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5-02-05 03:20:09 阅读: 3083

第二节  观行识心断除我见

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色阴就是色身的功能作用,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六识的功能作用,合起来就是五阴,而色阴也离不开六识的作用。

一、观行六识三种受的无我

受阴就是六识的感受,包括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眼识有受,耳识有受,鼻识有受,舌识有受,身识有受,意识有受,六识都有受。比如说眼睛看一个色相,看佛像也好,看鲜花也好,不管看什么色相,眼识都有受,光线是否暗淡和刺眼,色尘看着舒服等等,意识心也有受,舒服不舒服,喜欢和不喜欢,或者是舍受。眼睛看见太阳光时,眼识就有感受,感受到太刺眼了,就要躲避,或者感受到比较温和舒适,就喜欢和贪爱,这就是眼识的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看佛像时,眼识喜欢看佛像的色彩光泽,欢喜看佛像的形态,意识心分别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会生起崇敬喜悦的感受。

苦受就是不喜欢的受,内心感到苦恼的受,乐受就是喜欢舒服的感受,不苦不乐受就是淡淡的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的受,是不在意的一种心境,是一种舍受,这就是眼看色时的受。受阴以意识心的感受为主,因为意识心了别的内容比较宽广、细腻、深邃,内涵比较丰富,所以意识心的受容易观察出来。眼见色时的感受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变异无常的,因此就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幻化的,而生灭变异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因此受阴不是我。

耳听声音的时候有受,耳识心或者觉得特别刺耳,而感到苦受,之后就想躲避;或者觉得特别柔和,就生起喜乐贪爱,这是乐受。在听声音的时候意识心也有受,觉得声音吵闹时就生起苦受,或者觉得柔和就生起乐受,或者觉得声音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生起不苦不乐受。意识心如果觉得声音内涵不雅或者带有攻击性,就生起苦受,不喜欢听;如果是赞美的语言,感兴趣的内容,柔和的音乐,就生起乐受,喜欢聆听。

意识心也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耳识心也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对于喜欢的就生起乐受,对于不喜欢的就生起苦受,或者是离于苦乐两边的舍受。有些时候听声音觉得无所谓,不觉得喜欢或不喜欢,听也行不听也行,怎么都可以,听和不听一样,这就是不苦不乐的舍受,这是耳听声音时的感受。

观行受阴虚妄时,就要观察这个感受是什么因缘聚合而来的,因缘聚合而出现的就是虚幻的。有了声音,有了耳根,有了耳识,有第八识,有意根,有种子,这些因缘聚合时才能听到声音,才能生起感受。因此识心对于声音的任何感受都是虚幻的,所有的感受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因缘所生的法就是空的,所以受阴不是我。这些感受,观到最后都是苦受,苦的就不是我,因此受阴非我。

鼻嗅香的时候鼻识心和意识心都有感受,感受苦,感受乐,感受不苦不乐。比如闻到香气的时候,觉得比较好闻,心里就生起喜心,这里有意识心的乐受,也有鼻识心的乐受。如果觉得气味难闻,就生出厌恶的苦受,这里有意识心的苦受,也有鼻识心的苦受。如果气味是中性的,既不香也不臭,心里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感觉无所谓,这就是不苦不乐的舍受。

这是鼻嗅香时的感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受,或者说是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察鼻嗅香时受阴的虚妄,就要观察这个受阴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因缘都是什么。既然鼻嗅香时的感受是在各种因缘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受阴就不是本来而有的,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是虚妄的,也就是苦的,因此受阴不是我。

舌尝味时有受,能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口腔里有食物和没有食物时都有受,没有食物时口腔里的味道通常是淡的,我们已经比较习惯了,不觉得怎样,谈不到喜欢和不喜欢,这是不苦不乐的舍受。当我们上火时,感觉口腔里有种苦味,这个苦味舌识心不喜欢,意识心也不喜欢,这就是苦受。打坐时津液流到口腔中,舌识喜欢口中津液的甜味,意识也喜欢,二者都有乐受。

