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4-10-03 04:03:48 阅读: 3833

第七章 断我见与意根的关系

第一节  意根的我见

意根因有我见,致使五阴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认贼作父,妄受生死流转苦。认贼作父,是意根认,哪个是贼呢?六识的功能作用是贼,哪个是父呢?我和我所是父。六识的生灭无常变异性,意根没有搞明白,就把六识的功能当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从而执著不舍,贪执不已。怎么办呢?首先承认身中有个不生不灭的真心,然后观察六识五蕴的苦空无常无我性,生灭变异性,不可得性,再观察六根六尘的生灭无常无我性,才能灭除贼人,心中无贼了,再断除对贼人的执著贪爱,就得解脱了。

 第二节  阿含经中所说的我见

把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是我自己的功能作用,就是我见。执六识的见为我自己的见,就是我见。把六识在六个窗口获得的信息当作是我了别出来的,就是我见。把六识在六入处的受,当作是我自己的受,就是我见。把六识对六尘的思想观念当作是我自己的,就是我见。把六识的身口意行造作当作是我自己造作的,就是我见。这个我是谁?只有意根。

佛在阿含经里讲的我见,就是意根的见,断我见就是让意根断我见。那么佛在阿含经里说没说意根呢?当然处处都指意根。

意根的我见实质就是法我见,把一切法都当作是我和我所,不知道都是第八识的。其中有意根的五蕴我见,就是把五蕴当作我和我所。

意根有我执和法我执,对应的就有我见和法我见。实际上法我见包括了五蕴我见,意根只有法我见,把一切法都当作是我和我所。那么意根法我执就包括了我执,意根只有法我执,执著一切法都是我和我所,法我见法我执断尽,无明就断尽,就成佛。修行无非是这点事,却折腾了三大阿僧祇劫,如果能下狠心,该断除的一个不留,该斩断的一个不留,那就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了,苦受就少很多很多了。

意根有我见,是因为自心的无明,学佛修行就是要破除意根的这些无明,让祂知道一切法都不是我的,都是第八识的,包括五蕴十八界,这样意根就会慢慢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无明断尽,成就佛道。

众生的无明,全部是意根的无明,六识的无明由意根的无明而起,受意根的无明所熏染出来的。意根没有无明了,就没有我见和我执,也没有法我见和法我执了。整个一个小我妄我,是意根,对应着一个大我真我第八识,二者和合起来,变现出世间一切法,一个是任性的有我性的,一个是随顺无我性的。修行就是修意根,无余可修,一切法都是为祂服务的。

明白此理,就会明白世间一切法的来龙去脉,明白修行佛道为何而修,如何而修。心里就会清亮亮的,无遮障。

如果谁有勇猛心,可以组成敢死队,互相监督合作,把一切我死去。要我何用?生死的根,有我就不能得大自在,不能得大解脱。佛法整个修证过程也就是看破放下的过程,看破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放下更难更难了,全部放下,就成佛。

第三节  我与我所都属于我见

我见难断,因为根深蒂固,我所见也非常难断,因为根深蒂固。意根把五蕴一部分功能作用当作我,就把另一部分功能作用当作我所,根深蒂固的执为我和我所有的,习惯性的认知很难转变。要想断除意根这种不如理的知见,需要长期性的观行,不断反观自己对五蕴的各种观点看法,定中如理思惟。

我与我所是非一的,不同的有别的就是异。比如说认为受蕴是我,那么色蕴就是我的我所有的,我与我所就是异,好像断了色蕴是我的我见,但是把色蕴当作我所的知见也是邪见,根深蒂固,我与我所见同样是我见,都很难断,都要断除。断我见之后,知见扭正,就会认为我与我所不异,受蕴不是我,色蕴也不是我所,二者都不是我。

断我见之前,把受蕴当作我,把色蕴当作我所,认为受蕴在色蕴中,色蕴在受蕴中,二者互相存在,周遍其体。断我见之后,知见扭正,认为受蕴非我,色蕴非我所,受蕴不在色蕴中,色蕴也不在受蕴中,二者不互相存在其中,色受想行识五蕴非我故。

