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4-10-02 23:18:53 阅读: 4970

第八章 五蕴与第八识的关系(2)

第十一节  五阴与第八识不一不异的关系

一、从大乘角度来说,五阴与第八识是有不一不异的关系。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生灭变异都不是真正的我,不是真我第八识,但是五阴由第八识出生,也不异于第八识,离开五阴也找不到第八识,第八识与五阴不互相混合,第八识不在五阴中,五阴也不在第八识中。

为什么五阴不异于我?世尊说个比喻,比如花的香味与花的关系,花香是依赖花而有的,离开花没有花香,有花香一定有花,但是花可以没有花香,离开花香,花也可以存在;要想找到花,只要循着花香去找,肯定能够找到,闻到花香就能找到花。

花就比如是第八识,花香就比如是五阴。离开第八识就没有五阴,离开五阴就找不到第八识。从世俗法的角度看,色阴不是第八识,离开色阴也找不到第八识;受阴不是第八识,离开受阴也找不到第八识;想阴不是第八识,离开想阴也找不到第八识;行阴不是第八识,离开行阴也找不到第八识;识阴不是第八识,离开识阴也找不到第八识。五阴不异于第八识,是第八识的一部分,第八识能在五阴上显现出来,离开五阴就显现不出第八识。第八识与五阴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混合,就像色和声不能混合在一起一样。但从唯识种智上来看,五阴的实质就是第八识,五阴全体即真如。

二、世尊在最初讲小乘法时,就已经点明了众生五阴当中有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小乘人信佛语故,知道有这个心的存在,因而就能断我见,不认五阴假我,知五阴的灭不是断灭,还有个不灭的第八识在。五阴与第八识不一不异,也不相在。为什么不相在?第八识无形无相故。如果第八识在色身里,把身体切割开就可以找到第八识,这是不可能的。古代国王就拿死刑犯人做试验,把犯人的身体一片片切割,切割完毕了也没有找到第八识。第八识无形无相,不是与身体能合在一起,也不是用肉眼就能发现,必须用菩萨的智慧眼来识得或明了这个没有相的第八识心。

三、问:“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不相在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身体里外都有第八识的存在?

答:不相在有两个意思,从小乘方面来看,五阴的我与我所不互相混合,如把色蕴当作我,就会把受想行识蕴当作我所,而色蕴与受想行识蕴就是不互相存在的;从大乘方面来看,第八识真心与五阴不混合在一起,不参杂在一起,不贴在一起,不碰触在一起,不参合在一起。因为体性不同,第八识无形无相,没有体积和形相,不能与色身混杂,就像虚空不与身体相混合一样, 虚空也不与任何物质互相混合混杂在一起。

第八识无形无相,不能具体在哪一个地方,也不能在身体的里或者外,但是里外祂都可以到,可以同时应付色身四面八方的事情,同时到四面八方都没有阻碍。如果第八识是有形相的就有阻碍了,祂能到一处,就不能同时到另外一处,这就是祂遍一切法的道理。比如你在娑婆世界,祂跟着你在娑婆世界,同时祂也在执持你前世其它世界的尸体或者坟墓,或者祂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出生你往生时需要的莲花座,或者到别人的梦中,或者回到前世,去往后世。第八识还可以随意根作其它的事情,比如去报复某人,加持某人,利乐某人,教化某人,毒害某人等等。祂既在六根上,也在六尘上,也在六识上,无一法没有祂的存在。

四、五阴生住异灭,念念迁流变化,无常而又变异,因此是苦的,无常变异就是苦。我们把握不了五阴,主宰不了五阴,当它慢慢衰老时,出现疾病时,我们是无奈的,也不能让它随我们的心意而改变。这就是我们对于五阴的无奈,也说明五阴的不自在性,不能作主性,所以五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不是真实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五阴是能被我们以及外力所改变的,比如截去四肢,损坏身体,做各种美容术,各种手术,让身体可以增加一些器官和物质,也可以减少一些器官和物质。这样的五阴是变幻不定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是真实的,不是永远如一的,不是我。

真实的我是永远常恒不变异的,是无苦而有自在性,能独立自主的。我是永远不变的,任何外力也改变不了,是恒久一如,没有苦受也不生灭的。生灭变化的假我与真实的我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假我不能离开真我而存在,真我需要在假我上面显现出来,虽然祂不依赖假我而有。二者如果是一,假我灭则真我就跟着灭;如果是二,没有真我照样也有假我,假我能单独存在,而事实上不是这样。所以,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五、苦的为什么不是我

