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5-02-04 20:26:31 阅读: 21

第六章 五蕴与第八识的关系 

第一节 两种无我法的内涵

一、无我的含义

无我两个字,在不同之处,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把这些含义弄清楚,才能清楚无我到底指什么,才能知道如何下手修行。妄心七识的无我,一个是指无不生灭性,无永恒性,无真正主宰性;一个是指无第八识的那种空性。真心第八识的无我,一个是指无七识的那种自我性自私性,一个是指无七识的那种主宰性、作主性。

搞清楚这些概念,才能理解我与无我的真实义,才能指导自己的修行。能从这些概念里绕出来,也是不容易的。一个名词概念有多种含义,如果不把含义弄清楚,糊里糊涂的,就无法下手修行。比如真实这个词语,在不同处代表不同含义,一个含义是指不生不灭的真实相第八识,本来而有;一个是指世俗法里符合事实的相,但这是生灭法,不是本来法。

二、分清两种无我性

观行苦空无常无我法,最后实证世俗界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生灭的无我法,只有实证出五蕴确实是生灭性的,才能知道是无我的,才会逐渐去灭除无意义的以及恶和不善的五蕴活动。最开始是减少五蕴的活动,对五蕴活动不感兴趣了,因为知道五蕴是无我的,是生灭的、变异的、空的、无意义的。

参究第八识其目的旨在实证五蕴中的第八识,实证之后能现量观察出五蕴与第八识的关系,最终实证一妄一真,观察妄的如何妄,真的如何真。证得第八识的真实永恒存在性,观察第八识在五蕴身中的清净性,就会证得第八识的无我性。同时观察出第八识是如何具体出生五蕴的,就证得五蕴确实是虚妄不实、无我的。

两种无我性指向不同,苦空无常无我性,是与生灭无常对应的不存在的我,这个不存在的我,就是七识的我,是假我,是可以灭除的我。第八识的我,与不生不灭对应,与真实性对应,与清净性对应。第八识的无我性代表着第八识心中,对自我没有认知,没有私心,没有我心。这两种无我千万不能混淆不分,否则无法正确修行,无我的妄心必然要生灭变异,无我的第八识却永远不生不灭。

两种无我两种意思,七识的无我,没有真实性,却有毁坏性。第八识的无我是无私心、无我性、无作主性、无执取性。七识依第八识修到无我时,也有类似于第八识的无我无私不执取性。我性轻微的人,敢于否定自己,知非即改,转得快;我性重的人,不肯重新如理思惟理清思路,不愿意否定自己一点点,这样的人不容易检讨出自己的非,认死理,不肯改正自己,修行非常困难。

如果没有禅定,思惟就很粗燥,没有逻辑性,根本不能捋清这些法义的是非淆讹处,头脑是混乱的。如果遇到特别复杂的法义,就会觉得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所以说禅定是非常重要的。

三、妄我与真我不能对等

我不学佛,我不修行,我不持戒,我不修定,我不开智慧,我不求解脱,我潇洒自在,任运自然。这个我,是指什么?是指第八识。这里的主体我换成七识是否可以?七识五蕴能不能也像第八识这样,不学佛、不修行、不持戒、不修定、不开智慧、不求解脱、任运自然?显然不能,除非成佛以后,究竟转识成智了,七识心性与第八识类似相近了。

有的人说既然要学习第八识,依止第八识,转依第八识,就应该像第八识一样。这句话对吗?也对也不对。要有严密的逻辑思惟,要分清楚哪些方面应该向第八识学习,哪些方面不应该向第八识学习,什么时候向第八识学习,什么时候不学习第八识。成佛以后的七识就与第八识一样,不学佛不持戒不修定不开智慧不解脱不成佛,成佛之前,在众生阶段就要学佛、持戒、修定、开智慧、求解脱、求成佛。成佛之前要学习第八识在五阴身运作中的清净性,无贪嗔痴性。成佛以后七识与第八识一样清净,就不用再学习第八识的清净性了,因为佛是无学者。把两个我弄清楚,才好修行,如果混为一谈,那就无法修行,也不能成就了。

