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證指歸(上部)
第十七章 意根雜說(2)
十五、意根是什麼有情就是什麼
菩薩的化身是凡夫還是聖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凡夫與聖人,要看意根。意根是什麼,這個人就是什麼。意根沒有悟道,這個人就是凡夫,意根修證到什麼程度,這個人就是什麼果位。
佛陀化現無數五蘊身,那些五蘊身是佛陀還是凡夫?是出家還是在家?佛陀的意根沒有無明,徹底轉識成智,成就佛陀果位,佛的意生身當然是佛陀,不是凡夫,當然是出家身不是在家身。供養佛陀的意生身和應身,等於供養佛陀。釋迦佛就是化身,我們只能見到化身,見不到法身和報身,所以供養任何身都等於供養佛陀。
十六、意根與五根的區別
(一)五根只是五識現起的一個緣,五根不能決定五識是否出生和運轉,以及如何運作。因為五根純粹是色法,沒有識心的心所法,因此沒有作主性和決定性等等。而意根不僅是出生意識的根和緣,也是識心,有識心的屬性,有識心的心所法。而且意根也不是與六識平等的識心,祂有著非常特殊的屬性。這個特殊性,主要是體現在祂的恒審思量性上,就是說意根總是、一直、常常審慮著一切法,思量著一切法。為什麼祂要對一切法都審慮思量呢?因為祂有權限有責任有義務管理好一切法。
意識就不行,祂在每個法上必須現出生,法已經出現了,祂才出生,那祂就談不到對法的管理了。只能對後續的法提供建議,為意根出謀劃策,還是在一部分法上,不是全部的法,因為意識對應不了全部的法,祂沒有那個權限,沒辦法。所以意識的格局遠遠低於意根的格局,是眼界的問題和見識少的原因。
(二)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塵六識,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其中前五根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浮塵根在身體表面,眾生肉眼能看得見摸得著觸得到,能夠毀壞和變異,有肉眼可見的生滅現象;五根的勝義根在後腦部位,通過手術可見,也是看得見摸得著觸得到的色法,能夠毀壞和變異,是生滅無常的苦法。五根毀壞時,色身功能受阻和廢棄,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
而意根是無色根不是有色根,意根不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是由識種子形成,因此不是色法,是心法,有識心的功能作用。色法是因緣所生法,沒有自主性,被動的由如來藏、意根和合出生和顯現出來,離不開意根的推動作用,如果意根不推動,色法即刻消失。而意根不是後來出生的,是無始劫以前就與如來藏共存在一起,由如來藏提供識種子而存在不斷,不用其它因緣,不是因緣所生法,只要意根有所攀緣,就不會滅亡而繼續在世間存在,五蘊世間也就會隨之生滅不斷。五蘊五根雖然生滅不已,意根卻從來不會滅亡,沒有人能消滅意根,阿羅漢辟支佛入涅槃除外。
無色法的識心意根與有色法的五根功能差別極大。五根沒有識別功能,沒有心所法,沒有染污和清淨性,能受意根影響,其接收五塵的功能受意根指揮,而不能指揮五塵和五識,更不能指揮意根,但能影響意根的受和決策作用。
意根心法的功能作用非常強大,對五蘊身有作主和抉擇作用,主導一切世間法的出生和變異以至滅亡,有識心的心所法作用,有染污也有清淨性,有識別性、了別性、判斷作主性,有趨利避害性,有我性和無我性,有愚癡性和智慧性,有習氣、習慣和煩惱,有遍計所執性,能決定眾生的生死輪迴,決定眾生趣向涅槃,成就佛道,天上地下由意根主宰。而色法的五根無此特性,心法的意根才有這些特性,所以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是無色根。
根,有出生識心之義,但這個所謂的出生,不是直接生,而是能導致六識出生,是六識出生的一個最直接的緣,直接出生六識的是如來藏,如來藏假借業緣和六根來出生六識,但如果意根對一切法無心,如來藏就無法出生六識。所以五根的生緣是很被動的,意根的生緣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出生六識和一切法的動力非常強大,也決定著五根的出生與否。這樣自主的強大動力,只有無色的心法才能有,有色的五根不能有,所以說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是無色根不是有色根。
十七、意根的飲食習慣
意根無始劫以來習慣於飲食,習慣於定時定量飲食,習慣於美味,如果想要意根斷食辟谷,改變意根的飲食習慣,就要一點點的減少飲食,不能一下子掐斷飲食,要給意根一個適應過程,讓祂有心理準備。等到意根適應了少量飲食,再把飲食斷掉,祂才不會反抗觝制,即使七天不進食,半個月不進食,一兩個月不進食,身心也不會出現問題,甚至精神旺盛。
意根的習性太深細、細微難以覺察,對於習慣的人事物理,過於執著,只有一步步的不知不覺的轉移祂的習慣,減輕祂的習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祂的習慣,減輕執著。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修習波舟三昧,達到九十天不睡不臥不坐,改變意根睡、臥、坐的習慣,時刻精進於念佛,改變身心,與佛心相應,從而明心開悟。修習時,先從一天一夜不睡不臥不坐練起,然後修習三天三夜不睡不臥不坐,適應了以後,再修習七天七夜,然後依次是二十一天日夜,四十九天日夜,最後九十天不睡不臥不坐就能堅持下來,因為心中念佛,一心無二,有佛力加持,就能堅持下去,直至明心證悟。
十八、物質真有重量嗎?
