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觀行五蘊斷我見(第一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二乘解脫 更新時間: 2025-01-30 18:27:34 閲讀: 386

第二節  意根現量証的表現

一、意根明理受到觸動的表現

有些人看到某種法義,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動,色身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這是震動到了意根,才有這些感觸。即使是在世俗法裡的實証,也一定有或大或小的身心感觸和變動,不是平平淡淡的劃過去就算了。已經有不少人在遇見某種法義時,在修証的過程中,都有身心的大小程度不同的變化,真認得某種理時,就是這樣。

平平淡淡的不與意根相應,只是意識心的理解,那不算數。學法時,像讀課文一樣滑過去,就認爲自己理解了,知道了,証得了,於是就放過自己,這是對自己的高度不負責任。如果這樣容易,三藏十二部看幾遍,理解一部分,就說是証得了一部分,那簡直就相當了不得了,八地以上菩薩也許能這樣。把佛經拿過來,博士生博士後也覺得能懂文字,如果懂就能証得,那佛法就太容易了,根本不用修三個無量劫。

定力不足,看文章就像走馬觀花一樣,定力足時心裡那個認知度就非同小可了,足以震動心臟,震動五臟六腑,感覺非常不尋常。有些人走馬觀花看一遍文章,不能細致思惟,就貿然否定,結果最後還是自己錯了。錯在哪裡?沒有定力,不能思惟觀行,心思太浮淺,即使引導,也仍然不能觀行,智慧不可能逐漸提升,不能日日增進。前世善根不足的人,看什麽法也不會受驚嚇,平平淡淡的就過去了,好像真懂了一樣。

有定力時,思惟細致,才能受觸動,這叫作深有感觸。看看我們古老的華夏文化内涵多麽豐富,用詞多麽準確,把身心狀態都能描述得清清楚楚、透透徹徹。都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有生理學依據。佛法並不孤立,就看大衆是否有智慧如實認知。深有感觸的深,就是深入到意根深處了,不是浮淺的表面的意識思惟,才有感觸。一般性的思惟,沒有感觸,不會有感慨,更不會感慨萬千。

二、意根受到觸動爲什麽會有身心上的反應?

意根如果能現量的証得某種道理,認可了某種真理,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心裡往外的承認,就能讓身心發生各種變化,這是因爲身口意行是由意根控制和決定造作的,由意根說了算。即使在沒有証果,與証果相距甚遠的情況下,意根一旦接觸到某個事理,認可並深肯此理,内心受觸動,於是身心就發生變化。比如心情舒暢、身心輕安、熱淚盈眶、渾身戰慄、汗毛直竪、情緒激動、頭皮發麻、面紅耳赤、眼神呆滯、頭中嗡嗡作響、熱血沸騰、心驚膽戰、呼吸急促、青筋暴跳、氣急敗壞等等諸多情況,這是觸動到意根,意根現量知,而後促使身根發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每個人都有此經驗,自己回想一下,就知道是否是這麽回事。

這些情況的出現,並不說明意根降伏了煩惱或者是斷除煩惱了,更多時候還恰恰說明了意根的煩惱性很重,我執情執很重才會出現這些身心的巨大反應。真正現量証得無我時也是如此,身心出現很大變化。由於意根從前不知此理,意識無論怎樣念叨無我,意根也不知不認可無我,内心無動於衷,做起事情來仍然我我我,這顯然是沒有斷我見之人的表現。

意根一旦証得了五蘊確實無我,身心受到的震動很大,對身心的執著就放松,會出現很多異常現象,禪定加深、睡眠改變、身體輕安而愉悅、病痛消退、精神愉悅等等,越是現量,變化越大,越是解悟,越是沒有變化。過去善根深厚,有深禪定的人,現量証得佛法,就會身體湧上虛空,神通現前,這是屬於色身上的巨大變化。看看佛經裡記載的那些聖賢人悟道,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都有神異現象發生,爲什麽如此?因爲有禪定,是現量証,身心改變都極大。

三、理解和証得之間的距離

看恐怖片時,意識明知是假的,可還是要害怕;走玻璃棧道時,意識明知是安全的,但内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有的人甚至就是不敢抬腿走。意識就是說服不了自已不害怕,爲什麽?是因爲意識分別和思惟得出的結論,得不到意根的認可。意識勸自已不要害怕,說這一切都是假的,可還是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身上出汗,這說明身體都是由意根來控制的。