四、大小乘不能混淆观行

放下自我,达到无我。两个我都指什么?都是指妄我。妄我和真我的逻辑关系如果搞不通,大小乘修行都困难。观行小乘,却没有得出小乘无我的结论,这是如何观行的?观行大乘,却只得出小乘结论,因为根器还不够好。一般来说,还没有明心的人,离明心还有段距离的人,建议要专心在小乘方面的观行,不能与大乘法的参禅混在一起,因为根器不够,智慧有限,不大可能得出一个正确的观行结果,无法真正断我见。

无我不是都指大乘法的第八识,有人说转依于第八识才能无我,不是这样。比如世俗界不懂佛法的人,他们如何达到无我?如雷锋等等英雄人物在世俗事业上做到的所谓无我,他们都转依第八识了吗?都没有。小乘初果至四果,都转依第八识了吗?都没有。所以对于无我法,都生搬硬套到第八识这里是不行的,还要实际去观行体会。小乘只要真正证果了,必定会得出一个合理如实的结论,不会去跑到大乘法上来,得出一个大乘结论。

很多人的言论一出来,就能看出他是否经过实际修证了,语言能显示出一个人是真修实证过来的结论,还是情思意解鹦鹉学舌拼凑的理论。一个凡夫一讲法就讲初地八地菩萨的修行,说明这个人根本不懂实际修行,不知道如何着手修行,所以才领着他人东拐西拐,没有清晰的路线图,自己没有走过的路,不可能有清晰的路线图。大家还是下功夫修定,没有禅定思惟没有逻辑性,就不清晰不透彻。

五、小乘观行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观行五蕴苦集灭道之后,得出一个五蕴不是第八识的结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所有的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把五蕴当作第八识,然后遇见佛法,想要得解脱,经过观行思惟,纠正了从前的错误认知,把邪见改为正见说:五蕴不是第八识,五蕴非第八识,非非第八识。是这样吗?非非第八识这句话,是否包括了五蕴也是第八识的含义?

如果是这样,那么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认为五蕴就是第八识,这有什么错,是邪见吗?没有错啊!如果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真的一直把五蕴当作第八识,那就没有我见和我执了,没有无明和烦恼了,佛也就没有必要辛苦来娑婆八千次解救众生了,众生认第八识我就不会认五蕴我,也就不会造作恶业了。最最关键之处在于: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是否把五蕴当作了第八识?

如果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把五蕴当作第八识,那么所有的凡夫众生都是地上菩萨,具有唯识种智。因为只有地上菩萨以唯识种智的现量观行,能观察出五蕴全体都是第八识,布娃娃全体都是布,泥人全体都是泥,金饰品全体都是金子。那么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地上菩萨,再那么还用得着断我见,断第八识我见,断我的第八识见吗?

如果凡夫众生无始劫以来,并不知道有第八识真我,并不认为五蕴就是第八识,那么凡夫众生遇见解脱法,观行四圣谛苦集灭道,观行苦空无常无我时,最后能得出五蕴非第八识我、非我第八识这样的结论吗?这是否是偷换概念?如果是偷换概念,就没有人能够真断我见,所有小乘行者都不能得法眼净,都不能得解脱。

真正如实修行三十七道品,如实做观行的人,在断我见证果时,根本得不出五蕴非第八识这样的结论。给出这样的结论,是对于实际修行的情思意解,纯属是研究出来的理论,没有经过如实思惟观行过程。在断我见以后再从大乘法的角度观行,才能得出五蕴非第八识的结论。

佛在为弟子们讲四圣谛时,首先都告诉弟子:五蕴中有真我第八识不生不灭,即使灭尽五蕴十八界,第八识也不灭。这样弟子们都信受佛语,知有不灭,无余涅槃以后不是断灭空无,那个真我有用。众弟子听佛语当时就知道五蕴十八界能灭,第八识不灭,就知道五蕴不是第八识。但是这种知道,是意识的知,意根并没有实证,实证就是大乘菩萨了。他们也不至于去寻找第八识,只是观行五蕴的苦集灭道,不会说经过一番辛苦观行,才去得出结论:五蕴非第八识。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没有如理观行过。这个结论在佛讲有真我时,心里就应该知道了。而凡夫众生在佛没有讲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都不知道有第八识,那就不会有五蕴就是第八识这样的观念,以至于要去断我见,破除五蕴是第八识这样的观念。因此说,观行五蕴却得出五蕴非第八识这样的结论就是邪观,没有真正观行过小乘法,没有断我见。

