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細說如來藏(第四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第十一章 實證的相關問題(1)


一、何謂漸修和頓悟?

在頓悟之前,還需要有個漸修的過程,這個漸修有別於悟後的漸修,二者性質截然不同。頓悟之前的漸修是修習三十七道品和菩薩六度,修習戒定慧,具足暖頂忍世第一這四種善根,才能頓悟大小乘佛法。這個問題如果以譬喻而喻之,法理會更明。譬如割據千年老樹,樹干很粗,把樹干據倒,就需要用工具一點點地割據樹干,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漸修的過程,而在最後終於把老樹一下子放倒了,這相當於頓悟,所以沒有漸修就沒有頓悟。

把樹放倒之後的加工,如剝樹皮、裁成木板、磨瑩、拋光、打蠟、上色等等,類似於悟後漸修,最後把木板組合成賞心悅目的家具和工藝品,就相當於最終的頓悟成佛。割據老樹是非常費力和辛苦的,需要耐心、耐力、體力,工具也要鋒利,技術還要過硬,這相當於見道所需要的資糧,資糧不足,無以見道。有些人修著修著就退了、掉隊了、止步不前了,有些人乾脆掉頭了。修行這條路,越往後人越少,初發心者萬,堅持下去的無幾,成道者未必有一,所以聖人如鳳毛麟角,非常稀有難得,遇到當珍惜。

有些人把悟前的漸修與悟後的漸修混合不分,認為悟前沒有漸修,修是悟後的事。但如果沒有漸修的頓悟,連解悟都不算,完全是情思意解,臆想臆測,沒有絲毫功德受用,除非是有極大善根的諸地菩薩,由於前世的基礎深厚,能直接頓悟。悟前漸修,正是轉變凡夫心性為聖心的過程,是脫胎換骨的過程,是鯉魚躍龍門之前的蜕變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如何能蜕變?所以觀察一個人是否是真悟,要觀察其心性,觀察其骨頭,不要看表面的光鮮亮麗、能說會道、誇誇其談,本質最為重要。

漸修是讓自己的身心逐漸與聖賢人的身心相近相似,只有達到聖賢人的標準時才能頓悟見道。這就是修心的過程,心不改變,不是聖賢人的心行,就不能成為聖賢人。所以漸修是很重要的,是生起修所得慧的關鍵步驟,在此之前只是聞所得慧和思所得慧,非常淺,觝抗不了生死業障,只有修所得慧具足了,才能生出證道所得慧,從此才能免三惡道業,斷除煩惱,擺脫輪迴苦。

二、只有禪定具足才有可能證悟

所謂的觀行,沒有證得之前叫作思惟、參究,是深細的思惟、探究、推究、尋覔、伺,不是淺的思惟活動,要落在意根那裡;證得以後叫作觀察,現前地觀察如來藏在五陰身中的種種運作,觀察萬法的奥秘,其中仍然要有更深細的思惟和參究活動,都要落在意根那裡。證得之前與證得之後的觀行,都必須在未到地定或者是在初禪定中,沒有禪定就是純意識的學習、理解和推理活動,思惟很淺,即使有禪定,如果禪定比較淺,思惟力也不足,只落在意識裡,不能證悟。四聖諦的觀行,證悟如來藏的觀行,如幻觀的觀行,陽炎觀的觀行,如夢觀的觀行,鏡像觀的觀行,這些觀行智慧層層遞進,觀行智慧越來越深細。

所謂的悟,必須是意識意根親自證得如來藏,不是明白了如來藏的理就是悟。那些理,通過各種途徑都能知道,而悟如來藏,必須通過參禪親自證得。悟,不是學來的知識和道理,而是意根通過有效的參究親自證得的。

三、如何才是實證如來藏

實證如來藏就像找人一樣,二者沒有多大差別。假如我們想找一個人,經過尋思,最後確定了這個人就在某個地區某個具體位置,心裡非常篤定,但是卻沒有親眼見到這個人。這算不算找到人了呢?只要沒見到這個人,沒有與他真實的面對,都不算見到這個人。盡管很篤定地認為他就在那個地方,可就是沒見面,那就不屬於見到。因為不知其人是何相貌,此刻真正做什麼,是如何做的,心境如何,修為品行如何,對此人都沒有什麼認識和了解,也不知道那個地方的人是不是自己想要找的,也不知道那裡是否真的有這個人,不是眼見,就不能為實,心裡猜測想象的不能算作實見。