在品尝某种饮食的时候,舌识与意识对于喜欢的饮食就生起乐受,对不喜欢的饮食就生起苦受,对于饮食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这是舍受。修行人不贪味尘,对于饮食常常生起的是一种舍受,不在意味尘的好坏,能吃饱就行,这是修行人的一种心态。不管味道如何,什么都无所谓,不挑剔,不挑拣,既不喜欢也不厌恶,这是修行人的舍受。这些感受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变异无常虚幻的,都是苦的,苦的非我,因此受阴非我。

身觉触时有三种受,身识与意识都有感受。比如走路,感觉累和疲乏,身体中的各种感受是舒适还是不舒适,是温暖还是不温暖,是热还是冷,是渴还是饿,身识和意识都能了知,因此就生起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修行人对一切感受都不太在意,这个身体怎么样都可以,累了也可以,冷了也可以,热了也可以,饿了也可以,渴了也可以,各种状况都可以忍受,觉得无所谓,这就是修行人的舍受心境。这些感受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都是虚幻的,都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因此受阴非我。

再有就是独头意识的受,在散位独头意识里,意识在思虑回忆时,就能生起苦受、乐受和舍受。在梦中作各种梦,也能生起各种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觉受。在定中,有些定境现前时意识心觉察到了,就生起觉受,但这个觉受多数是愉悦的舒适的轻安的乐受,四禅以上是舍受,欲界定当中也有一些苦受。这些感受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幻化不实的,是无常的空的。虽然有乐受,但乐受过去就觉得苦,所以一切受都是苦受,因此受蕴非我。

二、如何对治觉受

受阴,当你触六尘境界,对境界有了了知性,知道是甜的,知道是痛的,知道是景色,知道是气味,知道是声音,之后就会有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感受,这时受阴才出现。六识对六尘作意,之后触,之后领受领纳,之后想、了别、知,之后感受受阴,之后思,抉择决定,行阴造作。

在日常生活中,仔细检查自己的各种觉受,检查自己在贪爱着什么,对什么事情在意,对什么事情花费心思和精力。检查出来以后,就要分析这是什么心理,有什么意义,结果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对治自己的贪爱和觉受。经常这样做,就会扫除修行上的障碍,道业进步就快了。

三、观行想阴无我

想阴,想是心上生起相,了知这个相,执取这个相,进而生起名言觉观。比如看着眼前的墙壁,就知道这是墙壁,眼识和意识执取了墙壁这个相,生起了有关墙壁的语言文字和想法看法,这个就叫作想。了知、觉观等等的心理活动和功能作用,就叫作想阴。

想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想阴是六想身,在六根触六尘的时候都有想阴的现起。眼看色的时候有想,比如眼睛看到佛像就了知是佛像,取着为佛像,又生起有关佛像的语言文字。这种了知,有眼识的了知,有意识心的了知。眼见色时的想阴和了知性,是依赖各种因缘出生的,缺少一个缘就不能出生,灭了一个缘,了知性也就灭去。想阴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是虚幻的,是苦的,因此想阴非我。

听声音的时候有想,心里了知声音,执取声音的相,生起有关声音的名言,想阴就出现了。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什么内涵,是好是坏,知道声音对自己对周围有什么利害关联,这些都属于想阴的范畴。观察想阴的出生过程,就知道听声音时的想阴也是因缘所生法,是依靠某些因缘才能生起的,因缘不具足,想阴不会出现,因缘灭去,想阴也随之而灭。因此想阴是生灭变异无常的,也是虚妄的、苦的,想阴就是非我的。