尤其是看球幕電影時,意識知道一切影像都在屏幕上,根本出不來,影像不是現實的,可心裡感覺影像還是那樣的逼真,害怕裡面的車開到自己身上,害怕裡面的飛刀砍到自己,子彈打到自己身上,於是身體就不自覺的盡量躲避。身體和心理的行爲,都是由意根指揮造作的結果,是意根按照自己的慣性認知來指揮識心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不把意根熏成功,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知道棧道是安全的,是不是自己的現量認知?這種知道有什麽用處?意識明明知道前邊的人已經悠閑的走過去了,有了現成的例子,自己爲什麽還不敢站起來走過去?意識明明知道玻璃的厚度和承載力都很牢靠,自己爲什麽就不能站起來,身體筆直的走過去?因爲意識分析思惟的理,意根還沒有接受,内心對於玻璃棧道還有恐懼心理,因此就促使身體表現爲戰戰兢兢、腳底酸澁、腿肚子發抖、哆哆嗦嗦,以至於踡縮在通道上,不能挪動一步。

有的人站在玻璃橋外時,種種言論,大談特談,走上玻璃軌道,試試如何?身根是不是受意根控制指揮的,這裡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意識不能指揮身體,不管意識如何認爲安全也沒有用,意根不知道,那就照樣驚恐萬狀,惶恐不安,都是因爲意根嚴重執身而造成的。

由此看來,意識知道六塵是自己的内相分,有沒有用?不用功觀行,五隂虛妄就不能真正証得。知道和理解是很容易的,証得就很困難了。小乘四個果位的証得,都涉及到了身心覺受,大乘各個果位的証得,也都涉及到了身心的覺受,包括夢境的証明和提示。尤其是各種禪定的出現,更是涉及到了身心的覺受,禪定越深,覺受越強烈。二禪以上五識消失則無覺,但是色身也要發生很大變化,出定後還是有身心的覺受。爲什麽有這些覺受的出現呢?是因爲意根現量証得了佛法,知道了事實真相,身心就出現變化,是意根執持和調控的結果。

意根相信現量境,需要自己親自証知,他人的証明沒有用,必須自己能現量証得,真真切切地知道。佛法的証得也是如此,否則說食不飽,自欺欺人。很多人都知道五隂虛妄,可内心深處的意根還是認爲五隂真實,對於意識的分析思惟結果不能贊同和執行,仍然要牢牢的執我不放。因此就需要意識必須認真思索,帶動意根一起細致觀行再觀行,直到把意根實証了,才是現量境現前,否則僅僅是個推理罷了。

如何讓自己不膽戰心驚的走過玻璃棧道?應該這樣做,在走上棧道之前,意識就要想方設法、非常全面的分析思惟棧道的安全性,盡量思惟透徹,比量現量非量都思惟清楚了,有理有據的証明玻璃棧道確實是安全的,沒有一絲危險,這樣意根就能確認棧道是安全的,心裡就能有底氣,於是就能鼓足勇氣走過棧道。意識分析透徹,看破境界,讓意根放心,心理才能得安穩。内心感覺很安全,底氣足了,思想準備都做好了,感覺再也不害怕了,這就把意根說服了,然後再抬腿上路。怎麽樣才能做到内心裡底氣足足的?靠意識思惟分析透徹,看準了,看穩了,十拿九穩了,再行動。意識思惟分析透徹了,意根才能確認,才能表現爲鎮靜、踏實,才能大膽的走過去。

這個問題與觀行斷我見的道理是一樣的,斷我見也是如此,意識必須思惟分析透徹,條分縷析熏染和引領意根進入實際觀行之中,意根觀行之後確認五蘊無我,沒有疑惑,才能斷我見。觀行斷我見,意識要想方設法把觀行的思路捋清,當好領路人,讓意根從内心裡確認五蘊確實不是我。這時意根的底氣才足,任何人說五蘊是真實的,意根都不隨著加以認同。要做到這點,需要意識自己首先要明理,要思惟清楚,脈絡清楚,並給意根一定的適應時間。

在剛剛接觸這個理論,思惟開始上路時,有的人心裡確實感到害怕,感到六神無主,感覺沒有了依靠,感到内心空虛和恐懼,這是因爲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牢牢的認爲五蘊就是我,就是真實的,現在意識告訴祂不是這樣,意根無論如何也難承受,所以心裡會害怕和難受。只有通過意識的不斷熏染,時間長了,意根接受了以後,這種感受就慢慢消失了。想要意根心理準備充足,就需要意識反反複複不斷的熏染,不斷的強化無我的思想觀念,終有一天意根就會接受了,就會有機會真正而徹底的斷我見。

如果只是意識知道五隂身及一切法是虛妄的,可意根還不知道,不認可,那就沒有什麽用處,只是一種浮淺的理解,不是真正的斷我見。初果至四果之間,意根要不斷的認可五蘊生滅無常虛妄無我,完全認可時,意根就斷盡對五蘊世間的執著性,就有能力出離生死輪回。