不管你內心多麼地篤定,那個人就在那個地點,就在那個房間裡,而事實上那個人也確實在房間裡,但是只要沒有親眼見到,就不屬於見到那個人。而一旦找到那個人,就會親眼見到他正在做什麼,是如何做的,這叫作親眼所見。無論怎樣相信那個人就在房間裡,就是不知道那個人當下具體在做什麼,是如何做的,仍然不會出生任何智慧。猜想那個人在房間具體在做什麼,是如何做的,這種猜想,即使猜對了,也不屬於智慧性的見證。

又比如長官告訴你把某甲找到,看看他在幹什麼,然後你大略知道某甲離自己很遠,過去找他很辛苦,出門轉了一圈,就不想過去,但還必須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於是就到處打聽,終於打聽出來,某甲在某某處的十一樓裡,又大約猜想可能在睡覺。於是就回來告訴長官,某甲就在十一樓裡,至於幹什麼,大概就是平日裡的那些事,不會有什麼事。

這算不算找到某甲了呢?這屬於猜測,猜想某甲在幹什麼,即使猜對了,打聽對了,事實上某甲確實在幹什麼,那也不是親眼所見。只有親自見到某甲,才能當面觀察他,才能不斷的出生識別辨別他的智慧,才能向他學習。想象猜想的,永遠不會出生這樣的智慧。很多人悟了N多年,仍然在原地踏步,智慧沒有增進一點,究竟為什麼?因為沒有親證,是理解出來的。試想,你肚子餓了的時候,不把飯耑到面前吃進肚子裡,而是想象著面前有一碗飯,再接下來能有什麼作為,這樣能耑起碗吃飯填飽肚子嗎?當然不能,所以只能餓著肚子。

有不少人猜想八地菩薩的修證境界,也真有猜想正確的,但是即使猜想再正確如實,也不是親自證得,仍然要繼續當凡夫。哥德巴赫猜想在佛法上運用的太普遍和深入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因為佛法實證太難太難了,只好出此下策。

那真正證得如來藏以後,還會不會退轉呢?比如說我告訴你某甲就在房間裡,你當時非常相信,非常確定,非常篤定。但卻不是親眼所見,過後你會怎麼樣?肯定會不相信不確定,心裡起疑。而自己經過千辛萬苦親自證明了的,親眼所見的,就不會起疑和退轉。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別人告訴你的,無論怎樣相信,對於自己就不是事實。如果沒有親自見過蘋果,沒有親口嘗過蘋果,別人再如何描述,再如何地想象和理解,都沒有用,還是不知道蘋果的真實情況,也吸收不到蘋果的營養。

所以如果我開個萬人大會,把如來藏的運作講述得非常詳細具體,以至於讓大眾都能信受如來藏法門,同時也理解和明了了如來藏的具體運作,然後很多人就會激動地說:我悟了,原來如來藏就是這樣運作的,這個就是如來藏。那麼我對於這麼多說自己開悟的人該有什麼樣的回應呢?是不是應該印證這些人說得對,再給這些人發個開悟證書什麼的?這所謂的明心,並不是親眼見到了如來藏的運作,都是聽我所說,然後臆想猜測,覺得自己確實證得了如來藏,那麼這些人過後會怎麼樣?死後會怎麼樣?

所謂的明心見性以後還會有退轉之說,那就是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沒有經過參究的過程,只是聽說和猜想分析出來的,當然就有可能不再相信這樣的猜想分析,然後就會退轉了。不經過一番辛苦修行過程,白白到手的東西,猶如霧裡看花,看不清楚,很容易就會否決掉。猜想一個如來藏出來,不可能真正轉依如來藏,也不會有後續的功德受用生出來。

比如說,我剛才口渴,削了一個蘋果吃,如果你們哪個人找到了我,當面看著我如何削蘋果吃蘋果,就會跟著學,也會知道如何削蘋果,也會知道如何吃蘋果了。然後見到我削蘋果之後,把果皮留給老鼠吃,就知道我的慈悲心了,也跟著學,同樣具有慈悲心性。再觀察我在吃蘋果的過程中,心不起貪,然後就會也學習如何讓心不起貪瞋癡煩惱,這樣心就清淨了。這是當面見我的利益,可以向我學習。然後時時刻刻跟隨著我,觀察我如何為人處世,修養品德如何,各種事情具體都是如何處理的,這樣就會學到很多東西,心行品行修養等等都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找到我跟隨我的利益,或者叫功德受用。

