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1:59:39 阅读: 3005

第九章  意根与禅定

一、如何修三昧定境

观察佛像十秒钟,然后再看白色的墙面,就会出现佛像的影像,没有定力,一会儿影像就消失不见了。这个境界,是如何出现的?这是视觉暂留现象,是眼识意识的记忆功能,还没有深入到意根,意根没有记住,如果意根记住就会长期停留这种影像。如果眼识意识观察久了,就会影响意根,意根记住以后,就会随时随地出现影像,这就是三昧定境。以眼识为主的视觉暂留时间短,以意识为主的视觉暂留时间要长,而且闭眼之后再睁眼还能看到。

过目不忘是怎么回事?意识单独记忆的内容,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忘记了,而意根记忆的东西很难忘记,甚至能不自觉的想起来,再甚至有可能挥之不去。过目不忘,那是意根的定深,以至于瞬间记忆很牢固,如果意根定浅,记忆的东西忘记的也快。所以所有的定境都由意根引发,意识不能引发长久的定境,只能非常短暂的出现某种境界。我们要想成就各种三昧,一定要深入到意根,由意根来引发境界。

如果经常观察同样的佛像,就会让意根记住,从而出现禅定,看看眼前是否总能出现那个佛像的影像?如果能,那我们会不会修定?会不会修念佛三昧?会不会修白骨观?会不会修观无量寿经?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意识勤加练习,意根达到不忘,等到命终的时候,不管什么境界,内心只要一想极乐世界,意根就能安住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会现前,必定往生。精进修行的时候谁精进比较有效果?意根精进有效果,意根精进才是真精进。如果想让极乐世界的境像现前,那就让意根念佛,意根与意识一起观想极乐世界。

二、断我见必须有禅定的配合

断我见的模式,佛早已建立好了,哪种模式也离不开禅定力,都是在禅定中思惟观行的。即使在佛讲法时,也要求弟子听法时要定心听闻,并且要会思惟。佛都是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那时候的人由于心思单纯,都有不同程度的禅定,一边听法一边能思惟,都会思惟观行,所以证果显得很容易。

我们如今的人福报不太好了,心思不单纯,杂思乱想,没有禅定,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修不好禅定,以至于讲的法很细致了,还是不会思惟观行,还是不起疑情。如果有一定的禅定,看着文字就能起观行,疑情就会出现,就会越来越疑,道心很强的人就要放弃一些世俗事,非要把疑情解决了不可。没有禅定,就无法观行,没法深入到意根里,意根使不上力,答案现现成成的摆在那里,也得不到。

佛讲的大念住经,里面的方法既有禅定又有智慧,定慧结合起来,断我见是最快的。那些思惟方式佛讲得很清楚,也很细,只要用功按照那些方法修,断我见是不太难的。大念住经是很好的修行方法,适应所有人等,就是很多人不肯下功夫。

三、意根也可以有禅定

问:意根是否时时刻刻都攀缘一切诸法,从来不会专注于一法?

答:意根确实有攀缘一切法的功能和体性,但是祂未必能够同时攀缘全部法,也未必愿意同时攀缘全部法,也未必有精力同时攀缘全部法。意根非常散乱同时攀缘很多法时,如果意识不愿意跟随祂去攀缘,意根知道自己这样去胡乱攀缘是没有用的,于是就不去攀缘意识不感兴趣的法了,就会逐渐安定下来,精力逐渐集中起来,从而降伏了自己的散乱心,出现了禅定。这就是修定的结果,是意识智慧熏染的结果,是意识牵制的结果。

所以意根是可以有禅定的,是能够降伏自己的广泛攀缘性的,其心是能够越来越集中的,以至于越来越专注于某些法和某方面的法。其注意力有所侧重和偏重,所缘法有所选择,意根就有定了。意根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用意识的牵制,自然而然就能集中精力专注起来,六识就会被意根牵制专注于意根感兴趣的事情上。所以要想修好禅定,意识就要选择一些意根非常感兴趣的法让意根去缘,这样意根专注下来以后,禅定就会出现,三昧就能很快成就了。