鼻嗅香时有想,鼻识和意识同时了知香尘,又取了香尘的名言概念,对香尘有了觉观思惟。鼻识直接感知香臭味是否刺鼻,意识了别了香尘的内涵,知道是哪种物体散发出来的,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这个知就是执取,执取了香尘的相,执取了香味的名相。继而又有后续的觉观和思惟,生出各种想法看法和知见,这就是鼻嗅香时的想阴。这个想阴要依赖各种缘,由如来藏出生,是因缘所生法,是不实在法,生灭变异的无常法就是空的,空的就是苦,因此想阴非我。

舌尝味时的想阴,舌尝味时舌识意识知道是酸味还是甜味,是苦味还是辣味。知道以后,执取这种味尘的名相,继而有名言分别,觉观思惟,各种心行就出现了,这些都属于想。此即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空,因而想阴非我。

再一个身觉触的时候有想,对身体的各种觉受的了知,就是想。比如知道现在是饿的状态还是饱的状态,知道现在是疲乏的状态还是舒服的状态,知道了脚底走路与地接触时脚的感觉等等的想,继而名言觉观思惟,一连串的思想活动都现起。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因缘所生,因而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是虚幻的,是空的,也是苦的,因此想阴不是我。

还有就是意识心自己单独的想,比如回忆、计划、打算、妄想、思考问题、观察事理等等,这都属于意识心的想,进而生起名言觉观,安立名相。这个独头意识的想是依第八识、意根、法尘等各种因缘而生起,因此是虚妄无常变异法,是苦的、空的、无我的。

四、如何观行想蕴不真实

想本身是生灭无常的,让你一直想下去,根本做不到,让想的内容不转换,一直想一件事,也做不到。意识无论怎样想,这件事意根一旦觉得不重要,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意识就要做别的事情,就没有心思再想了。晚上想得睡不着觉,那都是意根放不下事情,促使意识思来想去,意根一旦心空放开事情,意识马上灭去,睡着了。

生灭变异的想,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来时无踪,去时无影。哪里见想是我?当思绪万千的时候,追踪思想念头,始终找不到踪迹,正当思想时,念头也空。何为念头?何为思想?念的人事在哪里?想的事理在何方?思的识心是什么?抓不住,了无所得,空空如也。生灭无常法,没办法说得清,执着又执着不了,回头再找,毫无踪迹。

昨夜枯枝风雨袭,今朝雾露斜阳照;前世念念故人情,今生相忘成陌路。有何可想?

五、行阴的观行

行阴,行是指六识身口意的种种运转施为活动,六识造作的各种功能作用。其实也包括第七识的运行活动,因为第七识本身的运行活动也能遮蔽自心,阴盖第八识的功能作用。行就是在运行、运转、运动,凡是动的,在造作中的,在起各种作用的,在变化的,都属于行阴所摄。

身行指身体内外的一系列活动,身体外表的活动他人能发现,内在的活动他人不容易发现。外表的活动包括行住坐卧、迎来送往、屈伸俯仰等等肢体的运转施为活动;内在的活动包括呼吸,血液循环,心脏脉搏的跳动,细胞的新陈代谢等等。口行包括语言、声音、文字的表达,内心的各种觉观等等,包括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语言音声,有贪嗔痴性和无贪嗔痴性的语言音声。意行就是意识内心的各种思想活动,包括有意义的思考活动和无意义的杂思乱想等,包括有贪嗔痴性和无贪嗔痴性的心理活动和心所法。

行阴具体表现为六识的思心所的运行,生起的思量和抉择活动。六识所有心所法的运行都属于行阴,眼见色的时候,眼识种子一个一个输送出来以后,眼识的心所法就开始运行。一个心所法一个心所法轮流运行,眼识就有了别分别活动,这属于眼识的行。

耳识的行,听声音时,耳识种子一个一个的生出来,心所法不断地运行,作意以后,又触,又受,又想,又思,生起各种思量和抉择,耳识就能不断地进行了别分别的活动。鼻嗅香时,鼻识也有行阴,鼻识一个识种一个识种输送出来,鼻识一直在进行了别活动,心所法不断的运行。舌识的行阴,品尝味道的时候,舌识一个识种子一个识种子的生出来,舌识的心所法一直在不断运行,生起思量和抉择,不断进行了别味尘的活动。

