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4-10-02 19:05:22 阅读: 2569

第七章 断我见与意根的关系(2)

第九节  意识如何紧密配合意根断我见

一、在断我见时,意识首先要给足意根所有的证据和数据,然后意识少于思惟,少于功用,配合意根的心理活动需要,放手让意根自己思量和考量,让祂自己印证一些事实。如果意根觉得事实还不充分,证据还不足,数据还不够,那么意识再思惟观行,再收集数据交给意根,意根再深深的思量和考量,这样意识在旁边不断的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意根就能不断的加工,不断的完善思惟,最后得出一个扎扎实实的、证据确凿的结论出来,就证果了。

如果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意识必须出定了别六尘,那么意根也可以暗暗的用功,行住坐卧不离参究,乃至于晚上有梦无梦时都可以用功。意根实在感觉事情重大时,可以决定废寝忘食,不眠不食,因为意根要精进了,这些饮食活动影响意根的专心思虑,祂会分神于日常琐碎,就会决定减少五阴其他活动,以保证自己不分神。睡觉时没有意识的从旁佐助,意根就没有充分的数据和材料,无法下手参究,于是意根就决定不睡觉,不让意识灭去。

二、在一切法的参究上,一开始是意根配合意识的思惟分析,配合意识搜集各种数据和资料;等到意识把资料搜集的比较充分,足够意根利用的时候,意识就要配合意根的深思熟虑,配合意根的加工和整合工作,配合意根的审察过滤工作,让意根多费心思,意识少活跃,参究工作就能很快完成。

要想让意识少于活跃的思惟,意根多思量,就要修定,在定中才能保证意根的专心参究,虽然祂不能完全定于一处,能定于极少数法上就可以了,除了需要专心参究的法义,其他的只是稍稍了别一下就可以,不影响自己参究。那么观行就是要在定中,意识不能情思意解,多动用意根的思量性,充分有效的发挥意根的思量,亲自证得五蕴无我,这就是观行和参禅的奥秘。所以意根不证法,不可能明心证悟,同样也不可能断我见。在定中参禅观行,动用意识思惟要少,动用意根的思量性要多,这是参禅观行的奥秘。

没有意识的配合和协助,意根也能参究和思量法义,只是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说不定是什么时候了。有事例为证。比如晚上思考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睡着了。睡了一夜觉以后,第二天眼睛刚刚睁开,灵感就现前,突然明白了没有解决的这个问题。说明这一夜,意根都在工作着思量着。晚上睡前留了个疑问给意根,早上一醒来就得到答案了,有不少人有此类似的经验。

再比如有时候思惟过的问题,当时可能没得到答案,于是就去忙其他的事情,表面上好像把这件事忘了,意识不再考虑了,然后指不定在什么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了答案,这是意根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思量,最后思量出了结果。修行就是要多用意根,意根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才能证得一切法,获得一切智慧。

意识在观行五蕴时,观行的信息同时就传递到意根那里,意根一次不懂,二次不懂,时间长了,就能理解和受熏,同意意识观行的结果,这是意根启动自己特有的思量判断性的结果。如果有禅定时,意根也能根据意识观行思惟的思路,自己作以思量,或者与意识一起,或者单独思量,意识熏染得越深刻,意根越能单独进行思量,从而与意识一起共同断除我见,共同证果。

三、在观行陷于沉思的时候,里面就有意根的深思行为;来回踱步思考时,有意识的思惟,更有意根的思虑考量。其中如果意识的力量大,意根的力量就小;如果意识少用心思,意根的力量就大,解决问题也有力度。

意识与意根的交流方式一般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不管是谁问谁答,最后都是意根认可赞同,意根作最后的定夺和抉择,问题才算解决。

观行五蕴、参话头和参禅、参究,都与自问自答是一个原理,都是两个识之间密切配合的关系。意识存在时,两个识刹那都没有分离过,意识所思所想都受意根指挥,从来没有脱离过意根的操控和配合,从来没有出现过意识单独思惟,意根不参与的情况,如果意根不参与,意识就灭去不存在,意识不能脱离意根单独运行;而在没有意识存在和思惟的时候,意根仍然可以单独工作,从来没有休息过,遍计所执,时时思量处处作主,即使在睡着和昏迷以及死亡前后,意根也没有清闲过。所以两个识如果没有密切配合关系,不可能破参开悟,不能断我见;如果没有意识的参与,就没有数据资料,不知道详细情节,证据就不足;如果意根不参与思量,其结果就是有问无答,那就没有答案,没有结果,就作为一个不解的问题存留在意根心中,以待意根慢慢解决,这就说不定是什么时候了。

