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阿含經十二因緣釋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3日

第二節  四十四種智和七十七種智

(三五六)四十四種智

原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十四種智。諦聽善思。當爲汝說。何等爲四十四種智。謂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滅智。老死滅道跡智。

釋: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十四種智慧,你們要仔細地聽並且好好思惟,我現在就要給你們講。什麽是四十四種智慧呢?就是能夠如實了知(實証)老死的智慧,如實了知老死集的智慧,如實了知老死滅的智慧,如實了知老死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生的智慧,如實了知生集的智慧,如實了知生滅的智慧,如實了知生滅道跡的智慧;

原文: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智。行集智行滅智。行滅道跡智。是名四十四種智。

釋:如實了知有的智慧,如實了知有的集的智慧,如實了知有滅的智慧,如實了知有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取的智慧,如實了知取集的智慧,如實了知取滅的智慧,如實了知取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貪愛的智慧,如實了知貪愛集的智慧,如實了知貪愛滅的智慧,如實了知貪愛滅道跡的智慧。

如實了知受的智慧,如實了知受集的智慧,如實了知受滅的智慧,如實了知受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觸的智慧,如實了知觸集的智慧,如實了知觸滅的智慧,如實了知觸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六入處的智慧,如實了知六入處集的智慧,如實了知六入處滅的智慧,如實了知六入處滅道跡的智慧;

如實了知名色的智慧,如實了知名色集的智慧,如實了知名色滅的智慧,如實了知名色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六識的智慧,如實了知六識集的智慧,如實了知六識滅的智慧,如實了知六識滅道跡的智慧;如實了知行的智慧,如實了知行集的智慧,如實了知行滅的智慧,如實了知行滅道跡的智慧。以上就是四十四種需要了知的智慧。

這些智慧都是指實証十二因緣中十一支緣起的智慧,要想實証,就要在甚深禪定中如實如理的去觀行和觀照,不要情思意解,解的理沒有實際作用,不能降伏其煩惱心,更不能斷除其煩惱心,無明俱在,生死輪回就不能止。對於因緣法的理解並不難,難的是在定中觀行,定中參究,把每一個支分的來龍去脈都參究清楚,真正認識清楚每一支分都是生死結縛,都是苦的和空的,都不是我,因此就能斷開生死鏈條,把結縛打開、斷除、毁滅,自心得到解脫和自由。

(三五七)七十七種智

原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十七種智。諦聽善思。當爲汝說。雲何七十七種智。生緣老死智。非餘生緣老死智。過去生緣老死智。非餘過去生緣老死智。未來生緣老死智。非餘未來生緣老死智。及法住智。無常有爲。心所緣生。盡法。變易法。離欲法。滅法。斷知智。

釋:世尊告訴諸比丘:有七十七種智,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思惟。什麽是七十七種智?第一種智是知,世間有生的因緣存在,必有老死的智慧;第二種智是知生滅了,老死必滅的智慧;第三種智是知過去世由於有生的緣故,必有老死的智慧;第四種智是知過去世的生滅了,過去世的老死必滅的智慧;

第五種智是知未來世由於有生的緣故,必有未來世老死的智慧;第六種智是知未來世的生滅了,未來世的老死必滅的智慧;第七種智慧是知生緣老死的法住智,知生是無常的有爲法,是七識心所緣出生的法,是能斷盡的法,是不斷變易的法,是可以離開的貪欲法,是能夠滅盡的法,法住智也是知如何斷除生的智慧。

原文: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緣行智。非餘無明緣行智。過去無明緣行智。非餘過去無明緣行智。未來無明緣行智。非餘未來無明緣行智。及法住智。無常有爲。心所緣生。盡法。變易法。無欲法。滅法。斷知智。是名七十七種智。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對生有著七種智,對十二因緣法中的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六識、意根的行和無明,都有同樣的七種智慧,合起來就是七十七種智。比如無明緣行,第一種智是知由於無明的緣故,必有行的智慧;第二種智是知無明滅了,行必滅的智慧;第三種智是知由於過去世有無明存在的緣故,必有行的智慧;

第四種智是知過去世的無明滅了,行必滅的智慧;第五種智是知未來世由於有無明的緣故,必有行的智慧;第六種智是知未來世的無明滅了,未來世的行必滅的智慧;第七種智是法住智,知無明是無常的有爲法,是七識心所緣出生的法,是能斷盡的法,是不斷變易的法,是可以沒有欲望的法,是能夠滅盡的法,無明法住智也是知如何滅盡無明的智慧。

(三五八)順因緣增苦逆因緣減苦

原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增法減法。諦聽。善思。當爲汝說。雲何增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增法。

釋: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一種增法和一種減法,我要跟你們說,你們仔細地聽,好好地思惟,我就要爲你們說。什麽是增法呢?增法就是指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由於有此法的存在,就會引生彼法出現,就增加了彼法,也就是緣於無明而有行,緣於行而有識,乃至於緣於生而有老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這是十二因緣順生死流轉的緣起法,叫作增法,是增加生死苦的法。

原文:雲何減法。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減法。

釋:什麽是減法呢?減法就是指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必滅。由於此法消失沒有了,彼法就隨著一起消失沒有了,此法滅了彼法就隨之也滅去了。也就是無明滅了所以行也隨之滅了,行滅了六識也隨著一起滅了,乃至於生滅了老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也隨之滅盡無餘,這是十二因緣逆生死流的緣滅法,叫作減法,是減去生死苦的法。 

(三五九)攀緣識住有未來苦聚

原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不妄想。無使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釋: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一個人如果心起思量和妄想,就會使得攀緣六塵境界的六識出生,住在六塵境界上,因爲有六識住在六塵境界上,就會有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的聚集。如果一個人不再思量和妄想,就沒有攀緣六塵境界的六識出生,住在六塵境界上,因爲沒有攀緣六塵的六識住著,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就會滅去不出現。

這裡說的思量妄想都是指意根的思量和妄想性,意根思量諸法、妄想諸法的時候,就會有六識出生造作身口意行去滿足意根的妄想,實現意根的妄想,於是六識就會住在妄想境界上,身口意行現行,業種留存,就會有後世的名色來承受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果意根不再思量諸法,也沒有了什麽妄想,六識就不會出生,身口意行也不會出現,沒有業種留存,就沒有後世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