身识的行阴包括识种子的输出,心所法的运行,身识一直在了别各种触尘,生起思量和抉择。意识心的行阴,包括识种子的输出,心所法的运行,意识本身不断进行的了别识别活动。构成这些活动的是识种子的运行,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都是生灭虚妄的,都非我。

六、观行识阴的虚妄

识阴就是六个识的识别性、了别性,比如眼识见色的功能,就是眼识对色尘的了别、分别作用,就是眼识的识阴。六识对六尘万法的分别功能作用,了知六尘的功能作用,叫作识阴,分别六尘的整个过程就是识阴的运行过程。

产生六识分别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六根的存在,而且六根要正常,没有损伤和异常;第二,必须有内六尘的存在;第三,意根必须作意于六尘,想了知六尘。这时六根与六尘相触,第八识就出生六识,六识出生的同时,五遍行心所法就在这六尘上开始运行。

实际上,六识在刚要出生之时的种子位,就已经作意于六尘境界了,然后六识才生出来触六尘,最后思心所就能确定六尘境界,生起决定心。当生起最后的决定之后,六识对当下六尘境界的了别就结束,注意力就转移到其它六尘境界上,继续进行分别了别活动。如果六识同时了别多个目标,注意力分散,六识不能专注,定力就不会出现。这样六识的了别慧不足,了别性弱,了知的不清楚,就容易出错。除非是定力强,训练有素的人可以一心多用,一心多能,因此训练六识的专注力就能产生智慧。

六识及第七识,都是第八识输送的识种子所生出来的,这些识种子一个一个输送出来,就形成六七识心,六七识心形成的同时就开始运作,起了别分别的作用,能了知一切境界。识心也是识种子刹那刹那生灭所生出的识,就像水流,一滴水一滴水形成了水流。水流比如是识流六七识,一滴水一滴水比如是识种子,也可以把识种子比喻成电子,电子无形无相,我们看不见,但电闸一打开,电子就一个一个输送出来,前后排序出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一通过灯泡,灯就发亮,电子的功能作用就显现出来。

这些识种子由第八识一个一个输送出来就形成了识流,六识就出现了,就有了分别六尘的功能作用。识种子一个生了灭去,回到第八识中,下一个又生了灭去又回到第八识中,连续不断的生灭形成了六识,心所法配合着就有了了别性。六识的了别实质是断续的了别,只因流转的太快,我们发现不了其中的断灭现象。

就像电子,一个电子生了灭去,又一个电子生了灭去,这样连续不断就形成了电流。电流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连续的,实际上是断续的,只是生灭的太快,我们发现不了其中的断灭现象。但是电流变弱的现象还是能发现的,当电子的输出有点缓慢时,电子的数量就减少了一些,电流就发生了变化。

水流也如是,水滴输出来的数量少了或是水流分流,或输送的速度变慢,水流就减弱,流速就减慢。同理,如果六识对不同的六尘境界都要作意都要触,识的分别性就减弱,就像水被分流,水流的势力就减弱一样。识种子分流以后,识别的势力就减弱,了别性就弱,智慧就劣。我们修行禅定,就是要让六识专注于一个境界,作意于一处,只触一处,这样识不分流,势力就强大,分别性就强,智慧就高。

我们要观行六识的虚妄,继而断除识心的我见,就要思惟识心的虚妄性、无常性和识种的刹那生灭性。要观行识心的虚妄无常,就要观六识心的无常。识种子形成的识,就像是水滴形成的水流,水滴快速地不断流出,循环流注,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水流,如果认为有真实的水流存在,就是一种错觉,就被水流的假相给蒙骗了。识种子一个一个快速地流注出来形成了识,认为有连续不断的识心分别,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觉,深思此理,就能断除识心为我的邪见。

