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襍談(第一部)
第九章 依法不依人篇
一、讀不懂經典是否真正能依法
衆生沒有修行到某種階段,沒有生起智慧時,不可能讀懂經典。很多人都以爲自己讀懂了佛經,實際上都是依文解義而已,與世尊所要表達的思想相去甚遠。一個人太相信自己了,往往就自誤。
佛在四十二章經中說:汝意不可信,証阿羅漢果才可信汝意。這是對聲聞弟子們說,如果對大乘菩薩弟子們,佛可能就要說:汝意不可信,証得自心本性才可信汝意,或者說:具有唯識種智,入如來家,才能信汝意。因爲這時候,已經証得了諸法實相,智慧已經開發出來並且比較深透了。在此之前,衆生最起碼,應該修到有擇法眼的時候,才能辨別一些法的對錯,有擇法眼,才能有擇師眼,二者相依。
現見大部分衆生,沒有修到有擇法眼的程度,判斷的法和師都判斷錯誤了。判斷師都是依據名聲,依靠外相,不是依據師的智慧。因爲自己首先沒有智慧,也就看不出師的智慧深淺如何。衆生過於自信或者過於信師,都會誤己。應該善思法,善別師,正確判斷自己的智慧水平。最主要的還是多修福德,福德具足,錯誤就少,智慧就生。
二、一部短短的心經,只有260多個字,可是十人讀,有十種理解,百人讀,有百種解釋。都說依法不依人,那麽學大乘法首先就要依止於心經,心經是大乘法的總綱,讀懂心經,才好証悟菩提。像目前這種狀況,一個人理解一個樣,怎麽來依止心經呢?都以爲自己是在依法,對於法的理解是錯誤的,那怎麽能真正依止?都以爲自己理解的正確,正確的法只有一種,百人有百種理解,那麽可能就有九十九人的理解是錯誤的,這樣怎麽能說依止法呢?
佛處處講真空妙有,可是一部分人否定真空,一部分人否定妙有,這兩種人本來知見是矛盾對立的,可是又能互相融合在一起,互相肯定,奇怪不奇怪?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衆生都不了解自己的知見到底是如何,對於法沒有辨別力。所以目前邪見才熾盛,邪法才能廣泛流傳,衆生對此不覺不知。末法時期,衆生福薄,甘願受誤導。衆生的福德不修持出來,未來正法堪憂,恐怕要快速滅亡,那時衆生更要處於熱惱當中,不能自拔。
三、何謂依法不依人
所謂依法不依人,法是指聖言量,或者是証量,是真理,而非世俗之說,也非錯漏之說。符合佛陀所說的解脫之理,符合佛陀所說的真如之理,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教都是可依之法,與此經教相符契的所有言論也是可依之法,實修出來的符合經教的論,也是可依之法,不管此法是何人所說;即使鬼神能宣說與經教相吻合的法,也是可依之法,不是看鬼神的身份,比如弊衣中有寶,直取寶藏,不取弊衣。
而依人的人,只能觀察人的身份、地位、財色和名聲,擇取己所喜樂仰慕之人,只要其人有所言說,都視爲金口玉言,辨別不了其言說是否符合聖言量,是否符合佛說,其害甚大。能真正依人的人,萬裡挑一,也是甚難甚難,很難挑選出來!