真实的我是永恒的,永恒的就是清净自在的,清净自在的就是寂灭乐。而苦是生灭变异的,不是永远长存的,永远长存的一定是清净的乐,真实的乐,寂静的乐。生生世世不断灭的法一定是清净的乐法,断灭的法一定是苦的,不断灭,不变异,永恒存在的才是乐,才是我;断灭变异的就是苦,因此苦的就不是我;我是不苦的,我是永恒的,永远没有忧患,因此我没有苦。

五阴身中有第八识不断灭,不变异,没有苦受,五阴有苦,因此五阴非我,但是五阴也不异我。异,就是二法,就是有差别没有关联之法,而五阴是第八识所生,是第八识的一部分种子功能作用,与第八识不是完全的二体,与第八识是不二法。

五阴与第八识不相在,就是说二者不能互相混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体性不同不能混合,而且第八识无形无相,不能与任何事理相混合。第八识不在五阴里,因此把五阴身片片割开也找不到第八识,五阴灭,第八识不灭。五阴也不在第八识里,因为第八识无形无相,无内无外,五阴就不能在第八识里,但是五阴也不出第八识之外。

第十二节  行蕴与八识的关系

五蕴当中的行蕴包括了身行、口行和意行。身行当中有时有六识的存在,有时没有六识的存在,某部分的身行有六识在运行并且受六识的支持,某部分的身行没有六识在运行,不需要六识的作用。没有六识活动的身行,包括睡着无梦时、昏迷时、无想定时、灭尽定时,在这四种情况下色身的运行,六识已经灭去不存在,但是身体还在,身体各种功能还在运行,不是死亡状态。

这时身体的各种运行都有意根和第八识在维系,就是说身行有时能够离开六识而运行。即使六识存在的时候,某部分的身行也与六识无关,直接由意根和第八识来维系和作用。比如呼吸、血液流动、心脏脉搏的跳动、细胞新陈代谢、饮食的吸收消化排泄、神经传导等等很多功能作用。

因为身根是由第八识所了别和执持的,意根能够缘于第八识的见分而作间接的了别,因此意根可以直接作用于身根,作主宰,使身体有各种自然的反应。比如睡着时眼皮跳动,各种神经活动,流鼻涕、内脏器官的活动,小孩的尿床等等。

还有意根直接作决定,六识不自觉的参与身根的活动。如:开车时遇到紧急情况突然躲避,意识来不及分析和判断,只是及时的了别,把了别的信息即时传递给了意根,意根就知道危险,根据自我保护的惯性,决定避开。手突然被烫而马上甩开,不用意识思惟分析判断,只把了别的情况快速传给意根;虫子掉到身上,马上就抖落掉,不用意识分析,意根就了知到,然后习惯性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蚊子刚刚咬到自己,马上就去拍打,不用意识的考虑抉择;口中吃到异物,马上就吐出,不用思惟;脚踩到异物,马上就抬起,不用意识判断分析等等,有很多情况六识的作用都是不太明显。

小乘的蕴仅仅指六识,而大乘的蕴就很宽广,有时把第七识也包括进去,因为第七识也是识,有识的功能作用。第七识也在运行,因此第七识就有行蕴,第七识也有受想心所,就有受蕴和想蕴,在色蕴中也有第七识的作用,否则就没有色蕴的存在,第七识在五蕴上能起相应的作用,所以五蕴也可以包括第七识意根。

大乘的蕴,也可以把第八识包括在蕴中,能藴集五阴七识的业行,未来生成五阴的果报。因为第八识也是识,有识的功能作用,只是第八识的蕴不是生灭性的,不是苦的,不同于前七识,与前七识有很大的差别而已。在五蕴上都有第八识的运行,而且五蕴不能离开第八识,否则五蕴就不存在了。第八识本身有五遍行心所法,所以第八识也有受想行,当然第八识的受想行是不能灭掉的,永远伴随着第八识的运行,不同于前七识的蕴的功能作用,与前七识的差别极大。