阿含经中佛讲四念处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果这个人真真正正的做观行了,经过了几年时间,断我见时,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身不是第八识,受不是第八识,心不是第八识,法不是第八识?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请问:这个人是如何观行的?如实按照世尊讲的内容观行了吗?这个人是凭想象在做结论,没有真正去如理观行。如果小乘修行人确实证得了五蕴不异于第八识如来藏,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害怕苦,而急着灭去五蕴入无余涅槃了。因为他们证得了五蕴都是第八识显示出的幻化相,没有实事,没有真正的苦,就不会去避苦躲苦了。

六、苦是非我的含义

观行五蕴无我以后,如果得出一个结论:色受想行识是苦的,苦的不是第八识非第八识,这能说得通吗?

证得色受想行识是苦的,非第八识,能逐渐厌离色受想行识,不喜欢色受想行识吗?如果能,那么就会转而贪爱第八识,喜乐于第八识。小乘圣弟子能喜乐于第八识,贪爱第八识吗?有这种现象吗?如果有,阿罗汉由于喜乐第八识,就会继续修学菩萨道,自利利他,不会入无余涅槃,不会从三界世间里消失了。

理论上可以知道五蕴非第八识,任何人在听闻佛介绍第八识的时候当下都能知道。有很多人一想也知道色蕴生灭去来不止,当然不是真实的我,也不是真实的第八识,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去思惟观行五蕴不是第八识,这样跑题跑得太严重。

五蕴是苦的,不是第八识和第八识所有的,能说得通吗?意根当然认为五蕴是我(自己)的,不是第八识的,才去执著五蕴为我,才有无量生死苦。如果凡夫的意根认为五蕴是第八识和第八识所有的,那么凡夫的意根还有我见和我执吗?还有遍计所执性吗?什么都不是自己的,意根还有什么可执著的?

五蕴本质上就是第八识,形成五蕴的六大种子全部来自于第八识,是第八识投资生出来的五蕴,五蕴当然就是第八识的了。如何观行之后反倒认为五蕴非第八识,是不是很奇怪?搞理论总有穷尽的时候,总有走不通的那一天,无法自圆其说。而实证者,横说竖说都有理,都说得通,谁也辩驳不了。

七、五蕴非我的我是哪个

原来六七识把五蕴当作我,观行断我见之后,就不再把五蕴当作我了。意根原来把色蕴当作我时,就会把受蕴当作我所,认为色蕴在受蕴中,或者受蕴在色蕴中。我们观察一下,色蕴里有受蕴吗?受蕴里有色蕴吗?都没有,二者不互相混合。同理,意根把受蕴当作我,把色蕴想蕴行蕴识蕴当作我所有的,认为受蕴中有色蕴想蕴行蕴和识蕴,色蕴想蕴行蕴和识蕴里有受蕴。实际上几个蕴既不互相分离,也不互相混合存在,具体观察五蕴的时候,能证得这个理。

如果说在身体里能找到受,在受里能找到色,那么死人也有受,木头也有受;如果受里有色,那么受就是色,受就有色;受如果有色,就不是识心的无色功能作用了,其它几个蕴也要这样观察。如果把大乘的理与小乘的理同时观行,在观行小乘无我理的时候,就无法观行了。大小乘理同时思惟观行,思想会混乱,对于修小乘断我见有点不利。明了大乘理之后,专门观行小乘的时候,不要加入大乘,否则无从下手。

如果要观行五蕴非第八识,不异于第八识,与第八识不相在,各位努力试一试,能不能观行出来,有什么思路吗?除非参禅证得第八识以后,般若智慧很深的时候,才有可能,智慧浅都做不到。心经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行浅般若波罗蜜多时,还不能照见,何况还没有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按照佛在阿含经里讲的方法去观行,思路很畅通,不要自创方法。

