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証指歸(第一部)
第八章 意根的作主性
一、意根的作主性
意根是作主識,五隂十八界中一切事情大大小小,都是由意根作主指揮的,誰也代替不了意根,意識也不行。雖然意識的思惟判斷可以引領意根的抉擇,但是最終作主抉擇的還是意根。如來藏也不能代替意根作抉擇,不能指揮六識的身口意行,不能在世間法上作主。因爲如來藏是無我性的,不能像意根那樣有我的心行,沒有我心就不會去作主。祂也不見有世間法,所見的都是非世間性質的法,因此無法對世間性質的法作主,也不能指揮造作世間法。
修行就是去除意根的無明,讓祂知道五隂十八界不是我,知道真正的主人公是如來藏,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現起的虛假相,不是意根自己所有的。這樣意根才能漸漸的斷除我執和法執,執著斷盡才成佛。
二、意根是作主識的理由
意根是任運而起的識心,恒常存在,除無餘涅槃時都不滅,從無始劫以前一直存在著,沒有能決定意根出生的法,也沒有能決定意根滅去的法。既然意根的出生和滅亡沒有能主宰祂的,意根的任運運轉沒有能主宰祂的,祂在七個識裡就是王,是統領是首領。除此之外就沒有能做統領和首領的了。
意識不能做統領和首領,因爲意識每天都有生有滅,不能自主,祂的出生是有條件的,要有意根,要有法塵,意根要與法塵相觸,意根要做決定造作身業語業,意識才能出生。既然如此,意識如何能夠作主?連自己的出生和滅亡都作不了主,說了不算,控制不了,那祂如何有能力去控制意根和其他的法呢?祂如何能作主呢?
尤其是在意識沒有出現的時候,在意識很微弱的時候,在意識不能思惟的時候,如何作主呢?睡覺和醒過來,這些事意識如何能作主?在半夜睡得很死的時候家中突然著火,突然出現異常,意識如何能作主醒過來逃跑?意識本身都不存在,還能作主嗎?在昏迷不醒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意識如何作主掙紥著醒過來?植物人的時候,意識那麽微弱,幾乎都滅去了,如何作主決定翻身?祂連思惟都沒有了,如何作主決定吃飯?如何決定是繼續活著還是死了好?
意根雖然是無記識,不能自主和獨自造作善惡業行,但這與是否有作主性沒有關係。就像總統不能編程序,他可以作主指揮程序員編程序,他有這個權力,他不必事必躬親,有手下專門辦各種事情,他只管發布命令就行了。意根不能親自造作身口業行,祂作主指揮六識造作就可以了,六識就是爲意根服務的,六識若沒有用,辦不了事,意根就不決定讓六識出生,那六識就沒有用了。
三、五識了別的五塵直接傳達給意根
五識所了別的信息,是直接傳達給意根,還是傳達給意識呢?是直接傳達給意根,不是傳達給意識。因爲意根是五蘊六識的作主識,直接管理六識的生滅變異,意識不是作主識,不能決定五蘊五識的生滅變異。並且意識與五識是平行並列的識心,了別的五塵和法塵是平行並列的法,共同組成六塵境界,五塵和法塵缺一不能組成六塵。所以五識了別的五塵直接傳達給意根,同時意識了別的法塵也與五識一起傳達給意根,意根才能知道色法如何,才能知道聲塵如何,才能知道味塵如何,否則無法知道任何一種塵境。
意根得到五識意識傳達的信息,作自己的思考考慮權衡取捨,然後作出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那麽六識就會再出生在意根想要處理的塵境上,也有主次之別,了別的也有輕重之別。
四、意根並非只能了別法塵的重大變化
六塵的了別都由意根作主,由意根說了算。有人說意根只能了別法塵有沒有重大變化,事實卻不是這樣,比如說身邊的人呼吸聲非常小,自己卻能一直聽到,說明意根不管多大多小的法,變化不變化的法,都能了別到,並且能作主促使意識進行了別分別。
法塵有五種類型:色法塵、聲法塵、香法塵、味法塵、觸法塵。這五種類型的法塵,意根都能了別,否則意根又如何思量決定,讓前五識中的哪一識現起?同一類的法塵,意根也能作大體上區分,比如說眼前突然出現好幾個人,意根只對其中一人感興趣,那麽就作主決定了別這個人,意識就不會對其他人進行了別。
意根對五塵也能了別,比如說色彩是眼識所見的色,面前出現各色鮮花,意根只對紫色的花感興趣,那麽眼識只能分別挑選紫色的花,而不理會其它色彩的花。
五、意根作意才能出生意生身和化身
意生身和化身,確實是意根作意如來藏化現出來的,都有意根的執持作主作用。一個身有一套六識。但是意根卻能統攝所有身,意根一動念,所有身就會收回到一個身中,再一動念,一身就會變出一切身。
不修意根,就沒有那麽多的功德性,意根的功能就受限制。不斷除意根的煩惱,意根的功能作用就受限制。煩惱斷盡,遮障消除,智慧開發顯現出來,一切神通道力就會都出現了。
六、意生身的意是指什麽