面對大於自己體重無數倍的物體,如果是在非常非常非常情急的情況下,忘記了物體的重量,或者是來不及考慮物體的重量問題,只顧著解救物體下面的人,這個人就能瞬間把那個物體推出去。把人救出來以後,一看原來自己推的是那麼重的東西,心一驚,這時再去推那個東西,無論怎樣也推不動一點點了。為什麼是這樣呢?
情急之下,意識沒有思惟力了,不會告訴意根這個物體非常重,意根不考慮物體重量問題,只作意決定把物體推開救人,結果意根達到目的了。之後意識一看那個物體就驚訝,知道了物體的重量,告訴意根,意根知道後,就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推不開那麼重的物體的,於是如來藏就不會幫助意根了。
萬法唯心造,既唯如來藏造,也唯意根造,也唯意識造。意識意根只要想造什麼法,如來藏就會提供原材料出產品,前提條件是要符合業力。沒有禪定,意識心花亂放瞎指揮,意根聽從就受阻礙。禪定中意識力量弱控制不了意根,意根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就能成功。只知道抓意識的人只知道圍繞著意識轉來轉去的,不知道抓主人抓主干抓重點抓根本,那個智慧該有多淺。催眠時把意識控制住,不讓祂瞎指揮,就能利用意根挖掘出很多秘密,改變意根也不是很難,回到過去,去到未來,都沒問題。
不管多重的物質,即使大到須彌山,重如須彌山,也是四大種子組成的物質,四大種子沒有重量,組成的物質色法也應該是沒有重量的。眾生被無明所遮障,不知此理,由於業力的緣故,就會感覺到物質色法的重量。有甚深禪定的人,降伏了無明,心力打開,才不會被物質以及物質的重量所拘礙,才能隨意處理物質,如高舉、粉碎、組合、穿越等等,也能隨意變現物質,能玩轉四大,玩轉物質色法。
十九、菩薩如何遊戲人間
菩薩有時也會隨順眾生去演戲,實際意根心行與戲不一致,意根絕對的清淨,表現給眾生看的一面可能不清淨。為什麼要這樣?為了攝受眾生,為了度眾生,菩薩就要利用一些方法手段去降伏眾生。目的純正,結果是善,方法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菩薩的意根還沒有清淨,還有煩惱,就不能採取非常的方式方法,因為會與意根煩惱相應,存業種。三果以上的地上菩薩意根已經斷除了煩惱的現行,心地不與煩惱相應,就可以使用一些善巧方法,如殺盜婬妄酒,表面上與凡夫同行,實際上是為了降伏凡夫,歸於正道。
菩薩要想遊戲人間,必須要有遊戲的本事,心行必須要超脫於人間,才能不被人間拘鎖住,否則必須會深陷人間泥潭,不能自拔。如果自己都不能拔自己,談何去拔濟眾生?遊戲人間不等於享受人間,享受人間的人,一定無法遊戲人間。不受不享,才有資格和本領遊戲於人間;否則就不叫作遊戲,應該叫作身陷囹吾。
二十、阿羅漢的意根習氣
如果大迦葉聽見音樂就跳舞是任運而起的,那所有的眾生聽見音樂都要起舞,甚至不聽音樂也要跳起來。事實是聞樂起舞,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現象,不是普遍性,因此跳舞這件事不是任運而起,是有喜愛歌舞煩惱習氣的人才能出現的現象。前世喜歡跳舞的人,其習氣根深蒂固,聽見音樂就會慣性的跳舞,意識不能控制。
習氣也叫作慣性,比如刹車,車已經刹了,可是還會往前跑一段路。也比如我們在冰地上走路,腳底打滑,明明已經停住腳步了,可是還會往前滑一段路,控制不住。這就叫作斷了現行的煩惱,可是習氣還要現前,不能止住,會不自覺的出現。開車越快,刹車以後慣性力量就越大,煩惱越重習氣就越大。
大迦葉阿羅漢雖然斷除了煩惱,還沒有斷盡煩惱習氣,前世有喜愛歌舞的煩惱習氣,今世聽到音樂就會不自覺的跳起舞來。那麼沒有斷除煩惱的凡夫,如果有喜愛歌舞的煩惱,聽見音樂時,其煩惱和習氣就會更重。貪愛音樂和跳舞比較嚴重的人死後要去鬼道受報,只有習氣現行是不用去三惡道受報。