四、用自我暗示法观行佛法时,意识常常要暗示意根,五蕴虚妄,一切法虚妄,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到一定时候,意根就会认可,就能断我见,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变自己。这种暗示,类似于自我催眠,把自己调整到比较安静和沉静的状态,能听到内心声音的状态,这时就可以自我暗示了。

把以上断我见的内容,慢慢的抑扬顿挫的陈述出来,引导意根接受,并且给意根一定的缓冲时间,让意根接受信息,整理思路,思惟信息里的法义。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场景,就是让意根不关注其他问题,只注重被引导的内容,内心要沉静和安稳、祥和,能够充分的接受意识的引导。如果意识能引导到哪里,意根就能思惟到哪里,这时意根是比较听话的,已经初步被熏染了,只是没有最后成功。关键在于意识是否会观察意根的反应,是否有引导的经验,是否真懂无我之理了。这样的引导催眠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场景中反复多次进行,只要意识理论娴熟,会观察意根,会引导意根,能保持沉稳和沉静状态,到一定时日,必能断我见。

五、西方心理学家说过,让潜意识记住东西的最佳途径,就是进入一种昏睡的朦胧状态,或者一个类似睡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意识层面的努力都减少到最低限度。然后,所有想法都能够通过映像,以一种安静的、被动的、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送到潜意识中。

这是熏染意根催眠意根的好方法,断我见,降伏烦恼,可以用自我催眠这个方法,可能也是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自我催眠,能直接让意根了别和接受五阴无我性。

放松,安静,昏昏欲睡,刚刚醒过来,这些时候都有定,心不散乱;同时还有意识,意识思惟力比较微弱,有了别作用,作用力小,能观察意根,能向意根传递信息;而且意根的作用比平时突出,比平时大。那么这时影响说服熏染意根,改变意根,是最佳的时机。断我见的观行,在这种状态下,也是最好的,有定,有意识,意根作用力大,受影响的力也大,那就能把五阴非我的思想观念,传递灌输给意根,让意根认可接受。

六、怎样观行能取所取空断我见

能取的是五阴七识,所取的是六尘万法,观察能所空要在定力比较好的情况下才能观行思惟。前提条件是,第一,禅定要具足,第二,五阴虚妄的道理要粗略的了解,再按照所了解的内容,次第观行思惟,把能取的七识心的虚妄观行出来,要观察清楚透彻。内心要认可六识的虚妄非我性,把所取的六尘万法观察清楚透彻,包括五阴世间法,都要观行出其虚妄、生灭、变异、不实性。六尘的虚妄容易观行,杂阿含经里,世尊教导过如何观行六尘的虚妄,边阅读边思惟六尘是如何的虚妄,一条条逐个思惟观行。随文而观,随文而思惟,思惟通透了,就能认可那些道理。不思惟不观行,意识只粗浅的知道那些道理并没有用。观行出来时,内心就会说:哦,原来如此!这是意根认可了。

观行总有个过程,到最后内心会说:原来是这样啊!这时是真知道了,这是意根的认可,否则就是意识心的肤浅的知,意识的知往往没有多大用处。道理很多人都会说,实际上自己的内心并不认可,因为这些道理意根不懂不明白。意根要明白要懂,意识心就得思惟观行这些理论的内容,观行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意根,告诉意根:是这么回事。意识分析的每个内容都传递给了意根,意根就能了知这些内容,就能明理;意识不观行不思惟,意根不知道,就不能断我见。

第十节  意根现量证的表现

一、一切法的证得,应该都是现观的结果,而不是想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什么叫作现观?现观就是现量观行、现前观行,六根对六尘的当下,现前观察体验各种法的出生、运行和生灭变化。意识是否是现量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否是事实,意根要不断的作出判断,但有时判断正确,有时判断错误,因为意根也有自己的习气,再加上智慧不足,就容易判断错误。意根往往是承认意识的现量观察和充分的思考分析,有理有据时,才能启发意根的智慧,意根才能确认其思惟观行的结果;而不承认意识的非量想象和推论;意识的现量观察就是证据,当证据确凿时,意根才拍板加以赞同。

