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佛法襍談(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綜述 更新時間: 2024-11-11 16:40:17 閲讀: 0

第二章  佛菩薩篇

一、啥叫菩薩的金剛怒目和雷霆手段?

譬如一個有潔癖的人,與豬關在一起,看見豬在自己的草窩裡大小便,這個人忍不住踹了豬一腳,這就是雷霆手段。再譬如心已潔淨的菩薩來到五濁惡世,與貪嗔癡衆生在一起,看見衆生無明深重,造作愚癡業不自覺知,又不受教化,忍不住大聲呵責,這就是金剛怒目。有人會問那這樣不是讓人說菩薩不慈悲嗎?其實慈悲不慈悲,從來都不是不由衆生下定義,菩薩爲衆生掏心掏肺,可衆生沒心沒肺,也不識心肺,佛菩薩挨衆生罵是免不了的,不挨衆生罵在五濁惡世那是不太正常的,否則哪有那些退轉菩薩道的人。

二、菩薩都應明了修行路數

菩薩對於目前所修法,下一步所修法,以及下下步所修法都是清楚明了的,其智慧可以了知一劫幾劫甚至更長時間所應修的法。菩薩既然有智慧,就要對一切法都明明白白的,所有的修行路數都清清楚楚,一步一步如何行持,心裡都要清楚。如果不清楚,就是愚癡,那還必須通過修行去除愚癡。每個菩薩都能清楚自己目前處於什麽修行層次,什麽法成就了,什麽法沒有成就,下一步需要修什麽法,如何修,都清清楚楚。如果不清楚,就是愚癡,當前所應具有的智慧而不具。

菩薩在開始修行時,臨邁腿開步走時,都清楚應該朝向哪個方向開步走,不是稀裡糊塗的隨便走的,如果隨便走,走到邪路都不知道,這樣的糊塗人不是菩薩,還沒有資格當菩薩。尤其是弘法爲人領路的菩薩,心裡更是清清楚楚要把衆生領向哪裡。

三、菩薩之義

現在學佛人從自我感覺上分爲兩類,一類人廣學多聞知識多,對於修學信心十足,並有些許慢心貢高,逢人就表白自己不僅是菩薩並且是非一般的菩薩,同參見面寒暄問候都是以某某菩薩開頭,互相贊歎一番,内心很滿足。另一類人廣學多聞不足,知識見識都不夠豐富,不知菩薩義,心性有許自卑,不敢稱菩薩名,聞有人自稱菩薩,以爲罪孽不小。

這兩類人都過錯,心性都是屬於慢,高慢和卑慢都屬愚癡。 針對第二類人,我們來說說什麽叫作菩薩,譬如說學生這個名號,正在上學和學習的人就叫作學生,包括學各種内容,範圍非常槼範,甚至都不限制年齡,八十嵗也可以叫作學生,只要在學習著;另外有學生証的人更叫作學生了,証就是証明。

同理,正在走菩薩路,修菩薩行的人,就叫作菩薩;發菩薩心自度並發願度人的人,就叫作菩薩;學習佛法菩薩法的人,就叫作菩薩;信佛信法信僧的人,就叫作菩薩;皈依三寶的人,就叫作菩薩;修行菩薩六度的人,就叫作菩薩;尤其是受了菩薩戒,有菩薩証的人,發了菩薩的誓願,有十方諸佛菩薩証明,有了菩薩戒體,就更叫作菩薩了。菩薩包括鬼神、畜生、非人、天人等等所有衆生。但不包括定性聲聞,不回心大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們,因爲他們沒有成佛成菩薩的心,沒有利樂衆生的心,只想涅槃清淨。

菩薩包括凡夫菩薩和聖賢菩薩,其階位次第如下:

(一)信位菩薩,從初信位到十信位,十個階位都是信位菩薩,都是凡夫菩薩,還沒有發心要修菩薩六度,還沒有資格和能力修菩薩六度,在培養對佛法的信心。

(二)住位菩薩,從初住位到第六住位,開始發大菩提心,發心趣向佛道,修行菩薩六度。初住位發心修行布施度,修行圓滿,初住位結束,進入二住位;二住位菩薩發心修行持戒度,修行圓滿,進入三住位;三住位菩薩發心修行忍辱度,修行圓滿進入四住位;四住位菩薩發心修行精進度,修行圓滿進入五住位;五住位菩薩發心修行禪定,禪定修行圓滿,進入六住位;六住位菩薩發心修行般若度,修行圓滿,開悟明心,進入七住位;七住位就是菩薩位永遠不退的菩薩,叫作實義菩薩,也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菩薩,不僅有菩薩名,也有菩薩的實德。