諸佛菩薩都有意生身,這個意是指作主識的意根。意根主人一旦動意動心,如來藏響應,就會化現出無數個化身,也叫作意生身。每個意生身都有一套五蘊身和六識。既然是意根作主動意出現的意生身,那麽意生身化身就都屬於這一個意根擁有的色身五蘊。而一個意根對應一個如來藏,每個化身都有一套八識。
凡夫沒有禪定和智慧,意根無論如何動念動心動意,都不會有分身化身,意根無力故。意根一旦具足力量,意念即成一切法,意根無力,念什麽都不成就。修定能強大意根的力量,修慧能強大意根的力量,什麽也不修,意根就軟弱無能。
修行一旦把意根的力量修足了,意根能力強大,就可以甩開助手和工具,不用六識和色身,單獨就可以成就一切法。比如二禪定以上,不需要五識,四禪定以上,不需要色身的呼吸,不需要脈搏和心臟的跳動,輸送給養。無想定裡不需要意識,無色界的四空天不需要色身,其中無所有處天也不需要意識,滅盡定中只有自己和第八識就夠了。俱解脫大阿羅漢和八地菩薩意根單獨就可以了知一切法,不需要六識。
七、臨終受生由什麽決定去處
衆生到天堂、到地獄、到極樂世界,以及投胎,是意根帶著第八識,還是第八識帶著意根?如果是意根帶著第八識,誰的意根願意帶著第八識去地獄,去三惡道受生?
臨終受生的事,既由意根決定又不由意根決定;既由第八識決定也不由第八識決定;既由業力決定也不由業力決定。究竟由什麽決定?如果由意根決定,意根不願意去三惡道;如果由第八識決定,第八識不作主,不管事;如果由業力決定,業力比須彌山大,定去三惡道,這樣修的善法就無用,佛菩薩也無奈;如果由願力決定,很多人的願力不足以觝抗業力。
事實上後世的去向,由綜合因素決定,業力再加意根的念力和願力。業力可以是固定的,也是不定的,修善法可以改變業力,清淨願力可以觝制一些業力,意根臨終強大的念力,可以觝制業力。而意根的念力和願力都可以通過修行熏陶佛法來培養,積累善業種子可以觝擋一部分業力,只要善業大於惡業,或者是臨終善業緣熟,意根的念力強大,福德現前,就能保証往生善道。修行佛法熏染善心,就要嚴格持戒,身口意不要越矩。而足夠的福德能觝擋惡緣的出現,讓善業成熟起用。
八、隨事取行、隨識取行、隨如取行的含義
行,是運行行爲的意思,指識心的活動,尤其是指六識的識心活動,包括菩提行、菩薩行、修行。這句話省略掉了主語意根,因爲取主要是作主識的意根來執取,之後才會有六識的行。六識應該有什麽樣的行,取決於意根有什麽樣的取。意根根據什麽取呢?根據事相,根據六識的了別、思擇、判斷,根據業,根據菩提心,根據願力等等。
最後那個如,一般是指真心自性,但凡夫衆生的意根並不知道有真心自性,沒有証悟的菩薩的意根也不知道真心自性是哪個,那就不會直接隨順真心的思擇。但是當真心隨順業種而要現行出業行的時候,意根就會隨順業種,做抉擇起思擇,這也是意根的行。
一句話裡把主語、謂語、賓語找到了,就知道主語想干什麽,對象是什麽。這三句話裡,主語沒有明說,但是有個謂語取字,後邊有賓語行字,就會判斷出主語是什麽,只有作主識才能取法,才能取行抉擇行。
取的前提條件是隨事隨識隨如,再把事、識、如三個字的内涵弄清楚,就會知道意根所取的行是什麽了。意根不管取著什麽法,只要取了,後邊就會有行。那就應該知道,意根抉擇之後,都是六識來執行,六識的行就是五隂的身口意行,是善行還是惡行,是大行還是小行,是無我利他行,還是自私自利行。
取,既然是意根來執取,才有以後的法出現,我們就應該知道,一切法的出生、三界世間的存在、五隂身的輪回等等,都是意根執取的結果。那麽三界法的假主人作主識必屬意根無疑,意根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六識,意根不取法,不需要六識實現意根的取,六識就不會出生。
十二因緣當中,如果沒有意根的取著,就不會有生死輪回。可見生死輪回,意根是主因。意根爲什麽要取著呢?因爲無明。沒有意根的無明,一切法都休廢,都不存在。所以那麽多學佛人,不在意根上用功著力,卻只顧及意識;不管主人,卻去隨順僕人,都是弄錯了對象。其結果是什麽?吃力不討好,白費力氣。到如今,証悟原理已經講得很清楚透徹了,還有堅持只有意識斷我見、明心就可以的人,那是什麽智商?實在不敢恭維。修行人遇到問題,要學會如理思惟,有一定的邏輯思惟能力就是自己最大的財富,生生世世受用不盡。
九、把意根關閉就清淨了
關閉心的關鍵在於意根,把意根關閉,處理好意根,就不攀緣襍境,六識就不會貪著受想行識,就能斷除煩惱和執著。修行的關鍵就是意根,祂是萬法的大牐門總開關。意根一止,萬法寂靜,無事無心,無心無境界,涅槃寂靜。
十、意根接收到的信息是五識和意識共同傳達的
問:當意根要了別某一個事物時,前五識是不是同時進行了別,並且五識所了別的信息是直接傳達給意根的?意根接收到五識傳達的信息,再決定是否深入了別,決定意識是否出生?