意根的现量证,往往是要促使身心发生轻重不同程度的变化,因为意根与身心不相分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意根与身心联系非常紧密呢?因为第八识能变现一切法,也能见一切法,而意根依第八识的见分,也能随着见一切法,并且把这些法当作真实,当作是我见,不断的攀缘,执著不已;同时意根就能在一切法上起作用,而能协调和控制身心世界,通过身心来宣泄自己的种种情绪,让身心世界发生各种变化。这就是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和时时处处作主性的表现,也是我执和法执的表现。

意根如果能现量的知道了某种道理,认可了某种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心里往外的承认,就能让身心发生各种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身口意行是由意根控制和决定造作的,由意根说了算。即使在没有证果,与证果相距很远的情况下,意根一旦接触到某个事理,认可并深肯此理,内心就受触动,于是身心就发生变化。比如心情舒畅、身心轻安、热泪盈眶、浑身战栗、汗毛直竖、情绪激动、头皮发麻、面红耳赤、眼神呆滞、头中嗡嗡作响、热血沸腾、心惊胆战、呼吸急促、青筋暴跳、气急败坏等等诸多情况,这是触动到意根,意根现量知,而后促使身根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每个人都有此经验,自己回想一下,就知道是否是这么回事。

这些情况的出现,并不说明意根降伏了烦恼或者是断除烦恼了,更多时候还恰恰说明了意根的烦恼性很重,我执情执很重,才会出现这些身心的巨大反应。真正现量证得无我时也是如此,身心出现很大变化,由于意根从前不知此理,意识无论怎样念叨无我,意根也不知不认可无我,内心无动于衷,做起事情来仍然我我我,这显然是没有断我见之人的表现,意根一旦知道了确实无我,受到了触动,那么祂对身心的执著就放松,身心就出现变化,轻安而愉悦。

意根也受意识的不正思惟影响和熏染,作出错误的抉择。无始劫以来意识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欺骗意根,告诉意根五阴就是我,一切法都是我的,五阴世间美好快乐,都应该追求不舍,意识充当着邪师的角色,于是意根贪染于世俗五欲,执著五阴自己。断我见前后,意识就开始充当意根的良师益友,自己改邪归正以后,再帮助意根改邪归正,共同降伏烦恼、断除无明,共同转识成智,携手并进。

二、意根现量证得,身心受到的震动很大,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禅定加深、睡眠改变、身体轻安、病痛消退、精神愉悦等等,越是现量,变化越大,越是解悟,越是没有变化。过去善根深厚,有深禅定的人,现量证得佛法,就会身体涌上虚空,神通现前,这是属于色身上的巨大变化。看看佛经里记载的那些圣贤人悟道,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有神异现象发生,为什么如此?因为有禅定,是现量证,身心改变都极大。

三、有些人看到某种法义,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动,色身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这是震动到了意根,才有这些感触。即使是在世俗法里的实证,也一定有或大或小的身心感触和变动,不是平平淡淡的划过去就算了。已经有不少人在遇见某种法义时,在修证的过程中,都有身心的大小程度不同的变化,真认得某种理时,就是这样。

平平淡淡的不与意根相应,只是意识心的理解,那不算数。学法时,像读课文一样滑过去,就认为自己理解了,知道了,证得了,于是就放过自己,这是对自己的高度不负责任。如果这样容易,三藏十二部看几遍,理解一部分,就说是证得了一部分,那简直就相当了不得了,八地以上菩萨也许能这样。把佛经拿过来,博士生博士后,也觉得能懂文字,如果懂就能证得,那佛法就太容易了,根本不用修三个无量劫。

定力不足,看文章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定力足时,心里那个认知度就非同小可了,足以震动心脏,震动五脏六腑,感觉非常不寻常。有些人走马观花看一遍文章,不能细致思惟,就贸然否定,结果最后还是自己错了。错在哪里?没有定力,不能思惟观行,心思太浮浅,即使引导,也仍然不能观行,智慧不可能逐渐提升,不能日日增进。前世善根不足的人,看什么法也不会受惊吓,平平淡淡的就过去了,好像真懂了一样。

有定力时,思惟细致,才能受触动,这叫作深有感触。看看我们古老的华夏文化内涵多么丰富,用词多么准确,把身心状态都能描述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生理学依据。佛法并不孤立,就看大众是否有智慧如实认知。深有感触的深,就是深入到意根深处了,不是浮浅的表面的意识思惟,才有感触。一般性的思惟,没有感触,不会有感慨,更不会感慨万千。