(三)行位菩薩,住位十個次第修圓滿,進入行位,屬於行位菩薩。修行有十個次第,修行圓滿進入回向位。

(四)回向位菩薩,有十個階位,修行圓滿進入初地。

(五)地位菩薩,初地菩薩在唯識相上見道,轉識成智,具有唯識種智,入如來家,成爲佛的真佛子。一直修到十地菩薩位,修行圓滿,成爲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之後,如彌勒菩薩一樣成爲後補佛,也就是妙覺菩薩。

菩薩的等級,從信位的凡夫菩薩,到賢位的住位菩薩、行位菩薩、回向位菩薩,一直在聖位的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妙覺菩薩,一共是五十二個階位次第。

每個人自己對號入座,自己是不是菩薩,是哪個階位的菩薩,應該修什麽法,正在修什麽法,有沒有菩薩的發心,有沒有菩薩的戒體,今後應該如何修行。如果你覺得自己連信位的凡夫菩薩都不是,幾乎是白丁,那麽在這裡純屬是浪費光隂。如果你連初住位菩薩的發心都沒有,不想修菩薩六度,不想修布施行,那你根本沒有一點資格求菩薩的証悟,在這裡也是浪費光隂。

四、菩薩的心行

菩薩都要修四攝法,愛語同事利樂同行,這樣才能有好的衆生緣,做什麽事都會順利,如果與衆生沒有善緣,那就當不好菩薩,度不了衆生。世俗界裡做事都講究一個好的緣分,佛法當中更講究善緣,善緣把大家連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自利利人,才能更快的完成菩薩道的修行,從而成就佛道。有意無意的給自己設置障礙,都是無智之人,自己給自己設置絆腳石,自己給自己設置圈套,最後都是自己吃虧和不如意。

有智者說話做事都會考慮後果,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名譽,不自贊毁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最起碼的做人之道,何況要做菩薩,更要有高於此的法則。菩薩的心行都應該是好事予人,壞事歸己,絕對不能顛倒行事,把好事都歸自己,壞事都歸別人,這就不是菩薩所爲了。

菩薩們之間有事,都要當面鼓對面羅,話講在當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背地裡兩舌挑撥是非。講是非者容易造下誹謗罪,後果非常不好,有事實說的對叫作有根誹謗,不是事實說錯了叫作無根誹謗,最輕的叫作說四衆過。四衆就是在家男女二衆,出家男女二衆,其中出家二衆又叫作三寶,三寶又分爲凡夫三寶和勝義三寶。說四衆過和誹謗兩種業都不輕,果報很重,希望所有菩薩都能善護口業。有事情當面說清楚,以讓對方及時改正,互相監督和扶持。

所有衆生最容易造的業就是口業: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還有挑撥是非、離間、嫉妒、誹謗,也叫作誣陷陷害。戒律裡對口業的要求非常嚴格,因爲口業最容易造,造的也最多,還不爲人所注意。所以每個人說話時都要想好了再說,不要張口就來,其它的都不管不顧。

五、佛爲什麽不去無色界講法

無色界天人沒有身體,卻有意識,有意識就有識隂,雖然有意識,卻在禪定中,不能聽聞佛法,更不能思惟佛法。如果衆生沒有身體,就不是人中的人,但卻是天界的人,是高級生命。觸、作意、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法,八個識都有,無色界天人也有意識的五遍行心所法,也有意根的五遍行心所法,還有第八識的五遍行心所法。

佛可以在無色界天給天人講法,但是色界天人聽不到,人間的人聽不到,鬼神聽不到,無色界天人那麽少,又都是外道,成天入定,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給他們講法。從另一方面來說,二禪定裡就聽不見佛法了,何況四禪以上的禪定裡,更不能聽法和思惟佛法,所以佛不到無色界天講法。佛講華嚴經和地藏經就是在欲界天和色界天講的,然後再流傳到人間。其他經典都在人間講,這樣天人可以下來聽法,鬼神和畜生也可以聽法,這樣度的衆生就多了。

六、爲什麽諸佛在類似娑婆世界剛成佛時都不願意留下講法?