悟前的凡夫众生和地前的菩萨不能观行到这些法,在粗浅的经论中都不讲这些甚深的法义,否则众生承担不了。所以我们说大乘法的内涵非常宽广,才叫作大;包涵的范围非常广阔,才叫作大;直通到佛地的一切法,才叫作大;能达到究竟圆满,才叫作大;包涵十方世界,才叫作大;最后归结到一真法界,才叫作大;再没有能超出一真法界的了。

第十三节  五蕴皆空都是如来藏性

一、为什么说有大智慧能打破五蕴的尘劳烦恼

当我们证得般若真如本来而有的大智慧时,我们的识心就同时生起了般若智慧,明了真心本不生灭,真心本具万法,真心能出生一切法,真心能生起五蕴身,真心能现起身口意的一切行,有真心就有一切法的存在。同时就知道,我们的五蕴是真心所生,是能生灭的法,五蕴的功能作用都是真心籍缘所生,非真实有,是生生灭灭的虚妄法。

这样就知道了五蕴非我之理,也就断除了我见,打破了五蕴是我的这种见惑烦恼,从此知见上的迷惑颠倒想就没有了,生生世世在三界五欲六尘中的烦恼惑业就能慢慢消失。也就是通过后续的修行再断思惑烦恼,思惑就是思想上或心理上的烦恼,贪嗔痴慢这些五蕴烦恼。以后所有的尘劳烦恼都消失灭尽,这些尘劳烦恼的打破灭尽,就是由于证得般若的大智慧而得来的,所以只有具足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尘劳烦恼,得以解脱生死。

二、如何能照见五蕴皆空

我们能观行能知道五蕴皆空的心是妄心七转识,七转识有贪嗔痴烦恼,有无明。意识通过观行思惟五蕴无我性,就能证得五蕴皆空,从而打破了无明,断了我见。如果再修出禅定,有初禅定的定水滋润就能断除贪爱和嗔恚;贪爱嗔恚断除,心得解脱,不再被贪爱所系缚,不被五欲六尘所系缚。如果修到四果,对三界世间的贪爱和执著都断尽,就能解脱于三界世间的生老病死系缚而出离三界。断除烦恼,心得解脱以后,身口意行就清净,不再造作贪嗔痴染污业行,心就得自在了。

有无明就有贪染,身口意行就不清净,造作业行后,业缘成熟就要受到业报,那时就会苦恼不堪,生死无尽。学习阿含经,观行断除我见,知道五蕴是虚妄的生灭的无我的,就不再成天围绕着五阴假我而造作恶业,知道三界世间都是虚妄的,就不再贪染世俗法,不再被世俗法所系缚,心就能得解脱。如果再修大乘法,明心见性,找到如来藏真我,知道有个永远不坏灭的真实我存在,然后向祂学习,效仿祂,将来就能心无挂碍,没有了颠倒梦想,无有恐怖,心得解脱。

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什么五蕴是空的?拿木偶人演木偶戏来作比喻,木偶人四肢和头都被拴着线绳,后面有人牵线,这个木偶才能演戏。木偶人演戏时,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或者是不存在,但是它演戏这件事没有实质,不真实,不自在,不能自主,是空幻的。相是有,却没有自己的实质,所以相是不真实的。

我们的五蕴也如是,不能说五蕴没有,不能说五蕴不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是虚幻的,没有实质性的五蕴,不自在,也没有自主性,因此是不实的。又比如低血压的人头晕时,眼冒金花,眼前都是黑点,这些黑点对他来说不能说没有,但是这种有是虚幻不实的,完全是一种幻相,别人看不见。我们不必对黑点生起恐惧和厌恶,也不用起心把这些黑点赶跑,只要治好头晕病,黑点就会消失。同理,只要治疗好我们的无明病,虚幻的假相,就在心里消失,看一切法都是实相。

我们的五蕴就像这些黑点一样虚幻不实,就像那个木偶人演戏一样的虚妄。这些道理要想真正的明白,就得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进行深细的观行、思惟和参究,才能悟道。一切相是有,但有是假有,是虚幻,是幻化,是不自在的,那么五蕴就非我。而有个我不是幻化的,虽然祂无相,但确实是实相,是真实存在的相。