第十一节  理解和证得之间的距离

一、看恐怖片时,意识明知是假的,可还是要害怕;走玻璃栈道时,意识明知是安全的,但内心还是害怕得不得了,有的人甚至就是不敢抬腿走。意识就是说服不了自已不害怕,为什么?是因为意识分别和思惟得出的结论,得不到意根的认可。意识劝自已不要害怕,说这一切都是假的,可还是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身上出汗,这说明身体都是由意根来控制的。

尤其是看球幕电影时,意识知道一切影像都在屏幕上,根本出不来,影像不是现实的,可心里感觉影像还是那样的逼真,害怕里面的车开到自己身上,害怕里面的飞刀砍到自己,子弹打到自己身上,于是身体就不自觉的尽量躲避。身体和心理的行为,都是由意根指挥造作的结果,是意根按照自己的惯性认知来指挥识心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不把意根熏成功,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栈道是安全的,是不是自己的现量认知?这种知道有什么用处?意识明明知道前边的人已经悠闲的走过去了,有了现成的例子,自己为什么还不敢站起来走过去?意识明明知道玻璃的厚度和承载力都很牢靠,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站起来,身体笔直的走过去?因为意识分析思惟的理,意根还没有接受,内心对于玻璃栈道还有恐惧心理,因此就让身体表现为战战兢兢、脚底酸涩、腿肚子发抖、哆哆嗦嗦,以至于蜷缩在通道上,不能挪动一步。

有的人站在玻璃桥外时,种种言论,大谈特谈,走上玻璃轨道,试试如何?身根是不是受意根控制指挥的,这里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意识不能指挥身体,不管意识如何认为安全也没有用,意根不知道,那就照样惊恐万状,惶恐不安,都是因为意根严重执身而造成的。

由此看来,意识知道六尘是自己的内相分,有没有用?不用功观行,五阴虚妄就不能真正证得。知道和理解是很容易的,证得就很困难了。小乘四个果位的证得,都涉及到了身心觉受,大乘各个果位的证得,也都涉及到了身心的觉受,包括梦境的证明和提示。尤其是各种禅定的出现,更是涉及到了身心的觉受,禅定越深,觉受越强烈。二禅以上则无觉,五识消失。但是色身也要发生很大变化,出定后还是有身心的觉受。为什么有这些觉受的出现呢?是因为意根现量证得了佛法,知道了事实真相,身心就出现变化,是意根执持和调控的结果。

意根相信现量境,需要自己亲自证知,他人的证明没有用,必须自己能现量证得,真真切切的知道。佛法的证得也是如此,否则说食不饱,自欺欺人。很多人都知道五阴虚妄,可内心深处的意根还是认为五阴真实,对于意识的分析思惟结果不能赞同和执行,仍然要牢牢的执我不放。因此就需要意识必须认真思索,细致观行再观行,直到把意根说通,才是现量境现前,否则仅仅是个推理罢了。

如何让自己不胆战心惊的走过玻璃栈道?应该这样做,在走上栈道之前,意识就要想方设法、非常全面的分析思惟栈道的安全性,尽量思惟透彻,比量现量非量都思惟清楚了,有理有据的证明玻璃栈道确实是安全的,没有一丝危险,这样意根就能确认栈道是安全的,心里就能有底气,于是就能鼓足勇气走过栈道。意识分析透彻,看破境界,让意根放心,心理才能得安稳。内心感觉很安全,底气足了,思想准备都做好了,感觉再也不害怕了,这就把意根说服了,然后再抬腿上路。怎么样才能做到内心里底气足足的?靠意识思惟分析透彻,看准了,看稳了,十拿九稳了,再行动。意识思惟分析透彻了,意根才能确认,才能表现为镇静,踏实,才能大胆的走过去。

这个问题与观行断我见的道理是一样的,断我见也是如此,意识必须思惟分析透彻,一个漏洞都不要有,让意根完完全全认可,没有疑惑,才能断我见。观行断我见,意识要想方设法思惟、观行五蕴十八界的虚妄不真实性,把意根熏染成功,让意根从内心里确认五蕴确实不是我。这时意根的底气才足,任何人说五蕴是真实的,意根都不随着那样想,不加以认同。要做到这点,需要意识自己首先要明理,要思惟清楚,还要给意根一段适应和确认的时间,让意根适应五蕴确实不是我,不是真实的。

在刚刚接触这个理论,刚刚开始思惟时,有的人心里确实感到害怕,感到六神无主,感觉没有了依靠,感到内心空虚和恐惧,这是因为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牢牢的认为五蕴就是我,就是真实的,现在意识告诉祂不是这样,意根无论如何也难承受,所以心里会害怕和难受。只有通过意识的不断熏染,时间长了,意根接受了以后,这种感受就慢慢消失了。想要意根心理准备充足,就需要意识反反复复不断的熏染,不断的强化无我的思想观念,终有一天,就能真正而彻底的断我见。