这个问题难思议,需要在禅定中,把问题悬在脑海中,悬在意根中,有一天就会开窍,通达其义。这个结解开,断我见的障碍就会排除,观行阻力就小了。

第四节  我见和我所见都要断除

观行断我见,既不把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作我,也不能当作我所,不能说色蕴不是我,却是我所能拥有和使用的,不能说受想行识蕴不是我,却是我所能拥有和使用的。色受想行识就是我,这是错误的看法和知见,我能拥有色受想行识也同样是错误的看法和知见,这些知见都要灭除,从心里挖掘出去。

有个我所,就有我,就是没有断除我见。是谁把色受想行识的功用当作我所有的呢?当然是意根,是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在使用利用这些功用,认为自己有这些功用,因为有这些功用,就生起我慢和我执,生死烦恼不断绝。

当意根想要有这些功用时,第八识就会毫不吝啬的为意根出生色身和六识,现起这些功用,意根就把这些功用当作是我是我所,不知道都是第八识的,于是生死流转不休。要想摆脱生死流转的苦恼,一定要让意根断除这些想法和知见,不再让意根认为这些功用都是我和我的,这样意根就无我了,渐渐的不再想利用这些功用造作烦恼业,渐渐的就会减轻对这些功用的执著和贪着,生死业就消除了。

无始劫以来意根一直执着五蕴十八界,为什么执著?因为意根认为这些法就是我,就是我所有的,因此才有执著。如果意根不认为这些法是我和我所有的,就不会再执著了,因为知道执著没有用,贪着没有用,是空的苦的幻化不实的,抓不住,证得这个理,就会逐渐放松执著,就会越来越自在和解脱了。初果证得五蕴无我,就得法眼净,心眼就开始清净了,见清净,行就清净,烦恼断尽时,行是最清净的。

第五节  观行一定要深入到意根

一、修行一定要深入到意根

学佛修行,意根还没有受熏时,身心世界就不会转变,也就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因为身心世界是由意根作主,由意根调控,意根证得无我,就会放松对身心的控制,身心就转变,轻松无碍了。这是学佛修行的一个大秘密,大家多体会。学佛一定不要停留于口头禅,一定要深入到意根的内心世界,要真真正正的改变自己,从根挖出贪嗔痴烦恼,自己才能彻底转变,从而快速成就。

很多人学的法可能很多,学佛时间也很长,但是是否得到真实受用了?内心世界是不是有所转变,对于自我的觉受和执著是不是有所松动了?自己常常要回光返照,才能不断的进步。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回光返照,就要找个人监督,时不时的敲打一下自己,让自己觉悟,这样修行也能快一些。

很多人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内心,更不希望别人来敲打自己,这是因为意根太执著自我,太护着自我,我执根深蒂固,学佛就不得力。修行就是要不断的与自己较劲,才能改变自己,道业才能不断的增进,如果向外与别人较劲就大错特错了。

二、观行五蕴虚妄断我见,只在意识心上认为五蕴非我还不行,还需要意根认可才行。要想让意根认可,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说服祂,不是说意识认为无我,就是已经无我了,意根还不清楚,还认为是我,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源,必须断除这个根源,才是真正的断我见。

而意识在接触佛法之后,知道了无我之理,意根还不能很快就随着也认为无我,因为意根不仅智慧比较弱,没有比量和非量的了别,只能承认现实和事实,也比较固执己见,固有的习气很重,知见不容易扭转,所以意识必须找出充分的证据来说服引导意根。意根的攀缘范围非常广泛,根本没有定力,因此慧力劣弱,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非常差,意识必须要把各种道理都分析思惟透彻了,道理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意根才能容易理解。意识要把祂当作是一个幼稚而顽固的孩子,要耐心细致对祂讲事实摆道理,摆出各种证据,千方百计说服祂,祂才能被说服,从而明了真理,改变自己的知见,那就真正彻底的断除我见了。