如何才能依法呢?首先要懂法才能依法,如果不懂法就沒辦法依法;不能依法的時候,都是依人。但是衆生嚴重缺少福德,又沒有修出相應的擇法眼,沒有相當好的辨別能力,情執又深重,因此沒有能力依法,極大多數人都是依人;尤其是依與自己有緣之人,依有名聲之人。
比如說心經是法,我們要想依止心經修正自己,那就要明了心經的真實義,明了心經的主旨是什麽,然後依心經修行,修出般若大智慧,照見五蘊皆空,這樣才是真正的依止。可是全世界的學佛人中,有多少人能明了心經般若主旨,依心經這個法修行的?恐怕是極少數,如果不能依整部心經,能依一句話,或者是依不生不滅四個字也很好,可是就這不生不滅四個字,也沒有多少人明了其般若内涵,那要如何依止心經修學呢?所以依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相當困難的,智慧福德不足之故。依般若經典就是這樣的困難了,如果要依唯識經典,有多少人能依呢?恐怕千萬人裡選一,也很難挑出,幾乎都是依名聲依權勢,依不了法,更依不了實際証量。
如果大家都想要明心開悟,就要把心經中的不生不滅四個字徹底弄清楚,不生不滅到底說的是什麽意思,明白這個意思,就能檢查出自己和他人所悟的法是生滅的,還是不生不滅的,是否符合心經所說。如果所悟是生滅性質的法,那就是虛妄法,不是不生不滅的真實法,那就悟錯了,只有不生不滅的才是真實法,如心經所說。
我們要知道,悟是悟個什麽,悟的對象是什麽,悟是什麽狀態,悟時知見是達到何種程度,身心的狀態如何;然後根塵識三者那裡運作的情況要知道,五隂的活動運作也要知道,那些話頭的内涵秘密也要知道,如來藏的體性更要知道,如來藏的運作情況,也要知道,這樣就具有了般若大智慧,才是真真正正的明心開悟。從此以後,才能真正依般若經典,依如來藏法,依般若智慧。
我們平時就要踏踏實實的修行,不僅要廣學多聞,多學理論知識,還要專精實証。有的人學佛之心很是精進,到處學習佛法理論知識,佛法知識倒是很豐富了,可是從來不思考自己所學的知識正確與否,是否能實証,什麽時候去實証,這些問題都不考慮,遇到佛法知識就吸收,尤其是誰出名,就專門吸收那些出名的,有名氣的人講的那些法,從來不想辨別一下,因爲沒有能力辨別。佛經裡佛從來沒有說過有名氣的人,就是大善知識,應該依止,而是一再叮嚀要依法不依人。
平時不修福,遇到佛法,就沒有能力辨別是正是不正,只會依個名聲,依個公認的。什麽叫作公認的?公,就是大衆,公認就是大衆都認爲。可是真理永遠是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大衆的智慧還不足以辨別佛法的層次,大衆都是無明深重的多,依大衆的知見,是絕對靠不住的。任何一個團體,不管是世俗裡的還是佛教裡的,找一找有智慧的人,能找到幾個?萬裡挑一,也許能挑出一個,也許一個都挑不出來,各個團體裡黑壓壓的一片無知的人,沒有幾個有智慧的,如果相信公認,就等於相信無明。
爲什麽佛陀臨涅槃時,告誡弟子要依法不依人?因爲依法這樣的事情,很難做得到,不懂法又缺少福德的人,根本就依不了法,只能依人;依人依對了,那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德,也是因緣成之,大多數人都沒有依對人,如果依對人,修行是很快的,不至於一輩子一無所是。
四、每個人都喊著要依法不依人,可是很少有人能依法的,都是依人的多,因爲佛法是這樣的難,前世自己善根福德又不足,不懂法,不能如理判斷法的正與不正,正的層次和不正的程度,都很難判斷出來,要依法,那就非常非常的困難;所以只能依人,依與自己有緣的人,依一些名氣大的人,依一些所謂公認的人,衆生只能做到這樣,很難做到依法,這就是現在佛教裡很普遍的現象。如果依人,能依對了人也行,能判斷此人講法的程度,正確的就依過去,這樣是既依人,也依法。不懂法的依,是盲目的依,就像撞大運一樣,全靠大福德支撐著。