如果只是意识知道五阴身及一切法是虚妄的,可意根还不知道,不认可,那就没有什么用处,只是一种浮浅的理解,不是真正的断我见。初果至四果之间,意根要不断的认可五蕴生灭无常虚妄无我,完全认可时,意根就断尽对五蕴世间的执著性,就有能力出离生死轮回。

意根完全断尽执著,证得四果时,就像看球幕电影时一样,无论球幕上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境界,内心都若无其事,不躲不迎。意根不再指挥身体躲避什么,内心知道境界都是不真实的,都在屏幕上,不是现实的,也就不再害怕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众生的心理,有表面浮浅的作用,也有暗藏隐藏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那股隐藏着的力量,那是根深蒂固、难于转化、难以说服的,那就是意根的惯性力量。改变这股惯性力量,就显得极其重要,就能解决无量劫来的生死大问题,包括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那也就能断除无始劫以来的无明惑业苦,登上涅槃的彼岸。

意根断尽对五蕴的执著,在小乘是四果罗汉,在大乘是七地满心,进入八地时。八地菩萨的解脱证量相当于四果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初地满心相当于慧解脱的阿罗汉,但是初地菩萨不取慧解脱阿罗汉的果位,思惑烦恼不可以全部断尽。意根断尽人我执的境界,我们可以比量和想象推理知道一些,虽然没有证得。那么意根断尽法我执,我们可以比量非量的思惟一下,也能知道个大概,虽然更不能证得。这个知道和证得,可能就要相差接近两个无量劫和三个无量数劫。知道和证得之间的距离,简直不可想象。

有的人总是以知道一些事情,就自傲自满,其实那都没什么,即使真正证得了很高深的佛法,也不值得自傲自满。放眼十方世界和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来看,即使我们修到了八地菩萨的境界,仍然不算什么,智慧短浅见识少的人,才容易生起自傲自满心,慢心才深重。有头脑有智慧,见多识广的人,不容易生起慢心,因为见过或者知道有无数人比自己优异无数倍,眼界是非常开阔的。

二、解悟与证悟的区别

真正的断我见,不仅是意识明了无我之理,意根也同时证得无我,认可无我之理,意根能亲自证明无我,就不太执取自我,那么身心内外就全部放松下来,顿时得到了解脱的功德受用。如果仅仅是理论上的断我见,只是意识理解的,证据不充分,没有说服力,一点解脱的功德受用也没有,身心世界不会转变,因为意根没有亲自证得,没有亲证,就不是现量境界。

明心证得如来藏,也是意根的现量境界,意根亲自证得后知道五蕴十八界不是我,就能把自我放松,身心世界就会大转变,得到了解脱的功德受用,无比自在。否则意识的理解,就是理论,最多是一个解悟,也许根本谈不到什么解悟,与生死了不相干,不得解脱的功德受用。因为意根没有现量观察到,没有亲自证得,心里不认可,身心就不会转变。身心世界是由意根统治和执取的,由意根说了算。

在断我见和明心的时候,如果身心世界当时及以后,没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理论上的断我见和明心,意根不认可。明心一方面是意识心的觉悟,这个觉悟不是理解的,而是有理有据,证据确凿,这就是现量境界,这样意根也同时证。意根认同现量境,祂同时证得时,就知道五蕴本来是如来藏的,不是自己的,于是就把五蕴放松,不控制身体了,顿时身体就轻安舒适,心里非常清明,当时身心就发生变化,与从前不同了,定力越好,变化越大,烦恼越轻微,觉受越好,语言无法完全描述出来。

如果是单纯的意识心理解,证据不充分,猜测的成分多,想象的成分多,不是现量境,就说服不了意根,祂不知道五蕴是如来藏的,不知道五蕴不是自己的,那就还会把五蕴当作自己的而执著和控制,身体就没有什么转变,心里也没有什么转变,不会出现心灵的震动,与从前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解悟的状态。

解悟时意根还会把持着身体和觉知心,身体就不会发生变化,觉知心也不会发生变化,还会与从前一样,烦恼照样烦恼。五蕴的变化由意根控制和决定,真正的断我见和明心时,意根明理,不再控制身体,知道身体不是自己的,身体就有解脱的反应,意根也不再控制觉知心,知道不是自己的,觉知心就如释重负,出现各种殊胜境界。睡眠是由意根控制的,以后睡眠也改变了,烦恼由意根发起的,这时烦恼也轻微了,还有很多奇妙的境界,只是不能一一透露。