親自證得如來藏,而不是聽說,不是口耳相傳的,就能現前觀察如來藏在各種法上的運作,就會學得很多法,心性就會越來越接近於如來藏。而靠猜想的,就永遠沒有這樣的功德受用,因為不能現前觀察。

四、理解不能代替實證

五陰十八界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這個理需要實證如來藏之後再觀行,才能逐漸通達。憑意識想象有一個如來藏,起著某種作用或者某些作用,那就沒辦法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運作,沒辦法觀察五陰十八界的如來藏性。理解終歸是理解,想象終歸是想象,不能代替實證。

如來藏如何記錄存種子,如何實現因果,這些都屬於唯識種智範疇,只有地上菩薩才有能力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種子功能作用,現起世間萬法的功能作用,以及如來藏的所有種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唯識種智範疇,也只有地上菩薩才能現量觀察,地前菩薩由於煩惱重和禪定不足,智慧就不足,六七識也沒有轉識成智,就無力觀察這些非常深密的法義,所以理解的東西不能代替現量觀察。

五、如何證得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中說的空寂心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所修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觀世音菩薩在禪定當中思惟空性,不斷地破除虛妄法,這種修行方式,需要極深的禪定,和極強的般若智慧,缺少哪一樣都不能成就觀音耳根圓通法門。這種修行方法是在極深的禪定當中,一直不斷地排除一切生滅不實的虛妄法,直到剩下一個實在排除不了的、實在空不了的一個所謂的東西,那就是真心如來藏。

這個修行方法非常好,但是大部分人乃至所有人都修不到這種程度,一是因為修不出這麼深的禪定;二是因為不能有那麼深的般若空性智慧,以至於不能在甚深的禪定中證得這個空性心;三是發心不夠廣大,善根福德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修行。因此,在無法證得的時候,對於般若空性的誤會就會非常大。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的善根和根基都無法修成功,甚至就連最初的空都很難證得,般若智慧可以有相似的理解,但是禪定是個硬指標,也是最實際的修行功夫,只靠理解是沒辦法做得到的。

所以在禪定中把一切虛妄法都排除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這不僅要證得空人我,成為初果到四果人,還要空法我,成為地上菩薩,具有唯識種智,這樣把虛法假法都排除了,空了以後,最後只剩下一個實在空不掉的空寂的真心,這樣修行就到家了。現在不可能有人修到這種程度,這樣大根基的人不會到娑婆世界來,因為不相應,浪費菩薩資源,娑婆世界的眾生不需要這樣極高智慧的大菩薩。

虛假法都排除掉以後,最後只剩下一個空寂心,就證得了甚深的空性。那麼是誰去證得這個空寂心呢?是誰去認識那個空寂的真心?還是要有一個誰,沒有這個誰還不行。而這個誰也是空的,也是被排除掉的,但是還要利用這個應該破除的空的誰,去發現我們本有的空寂心體如來藏。這樣的修行,是把虛妄法都破除掉,而不是滅掉,不認它為真就是了,然後用虛妄非真的意識意根去證得那個破不掉的真心,沒有虛妄的意識意根就不能明心證悟。

這個空寂的心是指什麼?是指祂的體是空寂的,無形無相,眼睛看不到,耳根聽不到,鼻根嗅不到,舌根嘗不到,身體觸不到,意識感覺不到也想不到。那該怎麼實證祂呢?通過修學般若經典,了解真心的體性,以及真心運作的特點,而真心的運作就是在五陰身當中的運行。了解了之後,就需要完善菩薩六度,再做禪定和參究的功夫,鍥而不捨的一心參究,才能證得空寂心。

耳根圓通法門,不是純粹的修定法門,而是定慧齊修的法門,在四禪八定的基礎上,修學甚深的大乘如來藏法,在禪定中一路捨棄生滅虛妄法,除了如來藏不能捨,所有的心行都要捨,包括能空的心,所空的法,也包括各種空,如果沒有智慧,根本修不了這個法門。修這個門能修到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無論是禪定還是智慧三昧,都與諸佛媲美,當然是極其圓通的。越是接近於極致的法,越是究竟的法,越是殊勝的法,就越難修。

修行人無我法,斷我見得法眼淨,空五陰身,這個三昧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法,有幾個人能保證命終之前能夠證得?如果我不弘法,專門修耳根圓通,我也修不出來。極多人即使能修出四禪定,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圓通,即使有初地菩薩的唯識種智證量,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圓通。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俢行,最後成為等覺菩薩,在娑婆世界是不會有了。如果觀無量壽經中第一觀,都觀不成就,那就什麼也不要談,談什麼都是口水,有什麼用?