八、断我见断谁的我见

认为识蕴六识为我的我,是真我第八识,还是妄我意根?断我见是让意根断除识蕴为我的我见,还是让第八识断除识蕴为我的我见?观行到最后是意根认为识蕴无我,还是第八识认为识蕴无我?断我见的结果,就是让意根认为识蕴五蕴不是我,不是我所有的。而不是让第八识认为识蕴五蕴无我无我所,我见我所见与第八识无关。

观行识蕴苦空无常无我,应该是观行识蕴的生灭变异无常性,以及识蕴的无我性不真实性,不是假我,不为假我所有,实际上也没有假我妄我,都是空的。不是去观行识蕴五蕴不是第八识。

这个观行是谁观的?不是第八识观的,而是意根在意识观的基础上亲自去观的,最后意根就证得了识蕴非我不异我,我与识蕴不互相存在和包含。异,就是别、另外的意思,识蕴不是别于我,不是我之外的我所。不异,就是不别,不是另外的,识蕴既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我与我所都是我,都要断除。

是谁实证识蕴无我非我?是谁实证色蕴无我?是谁实证受蕴无我?是谁实证想蕴无我?是谁实证行蕴无我?是谁断除这些蕴为我的我见?我见是谁的见?我见的“我”是指哪个?认为五蕴是我的知见是邪见,认为五蕴非我不是我的知见是正见,是谁有邪见,是谁有了正见?是断了哪个我的邪见?让哪个我有了正见?是谁认为五蕴非我?是谁认为五蕴是我?

五蕴是我这个我是指哪个我?这个知见是正见还是邪见?不管是正见还是邪见,第八识都没有,第八识本身不起知见,祂不学佛不修行,没有见惑烦恼惑,也就不用断除见惑和烦恼惑。所以观行的最初是六七识观行,观行到最后是六七识不认五蕴为我了,也知道没有所谓的我,五蕴十八界是无我的。

如果说观行最后得出结论说五蕴非第八识,那么在证果之前,他就会认为五蕴就是第八识,然而众生无始劫以来根本没有这样的觉悟,不知道有真我第八识,都是认为五蕴就是妄我,为我所有和所用。谁有我见,就让谁断我见。意识意根有我见,故断我见,就要断意识意根的我见。断我见,是去假;明心,是认真。意根和意识把假的否认了,然后才能去认那个真的。

九、色身是否非第八识

从世俗法表面现象来看,色身是色法有相貌,当然不是无色无相的第八识,但从圣义谛来看,从唯识上来看,色身的实质就是第八识。第八识把众生的色身生出来以后,现在的色身是如何存在的?是否还是第八识出生的,第八识是否还在连续不断的出生着色身?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出来,如何能知道色身非第八识,不异第八识,与第八识不相在?

第八识最初生色身的时候,是输送四大种子,同时输送意根的识种子,然后再输送意识的识种子。色身出生以后,第八识仍然不断地输送四大种子,相当于第八识仍然在不断地出生色身,一旦第八识不输送四大种子,色身就会灭去,不存在了。

第八识出生一切法,只要有法存在,第八识就在不断地出生着法。法出现以后,后续的生叫作执持和维护,实际上还是生,没有断。四大种子生出来就灭,再生出来再灭,这样不断地生灭循环往复,色身就会继续存在,并且不断地改变。第八识在色身上的作用就是不断地输送和收回四大种子和识种子,第八识在一切法上的作用就是输送种子,继续不断地出生法,也就是维持法的存在和变异,让法生住异灭。整个一个色身,全部是第八识单独输出七大种子组成的,那么色身就是第八识单独投资的一个控股有限公司,也可以叫作独资企业。只是没有收成,没有利润,但也没有损耗,兴衰成败第八识无所谓,因为第八识不把色身当作我和我所。

从第八识全部投资控制色身这个角度来说,色身非第八识吗?非也!色身不异于第八识(不是第八识所有的)吗?非也!色身与第八识不相在吗?非也!色身种子全部来自于第八识,第八识里的一部分种子构成了色身,色身就是第八识,属于第八识所有。色身全体皆是真如,所谓一真法界是也!世间一切有为法,哪个不是第八识?全体即真如,一真法界!