现量观察远远比理论更有说服力,能现量观察的人,既有禅定又有智慧,而理论未必正确,即使正确也与自己无关。现量观察,意根能证得,意根肯定,就能改变身心世界,才能得到身心解脱的功德受用。意根一旦肯定,就不需要那些无用的理论了。我们学法不仅仅要学理论,还要实际观察,现量观察,亲自证得理论的正确性,那么理论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现量境界,内心时刻与理论相应,理事无碍,以后就会事事无碍,就是大解脱。只有理论知识,不能让我们解脱,请诸位记住这一点。

三、问:断我见是意识反复深入如理作意的观行,由意识为意根举证五阴如何的虚妄,最后由意根首肯。这是一个举证、说服、再举证、再说服的循环过程。意识将观行的证据都逐渐的呈送给意根,最后由意根首肯认可。这个认可也是相应吗?断我见也是一种与意根相应否? 首肯的含义和相应有什么区别?

答:通过意识的反复深细的思惟观行,把所有的证据依据全部而逐渐的呈现给意根,证据确凿时,意根就能确认和认可。这个认可就表示意根醒悟了,与五阴无我之理相应了,证据越充分,呈现的现量境越多,意根越认可和相应,因为意根承认现量境,与非量的想象不相应,意根只要证据。当意根与无我之理相应时,就会认为:哦!原来如此。因为意根不知道自己五阴的一切法都是虚幻的,现在证据都摆在面前,不得不承认此理。从前都是意识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无我之理,可是意根不知道,因为慧浅,了别境界能力不足,不能深细思惟。

意识的分析思惟理解的内容属于解悟,这是因为定力不太好,没有深入到意根,意根不明理;如果定力好,意识的思惟就能深入,少于表面肤浅的理解,意识动得慢,就能调动意根的力量,让意根的思量性起用;那么意根自己明白了,意识肯定就明白了。定浅意识分析成分多时,意识虽然容易明白,但是呈现给意根的证据不足,意根自己的思量性也不足,意根就不明理。

意识少于分析用心,交给意根多用心,多思量,就能证悟五阴无我。意根确认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能改变自心,改变身口意行,改变业行,改变业种。这样修行是走大捷径。想要意根多用心,现量证得,就要深入禅定,意识少动,这就是参究的原理。古来禅师都是这样教导学人离心意识参禅,不要分析,不要情思意解,可是其中深深的道理他们不一定懂,不知道这是意根的功用,与意根相应,因为意根的运作属于唯识种智的范围,很多禅师并没有生起唯识种智。

所以断我见的原理也与参禅的原理是一样的,也利用意根,让意根暗自用功思量五阴无我性,意识在定中思惟深细,动得慢和深,这样就能深入意根,然后才能与无我性相应。把意根的所有功能体性作用都挖掘出来,修行就是大捷径,而且是最大的捷径,我们就能跳跃性修行,成佛就非常快速了。

四、问:断我见是意根对五蕴虚妄认可的结果;开悟明心,是意根对自己虚妄认可的结果,对否?

答:断我见证果是意根对五蕴十八界非我的认可,里面包括意根自身,证得意根自己也是生灭非我的。开悟明心时,意根不仅认可五蕴虚妄非我,不是真实的,同时也证得了如来藏,知道如来藏是真实的自己,意根自己不是真实的。意根这时是找到了真正的主人,不再认自己为主人,自己能稍微退一退,但是烦恼习气可能都还在,只是比之前轻微一些。意根知道了如来藏是真正的我,五阴身都是如来藏现起的,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以后,慢慢不再把如来藏的功能作用据为己有了,渐渐对自我的执著就轻微了,以后不仅能断我执,也能断法执,二执断尽,圆满成佛。

五、问:证果和明心时的相应,到底是个物理结果,还是化学结果?断我见,是意根对五蕴虚妄的认可,这个认可如何量度?开悟明心也与意根相关,意根一面实证自己不是真实的;另一面实证了如来藏是真实的。五蕴虚妄与意根虚妄,是个递进,一个否定,进而否定又被否定,那个真我任谁都无法否定。这样思考路线对吗?断我见,有身心的相应变化,这个身心的变化就是断我见‘相应’的量度?    