四、六根功能可以转移

聋哑人眼根特灵敏;如果语言功能差,动手能力就会强;嘴能说的往往不能做;畜生思惟能力差,直觉特灵敏。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大脑超常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有个共同特点,比如画家音乐家,各种艺术家,还有科学家,凡是能成为各种家的人,他们共同特点就是,自身有某种某些缺陷,与世俗人不一样,不是生理缺陷,就是心理缺陷,在世俗生活中有点无所适从,与世俗人不调和,做事常常违背常规常理。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总开关控制着七个水龙头,关闭一个水龙头,其它六个水龙头水流增大;关闭两个水龙头,其它五个水流又增大了;关闭三个水龙头,其它四个水流再增大,关闭六个水龙头,剩下一个水龙头,水流是最大的,其势凶猛。

六根也是此理,关闭眼根,其它五根功能加大;再关闭耳根,其它四根功能加大;再关闭舌根和鼻根,身根和意根功能加大;最后再关闭身根,意根功能最大。意根再关闭,就涅槃,没有水流了。修定就是让意根减少所缘的法,心念集中,禅定就会出现,心力就强,就表现出某方面的特长和天才。

五、闭目为什么能养神

神,就是心识。一是指眼识,二是指意识,三是指意根。第八识不用养,既不消耗能量,永远也不累。

意根能累吗?意根无始劫以来与第八识一样从来没有休息过,虽然不总是任劳任怨,但执著一切法,没有不操心的。直到什么时候才不愿意操心了呢?当意根认识到有些法真的是得不到的,才不得不放弃,不操心了。意根也有腻烦厌烦和疲累的时候,祂不能一以贯之,至始至终。所以意根也需要休息,转移注意力到比较轻松愉快的事情上,烦恼的事就不去攀缘了。攀缘太多的时候,背不动了,也知道暂时放下。

最需要养的是意识,因为意识一动,需要消耗一些营养物质,尤其是大脑细胞。当物质能量不足时,意识就会感觉到疲累。思考问题比较多的时候,意识的思路就跟不上了,这时就需要休息,不再了别、分别、辨别、思虑。

眼识是否需要养呢?眼睛视物比较多的时候,眼睛会疲劳酸乏疼痛,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头昏脑涨等等。但是,这不是眼识的问题,而是眼根长期固定在一物上不动,会引起神经疲劳。而眼根的物质色法属于身根一部分,眼根出现问题,就是身根的问题,感觉疲劳和酸痛,这是触觉,是身识分辨的内容。

由于眼根视物时间长,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多,意根的注意力和意识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一物上,需要消耗大脑细胞,也会引起疲劳和疲怠。如果眼神经一直绷紧不会有问题,那么眼识视物多长时间都没关系。眼神经通肝经,长期视物,肝经疲劳受损,肝脏会出问题。肝脏出问题,会影响意识的思惟了别。色身影响识心,识心也影响色身,身心相倚。

其实识心永远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身体的物质能量是否能供应充足。识心正常运行,需要六尘正常出现,大脑细胞能正常活动。物质色法消耗过多,或者供应不足,识心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就不能正常起了别作用了。

闭目养神,也可以说调节神经系统活动,不让神经系统过多过量的活动,尤其是不要一个劲一个方向的强直性活动,则身体不受损伤。

六、意根有禅定时观行就能专注

每天都作观行,对于意识和意根都是一种智慧的提升,当然禅定也会得到增强。一开始观行的时候,非量比量成分多一些,到最后现量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能认可五蕴世间的虚妄不实。观行都有一定的过程,定力增强的同时观行智慧也会增强,智慧增强就会促使禅定增强。对于观行出来的法,意识确认比较容易,意根不容易。意识单独确认的没有一点身心上的变化,意根确认什么程度,就有什么程度的转变。