要如何说服意根呢?这就要求意识非常细心的思惟:五蕴究竟是如何虚妄的,究竟是如何生灭的,究竟是如何无常的,究竟是如何变异的。究竟两个字里面就包涵了摆事实讲道理,要拿事实说话,意根只承认事实。要想拿出事实,意识必须深入细致的思惟,一个道理一个道理分析得清楚又明白,意根就懂得这个道理。意识在思惟分析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说服意根的过程。因为意识思惟的整个过程的细节全都传递给了意根,祂都要了解,意识的每个思绪,思惟的任何一个法义,所有的心念都能熏染意根,因此思惟的内容意根都能了知到,所以意识思惟的过程就是说服意根的过程,也是熏习意根的过程。

意识要如何具体思惟呢?先思惟色身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为什么是无常的、虚妄的、空的、苦的、不是我,五根是如何出生的,又是如何灭的,如何变异的,意识都得要仔细思惟。思惟的过程和细节意根全部都了知,祂了知以后就能慢慢认可:确实是这样,是这个道理。

如果意识不仔细思惟,意识心认为五根就是生灭虚妄的,不用再多想了,就是这个理,可是这样太粗略的说是没有用的,意根不懂这个道理,就不能从意根内心深处来否定五阴,意根是不认可无我的。要想说服意根,扭转意根的邪见,意识就得要拿出有说服力的依据来说话,那么就要细细地观行思惟,深深地观行思惟,把所有理论依据拿给祂。意识必须思惟色身如何不是我,五根如何不是我,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要思惟清楚透彻,最后才能说服意根,祂才认为确实是如此,祂才按了确认键,这事就算定局了。

五根观行完了之后,接着观行意根本身的生灭虚妄,无常非我性。观行当中要思惟,意根究竟为什么不是我,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要思惟清楚透彻明白,让意根明白:原来我也不是真实的,然后按个确认键结束。

下一步再观行六尘的无我性,思惟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尘究竟为什么是生灭的、无常的、变异的、苦的、空的;六尘是如何出生的,又是如何灭去的,究竟为什么不是我,越深入越细致越好。最后要让意根认可,确实如此,六尘并非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意根从此对六尘不再看重,不再当作真实法。

再接着观行六识。要观行思惟六识出生的处所和根源,思惟六识都是什么时候生又是什么时候灭,如何是无常的,如何是变异的,如何是苦的,如何是空的,如何是无我的。最后,意根不得不承认,六识如此的快速生灭变化,确实把捉不定,根本不可能是我,于是不再把六识当作是我,也不再当作是我所有的。

接下来要观行五蕴的无我性。五蕴比较复杂一些,各个功能体性心里都要清楚,都要作深入细致的了别。五蕴的概念弄清楚之后,就要对每个蕴一一观行思惟。色蕴就是身根五根,以上已经思惟过了,这里要增加一些内容,要思惟身根五根的功能作用是如何生灭无常变异,如何是苦的空的,如何是无我的。

三、世尊在《杂阿含经》中教导弟子们,观行色蕴非我时,也要观行过去的色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现在的色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未来的色蕴也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乃至于好的色蕴、坏的色蕴、粗的色蕴、细的色蕴以及内色、外色都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样才能把色蕴全面观行得仔细,才能彻底断除色蕴为我的邪见。

不异我的意思是:从大乘法上来说,色蕴不异于第八识真实的我,色蕴由第八识所出生,完全来自于第八识,与第八识是非一非异的关系。不是离开第八识而单独有个色蕴,不是离开第八识而单独有色蕴的功能作用,因此色蕴不异我。从小乘法上来说,色蕴虽然不是我,但也不是异于我的我所,不归意根所拥有。

不相在的意思是:从小乘法上来说,色蕴的我与受想行识蕴的我所,不互相存在,色蕴不在受想行识蕴里,受想行识蕴也不在色蕴里。

从大乘法上来说,色蕴不在第八识里,第八识也不在色蕴里。因为第八识无形无相,是空的,也没有个里外之说,第八识是无色法的空性心体,因此祂不能装载色蕴。而第八识也不在色蕴里,第一是因为第八识无形无相,不可能在色蕴的里外和中间,第二是因为色藴和第八识不是同类的法。也就是说二者不能互相包含在一起,不能重叠在一起,不能碰触在一起,但是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如果第八识是在色蕴里,割开色蕴应该能找到第八识,应该能看到第八识从色蕴里出来,可是却找不到,也看不到第八识出来。因此色蕴与第八识不是互相存在的,但却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理可证,五蕴十八界都是与第八识不异而不相在。