觀無量壽經中的第一觀,大家修習是不是有幾年了?沒有一個人滙報自己的修行成果如何,觀到第三觀才能保證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第一觀都這樣的困難,何談第三觀?更何談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欲界的未到地定修行都是那樣的困難,初禪更困難,何談四禪定?更何談修習耳根圓通所需要的禪定了。如果連證初果都遙遙無期,明心更難,更不要說地上菩薩的唯識種智了,何談修習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滿天下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會大談理論,至於真正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世上真找不到幾個。這就是娑婆世界末法時代的現狀。

六、是誰需要證悟又如何悟?

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證悟,以及是誰需要證悟。那麼我們學佛為什麼需要證悟呢?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迷惑顛倒,認妄為真,妄受生死輪迴苦,不得解脫和自在,所以就需要破除無明,破除心裡的虛妄法,悟得真實理。但要看清楚和弄明白這個我們是指誰,是指意識和意根這兩個心,因為這兩個心有極多的無明,不知法界實相真理,所以需要修行並且悟得真理。悟得真理以後,才能證得五蘊世間一切法的虛妄,斷盡一切無明,滅除一切生死苦,得大解脫。只有證得法界實相如來藏之後,才能通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斷盡無明,達到涅槃寂靜,解脫一切生死苦,所以需要開悟的是六七識心。

如何證悟如來藏呢?如來藏的本體我們根本見不到,因為祂是空的,沒有任何相貌,當然就見不到祂的本體了,只能通過祂的功能作用去證得。在五陰身的運作上能夠現量觀察如來藏的運作行相,就是證悟如來藏,這時候才能明了如來藏在五陰身上是如何運作的。如來藏本體雖然是空寂的,但是祂的作用可不是空寂的,功能作用是有行相的,是可以觀照得到的,觀照到的時候就是證悟了。

我曾經拿風作比喻,空寂的心就像風一樣不可見,可還是能夠知道風的存在。風也是空的,我們根本看不見風、嗅不到風、摸不著風,但為什麼我們能知道有風來了呢?因為那風來了的時候肯定有種種的作用,這些作用都是體現在物體上和空中,風作用在物體上,作用在虛空當中,風與物體和虛空互相之間有觸,互相碰撞就會出現各種現象,看到這些現象的同時,我們就證得了風。不管是微風也好,大風也好,小風也好,狂風、暴風也好,龍卷風也好,從物體現出的現象上,就能判定出來是哪種風。

如來藏本體與風一樣都是無形無相的,但是通過如來藏在五陰身上的作用才能發現祂。那麼我們找到風,是誰來找到的?是六七識心,也包括五識。當有大風出現的時候,六七識一起想辦法躲避和防範風災。證得如來藏時也是六七識共同證得的,通過觀察如來藏所起的作用,在五陰身上運行所現起的行相來證得。如來藏有什麼作用呢?一切萬法都是祂生成和維護的,一切萬法都有祂的執持作用。參究出來如來藏究竟是如何運作,如何起作用的,就能明了六祖所說的五個何期自性。

七、如何見真去妄破無明

眾生苦惱的根源在於見了不如實的相還以為是實的相,於是就一直執取不捨,這樣就難免生出苦受,當覺得相執取不到手的時候,心會更加苦惱。所以解決苦惱問題的根本是要見真相實相,破除妄相假相,從此以後不再妄執執妄,這樣才能解脫,沒有苦受了。見相時如果是具足正知見的見,沒有錯見和邪見,也就不會再執取妄相和虛相了,這樣就不會產生苦惱,當然於相就離相解脫了。

如何能見真相,不再見錯謬的相呢?那就要認識相的實質和根本,知見不落在世俗法相裡,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就會由表及裡地見到法相的根本和實質,這樣就不再有錯謬之見了。只有見得正真,才會知道法相根本不可取,於相才能離相,執取心才能熄滅,就會得到解脫和自在,從此無煩無惱。