观行识心的刹那刹那生灭性,形成了好像连续不断的分别了别的作用,识心的这种分别了别的作用是不是虚妄的呢?当然都是幻化不实的,没有真实的分别性。识心以及识心的分别功能作用,说断灭就断灭,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是虚妄的,是有因缘的。有因有缘,识就出生,因缘灭去,识种就不再出生,识就消失,因此六识不是真实的我。

第八识如果不流注识种子,六识就没有了别作用,就会出现有眼不见色,有耳不听声的现象,一切法都不能了别了。我们平时可以在六根触六尘处,在六识了别六尘处作观行,观行这个能了知一切法的识心的虚妄性、生灭性、无常性、无我性。这样就把识心是我、是真实、是永恒存在的邪知邪见断除了,这样就断了识心的我见。从而就知道识心非我,识心的功能作用也非我,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我们能感受一切事物的心,了别一切事物的识心,包括这个识心所造的身口意行都是虚妄的,无常的,空的,都是无我的。

七、识心为什么无常

第一,识心是念念迁流不住,刹那刹那生灭的,由识的种子形成。比如电流是由一个电子一个电子相续不断的生灭流转,形成了一种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就是电流,有产生光和发光的功能作用。识心也是如此,一个种子一个种子流出来,就形成了识心流,第一个种子流出来灭掉,第二个种子在同一个位置流出来又灭掉,第三个种子流出来再灭掉,这样形成了识流,就有识的分别性。第一个识种子出来,触六尘,不能分别清楚;第二个识种子出来接着分别,还不能分别清楚,第三个种子出来,稍微能分别清楚,种子流出来越多,就分别的越清楚。

这些种子存在第八识中,由第八识输送出来。眼见色时,刚开始看不太清楚,看一会才能看明白,六识的分别都是如此。佛说一弹指顷有八万一千个生灭种子流注出来,一个生了灭去,又一个接着生了灭去,这样连续不断就形成一种种子流,识心才能分别一切法。所以说识心是刹那生灭的,是无常的,无常的就不是我。

第二,识心在五种情况下能够灭掉:睡着无梦时,昏迷时,死亡时,入无想定时,入灭尽定时,在这五种情况下没有见闻觉知性,没有识心的分别。既然识心是能灭的,就是无常的、变异的,是苦的,因此不是我。

第三,识心是从无到有,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当六根触六尘时,是第八识产生了六识然后分别六尘。既然识心是被出生的,不是本来而有的,那就是虚妄的、无常的、苦的、变异的、不是我,没有我性。

第四,众生的识心总是变化不定,刚才还是很喜欢的东西一会儿就厌恶了,刚才还认为很得意的想法一会儿就改变了,刚才订好的计划一会儿就取消了。心念总是变化不停,想法总是不断地改变。一个妄想生了又灭,后念否定前念,说出去的诺言很难实现,喜怒哀乐无常,计划打算常变。自己都抓不住自己的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究竟要怎样,别人就更摸不清他的心思了。这个心越观察越觉得无常不可靠,因此识心不真实,不是真实可靠、可依赖的我。这样识心虚妄的观行就完成了,意根再三昧中认可这个理,就算断了识心为我的邪见。

八、识阴的观行

观行五阴受想行识中的识阴,要观行识种子生成七个识的功能作用,以六个识的功能作用为主。受想行识的识种子输出来以后形成了六识,然后才有六个识的种种功能作用。六识生出来以后,就有了受觉,然后有识觉的分别作用,又有行觉,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所有功能作用,具体都有哪些功能作用自己要一一仔细的观察清楚,不要错过一个。要知道识种子生出来以后,识心就有这些作用,这个很重要,观察清楚,大小乘都能证悟。