答:五塵與法塵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塵境,而了別完整的塵境需要五識與五俱意識和合共同了別,不能分開了別。所以意根接收到的信息是五識和意識共同傳達的。
衆生在同一時間了別時,是五識意識同時運作的,比如說意根知道了面前有一個人,就想仔細看看這個人,眼識意識就在這個人色身的色塵上出生,了別這個人的相貌,同時耳識意識出生,了別這個人的聲音,以及周圍的聲音。但是這時候鼻識也出現,也可以嗅到味塵,身識也可以存在,對氣溫和自己的身體有所感受。
五識以及五俱意識都存在,都有了別。但是了別一定有重點,因爲意根的注意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定力也有限,所以意根有個關注的重點,不是六塵全部都要重點關注,而是有主有次。主要的法就會重點特殊了別,次要的法輕輕一帶就過。如果意根重點關注面前這個人,眼識耳識意識就會多些注意力了別,而周圍的氣味可以嗅不到,或者不在意,身體上的感受可能就忘了,或者感覺輕微。
爲什麽是意根的關注有輕重,六識的了別就會出現輕重不同的了別?因爲五識意識的出現,是由意根決定的,重點和不重點的了別也是由意根決定的,而不是由意識決定的,更不是由五識決定的。意根著重關注什麽法,六識就重點了別什麽法,六識完全由意根調遣,注意力由意根分配。所以說六識是不由自主的,雖然意識在了別時,也有自己的主張,但是意識的主張和意見,意根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
十一、中隂身是意根業力的體現
中隂身裡也有六識,但這時候六識的作用力比較弱一些,沒有在活著的人身上強大。因爲中隂身是業力的體現,是業力最強的時候,意根與業力相應,作主性最突出,這時候的意識無法調控意根。再者,中隂身的色身與人身差別很大,依中隂身而有的意識其思惟分析判斷功能就弱,對意根的牽制作用力弱,意根沒有意識的牽制作用,業力習性就會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意根的煩惱習性沒有得到轉變,戒定慧都沒有修習,不與善法相應,沒有斷除三縛結,一定會被煩惱結縛所縛而去三惡道受生。中隂身一切活動都以意根的業力爲主,意根善則去善道受生,惡則去惡道受生,或者是隨意根的願力受生。
臨命終時,五根的功能作用越來越弱,如來藏不再維持五根,四大微粒分解,六塵也運送不進來,出生意識的緣不具足,意識就不再出生。六塵傳導的越來越少,六識就會越來越微弱,最後滅去,意根與如來藏就會離開,進入中隂身中。
十二、意根對六識有主導推動作用
本質境是共相分,是所有如來藏共同的相分,是實四大種子變造出來的,是色法裡最真實的了。之後單個如來藏如鏡現像,再通過見分把本質境顯現出來成爲外相分,意根才能緣到,這個像與本質境就有很大差別了。外相分六塵是帶質境,如來藏依本質境變現出的影子是鏡像。七識能緣到的永遠只能是種子現行的結果,而不是種子本身。
意根能緣六塵境,而不是只能緣五塵上的法塵,第一因爲意根是作主識,對於一切法的現起,意根都要先作主抉擇,法才能生起;如果意根不能緣五塵,那麽五識如何才能出生了別五塵?是誰作主讓五識出生,並且了別特定的五塵?如果意根不決定了別五塵相,如來藏不可能出生眼識見色、耳識聞聲等,眼根耳根等也不能趣境。就是說五識不是作主識,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出生和存在,必須有作主識的決定,五識才能出生見意根特定的五塵境。所以意根一定要緣五塵,才能知五塵相。
意根對六識有主導推動作用,意根不想了別六塵,六識就不能出生。睡著時内六塵不斷的出現在勝義根裡,只是意根不想了別,衆生就不能醒過來。只要有五根存在,如來藏必依五根傳導外六塵,在勝義根裡變現内六塵。昏迷時也是這樣,定中也是這樣,否則就不能出定,不能醒過來。先有根和塵,後生識,有識一定有塵,但有塵不一定有識。
