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金刚经唯识深义(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4-12-17 15:21:18 阅读: 2446

第十一章  庄严净土分第十

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到底得法没有?

原文: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释: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如来往昔在燃灯佛那里,在佛法修证方面得到了什么了吗?须菩提回答说:如来没有得到什么法,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对于佛法实在是无所得的。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燃灯古佛那里,证得八地菩萨,被授记成佛,明明是证得了八地菩萨,当然是得到了八地菩萨的法,也明明是被授记了,都是有所得的,为什么却说无所得呢?因为这些事现象界是有,但实际理地却无有此事,现象界为空,也是金刚般若心幻化出来的,有而没有。如来心上也是空无一法,没有任何执念,不认为自己真得法真被授记了。如来若认此为实,则心中有法,就没有证得法的空幻,则不是八地菩萨,就没有资格被授记。因为如来有八地菩萨的证量,心空无为也无物,燃灯古佛才予以授记成佛。

凡夫人怎么想也想不通,如来得了那么大的法,却说没得到,被授记成佛这样大的事,却不当一回事,无一丝挂碍和念想,这是怎样的心啊?一般凡夫人遇到这事早就兴高采烈、激动万分、奔走相告了。当然这是没有证得实相的凡夫的有所得的心态,所以这样的一般人才不会得法,更不会被授记了。佛的心是通透的,眼睛是明亮的,不会随便为人授记。

释迦菩萨遇见燃灯古佛时,刚入八地,在此之前,释迦菩萨生生世世值遇诸佛,做国王、转轮圣王、诸天天主,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于佛,从不间断,甚至以身供佛。但是每尊佛都没有为释迦菩萨授记何时成就佛道,因为菩萨那时对于佛法的修证,还处于有为行,以有所得心而修证以及供养每位世尊,还没有达到无所得无所求的无为。直到遇见燃灯古佛时,释迦菩萨进入八地无为不动地,心里无所为无所得了,燃灯佛才授记释迦菩萨,何时成就佛道,佛国土是怎样的,弟子有多少,寿命多少,佛法住世多久。

佛给菩萨们授记大多数都在菩萨们已经入八地了,八地菩萨对于佛法的修行已经达到念不退,所有八地菩萨的修行速度都差不多的,祂们的成佛时劫是定下来的,不会再改变了,这时为菩萨授记是不会出差错的。而初地到七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是行不退,就是在修行度众方面的行为是不退的,无论如何都会修行和度众,但有时遇到逆缘还会有心念上的退转,这种退转时间长短不一,有一两天,有几小时,有几分钟,有一刹那不等。

因为有这种心念的退转,修行的速度就不一定,授记难免有时间上的偏差,而且也会让菩萨生起懈怠心。明心开悟到初地之前,是位不退,修证的果位不退了,但是还有行为和心念的退转。有时会被世俗法所障住,忙些世俗上的事务,或被逆缘所障,或被病魔所障,而没法修行了。但无论修行与不修行,明心的第七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是不退的。

为什么释迦菩萨在八地不动地时,于法实无所得呢?八地菩萨不仅断了烦恼,也断了烦恼习气。解脱的功德受用也超过了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人我执早已断尽,法我执也断除很大一部分,无生法忍智慧也很深利,双证人空和法空,心里不会有一个我修行了法,证了法,得了法,同时也不会认为有法可修可证可得,内心是纯无为境界。因为是无为、心空,不用作意加行就能变现出众生所需要的一切,甚至变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国土。一个无所得的心,心量是极大的,所以才会有极多的功用,而有所得的心,心量是狭窄的,心的功能作用有局限,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菩萨为什么不庄严佛土呢?我们首先看佛国土的形成,是由佛的无垢识大圆镜智所产生变现出来的。与佛有缘的众生要往生到那里去,众生的如来藏也在变现着那个佛国土。佛所现的国土,是佛三个无量数劫修行所感召和化现的。三个无量数劫中,菩萨发大清净愿,修行六度万行、十度万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修行的善法种子都存在自心如来藏中,成就佛道以后,佛的无垢识可以把修行的善法种子输送出来,造就成佛的清净国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建立起来了。

菩萨庄严佛土相也是空的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释:须菩提,你怎么认为这件事呢?菩萨庄严佛土吗?须菩提回答说:菩萨不庄严佛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非是有其实事和真事,只是名相上的庄严,事是幻化的。

在世俗法相上说,菩萨所有的修行,六度十度的修行都是在庄严佛土,菩萨所有的度众生事业都是在庄严佛土,修行的种子以及度众生的种子留存在自心如来藏中,等到种子积聚到最大化的时候,成佛的因缘就成熟了,于是就用这些种子化现出庄严的佛国土,所以一切菩萨行都是庄严佛土行。那么菩萨庄严佛土吗?当然是庄严佛土了。