凡夫確實是很難依法不依人,那麽明心以後的人是否能完全依法不依人呢?明心以後的菩薩,會發現自己有更多的法都不懂,以前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無知,所以才慢氣四溢,經常與人比高低上下。明心以後就知道自己其實很無知,那時就著急趕快修行,日夜精進,思惟探索佛法裡的更多的奥秘。所以明心以後因爲還有塵沙無明惑,愚癡還甚,也不能完全做到依法不依人,尤其是情執重的,大多都在依人,做不到完全依法。
所以依法不依人,每個學佛人都要盡量做到,雖然不容易,多修福德,就能依對法,依對人,而依對了人,就等於依法了,所以只要是真正的善知識,我們還是要依止的,這樣的依人是依其所說真正佛法,就等於依止於法了。
五、何謂依法不依人
只要不搞個人崇拜,不唯任何一個人是尊,能如理如實的觀行佛法,那就是依法。依法很難,有些深法,自己禪定力不足,無法觀行出來,極大多數人這時候就選擇依人,依已經有名望之人,認爲這是大多數人已經公認的人,一定沒有錯。可是我們就不知道大多數人都是什麽人,甚至極大多數人都是什麽人,娑婆世界鋪天蓋地的,就是一介凡夫,凡夫的智慧和認知不都那麽靠譜,甚至禪定智慧淺的人,其智慧認知也不靠譜,因此聖人和絕對真理不是靠投票選舉出來的,依人還是鋪天蓋地的多,無論佛陀如何告誡我們要依法,智慧福德禪定不足,根本就依不了法,只能依人名氣大的人當然風光了。
六、如何才能做到依法不依人
法,就是事實真相,一切學人都要依據事實真相。如果自己不知道事實真相是什麽,一是選擇閉口,不評論,不評價,不表態說是或否。二是要努力尋找發現事實真相,努力去証明某法到底是不是事實真相,在沒有証據証明之前,選擇沉默。
這樣的話,就能避免了盲目依人的現象。每個人只要不是佛,所講的法肯定都有缺陷和不足,如果選擇依人,那就連缺陷和不足之處都依了,這樣後果就不會樂觀。即使是佛所講法,只要不是當面聆聽,中間輾轉相傳,有可能有傳錯部分,有誤傳的現象。作爲佛弟子,也要盡量去實証,看看輾轉相傳的法,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有沒有道理,在沒有出生真實智慧的時候,也不要輕易評價。
七、如果一個學佛人沒有理智,沒有智慧,有崇拜名人名氣的心理,喜歡背名人的文字,而不起自心思惟,那麽自己的思惟思路就容易被限礙和阻塞,一直到後世後後世都很難突破這些限礙,徒耽誤自身的道業,豈不可惜!
八、意識和意根相當於兩個人,當一個人不能觀察到另一個人心理的時候,不可斷然說那個人沒有某種心理,沒有某種想法情緒等等,這樣說是有過失的。因此意識受煩惱的侷限,沒有轉識成智,很難觀察到意根的各種功能作用,觀察不到時,就不能給意根下定論。
當定義一個法的標準不明的時候,就不能拿兩個法相比較,不能說甲不符合乙,與乙不一致,就說甲是錯誤的,這樣判斷過於唐突和無理智。因爲乙不一定是標準的,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麽甲與乙不一致,並不能說明甲就是錯誤的。
當一個人智慧高超,既了解甲,也了解乙,又知道正確的標準是什麽,那就可以判斷和定論甲究竟是否是正確的,也可以定論判斷乙是否是正確的,這叫作依法不依人。反之,不知道法的究竟標準是什麽,沒有智慧判別甲和乙是否符合標準,而一廂情願的就斷定乙就是標準,因爲大衆公認,甲不符合乙,甲一定錯誤。那麽這種情況絕對屬於依人不依法,屬於情執心理,屬於無明心理。
九、依法不依人應該怎麽做
依法就是純粹依賴佛法本來的真實相而信受,能夠如實的判斷法對法錯,對就依止修學,錯就繞開不學,並且輾轉相告於同修學侶。如果能判斷出法之對錯,那麽就不要再特別關注於人名是否著名,不要管人如何,只關注法義。如果法義正真,作者標注是波旬,你也不要理會,法義邪見居多,標注是釋迦佛的名字,你也不要感興趣。
真正想依法不依人而修學無上法的人,如果我們把佛經標上波旬的名字,說是波旬著作的,再把波旬講的法標上佛陀的名字,當作佛經,你們要如何判斷裡面的内容?如何對待這兩種法義?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文字文章,著作者的名字全部都打亂,或者都標上無名氏,那麽你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文字内容?
