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金刚经唯识深义(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4-12-17 15:21:01 阅读: 2445

第十章  一相无相分第九

为什么须陀洹不能有我得须陀洹果的念头?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释: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初果须陀洹是否能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须陀洹果?须菩提说: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名为入了圣道流,入了圣道流的人在世俗法中就无所入了,不入世俗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须陀洹。

初果须陀洹刚刚断了我见,不认为五蕴十八界中的法是我是真实的,没有了我见我相,所以也不认为有个我断了我见成为了初果人,没有断我见之人,没有须陀洹人,没有须陀洹这个果。所以须陀洹果为假设施为,不是真实存在之法,不能执以为实。若执为实有,则有我见和法见,就不是须陀洹人。一个人若有我是初果人这样的念头,此人我相宛然,则不是初果人。

所以那些成天喊着我证果了我明心了,到处宣扬和炫耀,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人我见很重,我相具足,则是凡夫人无疑。一个人经常执念于我是圣人,我是几果人,我是三贤位菩萨,我是几地菩萨,我修了什么什么,我过去世如何如何,我为众生做了什么什么,到处渲染传播,很怕人不知道,很希望人恭敬自己,很希望人五体投地崇拜自己,很希望自己名声广大,这些行为很明显地显示出此人我见很重,我相具足,凡夫相也具足,则是十足的凡夫。

既然已经断我见了,那就没有了我相,没有我断我见之相,心中空去了我,也空去了果,实际理地没有断我见这回事,没有须陀洹这样的人,无为心出现,才是证得了无为法的须陀洹人。若有我有我相,则非无为,也无无为果。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断我见了,也可以从他的言行上判断,看此人言谈和实际行为、做事是否心空,是否低调,是否不喜张扬。如果此人喜欢把我挂在嘴边,处处显摆自己,则我相具足,就没有断我见,不是须陀洹人。

为什么二果斯陀含不能有我得斯陀含果这样的念头?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释: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件事呢?斯陀含人是否能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斯陀含果?须菩提回答说:斯陀含人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斯陀含名为天上天下一往来,而实际上并没有往来这样的事,只是取个名字叫作斯陀含罢了。

这段跟上文初果的意思一样,真证得了二果,对于五蕴自我心更空,没有我得了二果的观念,更不会执著于我得了二果,念念不忘,到处宣扬,唯恐人不知,若人不相信,就会气得不理人,这样深的执念很明显就是凡夫的情执,与初果二果不搭界。

二果斯陀含,烦恼比凡夫比初果人要轻微,命终生天一次,回人间一次,就取证四果罗汉,得解脱出轮回。他同样不把五阴十八界当作我,心中没有我的概念,所以不认为有个我证了斯陀含果,不认为我能证斯陀含果。斯陀含人不再把欲界境界当作真实有法,这些都属于六尘境界,都是虚妄,所以他往生天上,也就没有所往之处,回来人间,也没有所回来之处,没有一个五阴的斯陀含能够来往人天,所以实没有往来。

证得了二果的人,今世命终之后,就会生到欲界天继续修行,在欲界天命终以后,再回到人间继续修行,证得四果阿罗汉以后命终就涅槃,不再投生在三界中受苦,解脱于三界生死苦了,这就是二果斯陀含的天上人间的一往来。实质上有往来吗?没有往来,往来之事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天上五蕴以及人间的五蕴都是幻化不实的,都是一种假相,不是真相,因此二果斯陀含也不是真有斯陀含,斯陀含相也是非相,只是假名为斯陀含罢了。我们不必执著一个虚假的名字相,徒费其心,应灭掉我相和斯陀含相,无论取得什么成就都不动心,不生执念,否则就陷中生死轮回中,不得出离。

为什么三果阿那含不能有自己是三果人的念头?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释: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件事呢?阿那含是否能有我得到了阿那含果这样的念头?须菩提回答说:阿那含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际上并没有不来这样的法相,也就是没有证得阿那含果这件事,阿那含只是个假名罢了。

证得三果的人,心比二果还要空,更没有我如何如何的念头,因此不会念念想着我是阿那含,如果是这样的话,心念没有空,就没有证得阿那含。阿那含因为有初禅以上的禅定,命终以后生到色界的五不还天继续修道,在五不还天证得四果阿罗汉,直接入无余涅槃,不再回人间了,因此叫作不还果,也叫作不来果。实际上没有不来人间这件事,来与不来都没有其事,都是幻化的假相,再给这种假相取个名字叫作阿那含,叫作三果,所以不可以认为真有个阿那含果可以证得,不可以认为三果人是实有者,不可以生起执取心,骄慢心,这样就不是三果人了。

阿罗汉为什么不能有我证得了阿罗汉果的念头?

