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4-10-02 23:07:12 阅读: 3055

第九章 断我见的功德受用

第一节  断我见以后有初步的解脱智慧

断了我见后,色身的觉受还是存在,只是内心没有颠倒见,智慧生起来了,将来就有能力得解脱。真正断我见以后,对于自我的贪爱就会减轻,不再贪爱我所拥有的色声香味触法,遇到磨难时也能看得开,不再像从前那么痛苦。断我见不认五阴为我以后,色身怎么样都觉得无所谓,这就是初步解脱的觉受。更进一步的解脱受用,比如阿罗汉没有乞到饮食时,就以牛粪充饥,他们觉得也无所谓,即使睡在墓地上,也觉得无所谓;穿的衣服,是从尸弃林里尸体上捡回来的,补了又补,自己觉得也无所谓,这就是心得解脱,不着色声香味触法的解脱功德受用。

有所谓,内心就有系缚,就不解脱,无所谓才是真解脱,身心处于什么环境条件都行,那就是解脱,就是自在;相反,怎么样也不行,无论如何也不知足,那就是生死系缚,就是不解脱,不自在。对于自我越执著越在意,就越不容易成就,贪爱自我的人,系缚自己就很严重。过去修行人,独自在深山里,吃的很艰苦,住的很艰苦,用的很艰苦,可是他们都无所谓。因为他们为了修道,为了成就道业,不是为了色身的享受,所以对于色身五阴就不执著。

现在的人为什么修行这样的缓慢,没有成就,就是因为生活太舒适,不容易生起出离心,道心不强,贪着心重,禅定就不容易生起,观行就不成就,内心的思想观念就扭转不过来。我们要想解决生死大事,就要深细思惟四圣谛理,首先对于苦圣谛要有深切的认知,知苦才能断集,慕灭才能修道,最后才能心得解脱,心得自在。

第二节  证初果的功德受用

大小乘的见道位,也就是初果,好比遇见了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还不是很了解这个人,认识不深,但毕竟是见了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不见面时的了解和认知截然不同。在以后与这个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个人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加深了印象,对其言谈举止有了一定的了解,时间长了,了解多了,也就认识深透了,信任度就会不断的增强。

证初果刚刚明心时也是如此,是一个道理。初果的见道虽然没有断除烦恼,但毕竟是初步证得了无我,对自他五阴十八界有了一定的认知,与没有证初果之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身心应该有所转变,与凡夫有本质的区别,虽然没有断烦恼,但是烦恼一定是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伏了,这是见道证得无我的功德受用。如果说初果由于没有断除烦恼,不是三果人,就认为烦恼应该与凡夫一样,那就误会大了,足以误导很多人,致使很多没有证果的人也认为自己证果了,认为烦恼很重那是正常的。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如果烦恼没有改变和有效降伏,说明他并没有见道,没有实际证得五蕴无我,还没有真正认识无我之理。有很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遮掩自己的烦恼性,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证果了,断我见了,丝毫不怀疑自己所谓的果是真果还是假果,不知道冒充圣贤人这个因果的可畏。

初果见道以后,在以后的历缘对境中逐渐加深对五阴十八界的了解和认知,无我性增强,烦恼再次降伏和减轻,就会成为二果人;再加深对五阴无我的认知,修除五盖,渐次发起初禅定,贪欲烦恼就会灭除,接下来嗔恚也会灭除,经历多长时间不一定,就会成为断除贪欲嗔恚烦恼的三果人;再精进修持,更加深了对五阴无我的认知,见地根深蒂固,所有烦恼全部脱落,我执断尽,就成为四果阿罗汉。

从凡夫到四果的修道过程,与听说一个人到见到这个人,再到完全熟悉了解这个人,其过程是类似的,不可能刚一见面,就非常熟悉这个人了。证初果也是这样,刚刚见道,不可能对无我了解认知得很深透,继而断除烦恼,但是一定是与断我见证得无我之前有所差别,有所不同了,身心世界一定有变化,一定有初步的解脱功德受用。如果没有初步的解脱功德,就没有真正断我见,没有真正见道证得无我,因为知道无我了,有我的烦恼就会降伏下来。

第三节  知见扭正内心就有触动

大小乘混合观察时,六根六尘六识的观察要透彻,六识是第八识当下变现的,刹那刹那的生,刹那刹那的灭。六根是第八识变现出来的,意根也是刹那刹那生灭,五根也是第八识输送四大种子生出来的,刹那刹那的生灭。六尘是第八识输送四大种子生成的,也是刹那刹那的生灭。十八界因为变化太快速,以至于显得太真实,我们就以为这些都是连续不断的,六识心被蒙蔽了,因而产生了这种错觉,其实没有一样不是刹那生灭的。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的我,身体细胞在生灭变化,食物在身体里进进出出,色身也在刹那改变。如果能观察出一段时间内的生灭变化,就能大体知道色身的生灭无常了。色身跟十年前比就感到非常明显的不同,身体的一切都大变样,心里的想法和认知都改变,整个人都换了,把心都融入观行当中,就能证得整个假我五阴虚妄、无常、生灭、空、幻化、非我。