观行完色蕴之后,要观行受蕴究竟是如何生灭无常变异的,究竟如何是苦和空的,为什么不是我,究竟如何是虚妄的、假的、空的;受蕴是如何生灭变异的,为什么生灭变异的就是苦的,为什么苦的就不是我。意识要有这样一系列的思惟过程才能说服意根,熏染意根,才能扭转意根根深蒂固的我见。

意识如果没有思惟过程,根本就说服不了意根,意根既无知又固执,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把所有的现量拿给祂,祂才肯承认事实。因为祂自己不能作深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必须依靠意识提供证据。如果没有道理给祂,硬要祂承认某个理,从而改变祂自己,那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对祂摆事实讲道理才行。

受蕴观行完了,再来观行想蕴。思惟什么叫想蕴,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功能作用,想蕴的行相是什么,特征是什么。明了之后,再深细思惟想蕴是如何生灭变异的,究竟如何是无常的,如何是空的,如何是苦的,苦空无常的想蕴究竟为什么不是我。这样一系列的深入思惟整理,不仅意识心自己明了,亲自证得想蕴非我不异我,也让意根现前思量抉择到:想蕴,真的就是生灭变异无常无我的。这样的抉择就非常有力度,内心深处就能认同此理,对想蕴的执取心就放松了。

接下来再观行最后一个行蕴。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思惟什么是行蕴,行蕴包含哪些内容,其行相特征是什么?明了之后就要深细思惟:行蕴是如何出生,如何集起,如何灭去,如何生灭变异,如何不自在的;行蕴如何是空的,如何是苦的,为什么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

反反复复观察,多方求证,推导出一系列的事实,让这些道理成为一种非常明确的事实,意识自己不得不承认,行蕴确实是无常无我,这是口服;再者,意根也不得不认可行蕴苦空无常非我,这是心服。口服心服以后,七识的心行才能发生根本转变,从此就能天下太平。

五蕴要这样一蕴一蕴的观行思惟,十八界也要这样,一个界又一个界都思惟观行透彻。要想思惟透彻,就要有一定的定力,缺少定力就做不到。在定中思惟又深又细,慢慢地,细细地,就能深入到意根,越深越细越慢,意根就越容易理解,而且祂也参与深细的思量才能有所触动,有真切的认知才能改变自己的知见,心行上就有个较大的转变。

意根有比较微弱的了别慧,意识思惟得深细了,祂就能依之真正明了五蕴是无我的,从而知道了无我的真实义。意根原来就不这样认为,因为祂不知道这些道理,这就需要意识心多为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比如教育孩子时,如果不给孩子讲道理,只管强迫和动粗,他表面上虽然不得不服从,但内心深处不懂,祂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可,从而改正其行为,下次还要犯错。因此说服教育讲道理是必须要做的,理讲的越透彻明白,他越能接受和顺从,对待意根也是如此。 

四、观行五蕴的虚妄无我性,要把五蕴尽量都分开来一一观行,把十八界也尽量分开来一一观行。在我们一切活动的当下,不是只有一个蕴在起用,不是只有一个界在起用;也不是某个蕴跳转式的从一蕴转到另一蕴上起用,不是某一界转移到另一个界轮流起用,多数情况下是五蕴都同时现起,同时起用,十八界也是同时现起,同时起用。

比如我们坐在这里聊天,眼睛可以看见窗外的景色,可以看见前方墙壁,耳朵可以同时听见声音,鼻子可以嗅到花香,六根同时起用,六识同时分别,六尘同时出现,十八界都同时起用。而五蕴呢,色蕴上的身体在造作,受蕴上的六识在不断地感受,想蕴上的六识在不断执取和了知,行蕴上的六识身口意行在不断现起。