但是用世尊的通用金句来套用,就是所谓庄严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意思是说,菩萨庄严佛土,并没有真正的庄严相,菩萨的所有行,都是空的,幻化的,相有理无,有是假有,相也是空,没有实质的真正的庄严之事,实质都是真如、一真法界、金刚般若实相心,其他一切都是空幻不实的。一切法除了永不坏灭的金刚心都是名字相、假相,不可以执为实有。菩萨大做梦中佛事,都是以空心、无所得心来做,做而不做,从来不执著,不贪名闻和利养,不求回报。凡夫与此相反,总是心有所得,有所求,有所期盼,心不空,着相。

佛的国土是如何的庄严,要看佛修行过程当中所发的大愿具体是什么,修行过程当中的行为造作是怎么样的,也就是佛的无垢识里的种子都有什么。那么菩萨三个无量数劫的修行,就是在庄严着自己未来的佛国土,这种庄严的方法根本不是世间的庄严方法,所以菩萨不庄严佛土。这种庄严方法,并非真实有,只是给这种方式方法取个假名,叫作庄严而已。

为什么这种庄严不是真实的呢?因为菩萨所发的清净大愿,是意根和意识心所发,是虚妄法,发过以后又灭去了,因此发愿就是生灭法,不是真实本来而有、永远不灭的法。菩萨在行菩萨道时的所有行为造作,都是生灭法,都已经消失灭去了,生生世世七识妄心的造作也都灭去了,所有的菩萨六度万行、十度万行都是七个识的妄心去做,是生灭法,菩萨行为是生灭法,都灭去了。因为这些六度、十度菩萨行的庄严方式方法不是真实的法,不是永远存在不灭的法,不是本来而有的法,就不是真正的庄严。

如何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原文: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释:因此说,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住在色法上生心,不应该住在声香味触法上生心,应该无所住地生其心。

这段话是对前十章节的总结,告诉诸菩萨摩诃萨如何生起清净心,应该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生起清净心,前面都说了什么?说了要空去一切法相地行波罗蜜行,空去布施修福相,空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空去如来身相,空去法相和非法相,空去佛法相,空去如来说法相,空去发菩提心相,空去果位相,空去证菩提相,空去得法相,空去庄严佛土相等等。

空去这些相以后,心无所得无所求,不住在色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声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香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味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触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法相上生起种种心行。总之,应该不住在六尘境界相上生起种种心行。不住在六尘相上,就无所住了,住在六尘相上就是有所住,有所住就是非住,非法住,心不清净,没有生起大智慧。因为六尘相其实是非相,名为六尘,实际上是空的,空的如何能住?住不了就是非住,住也是空,所以应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应该无所住地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具体如何才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道呢?那就要把色声香味触法搞清楚,哪些法属于色法,哪些法属于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都有哪些法,自己对于什么法比较贪爱和执著,自己在布施修福时抱着什么心念,有什么所求,根据什么作出的抉择,以及自己在发心和修法时的目的愿望是什么,是不是贪着于某些世俗法。一定要深刻观察自己的内心,深挖自己的心念,才能把握自心,清净心念,才能无欲无求,所行才能纯正,才能逐渐与空相应,逐渐与寂静相应,从而尽快证得大小乘的涅槃。

世尊说,因此诸菩萨摩诃萨要生清净心,不应该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而生心,应该无所住、什么法也不住地生心。菩萨生活在世间,在世间行菩萨道,与众生往来,七个识妄心不断地生起,产生各种行为造作,不断地分别六尘境界。这些心识的体性就是用来分别六尘、了知六尘的。要了知六尘,一定是在六尘上生起分别性,就要与六尘相对,接触六尘,就住在六尘上了。所以只要有妄心七识的分别活动,就是住六尘的,不是无所住的心。但菩萨通过修行,在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分别之后而不生起觉受,就能不住六尘,心无所著,心无所想,心无所思,其心渐渐空净,无相、无愿、无所作。

菩萨还有一个心如来藏,那是真正的无所住心,是不用修行本来就无所住的心,时时生心运行,却什么法也不知,看似呆呆傻傻,实则心量广大,智慧无比。如来藏在菩萨的身口意行中刹那刹那现行不断,时时配合七个识运转,心中却无一法,不分别六尘,不知六尘,不住六尘,所以如来藏是一个无所住的心。当眼根与色接触,眼识分别色,住在色上分别,如来藏不见色的相貌,不分别色的美丑,不住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思法时,如来藏不听、不嗅、不尝、不触、不思,不分别,完全不住在这些法上,所以如来藏心就是一个无所住的心。那么妄心七识要得到清净,就应该像如来藏学习,减少住着,减少了知,就能少生心动念。

六祖悟时,就是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悟道了,悟得了那个本来无所住的如来藏心,知道了如来藏的功德作用,说出五个何其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原文: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释:须菩提,譬如有人,身体像须弥山王一样高大,你怎么认为,这个身体是不是很大呢?须菩提言:非常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不是真实的色身,才称作大身。

有个大,就是有量数的,只要有数量,就不是无限量的,就是小。有数量的身体,不管多么高大,都是生灭的,生生世世生来灭去,灭去生来,不是真实性的,不是永久常存的。而非生灭的如来藏,任何数量也没有,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形体的大小,没有一切相,又能包含一切相,十方世界都在其中,所以是无限量的大,是真正的大,什么也不能跟祂相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