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金剛經唯識深義(第二版)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2-25 14:02:18 閲讀: 0

第二十六章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原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釋:世尊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對於如來度眾生這件事,你怎麼想呢?是否認為如來一心念著、想著我要度眾生呢?你們不要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如來有度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你們心裡不要這麼想,不要說如來念念想著度眾生。為什麼不讓你們這樣想呢?因為實際理地,確實沒有眾生如來可去度化的。如來如果真認為有眾生可度的話,如來心裡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些相,如來也就不成其為如來了。

法身如來,無相,無念,無所念,祂從來不會念著眾生,也不會度眾生,也不知道什麼叫作眾生,心中也不起念想,因此法身佛不念眾生,也不度眾生。為什麼呢?因為法身佛無道具,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眼不見眾生相,無耳不聽眾生音,無身不面對眾生,無口不能為眾生說法,無意不緣念眾生。因此,度眾生這件事,法身佛就無能為力。

但是報身佛和應化身佛要度眾生時,還真得有法身佛來幫助不可。需要法身佛把佛國土現出來,把地點環境現出來,把眾生相現出來,把佛法現出來,把度眾生的所有道具和資糧都準備好。所有一切法,法身佛都必須要布施出來,報身佛和應身佛、化身佛才能度眾生,缺少一樣都不能度眾生。由此看來,度生事業,是因緣所生法,需要真佛和假佛共同合作才能完成,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既然應化身佛度眾生,法身佛必須把眾生相變現出來,才能度化,那麼這些眾生,是實有的嗎?當然不是。世尊說:實無眾生如來度者。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實無眾生,就是確實沒有眾生,因為佛所度的眾生,是法身佛變現出來的,法身必須要先顯現出來,應化身佛才能度化。

那麼法身佛把眾生是顯現在應化身面前,還是顯現在應化身的心中呢?當然是顯現在應化身佛的心中,眾生是佛心中的眾生,佛也是眾生心中的佛,心外無法。因為心外無法,面前即心中,心中即面前,都是幻化出來的假相,依緣而起,緣散即滅。而眾生自己原本的五蘊身,也是自己的如來藏,依各種業緣而化現出來的,也非實有,緣滅也散。

所以在如來的心裡,是沒有眾生可度化的,雖然如來度化了無量又無量多的幻化眾生,也確實沒有真實的眾生可度,心中的眾生,都是影像,如來也就沒有度化過一個眾生。如果如來心中有念,我要度眾生,那麼如來就把眾生當作實有,把眾生的幻化五陰相當作實有,那麼如來也就不能稱作是真如來,也並非是真菩薩,只能是凡夫的知見罷了。

而真正的如來,心中是無我相的,不在一切法當中做主宰,也沒有五蘊色身相,沒有覺知六塵的心相。那也就沒有人類的色相,沒有眾生相,同樣也沒有壽者相,因為如來無始無終,沒有斷滅過,沒有終止過,祂的壽命是無限緜長的,所以如來沒有四相。而在報身佛和應化身佛的心中,也沒有四相,內心已經徹底無任何法相,空淨極空淨,捨棄了一切法,才成就了究竟圓滿的佛。

原文: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釋: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有我,並不是真的有個我,可是凡夫們卻都以為有個我,以為這個我的五陰活動是這樣的真實。須菩提,所謂的凡夫眾生,如來說,也不是有個真實的凡夫眾生,只是假名為凡夫罷了。

每尊佛在為眾生講法時,有時口裡也說我如何如何,來敘述事情,其實這是諸佛的方便說法,如果不說我字,眾生就不知道世尊在說什麼,也沒法正確理解世尊所講的內容。所以諸佛口中說我,是為了與眾生交流方便,教化方便,讓眾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自己所講的內容。諸佛雖然口中說我,內心卻是完完全全的無我,從不把自己的五蘊當作我,也不執著自己的無垢識和佛性,所以諸佛如來,都是徹底無我的。

凡夫眾生心裡都認為有個我,認為我是真實的。他們普遍認為,色身我是真實的,身體的五官、骨骼、肌肉、皮膚、內臟,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真實的功能利用,這就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於是就會生起貪戀和執著,不容他人侵犯。凡夫眾生認為,在色身上生起的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覺觸、知法的六識功能作用,是真實的,就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於是就會生起貪戀和執著,不容忽視。

凡夫認為,在色身上生起的六識的各種覺受,是真實的,就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於是就牢牢地抓取,追求感官的各種覺受刺激,一旦遇到違緣,內心就會非常痛苦和嗔恨。凡夫們認為,在色身上生起的各種了知性,思惟分析判斷推理的功能作用,就是我,就是我所有的。於是也就會生起貪戀和執著,時刻不肯休歇自己的心念,時刻都想感知一切法。

凡夫們認為,在色身上生起的各種觸覺,是真實的,就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於是就會貪執各種觸塵,講究活得舒適自在,講究享受,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凡夫們認為,在色身上生起的各種行為造作,是真實的,就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於是就會不斷奔波勞碌,營造一切事業,不斷地造作身口意行,不肯休歇。

凡夫眾生無始劫以來,就是這樣的錯會、誤會,就是這樣的不斷執取,辛苦奔波於六道,不知疲憊,真是可憐憫者。如來憐憫眾生的愚癡和苦痛,出世為眾生宣說,五陰之一切法本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五陰依緣而起,生滅變異,作用雖有,幻化不實。就比如,沙土與水,合成為泥,用泥捏成五陰色身,咒力作用於泥身,於是泥人就有種種行為造作,愚癡凡夫不知此理,執取泥人假相,不知泥人不是人。智者即知,不取泥人假相,而只認取泥和用泥。

世尊又說,執取五陰為我的凡夫,也不是真實有的凡夫,而是幻化而有的五陰相,本質為空。只是為了語言交流,取個假名,叫作凡夫,其本質也是其人的如來藏。用金作器,器器皆金,用泥捏人,人人皆泥。如來藏幻化一切法,一切法皆為如來藏,名為一真法界,旁無他物。若人見一切法實有,名為病眼,若人見一切皆真如,名為慧眼、法眼和佛眼,皆是大智慧之眼。

凡夫眾生認為五陰是我,是我所有的。這個我,是指誰呢?這個我是指第七識意根,第七識把什麼都當作我和我所有的,貪得無厭。實際上,第七識是錯會、誤會了,祂不知道這些都不是祂自己,都不是祂自己的功能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第八識的功能作用,其中還有六識的功能作用;而六識的功能作用,實質也就是第八識的功能作用。明心開悟以後,第七識意根就會醒悟過來,知道原來這些都不是我,到入地以後,就會對一些法開始放手了,不再執取和抓取五陰世間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