般若智慧的观行,要在菩萨六度修到第六度的时候才有悟前的观行智,有观行智时才能观行成就般若智慧。观行成就时,证得了本来就自在的心以后就能发现,这个心是无所得的心,对于世间一切法祂什么也不得,因为祂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具足,丝毫不欠少什么。这个心,我们把祂叫作佛也行,叫众生也行,叫作什么都行,不叫作什么也行,祂都无所谓。祂是一个无所谓的心,怎么都行,有什么没什么都行;怎么对待祂都行,认识不认识祂,祂都无所谓,因为祂自在嘛!我们就不自在了,非得要这样不可,不这样就不行,真是太不自在了。

当深入观行,因缘成熟的时候就能证得五蕴虚妄,明了五蕴非我,五蕴无常,五蕴是空的。五蕴本来就是空的,只因为无明才不知此理,通过观行就能证知此理。当我们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证得真心如来藏时,就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的起用,五蕴也是如来藏的起用,苦厄也是如来藏的起用,全体都是如来藏的妙用;本没有五蕴,没有苦厄,这些假相都是如来藏所现起的,犹如幻化出来的一样。那么五蕴就是空的,苦厄就是空,一切法都是假相,都是如来藏的显现。有如来藏的化现,其他一切法都是泡影,如来藏没有一切苦,祂一出现,所有的苦厄都是如来藏,苦厄就全部消除。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能够度一切苦厄。我们也可以这样作观行,照见五蕴都是空的,都是如来藏,从此以后就能打破五蕴的尘劳烦恼。 

第十四节  一切法全部是虚妄不实的

一、一切法生,是从如来藏中生,那么一切法灭,是灭向哪里?物质色法生时,是四大种子形成;灭时,四大种子散去,生时从如来藏来,灭时回到如来藏中。所以我们看见一切物质色法消失,最后是无影无踪,没有灭的处所。

后脑胜义根里的六尘色法,也复如是,生时四大种子形成,从如来藏来;灭时,四大种子回到如来藏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不会看到和感觉到,后脑胜义根里的六尘物质色法究竟是如何出生的,如何灭去的,但这些东西确实来无踪去无影,其实都在如来藏里生生灭灭。生生灭灭的也都是影像,刹那刹那代谢,抓不住,摸不着,感觉却那么真实,实在是幻觉,自欺欺人而已。

即使我们每天看到满房间的东西,显得很拥挤,整个房间和东西,也都是影像,并不是真实的,包括拥挤的感觉,也是虚幻出来的,非常不实在。看冰箱时,冰箱的影像摄入胜义根里,刹那生灭,然后消失。看电视机时,电视机的影像在胜义根里生成,然后灭去。又换成沙发和桌椅等等,一个个影像出生,然后一个个影像灭去,来无踪去无影,刹那生灭变异,非常虚妄不实。

听声音时,所有声音的影像,或者同时在胜义根里形成,或者顺次在胜义根里生成;灭时,或者同时灭去,或者顺次灭去,来无踪去无影。其实都从如来藏里来,又回到如来藏里去。来和去,都不是实质的色法从如来藏里来,又回到如来藏里去,而是四大种子,从如来藏里来,又回到如来藏里去,无形无相。色身的出生和灭去,也是如此,虚妄、虚幻、不实、刹那生、刹那灭,来无踪去无影,哪有什么实质的色法,诳人耳目而已。

五识心,识种子从如来藏中生出来,于是好像有了见听嗅尝触,其实虚幻不实;灭时,识种子回到如来藏中,五识消失,无影无踪,来无踪去无影,幻化诳人而已。第六识、第七识,识种子从如来藏中出生,形成了好像连续不断的了知性分别性,刹那生,刹那灭;生没有来处,灭,没有去处,无形无相,来无踪去无影。犹如海市蜃楼般虚幻,诳人心识而已,没有实事,没有实法,都是如来藏的把戏。

一只猴子对着湖泊里的月亮,种种情思臆想,妄图捞取。一只痴狗,对着镜子里的图像,张牙舞爪,妄图驱走。每个众生的生生世世,用个比较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就是徒劳无益,成了佛,也是梦中事。当众生是噩梦一场,成了佛,美梦一个。

二、如来藏不与各种境界在一起,因为境界是物质色法,如来藏是心法,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在一起,如来藏不可能在景物的后面,不可能与景物在一起,虽然物质色法都不能离开如来藏而存在。证得如来藏不是在物质色法背后证得的,是在五阴活动当中证得的。当我们观行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有明显效果的时候,心里应该有所触动,意根应该觉得:哦!原来如此!原来外面的境界都是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所执持的,并不真实。能观行到这个程度,断我所见就快了,心里不再把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色法当作真实,多半能看空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色法,内心的感受空一些的时候,定力能迅速提升。五阴和万物有明显区别,万物没有识心,没有灵性,没有受想行识,只是四大组成,但是都有如来藏的执持作用;在五阴上面则有八个识的活动,所以一切万物万法背后都有如来藏在维持着变现着,因此说一切法都是生灭虚幻的,都是如来藏的功德作用。