这样就可以观行到每一根每一尘每一识都是如何现起的,依着什么缘而现起,现起之后做了什么,十八界是如何配合统一起来的,最后又如何散去;然后再观行下一法又是如何生起,如何灭去。之后再观行每一蕴都是如何现起,依什么缘而出生,又是如何产生变化,又是如何慢慢消失;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法中,再观察每一蕴是如何出生和灭去的。

一定要慢慢深细的思惟观行,观行一段时间以后,心念就变得深细,杂念极少,意念就集中,呼吸深沉,心跳就减缓下来,气血畅通,身心安详,周围一切的杂乱就感知不到了。只有深思的法在内心里久久盘旋着,思惟动得很慢很深很细,这时才能够深入到意根,意根就跟着深细思量。即使短时间内意根没有通透,然而祂已经有了抉择心,想把意识思惟的内容弄清楚,祂对其它无关的世俗法不再攀缘或少于攀缘,就开始惦念着要完成观行内容。这样意识的定慧就增强,观行就能一点点深入下去,有朝一日,意识和意根就能完全理解和认可。

五、在五蕴活动的当下,尽量把各蕴功能体性都分开观察,才容易分析观察透彻。比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聊天的时候,有色蕴在活动在运行;有受蕴也在运行,在六根上的感受可能都有;还有想蕴也在运行,六识在六尘上的执取和了知性可能都存在着;六根六识的造作可能都存在着,身体当中的行和心识的行也一直都存在着,五蕴都在活动运转,六识的识蕴也在不断的起分别作用。这样把各个蕴分开后,就要具体观行各个蕴是如何生起、变化和灭去的,细心体会其生灭变异性。

又比如当我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件事的时候,要观行一下,这时都有哪个蕴在参与,哪个界在参与,要分清楚。每个界都是什么,是如何显现的,每个蕴都在如何运行的。在回忆的时候,观察色身的运行,观察意识心的运行,除了眼识,其他的识心可能都在感知着,这些都要观察。在回忆的时候有色蕴等五蕴存在,身识和意识都有觉知和感受,你都要观行思惟清楚。

所有的觉受都以意识心为主,观行意识的生起与灭去,观行受蕴想蕴行蕴的变异,思惟其无常性、空性、苦性。在每个活动的当下,都要细心把五蕴分开观行,十八界也要分开观行;然后再综合起来,观行身心内外的生灭无常性。甚至还要观行前世、后世,上半生、后半生,以及具有善恶美丑性的所有的五蕴十八界的生灭无常性。

欲界众生都是五蕴同时存在运行的,除非入到深定中,灭掉六识,可以灭掉受蕴、想蕴和识蕴。无色界众生没有色身就没有色蕴,但有受想行识四蕴。欲界众生一般都是五蕴同时现起,六个识也同时出现,同时运作起用,不是从一个识的起用转移到另一个识的起用,不是跳来跳去的;而是六识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各有各的识种子在流注,各有各的出生之处,不互相转移也不互相障碍。

比如眼睛看色时,眼识在分别色尘,同时耳识也听见了声音。这时意识心在干什么?意识心和眼识、耳识、鼻识、身识都在一起,共同分别色声香味触法。说话的时候,舌识能感知口腔里的味道,鼻识可以闻到周围的气味,六识都在运行,七、八识也在运行,八个识各作各的事业,互相配合而不会互相扰乱。

第六节  如何让意根了知无常

一、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无常的事情发生,尤其是现代信息如此发达,无常的信息更是不可胜数,可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对这些无常信息,没有感慨,没有深思,几乎很平淡的就翻过去了?尤其是涉及到自身的无常,为什么也能看得惯,都能麻木而适应?如果一个人很容易适应无常,从来不深思,从来不反思,从来不受触动,那怎么能在无常中证得五阴无常非我呢?