如何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世俗法相都有什麼,有世俗定義的種種色、種種聲、種種香、種種味、種種觸,種種法相裡面含有的種種形、種種質、種種韻味、種種世俗功用。眾生都覺得法相的種種功用和韻味是實有的,才會貪執不捨,可是無論貪得到還是貪不到,都是苦惱,樂也是苦惱,憂愁憤恨也是苦惱,所有覺受無一不是苦惱,翻攪其心,不得寂靜清涼,這就是苦。

這些世俗法相真的存在嗎?在夢裡覺得什麼都是真實的,醒來才知道都是虛假不實的。只有實證佛法覺悟以後,才知道所見一切相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生滅變異無常幻化。既然世俗法相都是無常的,那也就是空的、不可得的,是得也得不到的;既然世俗法相都是空的不可得的,那就是苦的,空而不可得就有苦,就是苦相。既然世俗法相是無常的、苦的、空的,那就不是我,也不能歸我所有。把生滅變異無常法相當作我,這樣的知見是錯謬無理的,是愚癡的,滅除這種不如理的知見,才能得到正見,對於法相才能不再取執了,不執取了心才能得解脫,自在清涼。

如何才能見真相,知見不落在世俗法相裡?我們應該明了,一切世俗法相是由本心如來藏所生所變所創造,之後如來藏就緣這些法相,並且了別這些法相。但是如來藏卻不見這些法相的世俗相,見的都是法相的種子組合相,只知道這些法相中各種種子的排布狀態,並且一直了別業種,根據業種不斷地調整各種種子的比例結構,調整種子的分布狀態,這樣就使得法相不斷地隨業種、業緣或者是意根的思心所而改變。

如來藏見種子不見世俗相,就辨別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內心就不作世俗法的分別,心就清淨無煩惱,也不造煩惱生死業,就沒有生死輪迴苦。我們要想擺脫分段生死苦和變易生死苦,也應該像如來藏一樣,泯滅心中的世俗法相,見法的真諦和實質,這樣心就會越來越清淨,越來越近於佛心,最後智慧就會與佛陀齊,處無住處涅槃,處常寂光土,寂滅無為。

既然一切世俗法相都不真實存在,為什麼眾生還能見得到呢?這當然是眾生的無明使然,在真相上起虛妄見、虛妄想,之後再起虛妄行,造虛妄業,得虛妄果,受虛妄輪迴苦。比如說,明明是一支火把在快速的搖動,眾生由於無明,不見火把,卻見並不存在的火圈,把火圈認為實有,並且執取不捨,遂有生死輪迴苦。眾生見世俗法相也是這樣,因為無明,本來並不存在的相卻認為實有,本來實有的真法卻不見,由於錯見倒見,遂有生死業,輪迴苦才不斷。

比如說夏季天氣炎熱,水蒸氣反射到沙灘上,鹿由於口渴心錯亂,就會見到一無所有的沙灘上都是河水,於是就奔跑過去執取河水,近前卻見一無所有。這樣的無明妄見使眾生什麼也得不到,卻因為執取了虛妄相而感招生死惑業苦,多麼不值!所以破除無明見實相,是我們修行的重中重,也是最終目標。只要見了實相,無明就會破除,虛妄相就會逐漸滅去,漸漸地就不再執取虛妄相,不再造生死業,惑盡業消了,回歸自性薩婆若海——一真法界,從此寂靜涅槃。

八、口頭禪不等於修行和實證

悟前的修行有許多次第,悟後的修行同樣有許多次第。悟前如果按照悟後的方法修,那是徒勞無益的,因為還沒有入門,就做不了門裡的事。剛剛開悟或者還沒有開悟的人,如果要按照地上菩薩的方法修行,更不能見效。把高遠的理論捧在手裡,以為自己已經實證,能像聖人和如來藏一樣了,這純屬是自欺欺人。很多人看到煩惱即是菩提這句話,就以為把煩惱看作是如來藏的幻化就等於是修行了,而不是去想辦法降伏煩惱,結果煩惱還是煩惱,菩提還是菩提,死後仍然沉淪生死,有何益處?