意根如果能一心在观行上用功,对其它的都不感兴趣,不太执身也不太执法,就会出现禅定,身体上就会有轻安、舒适等等现象。只要心比较专注有禅定,意识所思惟观察的法义,就容易被意根接纳,意根一接纳下来就容易观察和领悟,就有思想境界上的变化,就会出现各种禅定,就是三昧境界。

七、意根能否缘于一法

意根不可能只缘于一法二法,但是祂所缘的法要有重点和侧重面,有的在意有的不在意,有的用心有的不用心,这样就能把重点突出出来,让六识了别重点部分,这就是定。

意识也不可能只缘一法,很多时候要超过二法三法等等,比如意识处于念佛三昧之中,重点缘于佛号和佛念,可是意识也知道白天黑夜,也知道行走坐卧,也知道东南西北,也知道周围情况,也知道躲避什么,不是像傻子一样除了念佛一无所知,但是意识就处于三昧定中。眼识处于定中,只关注眼前一个事物,但是眼识也知道光明和黑暗等等。

这说明,定不是只缘一法才称为定,注意力集中,专注力足够,就是定的状态。有一些定力强的人专注力强,同时做几件事都能处理好,不往无用之处分神。

意根虽然有遍缘性,但是不一定都要同时缘一切法所有法,祂精力不足就要有一定的选择性,目前当下祂觉得重要有意义的就去缘,习惯于缘的法,由于惯性作用一定要缘,但不一定分配过去多少精力和注意力,心里只要轻轻一带就行了。比如说我有权利管理五百人,但是在同一时间,我未必有精力和兴趣五百人都照顾到,每一时间,都会有所选择。意根也是如此,权利归权利,能力归能力,兴趣归兴趣。因为意根的禅定力精力不足,智慧力也不足。

而第八识就不一样了,第八识那种无有比的楞严大定,那种无上的大智慧,同一时间既能遍缘一切法,也能同一时间处理一切法,不论远近和古今,没有时空隔碍的都能加持和处理。所以第八识有定有慧,绝非七识的定慧所能比,也超乎地前菩萨的想像。

八、有定的人意根才有定心所法

意根与定心所法相应,但是极大多数人的意根并没有定,只有修出了禅定的人,其意根才有定心所,没有禅定的人,意根就没有定心所。如果说有禅定的人意根也没有定心所,那他的六识如何能定得住?

比如说意根对面前的紫罗兰感兴趣,让六识欣赏,同时又对旁边的鸟叫感兴趣,六识就要分散注意力去听鸟叫,一会意根又对一个人感兴趣,六识就要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品评那个人,这样的话,六识如何能有定?六识的定,就是因为意根定的结果,意根不定,六识就定不了。

九、意根减少攀缘就有定

当意识在定中的时候,意识真的是专注在一个法上吗?比如念佛时,意识能只专注在佛号上,不知道其他事情吗?如果这样这个人就无法工作,也不知道天昏地暗了,东南西北也不知道了。即使在静坐中入定,也无法只有一个念,除了念佛之外,还知道自己在静坐,还知道白天晚上,这就不是一个念了,但也叫作入定。

所以意根也有定,意根定的时候,接触的所有的法,不一定都要去受想思,而是有选择性的对某少部分法受想思,这就是定了。如果意根对所有的法都要受想思,那么意识就要出生对一切法都了别,这样不仅意识没有定要崩溃,意根也受不了。

比如面前有一百个人,意根都能接触到,如果意根同时对一百个人都要受想思,谁的意根有这样大的精力?意识就更忙不过来了。如果有人有这样的本事,那就同时交给他一百件事让他完成,一个人的工作量就能顶得上一百个人的工作量,此人就是天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十、意识扭转意根的攀缘散乱才能有定