既然色身全体都是第八识的种子构成的,色身由第八识来调控和控制,那么色身与第八识非相在,也非不相在!老板哪能离开自己的公司?但是色身真的是第八识独资的,没有合伙控股的吗?没有二老板、三老板吗?非也!还有假老板表面上管理控制着,祂以为色身就是我就是我所,由我说了算。

第八识根据什么输出七大种子投资控股呢?当然根据业种了。业种哪里来的?意根主导六识造作业行得来的。意根主导六识造作善业,就有好的色身,有创利润的优秀公司;意根主导六识造作恶业,就有恶道色身、多灾多难的色身,有赔本的衰败公司。色身公司的兴衰成败,由意根承担风险,担当责任,利润归意根,亏损也归意根。

第八识是甩手掌柜,投资之后,其余不管。公司需要钱的时候还会再投资管理,只要库存里有。话又说回来,第八识投资的资金全部从库存账目里出,库存的资金从哪里来的,是七识创造的收入。那么色身公司盈利存入库房不?存入库房,公司运营失利,债务由意根负责,从库房里的存款抵债。库房亏空,色身流浪乞讨过活,二老板意根三老板六识沦为奴隶,大老板无所谓,没有任何损失。

十、小乘正观五蕴十八界非我

观察五蕴非我时,先观察色蕴不是我,如果把这个我换成第八识,那么就是观行色蕴非第八识。请问:观察这个干什么用?如何观察?用得着观察吗?是正观吗?观察受蕴非我时,却来观察受蕴不是第八识,观察这个干什么用?如何观察?用得着观察吗?是正观吗?

观察想蕴非我时,却观察想蕴非第八识,这样观察有什么用?如何观察?用得着观察吗?是正观吗?观察行蕴非我时,却观察行蕴非第八识,观察这个干什么用?用得着观察吗?如何观察?是正观吗?观察识蕴非我时,却观察行蕴非第八识,观察这个干什么用?是正观吗?用得着观察吗?如何观察?

再接着观察六根非我,却观察眼根耳根舌根鼻根身根意根非第八识,这用得着观察吗?谁不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根本不是第八识?却通过辛苦修定去观行,得出一个六根非第八识的结论。谁不知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不是第八识?谁不知道意根不是第八识?观察六尘也是这样,非要观察六尘非第八识干什么用?谁不知道色声香味触法不是第八识?用得着观察吗?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与五蕴无常苦空无我有关系吗?

小乘观行五蕴,就是要观行五蕴十八界的无常性、变异性、空性、苦性,所以确定不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执著的那个我,根本没有一个什么我可执著的,这样就断我见了。这样观行才是正观,若他观者,即为邪观。

十一、小乘断的是什么疑

小乘的断疑,是断掉对佛所教导的四圣谛法能否得解脱的疑,断掉对自我是否断了我见的疑,断掉对他人是否断我见的疑。断疑以后,就能正确判断某人所说佛法能否让众生断我见得解脱,能够正确判断自己及他人是否断我见,对法对己对他人不再生疑。但是他们因为没有证得大乘法,还有极多的所知障,所以还有对大乘法不确定的疑。

十二、诸行无常四句偈的含义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世间存在和运行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为什么无常呢?因为这些行法,都是依如来藏而存在的,是如来藏依各种业缘变现出来的,是因缘所生的,缘尽,即灭去,因此是生灭的,生灭的就是无常的。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当修行到断除我执,断除对三界世间法的所有贪爱时,也就是证得四果罗汉时,就有能力灭尽世间里所有的行法。当四果罗汉灭尽这些运行的所有法时,也就灭尽了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但是有一个是不灭的,也永远灭不了的,那就是阿罗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样灭尽了五阴十八界,没有了阿罗汉这个人,没有了六根六尘和六识,没有境界,也没有识心,也就没有了苦受,也没有了乐受。而如来藏也没有苦乐受,处于不见六尘,不见一切法的寂灭境界中,一法也不现起,静悄悄,空荡荡,无有一丝苦受,方便说为寂灭乐,实际上也没有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