反应,移植就不会成功。即使健康的正常人,如果意根不再执取自己的色身,完全放弃色身,有可能马上就死亡,所以生死在于意根。

器官移植以后,两个人的如来藏共同合作一小段时间,意根差不多完全放弃自己的器官时,那个器官就成为移植人的了,器官就由移植人的如来藏单独执持维护。如果移植大脑,意根没有了住处,就会跟着大脑过去,就等于把全部意根都移走了,那么移植的人大脑就改换了,不再是原来那个人的思惟模式了,情绪等等也都改变了。

病人在移植器官以后,会出现排异反应,除了基因等等各种因素之外,其中一个原因是捐献器官的人意根排斥。大多数捐献器官都不是本人主动的,生前没有表态说死后愿意把器官捐出去,而是家属作主把死者的器官捐出来的。如果死者不愿意,那么器官到病人身体里以后,死者意根干涉排斥,就会出现排异反应。或者死者生前虽然同意捐献器官,但是在临死还没有死透的时候,就动刀摘器官,死者非常痛苦,就会起嗔心后悔,那么器官到病人身体里,死者意根可能有抵触情绪,病人就会出现排异反应。

十九、肉离体以后还能动是意根执的缘故

问:一个人意外断指后,因意根执着,在一定时间内及时接上,就能恢复使用功能。可是当器官或部分肉体离开主身后,还能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如扭曲,跳动等),有点难理解了。意根通过什么来让那个器官或部分身体保持活动的呢?就如同没有了浮尘根,意根和如来藏是怎么掌控离体器官或被切割的肉体呢?如来藏可以凭空通过意根给离体器官输出种子吗?还是这个跳动只是无意识的神经性反应?

答:刚刚离体器官和身体上的器官一样,都是由意根和如来藏共同维护的,如来藏提供四大种子满足身根的需求,意根一旦认为离体器官没用了,就会放弃,那么如来藏就不再输出四大种子,那些器官就没有生命活力了。

四大种子在器官上不断的生成和散灭,器官就会有四大特征,有风的动转性,有地的牢固性,有水的滋润性,有火的暖性。种子组成的微粒不断的生住异灭,促使微粒不断的运动变化,就有了各种能量。比如动能、热能、势能等等。

刚刚离体的肉会动,是因为神经组织仍然有传导功能作用,细胞功能没有坏死,意根和如来藏都在维护着。意根越执着,肉动的时间越长。有的畜生已经死了很久了,身体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被卖掉,肉还在动,这个畜生非常执着自己的身体,谁买了它的肉,它都知道,将来一定会讨债讨回去的。众生遇到一起,有报恩还债的,有冤冤相报的,恩恩怨怨关系特别复杂,没有一个人没有冤家的。

二十、意根的苦受

问:当畜牲的肉体被分解后仍在抽搐,此时意根的苦受是否特别严重?被分解的肉体还会有强烈的痛苦感吗?

答:肉体无论被分解以及免疫被分解,都没有苦受和乐受,有受的是识心五识和意识。意根不会有色身触尘上的苦受和乐受,这是身识所感知的生理上的苦受,意识的苦受是精神上的。违逆其心,不顺己意,意根不高兴就是苦受。意根非常贪爱和嗔恚,因为其执着,越执着就越贪爱不舍,也越嗔恚。意根不希望死,不希望被杀被吃,所以有嗔心有苦受,如果自己被救,也会有感恩之心。所以意根会报恩、抱怨和报仇,意根心里的嗔毒足以让人不舒服,嗔愿足以让人受恶报和恶果。

二十一、意根的执著性

从活体当中刚刚取出的内脏,个个都是鲜活有生命力的,神经细胞都在动,生命特征很明显。为什么内脏离体了还是鲜活的?因为有意根的执取,如来藏就会输出种子维持内脏器官的存活。

从人类临死亡时来看每个人意根的执身性,越执身的人死亡越慢,苦受越多越重,执身越轻微的人,死亡越快速,苦受越少越轻微。趣向地狱众生除外。执身严重的人都是烦恼重的人,这样的人善业轻微,往往是临终没有什么瑞相,不知往何处去,就会严重执身,越执身心越苦。这是恶性循环,一般人没有修行跳不出来。善业多而大的人,临终往往有一些瑞相和好的征兆,就心向善处不太执身,死亡就快速。

所以平时多训练自己,尽量减少对于人事物理的执著,临终就少有苦受,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苦受也会非常少。所以越少执着,越接近解脱,活得越轻松。不管执着什么都是负累和负担,执,本身就是愚痴的一种表现,有智慧的人能看得明白,放得下,不会去执着什么人事物理,以增加自己身心的负担。

二十二、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什么时候能去除

众生就是因为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才有种种生死轮回苦,去除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就会得涅槃。但是遍计所执性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需要断我见,断我执,证真如,法我执也都灭尽的时候,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才能完全彻底的去除,得大解脱。

二十三、凡夫众生能否执著第八识为我

证得第八识的人才开始执著第八识为我,没有证得第八识的时候,凡夫的意根没有办法执第八识为我。真正证得第八识开悟以后,经过后续不断的修行,也要渐渐的断除意根对第八识的执著,才能到禅宗第三关,才能得解脱。