意根完全斷盡執著,証得四果時,就像看球幕電影時一樣,無論球幕上發生什麽事情,出現什麽境界,内心都若無其事,不躲不迎。意根不再控制身體躲避什麽,内心知道境界都是不真實的,都在屏幕上,不是現實的,也就不再害怕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衆生的心理,有表面浮淺的作用,也有暗藏隱藏的作用,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那股隱藏著的力量,那是根深蒂固、難於轉化、難以說服的,那就是意根的慣性力量。改變這股慣性力量,就顯得極其重要,就能解決無量劫來的生死大問題,包括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那也就能斷除無始劫以來的無明惑業苦,登上涅槃的彼岸。

意根斷盡對五蘊的執著,在小乘是四果羅漢,在大乘是七地滿心,進入八地時。八地菩薩的解脫証量相當於四果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初地滿心相當於慧解脫的阿羅漢,但是初地菩薩不取慧解脫阿羅漢的果位,思惑煩惱不可以全部斷盡。意根斷盡人我執的境界,我們可以比量和想象推理知道一些,雖然沒有証得。那麽意根斷盡法我執,我們可以比量非量的思惟一下,也能知道個大概,雖然更不能証得。這個知道和証得,可能就要相差接近兩個無量劫和三個無量數劫。知道和証得之間的距離,簡直不可想象。

有的人總是以知道一些事情,就自傲自滿,其實那都沒什麽,即使真正証得了很高深的佛法,也不值得自傲自滿。放眼十方世界和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來看,即使我們修到了八地菩薩的境界,仍然不算什麽,智慧短淺見識少的人,才容易生起自傲自滿心,慢心才深重。有頭腦有智慧,見多識廣的人,不容易生起慢心,因爲見過或者知道有無數人比自己優異無數倍,眼界是非常開闊的。

四、解悟與証悟的區別

真正的斷我見,不僅是意識明了無我之理,意根也同時証得無我,認可無我之理,意根能親自証明無我,就會減少對自我的執取,那麽身心内外就全部放松下來,頓時得到了解脫的功德受用。如果僅僅是理論上的斷我見,只是意識理解的,就沒有說服力,一點解脫的功德受用也沒有,身心世界不會轉變,因爲意根沒有親自証得,沒有親証,就不是現量境界。

明心証得如來藏,也是意根的現量境界,意根親自証得後知道五蘊十八界不是我,就能把自我放松,身心世界就會大轉變,得到了解脫的功德受用,無比自在。否則意識的理解,就是理論,最多有一個解悟,也許根本談不到什麽解悟,與生死了不相干,不得解脫的功德受用。因爲意根沒有現量觀察到,沒有親自証得,心裡不認可,身心就不會轉變。身心世界是由意根控制和執取的,由意根說了算。

在斷我見和明心的時候,如果身心世界當時及以後,沒有什麽變化,也沒有三昧的影子出現,那就是理論上的斷我見和明心,意根不認可。明心一方面是意識心的覺悟,這個覺悟不是理解的,而是有理有據,証據確鑿,這就是現量境界,意根也同時証,有三昧境界出現。意根認同現量境,祂同時証得時,就知道五蘊本來是如來藏的,不是自己的,於是就把五蘊放松,不控制身體了,頓時身體就輕安舒適,心裡非常清明,當時身心就發生變化,與從前不同了,定力越好,變化越大,煩惱越輕微,覺受越好,其感受語言無法完全描述出來。

如果是單純的意識心理解,証據不充分,猜測的成分多,想象的成分多,沒有意根的現量境,身心世界無任何改變。因爲意根不知道五蘊是如來藏的,不是自己的,那就還會執著和控制五蘊,身體就沒有什麽轉變,心裡也沒有什麽轉變,不會出現心靈的震動,與從前沒有什麽差別,這就是意識假悟的狀態。假悟時意根還會把持著身體和覺知心,身心就不會發生變化,還會與從前一樣,煩惱照樣煩惱。

五蘊的變化由意根控制和決定,真正的斷我見和明心時,意根明理,不再控制身體,知道身體不是自己的,身體就有解脫的反應,意根也不再控制覺知心,知道不是自己的,覺知心就如釋重負,出現各種殊勝境界。睡眠是由意根控制的,以後睡眠也改變了,煩惱由意根發起的,這時煩惱也輕微了,還有很多奇妙的境界,只是不能一一透露。

現量觀察遠遠比理論更有說服力,能現量觀察的人,既有禪定又有智慧,而理論未必正確,即使正確也與自己無關。現量觀察,意根能証得,意根肯定,就能改變身心世界,才能得到身心解脫的功德受用。意根一旦肯定,就不需要那些無用的理論了。我們學法不僅僅要學理論,還要實際觀察,現量觀察,親自証得理論的正確性,那麽理論就會成爲我們自己的現量境界,内心時刻與理論相應,理事無礙,以後就會事事無礙,就是大解脫。只有理論知識,不能讓我們解脫,請諸位記住這一點。

五、証果和明心的外在表現

問:証果和明心時的相應,到底是個物理結果,還是化學結果?斷我見,是意根對五蘊虛妄的認可,這個認可如何量度?開悟明心也與意根相關,意根一面實証自己不是真實的,另一面實証了如來藏是真實的嗎?