原文:须菩提。于意如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释: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件事呢?阿罗汉能有我得了阿罗汉果这样的念头吗?须菩提回答说:阿罗汉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名为阿罗汉的。世尊,如果阿罗汉心里这样想:我证得了阿罗汉果,那么他就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阿罗汉了。

任何人若有心念:我如何如何了,认为真有个我如何如何了,就著我相了,其他三相也随即出现。阿罗汉也是如此,若认为自己证得阿罗汉果了,心中就有我相,于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宛然存在,此人就不是阿罗汉了。世间里确实没有任何一种法叫作阿罗汉的,阿罗汉的色身和识心组成的五蕴是生灭变异幻化的,不是实存之法,不能叫作阿罗汉,阿罗汉果只是一种状态和境界,没有实质的果可得可见,证阿罗汉果这件事是幻化的生灭变异之法,也不是实存之法,若是实存之法,则恒常存在,不用修也恒常证阿罗汉果。

所以阿罗汉没有我证了阿罗汉果这样的念头,证了阿罗汉果以后,内心是空的寂静的,四相的一点影子也没有,行走在人间犹如一个躯壳,没有任何的是非纷争。凡夫则与此相反,由我见作怪,四相纷然,经常处于烦恼纷争当中。我见越重的人,我相越重,心越不清净,烦恼就越重,是非纷争就越多,反之则越清净无是非。

须菩提为什么没有我是离欲阿罗汉这样的念头?

原文: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释:须菩提为了佐证阿罗汉没有我是阿罗汉的念头,对佛说:世尊,佛说我证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排行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可是我不会出现这样的念头,认为我是离欲阿罗汉了。世尊,我如果有这样的念头,认为我证得阿罗汉道果了,世尊您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喜乐于清净寂静行的行者。因为须菩提心空无所为,而说须菩提是喜乐于寂静行的行者。

须菩提别名也叫作空生,能时刻感知到世间空寂,因为证得了无诤三昧,所以从来不与世间人诤,世间人说东就东,说南就南,说西就西,说北就北,因为无论世间人说什么都是空,没必要诤个高低上下、尺长寸短。须菩提对世间没有任何的欲望和想法,内心空、无相、无愿,无所作为,是人中第一离欲阿罗汉,但须菩提从来没有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更不会到处宣扬自己,他不著我相,不著我是阿罗汉相,否则就是著相的凡夫,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喜乐寂静行的行者。因为须菩提心常空寂,无欲无求,世尊称赞他是喜乐寂静行的行者。

而凡夫们与须菩提相反,不管有没有其事,都喜欢四处夸耀自己、宣扬自己,喜欢与人争长论短,喜欢出风头,喜欢被人追捧、被人崇拜,喜欢凸显自己,总之就是喜欢把自己推销出去,让世人知,自己的那个我就得到满足了,这就是凡夫相。凡夫离开我相就无所能为了,时刻活在我相四相当中,这是自己一辈子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一旦那个我受到压抑,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总之,一个人有道无道,事上能见,身口意行最说明问题,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智慧境界。

四果罗汉不仅断了我见,也断了对自我的执著,意根对自我五阴的贪爱、执著断尽了,我慢断尽,心中彻底无我了,既然没有我,就不会去与人争论高低上下对错,是非长短强弱,心中寂静清凉了,这就是无诤三昧。而须菩提是最无诤、最寂静的,最随顺于人和事的。

离欲是离开各种欲望、各种欲界所有的希望欲求,以男女欲为主,包括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初果以后,发起初禅,色界境界现前,身心极乐,因为这种乐触远远殊胜于欲界的各种乐,也超胜于男女欲的乐,于是就对男女欲不喜乐,对欲界的五尘不喜乐了,对财色名食睡不喜乐了,就断欲了,再断嗔就是五下分结断尽,成为三果人,那么四果罗汉更是断欲离欲。

须菩提断欲最彻底,是第一离欲人。然而须菩提没有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如果须菩提有这个念头,那么他就有个我,有离欲这个事,心就不寂静,不清净,世尊也就不说须菩提是喜欢寂静行的人。因为须菩提心中无事,无欲无为,又看空十八界中一切法,认为一切行都是空,所以须菩提也就没有什么可行的,在空幻法中虚妄法中没有什么可做的,所做一切都是空,并没有其事。这样须菩提才是一个喜乐于寂静行的人,无所为行的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