答:相应,主要是心的相应,那到底是物理还是化学结果?因为这时是相应到了识心,识心的认知改变,认为五蕴非我,如来藏真实;心又与身相通,二者紧密相连,也就间接的相应到了身;相应到了身,就有物理和化学结果。因为是意根认可五蕴非我之理,意根又能控制身心,身心转变,就涉及到了物理化学成分的转变。色身就出现轻安、舒适、睡眠少、内心喜悦、一心、无烦恼、无杂念、觉明现起、禅定增长等等一系列身心改变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一些,几个月、半年、一年,定力好的要超过一年。

如果不是意根证得无我,意根不相应,只是意识肤浅的知道一些无我之理,不深透,那就没有这些身心上的反应,没有身心的变化,或者只有一点点的些微变化,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定力很难生起。这是因为意根不相应无我之理,内心没有震动,不能让身心发生变化,不能改变身心,与从前差不多状态。很多人说自己断我见了,可是身心没有什么觉受,没有变化,禅定没有现起,觉明没有,只是一些理论。可是这些理论在哪里都能找得到,这就很奇怪了。以前我一直苦于无法检验他人是否断我见,后来观行到了意根的运作,又结合自己当时的身心觉受和状态,就逐渐总结出了真正断我见的状态,应该如何检验。

对于开悟明心,也应该有个量度,不能简单的说智慧增长就可以了,肯定应该也有身心的变化,还有如何增长,增长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明心见性比较容易检验,因为有个如来藏在哪里,在何处运行,如何运行的标的。但是每个人检验的尺度也不同,在于检验者的证量如何,本身的态度是否严谨,要求标准是否严格。如果弄不好,就把解悟当作证悟。如果检验者是解悟,那就糟糕极了,这个被检验者就太不幸了,他的智慧今后很难再增长。如果在一个有证量的要求人严格的检验者手里,这个被检验者,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智慧,提高证量,后续的修行相当快速;因为能现量观察如来藏的简单而大概的运作,这个智慧是了不得的,接近于别相智了。

如果没有断我见,而直接明心见性,里面也包含了断我见的智慧证量,也得有相当程度的觉明,否则也是解悟,不是证悟。因为没有身心觉受,意根就没有认可,身心都没有改变。如果已经断了我见,再明心,可能就没有太强烈的觉明和身心觉受了,因为几乎也经历了那个阶段,否定了五阴自己。如今接近于解悟的人可不少,禅定不足,观行不够,只能理解,也有一些智慧,可是无法现量观察如来藏的简单运行。

从越来越多的法义的观察思惟整理中,寻找到了意根更多的运行秘密,意根的运行与禅定关系很大,定越好,意根的作用越突出,越有实证,意识少于浮浅的思惟分析,证量就高。在浮躁的现世社会,主张并强调修定,是一剂修行证果的正途良方,能扭转大众修行的浮躁,更利于实证,减少口头禅的泛滥,否则佛教就要渐渐趋于灭亡,没有实质的修证了。

六、断我见证果与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处处都在开示给我们一个真理: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空的、寂静的,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有,本没有自体性,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因此说是空寂的。从另一方面说,所有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由如来藏主导,是如来藏的影子,实质是如来藏,没有一切法,因此说一切法皆悉空寂。小乘的空,大乘的空性,都在指示这个真理真相。

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观行这些法,要有较深的禅定,在各种境界中,在六根对六尘中,体会根与尘的虚幻性、不实性、不作主性、没有自体性,定慧要相结合,完全融合在一起。仔细观行,眼见色中,眼根如何的不自在,色尘如何的虚幻,如何像影子一样;耳听声时,声音这个境界,如何像梦一样,耳根怎么像幻化的一样,如何生又是如何灭的,如何起听觉作用的,观行好了,就能证得五阴空幻,寂静不生。

对于这些法的观行,初步的理解,不等于是证得。理解比较容易一些,意识心思惟一段时间就觉得理解了,但这不是证得,证得要有禅定,要有甚深思惟,要证据确凿,要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意根,意根认可才叫证果。意识理解的都属于知识,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那都不是证,必须经过深细的观行,意根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可那个理,才算证果。

那时候由于是真正证得认可五阴无我,六根虚幻,心行就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就转变。真认为自己是虚妄的时候,心里肯定要发生变化,不可能与从前一样,还是老样子。而意识理解的,没有证得,内心不知道五阴确实是无我,对自我的认知不改变,对五阴的看法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心行还是一如既往,烦恼还是原来那样重,不能断除三缚结,三恶道不能免。