意根既能緣到前世的屍骨,能緣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朵蓮花,能緣到過去世的人事物,就應當說意根能緣到勝義根之外的六塵境。如果外六塵只有變現爲勝義根裡的内六塵時意根才能緣,那麽勝義根之外的法有那麽多不同的層次,意根都不能緣,意根就不是默容一切法的識了,這樣有違佛陀聖教,與事實也不相符合。
如來藏緣本質境時,其見分能見本質境,之後就要變現同樣的鏡像,意根緣,意根依如來藏的見,而有自己的見性,也能見外六塵相,但是這個外六塵相是如來藏見過本質境以後又幻化出來的鏡像,二者所見有所不同。意根如果想了別鏡像,就會促使如來藏出生六識了別鏡像,但六識所了別的是勝義根裡如來藏再次變現的鏡像,與外六塵的鏡像有所不同了。
十三、五識的出生由誰決定
五根觸五塵之後是否出生五識由什麽決定?五根是固定不動的,如來藏把五塵分別出生在五根上,五根自然而然就與五塵相觸了。但是觸歸觸,是否了別,由意根決定。既然五根觸五塵是否出生五識去了別五塵,由意根決定,那麽意根就能大略的知道五塵是否重要,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否則意根憑什麽決定了別五塵,然後六識就出生去了別呢?
佛在楞嚴經中講過修到一定時候六根可以互通互用,意根可以代替其它五根,並且舉幾個實例來証明,如大迦葉圓明了知不因心念、如憍梵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大迦葉知而不用心念,就是意識不念不知,不用意識了知,那就是用意根,意根代替了意識,也能代替五識。那麽意根也就能具足五識的功能作用,具足意識的功能作用,能具體而詳細的了別六塵境界。這就是說意根能見能觸物體的具體色彩等等粗糙的五塵境界,能代替意識了別非常微細的法塵境界,能思考分析推理判斷回憶等等。
如虛空藏菩薩沒有身體卻能感覺觸塵,意根代替了身根和身識意識。那麽意根就是無所不能的了,祂的功能就不受限制,六識的心所法,意根全部能具足,只有意根和第八識就可以維持生命體的存在,就可以大顯神通,無事而不做。
憍梵波提爲什麽不用舌根就能知道味塵是什麽呢?一般來說,味塵通過口腔裡的外舌根神經傳導到勝義根裡的内舌根,根塵相觸,意根決定了別時,舌識和意識才出生了別,如果意根不決定了別,忙於更重要的事情,舌識意識就不出生,飲食是什麽味道就不知道。沒有外舌根,就不能傳導味塵到勝義根中的内舌根,就不會出生舌識意識。
可是盡管味塵不能傳導到勝義根裡,在如來藏觸飲食裡味塵本質境以後,如來藏就如鏡現像般的表現出與本質境相同的味塵,這時意根隨同如來藏就能見到這時的外味塵,一直到如來藏把外味塵傳導到外舌根的時候,意根都能觸到外味塵,能大略的粗略的領略一下外味塵。
這是普通人的意根,沒有什麽修証,只能這樣。若是有大智慧和甚深禪定的阿羅漢和地上菩薩,意根就能比較細微的了別五塵和法塵,因爲五塵上連同著法塵,外六塵意根都能觸和了別。所以大修行人的意根可以知道六塵境界如何,與六識了別的一樣,甚至比一般人的意識了別得更微細更究竟。同理,舜若多神無身覺觸也是這樣,意根代替了身根觸觸塵、了別觸塵,代替了身識和意識。
法法都是相通的,當我們對佛法通達時,一切法義都是貫通在一起的,不是彼此不相干的東西。只是在佛法沒有通達時,自己的認知有障礙,是自心侷限了自心,是煩惱性障侷限了自心,非是法義限制了自己,法義無心限制人明理。
十四、任何一個法出生都需要意根這個緣
如來藏在傳導五塵的過程中,意根就先了別到了,隨著如來藏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後如來藏才把五塵傳到外五根那裡,如果五塵加法塵非常重要緊急,意根馬上決定作出相應的反應,六識就會快速出生服從意根的指令做出反應,之後意識才明白是怎麽回事。如果意根不先了別六塵五塵,遇到重大危險之事,怎麽能夠非常快速的採取應急措施呢?做出應激反應的時候,意識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可見意根不簡單,我們不能小看了祂。意根遍緣十二處十八界,任何一個法出生都需要意根這個緣,如來藏沒有意根這個緣就不能直接出生任何法,意根本身除外。六根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五根沒有意根的緣,就不能出生;六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沒有意根這個緣,如來藏也不能出生六塵。
