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阿含經十二因緣釋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4日

第四章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原文: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當念卻十二因緣。何等爲十二。一者本爲癡。二者從癡爲所作行。三者從作行爲所識。四者從所識爲名色。五者從名色爲六衰。六者從六衰爲所更。七者從所更爲痛。八者從痛爲愛。九者從愛爲求。十者從求爲得。十一者從得爲生。十二者從生爲老病死。是爲十二因緣事。

釋:如果想要斷除生死道,超越世間六道輪回,應當念著十二因緣。什麽是十二因緣?一者,生死輪回的根本是愚癡無明;二者從意根的愚癡無明引生出造作的行;三者從身口意行引生出六識業種;四者從六識業種引生出名色;五者從名色引生出六入;六者從六入引生出觸;七者從觸引生出受;八者從受引生出愛;九者從愛引生出求取;九者從求取引生出有;十者從有引生出生;十一者從生引生出老病死,以上說的就是十二因緣法。

原文:此十二事欲起。當用四非常滅之。何等爲四非常。一爲識苦。二爲捨習。三爲知盡。四爲行道。更說念生念老念病念死。念是四事。便卻是十二因緣道成。念是四事道人。欲得度世。當斷十二因緣事。是爲斷生死根。

釋:這十二因緣如果要生起來時,應當用四個非常法滅除它。什麽是四個非常法?一是要知苦認識苦;二是要斷集,捨去習氣;三是要慕滅,了知滅盡苦之道法;四是要修行八正道。另外再經常念著生老病死之四事,十二因緣就能修成就了。念著生老病死的修道人,想要超越世間,應當斷除十二因緣的生死事業,這樣就會斷盡生死之根。

原文:十二因緣有内外。一者内爲癡。外爲地。二者内爲行。外爲水。三者内爲識。外爲火。四者内爲名色。外爲風。五者内爲六入。外爲空。六者内爲災。外爲種。七者内爲痛。外爲根。八者内爲愛。外爲莖。九者内爲受。外爲葉。十者内爲有。外爲節。十一者内爲生。外爲華。十二者内爲老死。外爲實。人生死從内十二因緣。萬物生死從外十二因緣。

釋:十二因緣分爲内法和外法,一者内法是愚癡無明,外法是地大;二者内法是行,外法就是水大;三者内法是六識,外法是火大;四者内法是名色,外法是風大;五者内法是六入,外法是空;六者内法是災難,外法是業種;七者内法是受,外法是根;八者内法是愛,外法是植物的莖;九者内法是取,外法是枝葉;十者内法是有,外法是結節;十一者内法是生,外法是花;十二者内法是老死,外法是果實。人的生死是從内十二因緣而來,萬物的生滅是從外十二因緣而來。

内十二因緣是心法,外十二因緣是色法。内法是指與識心聯繫非常緊密的,是識心直接具有的十二因緣法。外法是地、水、火、風、空、種子、根、莖、葉、節、花、果實,分別與十二因緣内法相對應,與識心的關係比較疏遠,不是識心本具的法,主要由阿賴耶識來執持的法。

原文:何等爲癡。謂不禮父母。不分別白黑。從是因緣得痛。不欲棄。不信今世亦後世。已作是事。便隨行不作。是亦不得。是以有癡便爲行。已有行便爲識。已有識便爲名色。已有名色便爲六入。已有六入便爲栽。已有栽便爲痛。已有痛便爲愛。已有愛便爲受。已有受便爲有。已有有便爲生。已有生便爲老死。

釋:什麽叫作愚癡?愚癡就是不禮敬父母,分不清黑白是非,從愚癡因緣生起執取,又不能棄捨所執的法。不信今世因有後世果,已經開始作的善事,因爲愚癡就不想作了,所以就不得善果。因此說有愚癡就有心行,有心行就會出生六識,有六識便會有未來的名色,有名色就會有六入,有六入就會有觸,有觸就會有受,有受就會有愛,有愛就會有執取,有執取就會有後世的有,有有就會有生,有生就會有老死。

原文:故人生取十二因緣。得十二因緣生。無因緣亦不生。萬物亦爾。不斷十二因緣。不脫生死。行三十七品經。爲從是得道。十二因緣有五事。一者癡。二者生死精行。是前世因緣。三者識。從識受身生。四者名色。色身複成五隂。是今世因緣。五者六衰。複作生死精行種栽。是後世因緣。前後三世轉相因緣故。爲有五事。

釋:所以人出生以後就取著十二因緣,有十二因緣法人才能出生,如果沒有因緣不僅人不出生,萬物也不出生。如果不斷除十二因緣就不能脫離生死輪回,修行三十七道品就是爲了証得道果,脫離生死。十二因緣分成五個種類,一種是愚癡,二種是行於生死的心行,這二者是前世的因緣,能讓後世不斷出生,故有今世的五隂生死;三種是六識,從六識的業行種子中就會有色身出生;四種是名色,讓色身擴展出五隂的功能作用,這是今世五隂身存在的因緣。五種是六入,能精勤造作業行的種子,是後世色身出生的因緣。十二因緣是前後三世流轉的生死因緣,粗略概括爲這五個種類。