等你証得了三四果,斷除了貪嗔癡煩惱,再看衆生時,就會與現在看衆生的心境截然不同,很多話你都不會去說了,因爲說也沒有用,就像大學教授看幼兒園孩子一樣,覺得實在不可教。等你成佛時,觀蕓蕓衆生,貪嗔癡煩惱一大片,太愚癡了,那時同樣會覺得甚深的佛法,講給這樣的衆生聽,那簡直不可想象,還不如對牛彈琴。跟衆生層次差不多時,根本不會覺得衆生怎麽樣,一旦脫離那個層次,跳上去往下看,那個心境你們都沒法理解,也想象不出來,所以說也沒用。諸佛菩薩聖人們是沒有知音,很孤獨的,衆生無法理解,更無法體會聖人的心境。

七、初地菩薩是否離開了欲界

大多數菩薩一般都在人間弘法利生,只是禪定各有不同。初地以上菩薩必須具足初禪以上的色界禪定,在人間與衆生在一起,少數菩薩在各天界修學和度衆生。從禪定的証量和斷除煩惱的証量來說,初地以上的菩薩,心都離開了欲界,沒有欲界的煩惱和貪著。

八、諸佛菩薩遇到災難會如何做

佛陀遇到琉璃大王領軍隊滅釋迦族人的時候是怎麽做的?這次我們學佛人遇到病毒感染災難,雖然沒有像毉護人員那樣去治病救人,殺死病毒,但是用我們佛教特有的救度衆生的方法,比如用念經念佛學法的功德回向,以此推動疫情早日結束,也對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也在一定程度上救度了衆生。這個程度到底有多大,現在不方便說,只能說這個回向起的作用不算小。那麽諸佛菩薩的功德無量,遇到天災人禍,解決衆生的災難是不是有很多的方便善巧,不用殺生與衆生結惡緣的方式,就能化解一切災難?

當衆生福德智慧不足的時候,解決災難只能想到殺生和敵對,想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福德智慧足夠,一個心念就能化解災難。所以衆生一遇到災難,自然就會想起諸佛菩薩,因爲諸佛菩薩智慧高廣,都能不費吹灰之力解決這些問題,只不過要看衆生是否有福德受用了。所以每個人還是要努力修行,修行才是硬道理,沒有修行永遠避免不了造作惡業,然後再受惡報。

九、佛陀的壽命

在某些劫裡,佛的壽命和衆生的壽命都是很長的,按劫計算。一小劫是1680萬年,佛的壽命可以示現十二小劫的時間,也可以更長,要看佛在當菩薩時的善業而定,也依衆生的業力而定。但這只是示現,佛的實際壽命都是無量壽,可以無限長,沒有時間的限制。釋迦佛這次在娑婆世界的壽命是八十年,與當時衆生百嵗的壽命相倣,這由衆生的業力決定的,釋迦佛可以在娑婆世界住世一劫以上,但是衆生無福,不可能感召這樣殊勝的果報,佛陀多住世對佛教和衆生也無益,所以佛陀隨緣示現八十嵗壽命。

    十、佛法上的智慧能離開世間法的智慧嗎?

無明,其義就是不懂,不明了,包括對一切萬法的不懂不明了。諸佛斷盡一切無明,明了出世間一切法,也明了世間一切法,沒有一個法不明了。世俗法中任意一法,去問佛陀,沒有佛陀不明了而回答不出來的。所以有世俗法不通達,不會做人做事,就是無明,其佛法也是不通達的。

諸佛諸地大菩薩,不僅通達佛法,也同時通達世俗法,在世間與衆生打交道,都明了衆生心,明了世間事,所做抉擇不違背世俗而能廣度衆生,不被衆生度。

在佛法上通達何種程度,相應的就會在世間法上通達到何種程度,佛法與世間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說離開世間法而能成就佛法的。如果能,那麽佛法就與世間法無關,而事實上佛法從來離不開世間法,與世間法緊密相連。佛法能有效的指導世間法,如果有人在佛法上的智慧很高,卻在世間法上處處碰壁,那就說明此人佛法上並不通達,沒有真正的佛法上的智慧,所謂的智慧只不過是乾慧罷了。

諸地大菩薩直至佛陀,都可以在世間做宰官大臣君主,以及轉輪聖王和各層天的天主,世間法必然通達,否則如何做君主轉輪聖王和天主?如何管理治理衆生俗界事務?如何服衆統領大衆?