如果能把小乘四阿含学好,先断我见,再明心,我见就容易断彻底,烦恼性障的降伏就很快。如果直接参禅而明心,再加定力不足,解悟的成分多,我见就不能断彻底,这个假我总要出来兴风作浪,造作烦恼业行,阻碍自己的道业。我性重的人,到处惹是生非,搅得团体和周围人不太平。降伏我,对于修行和自他利益,是极重要的,一旦降伏了,自己生生世世都受益无尽,心不生苦恼。

断色身我见和识心我见已经很多世的人,绝对不会在意自己的色身,不会很照顾自己的色身,不会为了色身去付出很多的代价。也不会遇事都要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为他人为团体做事,绝对不会考虑回报,不会算计来算计去。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与他人发生冲突,多数都是谦让而无我性的,尤其是最小的个人利益更不会去计较和争执,心态大度,他人就很愿意与之相处。

通过以上观行,一旦证得五阴无我,最低程度是初果人;烦恼轻微的,直接就获得二果。如果已经修得初禅定,就能逐渐断除贪爱和嗔心,获得三果。各人福德因缘不同,修行时劫不同,获得的果位就不同。利根者,闻法略微思惟就能证果,不必经过长久反复观行,也不必面面俱到的都观行完全和彻底,只从一个方面一个点思惟突破,整个五阴就冰消瓦解,全部攻破。从此就坐在五阴的化城里,大做梦中之事。即使根性不是很利,日久功深也能证得初果,断得三缚结,从此永绝三恶道,也是大幸之事。为此花费多少心血和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

第四节  证果以后的果报

证得五阴无我的时候,断除了三缚结,三恶道业就不能系缚自己,重罪轻报,将来不会因为过去生造作的三恶道业行而去三恶道受苦报,那些三恶道业的果报只是在人中现行出来,在人中受苦。如果极个别人因为烦恼极重,又造作新的三恶道业,那就不免再去三恶道受果报,所证得的果位也会失去,包括大乘果位。

断除烦恼以后,成为三果接近四果的地上菩萨,因为其大小乘的智慧证量,证得的空法比初果人和贤位菩萨更深更细更广,心更空净,三恶道业消除的更多,更不用去三恶道受报,在人中受的苦也更少。又因为断除了烦恼,只有佛法上的贪爱,不会再因为烦恼而造作三恶道业,因此就不再下地狱了。

但是也会有个别的特例,因为法贪,因为法执,因为愚痴,也会造作大恶业,致使菩萨的果位全部消失,人中受极大恶报。如果佛法中违逆世尊的教导,造作亏损如来亏损佛教的恶业,其三贤十地的菩萨果位也要全部失去。

第五节  断我见以后身心都会转变

真正断我见之后,人虽然还是原来的人,可是心已经不是原来的心;断除我见之后,心行一定发生转变,这才是断我见的功德受用。真正的断我见,整个人都会发生改变,不再像从前那样该怎样烦恼还是怎样烦恼,该怎样贪还是怎样贪,该怎样慢还是怎样慢,该如何嗔还是如何嗔,绝对不可能是原来的心态。如果心行还与从前一模一样没有改变,那仅是理论上的断我见,不是真正的断我见。

真正证得了无我,身心世界一定发生改变,不是只在理论上知道无我,内心也应该颠倒过来;理论上的知见没有多大用处,解决不了实际的生死问题。理论上觉得断我见,可是实际并没有断我见的人,应该再深修定继续观行,一定要保证真真切切地断除我见,让身心世界有所转变,这样才有真实的功德受用,内心有解脱的影子。

第六节  断我见时的觉明现象

断我见以后出现的觉明现象,身心出现的各种轻安喜悦的现象,是意根促成的,是意根在身心上的反应。意识无法使身心有反应,无法让身心出现轻安和喜悦的觉受,所以断我见一定是意根断除了我见,意识的我见当然也同时断除了。

如果没有轻安喜悦觉明现象的出现,也认为五阴无我,这是意识断我见,还没有深入到意根的内心深处。意根最初认知到这个理时,会出现反抗烦躁的现象,有轻重的不同表现。前世根基比较好的人,观行过五阴的人,就不会有这些烦躁的情绪,不会反抗,直接就有喜悦的心境出现。