十、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理,並不在於某某衆生某些衆生全體衆生是否有所了解認知,也不在於衆生的承認與否,客觀事實就是事實。盲者不見天日,並不代表沒有天日。所以譬如花的美麗性是否存在,五塵上的表色無表色是否存在等等法,並不以衆生的見識和認知而轉移。真理客觀事實,是需要無知的衆生不斷的探索和發掘的,沒有探索就沒有發現,沒有發現不代表不存在客觀真理。之所以叫作客觀,就是因爲事實和槼律不以衆生個人和集體的意志爲轉移,只能說衆生有沒有智慧去發現和認知。
衆生都是太把自己的意識當回事了,所以意識愚癡的時候不知道愚癡,而埋怨沒有真理。真理就在眼前,用什麽樣的眼光去見,是一個很大問題。在娑婆世界,全體衆生大部分衆生都不認識佛法,都不贊同佛法的時候,佛聖者是不會來此世間傳法傳教的。不想覺醒的衆生感召不到光明,即使光明在頭頂不斷的照耀,仍然會昏睡不醒。
十一、四依四不依中,有一個依義不依語,義是指什麽,語是指什麽?佛講法時,告訴衆生要依佛所講法當中真正的義,不依佛講法的表面語言。語言是表面的意思,義是暗含的真實意思。那麽佛講法爲什麽不直接說真實的意思,在表面意思上隱藏著暗藏著自己真實的意思呢?
語言與意識相應,在浮淺的表面意思。而在語言文字的背後,有深層次的意根想要表達出來的意思。在特殊情況下,有的人說話和寫文章不方便、不願意、很難直接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都是隱含著暗含著來表達,聽話者就要去聽弦外之音,去理解不在文字語言表面的背後意思。衆生理解表面意思稍微容易一些,但畢竟不是真實意思,還不究竟;深層次的意思,衆生不容易理解,但那才是說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想要告訴我們的意思。
所以佛臨般涅槃時,告訴弟子要依義不依語,讓衆生依究竟義,究竟義是佛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如果衆生只在語言表面理解和做文章,那就沒有理解佛的真正意思,曲解了佛的真實義。
普通人說話,也有明指和暗指,明指就是表面意思,暗指就是真正意思。明指是意識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暗指是語言文字背後的真正用意。爲什麽不直接表達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和用意呢?有些場合,有些想法不能直接表達,一個是顧慮對方接受不了,理解不了,怕對方誤解;一個是方法和策略問題,啓發人深思,自己經過深細思惟得出的答案,更能接受,智慧更深。
講究語言藝術的人,就是這樣善巧方便。就連佛講法,有時也是比較間接,不直接表達心中的真實義。一個是怕衆生理解不了,或者生出誤會;一個是爲了引導衆生,更深入的思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增長智慧和信心,尤其是不同根基的衆生混襍在一起,更不能直接表達深義。
十二、如今的人都不修定,修不好定,只玩嘴,看兩本書,意識理解理解就認爲自己悟了,連解悟都不算,就說自己是証悟。因此就有必要讓末法時期的衆生,了解意根和意識的區別,讓大衆知道如何是解悟,如何是証悟,以避免衆生大妄語。
末法時期的亂象非常嚴重,衆生情執深重,口裡常常說依法不要依人,實際卻相反。如果衆生都能如理如法修行,真正依法不依人,口號少喊一些,實際事多做一些,盡量做到位。真正去依佛所說,佛也就寬心一些了,不違逆佛,依教奉行,就等於報佛恩了。把情執降伏一點,就會看清一點事實真相,要以道業爲重,不要以情執爲重。情執救不了人,各人業個人受,誰也不能替代誰。如果心能大一些,精力充沛一些,要以佛教爲重,以衆生的生死爲重。並且首先要懂得佛陀的恩,想辦法報佛陀的恩,不要說話做事讓佛陀傷心難過。要知道如來藏刹那刹那都在存種子,在我們說話做事,身口意行的每個當下,有如來藏在監督和記錄,因此我們一定要敬畏如來藏,敬畏因果。而不是口頭高喊,實際卻非。