识阴当中主要观察受的虚妄性,五阴还是以受阴为主,众生都把自己的觉受当成真实,以觉受为中心而展开五阴身口意活动。观察这个受觉如何是不真实的、生灭的、空的、苦的、不是我的。然后再往下观察想阴和行阴,想阴就是执取、取相,心上取相,了别分别,或者是种种的思想思惟。行阴,有识就有行,因为识必然要运行,识运行了以后才有受、想,才有分别的功能作用,把识种子形成识这个内容观察清楚了,大小乘法都在这上证,将来证悟的智慧会非常深,开悟一下子就悟到唯识上了,这个悟就比禅宗的悟要深透得多,悟到识上了,智慧就非常深,将来就能很快具备唯识种智。

九、凡是生灭变异的都不可能是我

识种子生出来,才有五阴的功能作用,没有生出来就没有五阴的功能作用,那么这个五阴的一切功能作用是真实的吗?是我吗?我是这样被限定死了,被主宰的吗?我是生生灭灭不定的吗?这样不可把捉的五阴功能作用,能是真实的我吗?吃饭才能活着,不吃饭就会饿死的五阴,能是我吗?有空气才能维持生命活动,没有空气生命就会停止活动的五阴能是我吗?补充气血就能行走坐卧,没有气血就僵硬如柴的五阴,被各种因缘条件限定得死死的五阴能是我吗?这样不自在不自主的五阴身有何可贪爱宝爱的呢?

色身里四大种子刹那刹那都在生灭变异,身体里的细胞刹那都在更新代谢,在短时间内细胞组织就更新完毕,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全部更新换代,不再是先前的血液了。内脏器官在一段时间内也会全部更新,乃至于全身的组织器官以及肌肉筋腱组织等等也要全部更新变异,最后身体里的骨骼也要全部更新,整个身体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部改变,不再是从前的身体。所以我们的相貌总是在改变,到一定年龄阶段,其外貌与年轻时大相径庭,甚至看不出有相同之处。所有人都与孩童时完全不同,其中经过重大病患的人,其外貌与健康都可能要完全不同,看不出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身体怎么能是自己,怎么能是他人?

那么仔细思维观行时,有智慧之人,不会认这样的身体为真实为自己,不会再固执的认为这就是我,而执著不已贪爱不已。很多人明明都知道,这样的身体根本把捉不定,根本控制不了,那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我们能稍微把捉得了,能存入种子后世仍然能得到受用的精神领域,尽量提高自己的般若智慧呢?

十、阿赖耶识不属于识阴

佛在《杂阿含经》中说,五阴十八界叫作众生,这个众生是苦空无常的,不是真实的我。证得四圣谛理证得五阴苦空无常无我就断我见,得一分解脱的功德受用。要证得无我,只有把这五阴的功德作用再甚深禅定中否定了,不把这个五阴作用当成真实的,不当作是我和我的,就断我见,三恶道业就同时消灭了。

阿含经里所说的识阴,就是六个识的功能作用,是生灭变异的,不是指阿赖耶识。识阴的阴即是指遮障作用,遮障七识心,只认六识的功德而不知都是阿赖耶识的功德作用。而阿赖耶识不遮障自心,所以不归于识阴。因外道们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自性清净心,而把识阴当作真实的我,不承认有真实的法身佛如来藏阿赖耶识,所以就不能免除生死轮回苦。

识阴本身有识别的功能,识阴的受想行识功能也叫四阴,四阴加上色阴叫五阴。色阴,即是色身从母胎一直到老死这个阶段的身体;受阴就是能感受六尘境界苦乐忧喜舍的受,遮障着七识心认识真相;想阴就是了别、取相、执取,在心上取相作了别,例如名字、概念等分别,然后心生取着,这就是想阴,遮障着七识心认识实相;行阴,行就是动的意思,不断的生灭变异流转造作就是动,就是行,也遮障着七识心认识真理。