这与世俗法所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是一样的,听别人所说相当于意识的理解,并没有证实,自己心里还是很虚,不敢较真。之后,眼见了,自己才真正的知道了,就会说:啊!原来如此!这时对人对事,就知道该怎样处理了。眼见相当于意根的证得,耳听相当于意识的理解,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层次。意识的理解是从他人那里听来的,意根的证得是亲眼所见,是现量知,是真实看见。理解的相当于道听途说,和实际的亲眼所见,差别很大。比如听说某个人如何如何,心里生起一种看法,有了某种印象,可是等见面一观察,原来是这样,与心里的印象不完全一致,见面时的感觉和印象更真实可信,然后自己才能对此人采取如理的态度。如实了解和观察以后,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行为造作和听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要用心熏习,熏习到内心深处,真真正正的去观行諸根如幻,五阴无我。观行的时候就是第六识的思惟分析,分析以后交给意根,意根去认可这个理的属实性,就证果。意根如果不认可意识思惟观行的理,那就没有用。要想尽快的让意根证得,就要证据确凿,尽量能达到现量观察的程度。观行的中间还有很多的程序,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法要去修,要不断的修集各种资粮和道粮,需要不断的修集福德资粮,还有戒律、忍辱、禅定、智慧,不断的圆满这些六度的条件。

第十二节  把心结打开才能得解脱

想得解脱,就要断除我见,断除意根对五蕴和三界世间的攀缘,意根如果彻底不攀缘,那必须断我执,对五蕴和三界法都不执著,四果人才能做得到。在无想定里,没有意识,可是外道却执著色身,所以色身不会灭,因为执身,把身体当作我,他就不能出离三界,因为没有断我见的缘故。意根只要对三界世间所有法一点也没有兴趣,断尽了贪爱,对五蕴十八界一点也不执取了,才能断尽我执,命终意根自己主动灭了,就入无余涅槃,解脱出离三界了。

真解脱,是心解脱,意识和意根不再执著五蕴自己,不贪财色名食睡,不贪色声香味触,这样意根就把绳索从五蕴上解开,身心束缚就没有了,生死结就打开,生死之法再也束缚不了自心,心就是解脱的。五分解脱里,最后一个是解脱知见,知见解脱了,没有邪见的束缚,正知见建立起来,邪见就消失,是智慧境界。依此知见,就能出离生死苦海,而正知见最不容易建立,因为邪染太深了。学佛修行就是不断的打开心结的过程,心结打开,才能得解脱。

 第十三节  断我见的正义

我,指意根第七识,是意根把五阴当中的色阴当作我,把受阴当作我,把想阴当作我,把行阴当作,把六识的识阴当作我,也把自己当作我,因此才有我见。六识是依他起性,辗转而生,是被意根第七识所利用的一个工具。就像整个五阴与色身当中的头和四肢的关系一样,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把五阴当中的每个部分都当作我,当然也把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我。

意识的我性微弱,远远不如意根的我性强大,比较容易断除。一般来说,意识通过熏习一下五阴无我之理,稍微作以思惟,就能明理;而意根的思惟观察力弱,再加上无始劫以来的深厚无明,严重遮障其智慧,不容易明理,意根的我见就非常难断。从古至今,真正断我见者少之又少,如凤毛麟角,即使是佛陀在世时,其证果人数的比例也不是很大的。因此说我见主要指意根的我见,断我见一定要意根亲自与意识一起参究无我之理,能现量观察到五阴确实是无我的,意根确认,这才是真正断了我见。

如果仅仅是依靠意识像复读机一样,以读诵背诵文章的形式读诵文字,不在定中深细思维观行,意根永远不能受熏不能明理,这仅仅是意识在文字的表面上肤浅的作为,最多能解悟五阴无我,很难实证。

断我见是意根的亲自证得,那么明心证悟是否也是意根亲自证得真心第八识?答案是也如此。因为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把五阴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我,也把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我,不知道祂自己什么也不是,一头依赖第八识,一头依赖五阴六识,才能成就祂所谓的的虚妄的我的功能作用,有祂自己的功能作用,才能在三界里生存。

那么要让意根断除无明,成就佛道,一方面要砍倒五阴大树,让祂没有依赖,不再认五阴为我;另一方面要树立第八识,让祂证得真实的第八识,知道一切法都是第八识所为,不是自己的功能作用。这样意根就认清了法界实相,无明一点点的破除掉,我执和法执渐渐断尽,最后彻底无我时就成为了佛世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