辟支佛看见树叶掉落,就知道世间无常不可乐,立即出家到山中思惟无常法、因缘法,不再贪恋世俗。过去的外道也知道世间无常,而出家到山中修道,只是外道修行所依据的理论不正确,可是那个善根也不浅了。能舍世俗,在我们现代社会能有多少人?对无常法内心麻木、不敏锐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贪恋世俗的原因,以至于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世间都是可爱可依恋的?有这个心,不容易看破无常,不容易断我见证果。

自己不能证果,要多找找自身原因,多观察一下,自己心里的思想观念,思惟习惯,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断我见证果,与自己内心深处的观念关系很大。明明是无常的,观察一下,认可五阴不是永恒的,不是我就完了嘛。多数人遇到无常,即使很痛苦,也能轻易的放过去,不深思,不反思,思想观念也不正确,定力也不足,导致一辈子在无常中无聊中度过,也能完全适应,丝毫不引起内心的触动,平平淡淡,稀里糊涂,这样怎么能生起智慧?

其实,我们是真的观察不出无常、不知道无常吗?意识很容易了知无常,也容易了知苦,了知空也不难,意识心也常常说无我。那为什么还不能断我见证果呢?很多认为一切法无常无我的人,即使别人承认他断我见证果了,他自己内心都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承认?还是因为心虚,心里感觉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踏实,没有实证,内心深处没有认可此理,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点,所以不敢肯定自己,平时只是说说玩而已。

根本没有多少人意识心认为自己的五阴是恒常不变的,那为什么还不能断我见?因为无常的想法和看法,还没有深入到意根,意根并不知道五阴无常、一切法都无常,那就不能断我见,即使别人说他断我见,他自己也心虚不敢承认,没有证据,没有理由之故。

二、有空闲时,看看窗外的大树,或者自己画一个大树图,常常思惟树根以上五蕴七识的来龙去脉,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常作此观行,断我见和明心,就不是很难的。只要自己本身的因缘条件具足,任何一个法,都能促成自己证果和明心,法法都通向无我和无生,绝没有偏途。

小乘观行,心中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和思想:生灭变化的不是我,不能常存的不是我,各种因缘聚合起来的不是我,被出生的不是我。这些观念牢牢树立起来以后,通过观行认清这些理,才能证果断我见。而这个观念、概念、思想的树立,任何人都帮不上忙,这是每个人自己心里的认知,其他人实在没办法。

就像老师教育学生说:这是黄色,具有如此如此的特征。至于学生心里是否能认这个黄色,是否准确把握了黄色的概念内涵,别人就没办法了。这需要自己亲自的思惟认知,自己消化这个概念含义,然后才能承认和记下这个黄色,然后就证得黄色了。观行五阴虚妄也是此理,必须自己想办法承认这个结论,如何承认?找证据,勤奋努力思惟观行,需要具足的条件都要达成,工具要完善,心力要足够,然后要有善思和巧慧,就能观行成就了。再比如说,老师教一个“大”字,把读音和含义、字形都教给学生了,学生是否能承担下来,是否能理解,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别人没办法。

断我见,树立起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很重要,内心有一种牢固的观念,当遇见一个与观念不一致的事理出现,内心马上就能否决掉,不认它。那么生灭无常就非我的观念一旦树立起来,观察一切法,观察出生灭变化无常了以后,就能否认它的真实性,容易认可无我。改变思想观念是最难的,一旦改变,后续的成果不可思议。

三、每天晚上有时间时,观察电视荧屏上的人物和景色,观行各种人物五阴的活动是如何出现的,是不是各种因缘聚合而生成的,如何是生灭虚妄不实在的,如何是没有自性的,如何是没有我性的。不断的反复的深细的思考:屏幕上人物景色是如何出现的?