答:相應,主要是心的相應,那到底是物理還是化學結果?因爲這時是相應到了識心,識心的認知改變,認爲五蘊非我,如來藏真實;心又與身相通,二者緊密相連,也就間接的相應到了身;相應到了身,就有物理和化學結果,其實就是四大出現了變化。因爲是意根認可五蘊非我之理,意根又能控制身心,身心轉變,就涉及到了物理化學成分的轉變,四大改變了。色身就出現輕安、舒適、睡眠少、内心喜悅、一心、無煩惱、無襍念、覺明現起、禪定增長等等一系列身心狀態的變化,持續時間比較長一些,幾個月、半年、一年,定力好的要超過一年。

如果不是意根証得無我,意根不相應,只是意識膚淺的知道一些無我之理,不深透,那就沒有這些身心上的反應,沒有身心的變化,或者只有一點點的些微變化,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定力很難生起。這是因爲意根不相應無我之理,内心沒有震動,不能讓身心發生變化,不能改變身心,與從前差不多狀態。很多人說自己斷我見了,可是身心沒有什麽覺受,沒有變化,禪定沒有現起,覺明沒有,只是一些理論。可是這些理論在哪裡都能找得到,這就很奇怪了。以前我一直苦於無法檢驗他人是否斷我見,後來觀行到了意根的運作,又結合自己當時的身心覺受和狀態,就逐漸總結出了真正斷我見的狀態,應該如何檢驗。

對於開悟明心,也應該有個量度,不能簡單的說智慧增長就可以了,肯定應該也有身心的變化,還有如何增長,增長到什麽程度的問題。明心見性比較容易檢驗,因爲有個如來藏在哪裡,在何處運行,如何運行的標的。但是每個人檢驗的尺度也不同,在於檢驗者的証量如何,本身的態度是否嚴謹,要求標準是否嚴格。如果弄不好,就把解悟當作証悟。如果檢驗者是解悟,那就糟糕極了,這個被檢驗者就太不幸了,他的智慧今後很難再增長。如果在一個有証量的要求人嚴格的檢驗者手裡,這個被檢驗者,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智慧,提高証量,後續的修行相當快速;因爲能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簡單而大概的運作,這個智慧是了不得的,接近於別相智了。

如果沒有斷我見,而直接明心見性,裡面也包含了斷我見的智慧証量,也得有相當程度的覺明,否則也是解悟,不是証悟。因爲沒有身心覺受,意根就沒有認可,身心都沒有改變。如果已經斷了我見,再明心,可能就沒有太強烈的覺明和身心覺受了,因爲幾乎也經歷了那個階段,否定了五隂自己。如今接近於解悟的人可不少,禪定不足,觀行不夠,只能理解,可能也有一些意識非常淺的智慧,可是無法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簡單運行。

從越來越多的法義的觀察思惟整理中,尋找到了意根更多的運行秘密,意根的運行與禪定關係很大,定越好,意根的作用越突出,越有實証,意識少於浮淺的思惟分析,証量就高。在浮躁的現世社會,主張並強調修定,是一劑修行証果的正途良方,能扭轉大衆修行的浮躁,更利於實証,減少口頭禪的泛濫,否則佛教就要漸漸趨於滅亡,沒有實質的修証了。

六、意根在斷我見和明心時的智慧認知

斷我見証果是意根對五蘊十八界非我的確認,裡面包括意根自身,証得意根自己也是生滅非我的。開悟明心時,意根不僅確認五蘊虛妄非我,不是真實的,同時也証得了如來藏,知道如來藏是真實的自己,意根自己不是真實的。意根這時是找到了真正的主人,不再把自己當作主人,自己能稍微退一退,但是煩惱習氣可能都還在,只是比之前輕微一些。意根証得了如來藏是真正的我,五隂身都是如來藏現起的,並且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以後,漸漸地不再把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據爲己有了,對自我的執著也輕微了,以後不僅能斷我執,也能斷法執,二執斷盡,圓滿成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