意识的散乱,独头意识的出现,是由意根引发出来的;如果意根不散乱,意识根本散乱不起来。意根如果不惦念过去的人事,意识不可能想起从前的人事。如何降伏意根的散乱攀缘呢?意识要先有觉悟先明理,并且能检查出意根都在哪些方面有攀缘的习气,喜好攀缘什么法,就分析这些法的生灭变异无常性,让意根知道妄想也没有什么用,处处攀缘如何不好,然后经常牵引意根缘于一法,以扭转意根的散乱习气,意根慢慢就不再攀缘了,妄想就会减少,心就定下来了。

十一、意根抉择到意识出生的时间极其短暂

一刹那间有81000个识种子生灭过去了,一弹指间有90个刹那,一弹指最多有一秒钟时间。意根触法尘之后,让意识再出生,接触法尘、了别法尘,需要的时间0.01秒都不能有,半个刹那时间也不能有。这么短的时间,估计仪器测量不出来,只有在非常非常深的禅定中,意识非常细致,才能感觉出来,八地菩萨之前根本没有办法感知到。所以说有极多的事实真相,没有甚深禅定是不能证得的,不修禅定想证得什么佛法,那是不可能的,没有禅定都是靠推理猜测臆想,推理分析出来的没有什么功德受用,不能断疑。

十二、禅定能促使意根专心思量

为什么打坐的时候,容易思考明白,意根容易受熏染?因为打坐时,意识静下来了,不再妄想,就很少出现非量比量了别,现量的成分居多,这样容易熏染意根,也会带动意根一起思量法义,容易明理,理通的快。

十三、禅定是实证的前提条件

意根慧浅,是因为意根所缘的法太广泛,无法专心细致的作了别和思量,加之自身烦恼习气重,处处攀缘不能专注。但在禅定状态下,意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专注从而增加思量的慧力,意识也容易现量观察,意根认同意识现量观察结论的几率也高,更容易导致实证结果的出现。

综上所述,实证一定是诸多因素促成的产物,包括禅定条件,意识的现量观察,意根保持专注,意根思量有力才能最后确认。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禅定则是前提条件。没有禅定,意识不易现量观察,意根不易专注,无法专心思量,也不会轻易认同意识的观察。所以在实证过程中,禅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禅定的前提条件是守戒,心不乱动,守好戒的前提条件是有福德,菩萨六度都不能少。

十四、有禅定意根才能自然证果

问:大小乘之所有证果,必然是六、七二识同转的,若只是意识明理,末那未转,顶多是思慧成就,而不能说是实证。可是小乘佛法如《四念处经》,世尊所教种种观行法门,明显是意识所修,并未说到意根末那识,请问意根在证果时是如何起用的?

答:世尊在讲法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意根也应该参与修行观行之中,但是所有的修行都包括意根的修行,只不过当人没有禅定时,修行就只落在意识层面,有禅定时必然会落到意根那里,即使不懂意根,不了解意根的体性,也会自然而然的落实到意根那里。就像所有众生都不知道有眼识,但是所有众生都一直在用眼识,二者是一个道理。

世尊在教导四念处观的时候,众生只要老老实实依这个教法修行,就会出现禅定,只要有禅定,观行就会落实到意根那里,意根也与意识一起观行和证果,之后意根就会改变身心世界,处于法眼净的三昧之中。如果不老老实实按照世尊所教而修行,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肯定不会出现禅定,意根也不会被熏染到,不会随之一起观行,就不会证果,不会出现法眼净的三昧境界。

十五、怎么才能证明意根不攀缘了?

意根不攀缘,心就在定中。只要有定,就说明意根攀缘减弱。二禅以上只有意识的微弱了别,说明意根攀缘的更少了。意识功能减少和消失,都说明意根不再凭借意识去了别法尘,意根就没有多少攀缘性了。没有意识的定是无想定,意识的功能心所法减少是非想非非想定,而意根连自身的功能心所法都减少了是灭尽定,意根彻彻底底不攀缘了,就会入无余涅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