当把各种因缘都找出来以后,定心思惟,这些人物景色,缺少一个缘,就不能出现,不能有五阴活动。五阴是依赖各种缘才能存在,一个缘灭去,五阴就灭去,那么五阴是多么的不真实不可靠。思惟时要深细,要少于分析,要深入,多体会,各种因缘数据找齐,再交给意根去认定和审核,剩下的工作几乎都是意根的,由意根来作。只要静静的、深深的悬挂着这些内容,有朝一日,就会豁然开朗,同时就能认定自己和他人的五阴活动,都是同样的虚妄不实,没有自主性,不是真我。

有一些人差只差在意根认定上,法义已经了然于意识心中,这不太难,难在意根认定上。由于缺少禅定,意根没有深思,所有的思想观念都浮于意识表面,没有深入意根,意根无法认定,心中对无我之义没底。这是断我见的瓶颈,应该想办法突破。

定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没时间修定,二是福德不足,三是戒律不完备,还有一些其他小原因,自己找出来,一一都克服,则断我见就会大功告成,还有更大的功德需要去完成。

第七节  意根也要与意识同时断我见

一、断我见是断知见上的烦恼惑,也就是见惑。见惑是见道时所断的知见上的烦恼,也就是断除不正确的知见,主要包括六七识的错误知见和观点;思惑是修道时所断的思想观念上的烦恼,也就是贪嗔痴慢等等烦恼惑。

见惑在证初果时断,思惑是在三果和四果时断,也就是说在证得初禅以后才能开始断。断除贪爱和嗔恚是三果人,断除一念无明愚痴我执是四果人。那么意根的我见,也是见惑,属于知见上的烦恼惑,应该在初次见道时断;意根的思惑烦恼应该在二果时降伏,在三果时开始断除,断尽是四果人,相当于八地菩萨。

初果断我见,一定包括意根的我见,如果不包括意根的我见,证初果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事实并不容易,很多人学一辈子阿含经,也不能证得初果;其实很多人的意识也都明白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可就是不能断我见,不能成为初果人。

意识心的我见容易断除,因为慧强,闻法即能思惟观行,容易破除我见和无明;意根就比较困难,因为意根的我见和无明根深蒂固,意根的智慧又弱,不能很快理解所接触的法义,必须依靠意识的思惟力,需要意识提供一些资料和数据,供祂参考,意根才能思量确认无我之理,从而断除我见。

二、断我见,同时断三缚结:我见、戒禁取见、疑见。断除三缚结,就保证未来世永远不下三恶道。如果只是意识断我见就行了,那么意识能否把三缚结断除?三缚结是绑缚意识还是绑缚意根的,还是都绑缚?断除生死结缚是由意识决定的吗?意识对生死大事能作主吗?无始劫以来的结缚,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意识能给斩断吗?意识能作主断除三缚结吗?

无始劫以来的生死结缚主要是指意根的结,三缚结主要是绑缚意根的。因为意根生生世世不灭,与业力相应,随着业力流转于六道。意识只能存在一世,并不能作主出生下一世的五阴身。意识让五阴身改变一点点都不可能,在六尘上也作不得一点的主,让脚抬一抬都做不到,告诉自己玻璃栈道是安全的,往前走吧,腿就是抬不起来,那意识怎么能够作主断除无始劫以来的生死结缚呢?

意根在任何一个法上都要作主,不可能在断我见这样无始劫以来的重大问题上就不作主了;如果意根不作主的,就是假断我见,不是真断我见。凡是只有意识的表面主张,意根不主张而勉强随顺的,都是假,犹如演戏;只有深层次的意根主张的,发自内心的主张,才是真。

所以世人的言行就分为真假两种,哭就有真哭和假哭的区别,笑就有真笑和假笑的区别,害怕就要真害怕和假害怕的区别,关心人就有真关心和假关心的区别,生气就有真生气和假生气的区别,仇恨就有真恨和假恨的区别等等。因为世人的言行有真有假,所以互相交往都互相猜疑和提防,需要摸清对方的真实想法和用心,不敢轻易相信对方,也因此故,世人都觉与人打交道很累心,稍微不小心,就被人欺骗和算计了,世人的尔虞我诈就是如此。

三、在佛法的修证上,同样分为真有修证和假有修证之分,断我见就分为真断我见和假断我见的区别,明心就分为真明心和假明心的区别。真真假假充满了世俗生活和佛教的修行中,让人不容易辨别。凡是假的,都是意识表面的,也可以说是装的,是做作的。凡是真的,都是与意根深层次相应的,是意根认可的,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是发自肺腑的,是不做作的,是让人信任的,是诚实无欺的。