原文:十二因緣本從身十事。出身十事。七事從一。三事從四。七事從一者。殺盜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共從色爲一。三事從四者。嫉嗔恚癡。從痛癢思想生死識。是十事合爲五隂。便爲十二因緣。地名癡。行爲盛隂。便作生死行。自種栽名爲行。已有行便有識。受身生死。有識便有名色。

釋:十二因緣本來是五隂身上表現出來的十種現象,這十種現象中,有七種現象是從色身色法上表現出來的,有三種現象是從受想行識四種心法上表現出來的,名色構成五隂,名色上的十種現象構成五隂。七種現象是殺、盜、婬、兩舌、惡口、綺語,這七種事都是從色身上表現出來的;三種現象是嫉妒、嗔恚、愚癡,是從受想行識四法上表現出來的,十種現象合爲五隂,就是十二因緣。愚癡比喻爲地爲根本,意根的行就産生五盛隂,五盛隂在愚癡中行,五盛隂的業種在無明愚癡地中現行出來,意行就出現了;意行産生之後就有六識承受五隂身的生死,有六識就有名色的出生。

原文:身複作十事。成已五隂。已有名色便有六入。複作盛隂。行種栽後當複受轉相。因緣生死故名爲因緣。身十事爲十二因緣者。嫉爲癡。嗔恚爲生死。精疑爲識。殺爲名色。盜爲六衰。婬爲更。兩舌爲痛。妄言爲愛。惡口爲成。綺語爲願。生有無故。爲有十二因緣。

釋:色身再作十種事,有以上十種現象,成爲五隂身,名色出現之後就有六入。色身再運行五隂的身口意活動,種下種子後又有後世五隂身的運轉不斷,由此成爲生死的因緣,所以叫作因緣法。色身所作的十種事業也就是十二因緣,其中嫉妒就是愚癡,嗔恚就是生死,心疑就是六識,殺的業行就是名色,盜的業行就是六入,婬欲的業行就是觸,兩舌的業行就是受,妄語的業行就是愛,惡口的業行就成就了五盛隂,綺語的業行就是願行,這樣就能有未來世的有,生命的有無就代表著十二因緣。

原文:何以故。婬爲癡。嗔恚爲生死。精疑爲識。内三事爲本。已有三事。便有七事。成五盛隂。嫉爲五隂本故爲疑。五隂行可意善。不可意嗔。便作生死精十事。外從身内意故。疑謂不分別白黑。不識生死故爲識。道人欲斷十二因緣。當先斷身十事。便爲癡。從癡五隂滅。

釋:爲什麽這樣說呢?婬欲是爲愚癡,嗔恚是爲生死,心疑是爲六識,這内在的三種事是五隂的根本,有了根本,就會有七種事,殺盜婬妄兩舌綺語惡口,成就了五盛隂業行。嫉妒是五隂行的根本,所以屬於心疑範疇,如果是滿意的五隂身行就善,不滿意的心就起嗔,這樣就造作了生死的十種業行。外法從色身上顯現出來,體現的是内心的心意,心疑就表示内心分別不出黑白是非,不能識別生死的就是六識心。修道的人如果想要斷除十二因緣,應當要先斷除五隂身上的十種事業,這樣就斷除了愚癡,愚癡無明一斷,五隂身就會滅盡了。

原文:十二因緣亦滅斷。身十事者。外從身内從意故。言身意持。謂不殺。亦謂外從口。内從嫉斷者。謂萬物一切意不起。便嗔恚止。嗔恚止便殺止。殺止便貪欲止。貪欲止便泣止。外口者謂聲。止聲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亦止,無有疑便入道。是爲還五隂斷十二因緣本。

釋:修行十二因緣法作十種事業,也能把五隂身滅盡斷除。因爲外法色聲香味觸法是依從於色身顯現出來的,内法隨從於心意而有,所以說色身是由心意而保持攝持的。比如說不殺業,也可以說是在外從口而顯,在内從意斷除嫉妒而生,在萬事萬物上,只要意不生起,嗔恚就滅止了;嗔恚滅了,殺業就滅而不生了;殺業滅止了,貪欲就會滅止;貪欲滅止了,痛苦涕泣就止住了。外法從口造作出來的就是聲音,把聲音止住了,兩舌惡口妄語綺語也就滅止了,内心無有疑惑就入道了。這就是十種事業歸於五隂,從而斷除十二因緣的根本。

原文:人受身有三別。第一。五隂盛隂。第二。十八種。第三。十二因緣行。是三事得身三別。第一五隂盛隂者。五隂從身十事出。從眼爲色隂。從耳爲痛癢隂。從鼻爲思想隂。從口爲生死隂。從意爲識隂。心主念對是六事爲根本。是爲五隂地。