众生如果能执著第八识,就不再执著五阴为我了。如果不证得第八识,如何能执著第八识?每个人尽管去执著第八识,只要能稍微执著一点第八识,就会发起一点真如三昧,功德无量。

二十四、无余涅槃是谁把意根灭了

到临涅槃时,十七界灭尽,意根自动消失,没有能灭意根者。如果有能灭意根者,那就还有一个我,有我就不能入无余涅槃,无我才能灭度。如果还有一个能,能就是我,所就是我所,没有谁把意根当作我所,无能无所,才能灭度,有能有所,无法灭度。

灭度也不是意根愿意灭掉自己而灭,也不是灭掉了意根。而是因为意根不再执著任何一个法,不再对任何一个法有欲,意根不欲造作,无所希求,思心所不出现,如来藏也就无所造作,不再出生法,一个个法就会消失掉,最后如来藏见意根什么心行也没有了,就不输出意根的识种子,意根自然灭掉。

二十五、意根能控制刚刚断掉的蛇头

问:蛇头被打断,蛇头仍然能咬人。指挥条件反射的神经在蛇的肢体上,头断后,各个器官在一定时间内还是能单独维持原有的动作功能,所以斩下的蛇头一经触碰,仍然会发生条件反射而咬人。用唯识原理如何解释呢?

答:刚刚斩断的蛇头,还有意根和第八识执持着,大脑的神经还连接着蛇身,所以意根还能够控制全身,主要以控制头部为主。因为意根就在大脑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以控制全身。这时六识还没有灭,头部的活动,仍然有身识意识参与。如果神经断了,意根无法再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蛇身就不能动,只能指挥控制头部。

六道生死轮回的凡夫执身都很严重,不仅仅是蛇。有的动物头掉了还能走路,半个头还能活好几个月。有的人成为植物人很久了,也不肯舍弃身体,也有人很久不能进食非常虚弱了,却还要顽强的活下去。一般人称这种现象为生命的意志,其实就是意根对色身的执着。

这里面有没有意识的执着?六识这些工具和助手,意根能用则用,实在用不了才放弃,这时就选择离身而死亡。生命到最后还顽强,是意根执身,努力不让六识灭去,努力用六识进行了别活动,努力让意识保持清醒,六识就要挣扎着活动和活着,尽管很痛苦。

从这里看出,所谓的我,就是指意根,意根在百分之九十多的程度上代表着五阴我,所以断我见必须要断除意根的我见,否则就没有断我见。意识断我见没有任何力量,意根还会让意识有我见,意识摆脱不了意根的控制。

二十六、如何让意根快速接受佛法改变自己

意根无量劫在欲界里生存,对于五阴世间的世俗法已经非常熟悉了,意根对于佛法比较陌生不熟悉,因为无量劫的接触,有世俗法的智慧;佛法对于意根来说比较新鲜不熟,智慧和经验不足,无法作出正确合理快速的判断,因此不容易接受佛法,也不容易理解佛法,更不容易依佛法修持自己,极不容易依佛法改正自己。这就有必要让意识常常接触佛法,正确合理的理解佛法,以此来熏染意根,让意根熟悉佛法,对佛法感兴趣,愿意修学佛法,愿意依佛法改正自己。让意根对佛法的生处转熟,对世俗法的熟处转生,修行进道就会很快了。

二十七、如何破意根的法执

法执的范围太广了,凡是有所执都是法执,包括对五阴身的人我执,除了五阴身之外的更细微而宽泛的法,对其有执著都是法执。如何破法执呢?首先需要证得如来藏,修出唯识种智,然后观察一切法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有其自在自主性,通过深细观察发现一切法都是如来藏依某些缘出生的,都是生灭幻化的,没有自身的真实性自主性自在性,实质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是一真法界中的一法,全部是如来藏运作的,根本没有什么可执著的,抓不住取不了。这样心就会松动,不再执取了,法执就破。

世俗界没有实质的有为相,那还要造作什么呢?心究竟空了,就成佛。对每个法的无明执取性都灭了,也就没有什么可贪着执著的。破法执的路途非常慢长,从初地开始到成佛,两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路要走。一大阿僧袛劫破我执,两大阿僧袛劫一直破法执,仅仅是断我见就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可见修行的不易,意根的无明和执著多么的深重。

所有的执著,我执和法执都是意根的执,意根是这样的执著,所以破意根的执著。首先就要破意根的我见和法见,破意根的思想缠缚,那就要断意根的我见和法见。一切法为真实的知见都要一点点的破除,之后执著才能减少和灭除。执著灭尽了,无明断尽了,心全部空寂了就成佛。

修行成就的标志,就是在于心空的程度,在于无明知见破除到什么程度。把一切法的法相都看空,观察它如何是空的、无我的、不自在的、不真实的、生灭变异的,心就空了,就不想再造作无意义的有为法,内心里无相无愿也无作,与如来藏一致,就是如来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