二十一、意根的考量本質上就是趨利避害的
意根能不能對一切法進行趨利避害的考量?祂無始劫以來所經歷的人事物理,能累積成經驗和記憶,堆積在心中,從而在後世後後世再遇到同樣的人事物理,就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記憶,作出選擇性的應對行為,結果就趨利避害了。
我們應該知道,意根從來都是與業種相應的,意根所經歷的都會存下種子,而意根的心行都與種子相應。當意根投胎為種種眾生時,意根的心行與抉擇等等就與當前眾生相應,以為自己就是這種眾生,不會想到自己還可以是他種眾生,特例除外。
意根投胎做人時,心行和行為應該主要與人相應,但不排除前世非常大的習性,包括做聖人的習性,或者是做畜生的習性,做惡鬼的習性,但還是與人的習性最相應。當業種現行的時候,意根更與業種相應,比如重大惡業緣熟,意根就惡,重大善業緣熟,意根就善,他人看來不可思議。
所以說意根所經歷的一切,都會成為自己的經驗和記憶,然後遇緣就會釋放出那些經驗就記憶,對自己的抉擇有所影響,或者說有絕對的影響,結果就是趨利避害的,還非常自信,不容外界因素干擾和阻撓。
二十二、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什麼境界
矩是規矩的意思,有人能克制自己守規矩,有人不用克制,任性而為,卻不跨越規矩,不違犯規矩。當意根被馴服了以後,斷除了煩惱,沒有煩惱心,就不造煩惱業,幹什麼都不會超越規矩界限。心不與煩惱相應,不會造作煩惱業,猶如一頭牛被調伏以後,無人看管和監督也能自覺不踐踏莊稼;猶如猴子被調伏,再也不會四處撒野。
二十三、色身影響識心心所法
當身體氣脈不通,氣被堵塞,人就會想把這股氣釋放出去,釋放的途徑也叫作發火,也叫作出氣,拿自己拿別人拿東西當作出氣筒,如拍桌子摔東西就是出氣的一種方式,直到把堵塞的氣釋放完了,氣才消,心安靜了。如果氣釋放不出去,堵在身體裡,就會出現氣滯,身體就會生病。有修養的人不願意把火氣釋放出去,就壓在心裡,長期這樣就會形成肝鬱氣滯,或者形成腫瘤和癌症。氣堵塞嚴重,氣就大,發的火氣也大,爆發的力度大,時間也長;氣堵塞不嚴重,氣小,發火就小,時間也短,氣消的快。生氣非常傷身體,誰也不願意生氣,都願意樂呵呵的,所以沒有一個人的意根會貪執生氣的韻味,喜歡生氣的感覺。
二十四、意根對生命活動的調控
凡是色身的變動、遷流和活動都屬於行蘊範圍,直接受意根調控,有身識意識參與,但不一定有意識的思惟分析和支配作用。意根執這些活動為我和我所,就是我見。身體外在的活動,必有意識和身識參與,如走路時比較熟悉的路段,不用意識思惟和指揮,意根就能主導意識和身識走完這段路;如果這段路是不熟悉的,意根一定要依靠意識的思惟分析引導,才能主導意識和身識走完這段路。
但是色身肌體的自主活動,比如內部臟器活動,心跳、脈搏、胃腸蠕動、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甲生發長、組織結構的改變、肌肉骨鄂的生長和變化等等不受意識和意根的調控,都隨著業種和業緣而發生改變,是如來藏依業種和業緣對生命體進行的執持活動。
二十五、八個識對色身的影響和操控
色身在沒有身識的情況下,也能有微弱的活動,比如有的眾生頭被砍下來了,身體卻還能扭動,這是因為意根執身的時候,雖然不能調控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但還有脊髓神經系統存在,意根就會通過控制脊髓神經系統讓身體扭動,這時不一定有身識和意識參與。再比如睡著以後,甚至深度睡眠的時候,身體也有微弱活動的現象,這也屬於神經系統活動。半夜說胡話和眼皮的眨動,也是無意識的活動,意識和身識都不現起。