身根等等五根最初是如何出生的?意根與如來藏一起投胎住胎,如來藏依業種輸出四大種子,才逐漸形成了五根。五隂身出生以後,五根的任何情況,意根依如來藏全部都了知,如果情況特殊嚴重一點,意根沒法處理,就會作主産生六識替意根了別和處理;如果不重要一般般,就不會産生六識,意根自己知道就好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也是,意根隨如來藏都能接觸到,如果想了別和處理,才會作主産生六識,如果不需要細了別和處理,就沒有六識出生,六識就不知道境界。但是意根有攀緣的習氣,即使有很多意識不想了別的法,意根還是要六識了別到,不管有用無用。
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是在意識了知之外,業力來的太快,來不及出生六識了別和處理,只好被動的承受。意根單獨知道什麽也沒有用,祂無法單獨處理,必須依靠六識來處理。
十五、意識與三業相應隨意根而轉
問:意根在未轉依位是恒與有漏法相應的,而意根又是恒行識,所以第八識受意根牽連,永遠只與有漏種相應,意識一現行,就與有漏種相應。所以只要意根未轉爲無漏,意識就不可能轉爲無漏吧?
答:意根如果沒有斷除煩惱,轉識成智,與無漏法相應,意識就不能斷除煩惱,與無漏法相應。這就証明了意根是作主識,六識依意根而現行,意根含藏了一切煩惱,而不是一部分煩惱。如果意根不斷煩惱,意識就不能斷煩惱,意根不破無明,意識就不能破無明,只能降伏和壓伏。所以只在意識上修,還不究竟,還會毁壞,還會隨意根轉,尤其是後世。
意根雖然與有漏法相應,但也有善心所法,與善法相應,也操控六識造善業,也存善業種子,第八識也就含有善業種子,不只是有惡業有漏業種子。那麽意識和五識現行出來以後,也會依意根造作善業,與善業種子相應,不僅與惡業種子有漏種子相應。意根和意識與三種業都相應,時而善時而惡,時而不善不惡。
十六、依止一個法相是由意根說了算
依止一個法相是由意根決定的,決定之後才能帶著五隂六識就開始依止。意根爲什麽要作這個決定呢?因爲祂見到了這個法相,認識了這個法相,知道這個法相是牢固可靠的,是可依止的,依止之後會有益處,這才決定依止。
所以意根如果不斷我見,不明心証真的話,祂怎麽能知道如來藏是真可依止之處?祂怎麽能作主決定一點點的依止如來藏而造作五隂身的身口意行?所以只意識証果和明心,就不能降伏身心世界,煩惱還會越來越盛,因爲覺得是有所得了,增加了一個我,有我必然有煩惱。只有意根也同時証果明心,身心才能處於三昧之中,降伏煩惱,使得煩惱越來越輕微,最後得以斷除。
十七、依止真如自性由意根作主
所謂的依止是依靠的意思,就像要依靠一顆大樹下,因爲知道大樹牢固,能遮風避雨,能避免陽光的熱曬,能讓身體歇息,同時知道大樹所在之處,才能走向大樹,倚樹而坐或臥;也就像依靠大山而活,因爲知道大山當中有種種山珍野味可食,有樹木可建房屋,有木柴可燒火做飯,也知道大山所在地形地勢海拔等等信息,才能投奔大山,安置家業。
任何事情的操作都由意根作主,意根是總指揮和調控者,當然依止真如這個法也是如此,沒有例外。那麽在依止真如之前,意根就要了解真如之性相,知真如之所在,然後才能依真如之性,調整自己的身心,心行趣向於真如,剔除種種染污,逐漸轉於清淨無爲。這樣的話,意根必須証得真如自性,才能談得到依止依靠趣向,如果不証真如,就不能趣向真如,猶如盲人不見日。所以意識証果意識明心仍然與盲人無異,無法趣向無爲,無法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