三、在五阴的一切虚妄法上都有真心和妄心的共同运行,两种心都是无形无相的,皆不在内外和中间,但是两种心的体性却截然不同。妄心有生灭,有动转,有分别,有染污,有习气,而真心如来藏没有。我们接触世间一切现象时,都要仔细分析思惟这些现象的不实性、虚幻性、不自主性、变异性,慢慢地心里就能不攀缘,不贪恋,烦恼轻微,观行断我见就很快。

如果再观察这一切现象的背后,还有什么在维持着现象界的存在和运行,为什么一切现象是这样的虚妄,却还能出生和存在,这样生起疑情之后,慢慢地就能找到万物主,找到生起万法的如来藏了。经常观察一切法的无我无人性,一切法的空性,不仅能证果,还能明心证悟,之后能相续获得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等各种观行。

 第十五节  大小乘不能混淆观行

放下自我,达到无我。两个我都指什么?都是指妄我。妄我和真我的逻辑关系搞不通,大小乘修行都困难。观行小乘,却没有得出小乘无我的结论,这是如何观行的?观行大乘,却只得出小乘结论,因为根器还不够好。一般来说,还没有明心的人,离明心还有段距离的人,建议要专心在小乘方面的观行,不能与大乘法的参禅混在一起,因为根器不够,智慧有限,不大可能得出一个正确的观行结果,无法真正断我见。

无我不是都指大乘法的第八识,转依于第八识才能无我,不是这样。比如世俗界不懂佛法的人,他们如何达到无我?如雷锋等等英雄人物在世俗事业上做到的所谓无我,他们都转依第八识了吗?都没有。小乘初果至四果,都转依第八识了吗?都没有。所以对于无我法,都生搬硬套到第八识这里是不行的,还要实际去观行体会。小乘只要真正证果了,必定会得出一个合理如实的结论,不会去跑到大乘法上来,得出一个大乘结论。

很多人的言论一出来,就能看出他是否经过实际修证了,语言能显示出一个人是真修实证过来的结论,还是情思意解鹦鹉学舌拼凑的理论。一个凡夫一讲法就讲初地八地菩萨的修行,说明这个人根本不懂实际修行,不知道如何着手修行,所以才领着他人东拐西拐,没有清晰的路线图,自己没有走过的路,不可能有清晰的路线图。大家还是下功夫修定,没有禅定思惟没有逻辑性,就不清晰不透彻。

第十六节  声闻人不能实证真我第八识

信不等于证,信佛语不等于证佛语。信五蕴无我并不等于证得五蕴无我,信第八识是真我,并不等于证得第八识是真我。当然信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浅层次是意识的信,深层次是意根的信。意根即使信了,也不等于证,信与证之间的差距也许很大,也许很小,要看是什么人信。

声闻人因为信佛语,知道有个真我不灭的第八识,但因为心量问题不能实证,一旦实证就是大乘见道的菩萨。声闻人不等于菩萨,如果声闻人发心不入无余涅槃,可以是通教的菩萨,不是别教菩萨,证得第八识以后,才是别教的菩萨。

声闻人在听佛语时,当时就知道了有个第八识是真我,但再详细一点的内容就不知道了。对于第八识没有实际观行,不知道五蕴与第八识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不知道第八识如何出生和维持五蕴的存在和运作。

声闻人信佛语以后,在禅定中具体细微的观行五蕴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五蕴十八界确实是苦空无常无我的,这样就断除了认五蕴为我的我见,得法眼净,有初步的解脱功德受用。

因为声闻人没有实际观行过第八识,也没有能力观行,所以无法确切得出结论,证得五蕴就是第八识还是非第八识。只有大乘菩萨证得第八识以后,才能如实观行五蕴十八界这个我是生灭的假我,确实不是第八识。在此之前都是信佛语,相信佛陀所说如实。