什么叫作实修?这就是实修,没有这些阶段和过程,不能说明真正断我见了。真正断我见之后,身心一定转变,心行一定改变,圣性一定出现,内心一定是空的。怎么能还有那么严重的烦恼,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乱相出现呢?不可能的。内心空了,多余的事情就不想造作了,与无为有初步的相应了,哪里会有那么多的乱事发生,况且还能出现那么多的恶行,根本不可能出现。

如果禅定不足,观行真的很吃力,对法义的吸收和理解就不到位。有些深法和甚深法,那就更不能理解和信受了。不能理解和信受时,就会生疑,疑见不断,内心就不安稳。

第七节  证果后是否还有恐惧心理

断我见以后是有一定的解脱功德受用,这种解脱的功德受用随着每个人的证量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所谓的解脱功德就是对于色身、五蕴的心理感受和想法执著性减轻、减淡了,对于不少事情能看得开,不太计较了,尤其是在有禅定的情况下执著更轻、更淡。这也要看断我见的智慧和禅定的程度而定,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遇到重大的事情还是感到害怕,过后想一想不那么害怕了,三四果人很轻。但是一点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就像四果阿罗汉跟在佛陀身边,大象被灌醉了冲过来,他们害怕也要跑开,都四果断了我执的人也怕醉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证得如来藏,还是认为五蕴身是实有的,苦是实有的,只不过这些都是生生灭灭不断变异的把握不了而已,对于五蕴虚幻是如来藏幻化的理没有证得,因此他们还是有恐惧心理。如果是俱解脱的阿罗汉,有甚深的禅定支撑,就没有恐惧心理,比较安然自在一些。

如果是八地菩萨那根本就不会有一丝毫的恐惧心理,四地菩萨可能就不会有恐惧心理了。四地以上菩萨不仅断我执,也断了一部分法执,不仅证得了甚深如来藏,又有四禅八定,证得一切法的都是幻化相,不是实有的,五蕴身都是空幻的,全部都是如来藏。因为小乘的阿罗汉没有证得如来藏,他认为五蕴在世间还是实有的,所以才入涅槃躲避苦。小乘证果和大乘证果是在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别,小乘证得的法不究竟,大乘法才能彻本心源,是究竟的法。所以说断我见的初果人对某些比较大的事情还是有害怕的,因为对色身还是有执,不能断的太彻底,还有法执的问题。

第八节  二三四果的解脱功德受用

观行五阴的无常性、苦性、空性、无我性,从凡夫阶段开始,一直观行到证得阿罗汉果,把三界的贪爱断尽以后,观行就结束,这时已经达到无学,对于断烦恼,出离生死方面的修行,再也没有什么可学可证的了。三果以前还有可学可证的小乘法,还没有达到出离三界得解脱的程度,还需要继续修学观行;修到四果时才是小乘的无学,对于解脱法没有什么可学的,已经全部通达,有能力解脱生死轮回苦,入无余涅槃。

观行五阴非我而证得初果以后,再继续深入观行,贪嗔痴烦恼就能减轻,变得非常轻微,这样就是二果人;再继续观行,五盖降伏以后,初禅定现前,就能先断欲界的贪爱,继而嗔恚也断尽,就成为三果人,心解脱于欲界。我慢断尽,我执断尽,三界贪爱断尽,就成为四果无学。从此小乘的修行就此结束,当与三界的缘尽,命终时入无余涅槃,从此解脱三界生死苦,不再来三界受生。

心得解脱的人,能不被世间的五欲六尘所束缚,在五欲六尘当中是自在的,没有贪爱和憎厌,没有喜乐和苦恼,心不沾染尘劳烦恼,也不执著自我五阴。修到这种程度最少是三果的境界,如果再断尽意根对自我的执著性,就是四果罗汉。三果人由于有初禅定,贪欲心断尽,对五阴的贪爱断了,但是对色界和无色界法的贪还没有断尽,意根的执著性还在,所以还不能身作证,说自己已经完全得解脱,能够完全出离三界。四果罗汉因为断尽我执,就能证明自己已得解脱,世间任何一法也不能束缚自己,心不着一切法,因此就有能力灭掉自己的五阴,出离三界,不受后有。

第九节  实证要有充分必要的证据

打盹时听到巨响,突然明白了听声音时耳识先了别意识后了别。这是不是属于实证,要看具体情况。实证要有充分必要有说服力的证据,能把意根完完全全说服,不再有怀疑。每个人智慧不同,需要的实证的条件就不同,有的人一个证据一个事例就足够了,有的人全部证据给他,见证了多少个实例,都无法确定,不能实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