身體內部活動,比如:心跳、脈搏、呼吸、神經系統活動、胃腸蠕動、消化吸收、細胞新陳代謝等等,一般來說都由如來藏自主調控和執持,七識往往使不上力。內部臟器的活動不需要身識,睡著了都在活動,否則人就死了,身體的活動好多都不是身識意識能主宰得了的,也不是意根能主宰得了的。人的生老病死都不是意根能控制得了的,意識更不能控制,都是如來藏依業種而為。觀察身體內的任何一種功能作用,如果不聽我們的指揮和控制,那就是由如來藏單獨執持的。血壓體溫都是,不是我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有禪定和神通的除外,意念力強的除外。
但是七識的情緒和心理活動能夠影響和改變色身內臟的運行,意根能影響和改變如來藏對色身的執持作用,六識的活動是意根主導的,也能影響如來藏。七識對色身內臟的影響和調控與如來藏那種執持方式、控制調控方式有很大區別。如來藏也聽六七識的,也聽五識的,所以我們修行才有用處,否則都是固定不變的,修行就沒有什麼用了。經常打坐靜坐,色身裡的一切都能改變,修行主要是在六七識上面用工夫,六七識修好了,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直至成佛。
二十六、意識熏習的力量
剛才聽完一首歌,腦子裡卻還在回響著那個鏇律,這是意根念著,意識回憶歌曲。如果學佛能像聽歌曲這樣快這麼容易該有多好,世俗法熏習這麼快,佛法熏習卻是那麼慢,因為世俗法無量劫熏習的太久了,究竟熏染了多久,我們無法計算出來,佛法才熏染沒有多長時間,與世俗法相比時間太短了。
觀日的修行有多難多細嗎?顯然不是,卻怎麼也觀不成就,因為從前沒有觀過,心不感興趣,也不熟悉具體觀行的方法才覺得難。世俗法卻非常讓人感興趣,因為非常熟悉,不想讓它出現都壓抑不住。修行是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生處是佛法,熟處是世俗法,關鍵是要會轉,並且要有決心去轉。
二十七、七識也是無所得的
七識好像是有所得的,好像得到了世間的五欲六塵,實際上也沒有得到,因為愚癡無明,強行認為自己得到了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得到,也得不到什麼,白白的辛苦勞碌,白白的算計,費盡了心機,結果是白忙了一生一世生生世世。這些內容需要在禪定中靜靜的思考,長期思考求證,才能知道自己確實得不到什麼。學佛修行,就是要讓自己破除無明,認識到自己是無所得的,然後什麼也不再求了,也不再想得什麼了,就解脫成佛。
知道了終究是無所得,七識就會心空無為,但是無為仍然要做事利益自他,做事時心空,就是無所求,不為個人私利著想,沒有個人目的和動機,不考慮個人得失利益成敗。這樣的話,雖然做了很多事,就像沒做一樣,不覺得自己有功,不居功自傲,不沾沾自喜,不去與他人和團體做利益交換。不自私比不執著容易得多,先做到不自私自利,之後才能做到不執著。不考慮個人私利,才能慢慢做到無所得和無所求。
二十八、如何讓意根守戒
漏,就是有貪瞋癡煩惱,無漏,就是無貪瞋癡煩惱。六識都有貪瞋癡煩惱,意根也有貪瞋癡煩惱。如果意根的貪瞋癡不斷,就要指使六識造作貪瞋癡業,六識就不能無漏,所以無漏主要是指意根的無漏。從這裡看出,改變意根,是多麼的重要,極其重要。
如何讓意根守戒呢?意識就要修學佛法,懂得戒律的作用,知道守戒的益處,然後不斷的分析思惟受戒守戒的種種功德,思惟不受戒不守戒,就有什麼樣的苦果,以此熏染意根,讓意根明白此理。意根一旦明白,就會主動受戒和守戒,那就是心持戒了,而不僅僅是意識口頭上的假持戒。當意根沒有被熏染成功時,祂就不想受戒,也不想守戒,有時也被動的受意識的唆使去受戒,但絕對不會守戒。
當意根不懂因果時,也絕對不會自動自覺的守持戒律,意識就要強迫意根,這叫作壓伏意根,意根不是心甘情願的。初受戒時就是這樣,以後意根明理了,才會自動守戒而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