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具有道种智的时候,能够逐渐如实观察出五蕴十八界实际上也是第八识,是第八识的一部分功用,能现前观察到第八识如何具体的流注识种子和四大种子,如何流注出业种子,形成了连续不断的五蕴十八界的功用,这才逐渐证得了一切法都是第八识,众生就处在一真法界里,一切法都是第八识真如。在此之前,都是相似的理解推论猜测想象和信佛语,谈不到实证。

因为声闻没有实际观行第八识,没有实证第八识,就不可能得出结论说:五蕴与第八识是不一不异的。这是实证的大乘菩萨才能得出的确切结论,声闻人能确切得出这个结论,马上就成为大乘实义菩萨,成为别教菩萨。

声闻人通过观行参究证得五蕴十八界是空的,这个空不是指第八识的空性体性,声闻人没有这个智慧,只能证得毁坏败坏的那种空,是不究竟的那种空。大乘菩萨才能证得五蕴是第八识的空性,把五蕴全体都能观照成第八识的空性,那也就入地有唯识种智了,观行智慧很深很深,禅定也很深很深。

没有实际证得第八识的时候,无法现前观察到五蕴到底是不是第八识,观察不到第八识在五蕴身中的运作,就观察不出五蕴与第八识异不异的关系。想象出来的不等于实证,推理出来的不等于实证,信佛语复述佛语不等于实证。

如果把逻辑推理推论等等当作实证,在命终的时候,麻烦非常大,那时就会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平时想象认为的那样。那时候再怎么手忙脚乱,也无济于事了。最可怕的是,因为不再信自己从前所学所认之理,就会生出诽谤佛法之心,然后去向恶道。

即使是大乘菩萨,以修学大乘为主,但是没有证得大乘法,也不能如实观察到五蕴究竟与第八识是何关系,五蕴究竟是如何与第八识异不异的关系。推理代替不了实证,否则稍微有些小聪明的世间人都能证得第八识,都能成为大乘菩萨了,不用皈依三宝,不用修行戒定慧了,佛的那些前行法就都没有用了。

第十七节  傅大士对声闻初果和真妄心的描述

一、傅大士偈曰:舍凡初入圣,烦恼渐轻微;断除人我执,创始证无为。缘尘及身见,今者乃知非;七反人天后,趣寂不知归。

释:众生修苦集灭道四圣谛证得人我空以后,从而舍去凡夫的身份,入了初果圣道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行,贪嗔痴烦恼渐渐转淡转薄,证得二果。再修得初禅定,断贪欲心,再断嗔恚心,证得三果,心得解脱。又再继续进修,对自我的执著渐渐轻微以至于完全断除,断除深细的我慢,灭了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所有法的贪爱,证得四果罗汉,从此无心于三界,只是随缘度化众生。寿命终了灰身灭智,灭掉五阴,灭掉十八界的假我,只剩一个不生不灭阿赖耶识心体,处于寂静无为的状态。

众生断除我见证得初果时,回想自己生生世世攀缘六尘境界,迷执其中,把色身当作自己,把色身上所具有的见闻觉知性当作自己,为了这个幻化空身,造作种种业行,不断地流转六道,现在终于知道自身的虚妄,身口意行的虚妄,万法的虚妄了。但他不再精进修行,满足于现状,寿命终了,生到欲界天上,又回到人间,来回七次,就证得四果罗汉,命终取得无余涅槃。入了无余涅槃之后,只剩下阿赖耶识,一无所有,一无所为,空空的境界,无境界的境界。也没有一个所谓的阿罗汉存在,也不知道再回到人间修学大乘法,争取早日成佛,就这样走了真是可惜!

二、傅大士偈曰:菩提离言说,从来无得人;须依二空理,当证法王身。有心俱是妄,无执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遥出六尘。

释:这里的菩提和非非法,均指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没有言说,但言说时不能没有祂。不管悟与不悟真心本性,都没有得菩提之人,因为菩提本来具足,不从外得,即使悟了,也是自家珍宝的发现而已。要证得佛地的法王身,就要依人我空和法我空之理来修证,最终才能成就佛地的法身无垢识。在一切世间法中,如果有心的分别性,有心的贪执性,肯定都是妄心,不要错认这样的妄心为真实不坏灭的法,为不生灭的自我。对三界世间法无心也无执又不分别的心,才是不生灭的真心。悟得没有三界世间法相貌的心,迥异于七识的心,才能出六尘,了得生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