有些人明白了如來藏無修無證,就以為七識五陰也應該無修無證,那麼如來藏也是本來佛,自己完全可以在家裡做佛好了。有人聽說一切法是由分別而起,便也不想分別了,認為只要不去分別,心就空了沒有法了,如來藏不分別,自己也要不分別,那麼餓七天也不要有什麼意見。

一切法確實都如幻化的一般,但這是十住位以上菩薩的修行證量,如果自己沒有達到這種修行程度,還沒有這個實際證量,那就不要天天把幻化之詞句掛在口邊,成為口頭禪。如來藏不持戒,有些人就認為自己也應該像如來藏一樣不用持戒了,任運逍遙,放浪形骸。不知道自己的心具足一切貪瞋癡,怎麼能夠放浪形骸任運逍遙?空談往往誤國,說得了一丈,行不了一寸的人,最好踏踏實實實際修行,不要再高談闊論、眼高手低了。

九、修行的事不能互替

要想獲得真正的解脫智慧,不要去打聽在一切法上如來藏與意根的具體分工內容,如果想通過推理臆測,把真妄心的分工捋清楚,工作內容分別清楚,就等於直接指出哪個是如來藏,哪個是意根了,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是落到情思意解裡了,障礙實際修行,以至於無法證悟,生死大事無法解決。是不是認為就這樣直接悟了,非常便捷省心省力,不用辛苦學什麼、修什麼、參什麼了?但事情往往是得便宜處正是失便宜處,修行沒有捷徑可走,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去修,才能有所成就。

誰修誰得,不要指望輕而易舉地得到他人的具體細致的幫助,該誰做的事,就要誰去做,互相代替不了,得到的幫助越多,自己越省力,獲得的智慧越淺,功德受用越少。如果佛能代替眾生悟道和成佛,佛只需要把從眾生到佛地的一切關卡密意告訴眾生,給眾生講講佛地的風光,眾生充分理解了、知道了,也就成佛了,這有多好,佛也省心,眾生也省力,大家都歡歡喜喜的,但這樣能行得通嗎?

該自己七識做的事,如來藏代替不了,佛菩薩也代替不了,該如來藏做的事,七識更代替不了。否則只有如來藏就好,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七識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成天睡大覺也行,滅亡也行。事實上都不是這樣,七識和如來藏之間以及眾生和佛之間,各有分工,各負其責,各自解決各自的問題。

十、大乘見道的觀察智慧

在定力強、疑念深的參禪過程中,逐漸排除了五蘊十八界,否認了五蘊十八界的真實性,從而確認其無我性,斷除了我見,證得小乘的法眼淨,沒有了五蘊十八界的遮障,這時離大乘見道就不太遠了。當意識意根通過參禪,證得如來藏時,就能觀察到對六塵沒有分別性的如來藏的簡單運作情況,這樣就獲得了大乘見道的般若智慧。

以此智慧觀察到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無我性的心體,卻能出生生滅的有我性的五蘊身,同時也能觀察到如來藏是如何生起五蘊的,證得了五蘊確實是空的無我的,明確知道為什麼是空的無我的,這樣的智慧遠比小乘斷我見的智慧深利究竟得多。至於斷除根本煩惱障和所知障,那是後續修行的事情,是在出生初禪定以後的事情,也是十行位十回向位以後的事情。

十一、如何才能證得如來藏

如來藏是無形無相的心法,不是色法,所以在色法上找不到如來藏,眼睛永遠見不到如來藏,實際上我們既看不到如來藏,也感覺不到如來藏,嗅不到如來藏,聽不到如來藏,想不到如來藏,只有通過參禪才能證得如來藏的功能作用。要想證得如來藏就要用獨頭意識和意根去參究,才能發現如來藏那種無形無相的運行相貌。

發現如來藏的運作,要越具體越好,越具體智慧越深細。如來藏最具體最明顯的運作,就是出生六識的受想行識的功能作用。如來藏在色身上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可能除了佛以外,誰也觀察不出來。在無情物上,眾多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那就更不能觀察出來,那要如何證得自己的如來藏,或者證得單個眾生的如來藏呢?如來藏有見分,能見一切法,如果不能見一切法,祂就不能變現、執持和改變一切法。我們只要觀行祂的見分與第七識有什麼差別,與第六識有什麼差別,與五識有什麼差別就行,從這裡下手觀行思惟,才有出路,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既然如來藏能了別根身器界,這些都屬於色塵,也包括聲香味觸法,十八界法都了別,那祂了別什麼內容,如何了別的,這是證悟唯識種智的根本下手處。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變現的,祂在變現之前一定要見和了別,才能變現,不可能盲目變現什麼法,只是祂見的方式和內容是什麼,如何運行的,這是獲得唯識種智的關鍵和重點。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