十三、一切法能夠親自証得,能夠現量觀察到,這個比什麽都重要。即使佛陀親口所說的話,也應該親自去觀察和實証,最後才能確認無疑。自己親自証驗的理,就是事實,事實比佛陀之言更可靠。而佛陀親口所說比流傳的佛經更可靠,因爲佛經已經假於他口和他手,屬於轉述了。佛經比等覺菩薩的論更可靠,等覺菩薩的論比其他菩薩的論更可靠,其他大菩薩的論比凡夫之言更可靠。歸根結底,不管經論多麽可靠,都沒有實証更可靠。
可是現在,即使佛陀親自來傳法,所有衆生也只能信受佛經,而不能信受佛陀親口所說,因爲不知道是佛陀降臨於世,自己又沒有智慧辨別法義正真與否,那麽所信就是盲信崇信,不是証信,也不是真信,是信佛的名聲和威望而已。如果衆生是相信佛陀親自來娑婆世界傳法,那麽衆生就相信現佛陀相貌的佛陀所說,不一定要相信佛經了,即使佛經非常正真。這也說明衆生對於佛陀以及所說法是盲信和崇信,而非証信。如果相信有佛陀相貌的人所講之法,那麽波旬現個佛陀像來傳法,又該如何對待?那也要完全相信了,然後就被扭轉過去,沉淪於生死中,不得解脫。
所以說,千言萬語,只有實証最可靠,只相信事實,只相信真理,是所有人都應該依從的準則。而証得真理,是極難極難之事,需要極大的福德和智慧,所以衆生才不得不相信他口所說,這也是無奈之舉了。也所以佛陀臨走之時,對弟子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四依四不依。可見這個四依四不依肯定是極難做到了,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因爲福德、禪定和智慧的欠缺。
而另一方面,一說要相信實証,就會有一部分我慢深重的人,只相信自己的推論和所解,認爲這是自己所實証到的,而不再相信實証者所說,變得越來越慢,以致於自欺欺人,最後還是沒有得到法利。末法時期學佛的現象,佛來也難辦,衆生不是左就是右,不是盲從就是我慢過於自信,智慧不足的人很難拿捏一個合適的尺度,很難把握一個比較合適的度,可以說世毉拱手。
根本之處錯得很嚴重,枝葉對錯都無所謂了。不開悟講唯識,是一種笑談,開悟的智慧也無法講好唯識,對唯識沒有修証如何講唯識?現今世界的唯識,如果流傳到後世,如果此人有名聞有權威,後世人又會崇拜得五體投地,不知要貽誤多少真正修行的廣大佛子。世人往往都錯會有名聞的大德著作都是正確無誤的,能講唯識的人都是有修証的人,衆生無知都在此,無可救葯。
如果宣傳和修學這種唯識,宣傳得越多,罪責越大,學得越多,越不得解脫。修行路險,各種陷阱都會遇到,多修福德,增長智慧,最爲切要。到後世,這些講法都成了古文,人往往崇古,如果崇拜這種錯誤的古文,豈不害人?世上有幾個人開眼,能辨別出古文的對錯是與非?
十四、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和尚說過一句話:一闡提人也能成佛。由於沒有佛經的依據和証明,大家都認爲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生公和尚堅持己見,不肯改,於是衆人把他趕出僧團。無奈生公就把這個道理講給石頭聽,結果石頭被感動得點頭了。不久大涅槃經從西印度傳到中國震旦,裡面佛說一闡提人在消除所有無明業障之後,能夠成佛,証明了道生和尚所說正確,他才被僧團所接受,重新回到僧團。可見,正真的法,雖然沒有佛經作爲依據,那也是真理,是正見,真理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也不見得不是佛說的就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