智慧是相通的,佛法上的智慧不可能離開世間法的智慧而單獨存在,佛法要在世間法上踐行,世間法上踐行不通,說明佛法也沒有通,以至於不能應用於世間法上。佛法上証量都要通過在世間法上的身口意行來體現出來,身口意行沒有轉變清淨,處理事情不圓滿,說明此人道行還不行,定力福德力和智慧力都不足,所以沒有離開世間法而能顯現的佛法。

十一、念佛法門中的他勵具體是指什麽?

他勵是指外在因緣的鼓勵和激勵,可以說是佛的加持力。尤其是念佛的時候,念佛就會感應到佛,佛有感就會知道念佛人的心念和心願,對念佛人起加持功用,幫助念佛人提升道力。

佛菩薩的加持一般表現在,成熟衆生的五根和五力,五根包括信根、念根、精進根、定根和慧根,依此五根就會生出五力,衆生在五種力量的作用之下,道業不斷進步,心得清淨,就會有所收獲,有所成就。

十二、爲什麽過去的祖師大德們講法一般都不引經據典?

過去的祖師大德都是真有修爲、真有修証、真有德行之真開悟菩薩,因此講法時只講自己的智慧見地,不求甚解,也沒有隱覆,如實而說,如理而論。如果偶爾引經據典,一是爲因緣不熟、信根智慧不足者,二是法義深時用佛經作以輔助說明。

從另一方面來說,古時學人善根比較深厚,福德禪定智慧都比較好,信根足,有擇法眼,對於祖師開示有正確的抉擇力和信受力。因此祖師菩薩們講法就會放心的講自己的智慧証量所知,沒有後顧之憂。如今的衆生善根輕少,福德禪定智慧都短缺,信根不足,缺少擇法眼,很多人聽騙不聽勸,所以講法時就要多引經據典來起信。另一方面如果講法者修行時劫短,沒有真實的智慧証量,法義還沒有通達,就不得不引經據典。即使引經據典,一是衆生不能如實理解,二是講法者也沒有貫通經典,所以仍然免不了誤解誤會。這是衆生的業力所感,業重福薄,修行道路就曲折,進進退退,不知何時是了期。

十三、雌雄同體的境界

身心相倚,互相影響,如果意識出現障礙,一定是勝義根出現問題了,勝義根的問題,一是先天業種緣熟現行,業報出現了;一是後天因素使得勝義根出現障礙。跳出身外看色身,整個是一個需要不斷填加潤滑油才能工作的機器人,真的沒有什麽可值得貪愛的。一個高尚的有德行的靈魂,比色身價值高太多了,一個有智慧的靈魂比色身的價值高得無計其數。所以我們都應該追求高層次的心靈,追求心靈的智慧和解脫。

而高層次的心靈一定是轉識成智了,定慧具足,足以改變色身,讓色身具足相好莊嚴,既有男相的優點,也有女相的優點,在外貌上既有男性特征,也有女性特征,能把男相和女相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達到雌雄同體。禪定功夫可以修出雌雄同體,色身無漏,不需要依賴異性去補充和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人格獨立,自身就會越來越完美,將來可以蓮花化生。有初禪以上的禪定,就會知道初步的雌雄同體是怎麽回事,但初禪定還不夠,還需要長時間的薰修,甚至是長劫的薰修。

這是從禪定和色身角度論述的雌雄同體,最根本的雌雄同體是指精神上的心靈上的,在精神、毅力、性格、氣質、風度、人格、修養、品行等等方面,既具足男性的優點和智慧,也具足女性的優點和智慧,不需要依賴異性去彌補其心志上的不足,因爲自己本身具有雙重性,已經完美或者接近於完美,優於世人。大菩薩們一般都是雌雄同體,兩個性別的優點都具備,包括智慧和身體相貌。佛菩薩在相貌上無法分辨出是男是女,在智慧方面男女都一樣,所以稱作大丈夫。

色界天人的相貌不分男女,都有初禪以上的禪定,極樂世界和好多佛國土的人也都不分男女,沒有性別之分,色身永遠年輕,這是禪定、福德和智慧所感召的果報。沒有性別之分的時候,相處起來特別自在,沒有違和感,也沒有是非,沒有煩惱情緒,感覺舒服自在自然。而兩個性別在一起相處時,麻煩事多,浪費很多精力和心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