如果断我见仅仅是意识断我见,意根不断我见,那么意根就没有断除三缚结,那就不能保证不入三恶道。因为是否入三恶道由业种和业力决定的,意根与业种和业力相应,意根没有断除三缚结,业种就没有改变,命终由于业力牵引就要入三恶道,这是没有办法的,意识心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不能作主,又是断灭的,断除以后的事情更是不能作主。所以只修意识根本没有用处,只有意识断我见,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和不下三恶道的问题。

退一步来说,意识能决定不下三恶道,那么临终时,意识先灭了,只有意根和如来藏,没有意识存在了,可是还有意根和业力,意识不能与业种业力相应,去三恶道与不去三恶道,意识就完全决定不了了,就连意识自己的存在与否也决定不了,如何能决定不去三恶道。观察意根在中阴身里的表现就知道了,意根在中阴身里是完全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应的,都要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的现行,而去投胎。

如果意根没有断我见,意识灭后,意根与业种相应,与业力相应,就会被业力驱使入到三恶道中。如果这时意根没有断我见,没有断除三缚结,意根的心行还与三恶道相应,没有解除绳索,一定要被牵引下三恶道。如果下地狱,不经过中阴身,意根和如来藏直接进入地狱身。

四、生死轮回和三恶道的轮回,是因为意根的无明造成的。意根的无明没有破除,就有十二因缘的生死链条,众生就被意根的无明捆绑在六道里,不能出离,被捆绑在三恶道里,也不能出离。无始劫以前,意根因为无明,不知本我和真我,不知法界实相,不知守本真心,起心向外贪求,遂有五阴身虚受生死轮回苦;意根因为无明,内心妄动,于是如来藏随顺意根,就出生了宇宙器世间,出生了众生的五阴身,三界世间法就出现了。众生在三界里生死轮回了无量劫,至今没有结束,就是因为意根的无明,因为意根的结缚。修行就是要断除意根的种种结缚、种种无明,才能不被无明所绑缚,脱离种种生死的系缚,获得解脱。

那么断我见一定要断除意根的我见,之后才能淡薄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再之后,才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最后才能断除意根的我执。如果初果没有断除意根的我见,就没有二果的薄贪嗔痴,没有三果的贪欲和嗔恚的断除,更没有四果的贪嗔痴慢烦恼断尽,没有我执断尽之说。由此看来,意根的我见是在初果时就断除了,四果时才能断除我执,这个修行思路我们都应该明确下来。

五、意根如果没有断我执,就不能消失灭亡。指挥身体活动的是意根的功能,意识如果想指挥身体,需要意根同意,再由意根下命令,六识才能动,六识一动,身体才能动。六识不出生,不活动,身体就不能动。

意根由于把身体当作自己,无始劫来就一直抓取不放,如果身体不由自己来控制和掌握,意根就觉得失去了自我,因此感到莫名的恐惧。所以断我见,一定要意根来断我见,意根断我见才是真正的断我见,当然彻底究竟断我见的人是佛世尊,四果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也没有彻底究竟断我见。

 第八节  不能断我见的原因

不能断我见的原因,其中一个是因为前期的意识,没有把五蕴虚妄的内涵思惟透彻,交给意根的资料不全,意根对此内容模糊不清,无法参究,意识可能也不知道资料不全,不会思惟和收集证据,意根巧妇就难为无米之炊。再加上意根的攀缘心没有降伏,禅定力不足,因此就没有参究成就。很多人也没有开始参究,因为前期的意识没有把工作做好,意根无法接续工作。

意根是裁判者,是检验者,是把关者,意识所有思惟分析的数据,都要经由意根的检验,即使分析得再细致入微,再精确精准,意根也得把关检查才能放行认可。比如下属的工作人员,做好了一项工作,交给领导审批,领导不能不看一遍、检查一遍、审核一遍,就定为合格发薪水,最少要过目一遍,严格的话,要审核一段时间,作以调查,确信无误了,才能盖章。意识与意根的关系就是如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