总而言之,识阴是六识的功能作用,六识是生灭的,识阴一定是生灭的。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祂不属于识阴,虽然祂也叫识,但祂的识别性和六识的识别性是完全不同的,二者不能混淆。

十一、以受为我的表现

在各种我见当中,以受阴为我的人是最多的,很多人注重受阴,为了觉受而造业,为了面子活受罪,就是为了识心的觉受而让色身受苦。历史上为了留名而死的大有人在,叫作名垂千古,为了义气而死,为了面子而死,为了虚荣而死,为了名誉而死,为了……而死,都是我见深重的人。这些人都以识心为我,执著识心比执著色身还要严重。我执断尽的时候,对识心觉受的执著性才能断尽,但是习气偶尔还会现起。

因为众生以受阴为我,执著受阴,为了内心的感受,生起贪爱和嗔恚,而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不以受阴为我,不执著受阴,不贪着适意的感受,不厌逆不适的感受,就不会生起贪爱和嗔恚,也就不会造下恶业而不自知。娑婆世界众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贪欲嗔恚愚痴,欲界人间最普遍的烦恼就是贪欲。尽管修学了佛法,懂得一些因果,知道贪欲是沉沦生死的祸根,可是因为业障深重,还是无法降伏贪欲,不管在家还是出家,一切烦恼的降伏都是太难太难。因为在无量劫的生死熏染中,习气根深蒂固,很难撼动。

十二、定中的意识心也是生灭法

佛法中最基础的小乘佛法,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之理,观察五阴之苦患,明五阴苦之集谛,知五阴苦之灭谛,修灭五阴苦之道谛。然后一一观行五阴的苦空无常无我性,内心深处真认可了,才能断我见证初果,三恶道的业从此消灭。依照佛的教理用智慧作观行,其中也不离戒律的修行,不离禅定的修行以及福德因缘。

观行时主要是识阴的虚妄不容易观行,尤其是意识心太深细,也很广泛,若能把意识心的功能作用都观行到,然后一一都否定掉,证得这些识心作用的虚妄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对六识心的体性作深细的了知,然后把识心的所有作用处在禅定中都观行到,就能有把握把我见断彻底。

意识心的境界很广泛,一般修行人容易知道散乱和起烦恼的意识是生灭虚妄的,往往不知道意识入定后变得深细和清净,不起妄想,没有念头时,仍然是生灭虚妄的意识,不是真实的我。此是意识定境,非是不变的真心境界。既然是境界,境界就是法尘境,法尘境是意识心所分别的对象,知道自己进入定境了,这个知定境的是意识心,是生灭法,不是我,不是真实的。因为出定以后就没有定境,念头又产生出来,这样有变化有生灭的法,就是虚妄法,不是真实的不变异法。

六祖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真心永远在定中,没有出定也没有入定,没有增减变化。佛在《楞严经》中也说过:内守悠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佛说的就是这种入定的情况,祂老人家早已料到后世众生难以识别真假,尤其是末法时期,众生福薄,邪见炽盛,不能认清和辨别真伪,世尊特在楞严经中专门提示,以警示后人。只有认清定中的意识境界也是虚妄,我见才能断尽。如果认为定中的意识为不生不灭真心,大小乘的果位都不能证得,仍然是执生灭的识心为我的凡夫。

十三、意识生灭变异的运行没有自主性

问:意识了别法尘后会灭去吗?白天法尘不断变化,起起灭灭,意识没有睡眠的情况下,是否只是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依法尘不断转换,只有睡眠无梦时才灭去?

答:意识了别一个法尘,运行完这个内容,就会在这个法尘上消失,随着意根的指挥,会在另外一个、二个法尘上出生和了别运行,然后再灭去,在另外之处再生起。意识就是这样随着意根的攀缘,不断的生生灭灭,没有一丝自主性。所以意识太虚妄不实了,根本不是我和我所,不能再认这样的意识为我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