釋:人受生得人身有三種差別,第一種是五隂盛隂上的差別,第二種是十八界上的差別,第三種是十二因緣行上的差別,這三種差別事就導致了所得色身有三種差別。第一種五隂盛隂者,是指五隂身從色身上能造作十種事業,在眼根上造作的是色隂,在耳根上造作的是受隂,在鼻根上造作的是想隂,在口上造作的是生死行隂,在意根上造作的是識隂。識心主導著念想,對應色聲香味觸法六種事業,這是一切法的根本,以上爲五隂地。

原文:第二。十八入十九根。十八種者。五隂行爲盛隂。有對有入爲十二入本。六情爲十八間。有識故爲十九根。言十八種者。識不生故。爲十八種。是說盛隂行。生十八種十九根。

釋:第二種,十八類法歸入十九根中,十八種法是五隂身的運行,也叫作盛隂,六根對六塵是十二入的根本,加六識心總共是十八界,加上意根,所以又叫作十九根。所說的十八種法,不包括第七識是十八種,五盛隂運行過程中,就有十八種法,和意根第十九個法共同參與合作。

原文:第三。十二因緣者。謂五隂五盛隂行。求十二因緣便有身。是同身十事。俱分別之耳。從色得身。從四隂得名字。從名色得愛受。從受行癡。行癡便成十二因緣。道當爲斷。

釋:第三種,十二因緣法是指五隂熾盛的運行,追求著十二因緣,於是便有了五隂身。五隂身身上有十種造作事,具體分類來說,從色隂上得色身,從受想行識四隂上得名字。在名色上能體現出愛和受,從受上能體現出意行的愚癡,意行的愚癡就成就了十二因緣法,通過修道才能斷除十二因緣法。

原文:色不爲身。但名字爲身。雖有眼耳鼻舌身意。亦複非身。何以故。設耳是人。當能聽一切。從形得名字。譬金字。譬如以金作物。因從是得字。

釋:色身不是衆生身,受想行識四隂名字才是衆生身,色身上雖然有眼耳鼻舌身,也不是身。爲什麽這麽說?假如說耳根是人身的話,應當能聽見一切法,可實際上耳根只能聽聲音一個法,其他法就不能聽不能了別了。一切法從形相上取得名字,譬如金字,譬如用黃金打造金物,是因爲從金的形相上取得名字,金戒指金手鐲等等。

色身如果有七個識,才能有功能作用,有功能作用並且是完整的功能作用才是五隂身,如果沒有七個識,猶如土木無情物。

原文:地水火風空。是五事作身。亦複非身。何以故。身知細滑故。人已死地不知細滑故。知地水火風空非身。身亦空意亦空。俱空無所有。亦無痛癢。何以故。人已死亦不複覺痛癢。如是爲空。意已離身。亦無痛癢。但因緣共合故。還歸無有。

釋: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構成了色身,但這也不是身,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身能了別細滑觸,人死以後仍然有地水火風空,但卻不知細滑觸了,所以就應該知道地水火風空構成的色身不是身。其實身是空的,意根也是空的,五隂全部是空的,空得一無所有,也沒有受覺。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人死以後也不再有受覺了,所以才說一切都是空的,意根離開身體以後,也沒有受覺了。五隂身只是因緣和合而有罷了,因緣離散,最後還是歸於無有,成爲空無。

原文:身中有十二風。上氣風下氣風。眼風耳風鼻風。背風脇風臍風。臂風足風。曲風刀風。刀風至病人。殺生刀風。刀風斷截人命。生老病死。生者謂初墮母腹中時爲生。已生便老。止者謂意中止。用止故敗氣息出入。見了身本。

釋:衆生身中有十二種風,有上行氣的風和下行氣的風,眼根有風、耳根有風、鼻根有風、後背有風、肋脇有風、肚臍有風、手臂有風、腳有風、隱蔽處有風,加之刀風。刀風能傷人讓人生病,刀風殺生,能截斷人的性命。人有生老病死,生就是剛從母腹中墮落的時候叫作生,生了以後就會漸漸老去,生命的終止就是死,終止時是意根在色身上的終止,因爲意根在色身上的作用終止的緣故,敗壞的氣息就出現了,這時就知道了身的本來。

原文:合十事爲敗。身中五事。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五者空。堅者爲地。軟者爲水。熱者爲火。氣者爲風。飯食得出入爲空。亦餘因緣合爲人。自計是我身。若欲萬物當挍計有身。亦有五因緣共合。一者色。二者痛癢。三者思想。四者生死。五者識。是十事共合。便見生死。

釋:十種事合起來就能敗壞色身,色身中的五事: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風,五是空。堅硬者爲地,柔軟者爲水,熱者爲火,氣息爲風,飲食能出入處爲空。也有其他因緣和合成爲人,自己計著五和合爲我之身。如果想要把萬物都囊括爲身,再把另外五個因緣法和合在一起:一是色隂,二是受隂,三是想隂,四是行隂,五是識隂。這十個因緣和合在一起,生死法就顯現出來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