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五蘊斷我見(第一部)
第二節 傅大士對聲聞初果和真妄心的描述
一、傅大士偈曰:捨凡初入聖。煩惱漸輕微。斷除人我執。創始証無爲。緣塵及身見。今者乃知非。七返人天後。趣寂不知歸。
釋:衆生修苦集滅道四聖諦証得人我空以後,從而捨去凡夫的身份,入了初果聖道流。以此爲基礎,進一步修行,貪嗔癡煩惱漸漸轉淡轉薄,証得二果。再修得初禪定,斷貪欲心,再斷嗔恚心,証得三果,心得解脫。又再繼續進修,對自我的執著漸漸輕微以至於完全斷除,斷除深細的我慢,滅了對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所有法的貪愛,証得四果羅漢,從此無心於三界,只是隨緣度化衆生。壽命終了灰身滅智,滅掉五隂,滅掉十八界的假我,只剩一個不生不滅阿賴耶識心體,處於寂靜無爲的狀態。
衆生斷除我見証得初果時,回想自己生生世世攀緣六塵境界,迷執其中,把色身當作自己,把色身上所具有的見聞覺知性當作自己,爲了這個幻化空身,造作種種業行,不斷地流轉六道,現在終於知道自身的虛妄,身口意行的虛妄,萬法的虛妄了。但他不再精進修行,滿足於現狀,壽命終了,生到欲界天上,又回到人間,來回七次,就証得四果羅漢,命終取得無餘涅槃。入了無餘涅槃之後,只剩下阿賴耶識,一無所有,一無所爲,空空的境界,無境界的境界。也沒有一個所謂的阿羅漢存在,也不知道再回到人間修學大乘法,爭取早日成佛,就這樣走了真是可惜!
二、傅大士偈曰:菩提離言說。從來無得人。須依二空理。當証法王身。有心俱是妄。無執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遙出六塵。
釋:這裡的菩提和非非法,均指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沒有言說,但言說時不能沒有祂。不管悟與不悟真心本性,都沒有得菩提之人,因爲一是菩提本來具足,不從外得,即使悟了,也是自家珍寶的發現而已,二是不管得不得菩提,人都是空的。
要証得佛地的法王身,就要依人我空和法我空之理來修証,最終才能成就佛地的法身無垢識。在一切世間法中,如果有心的分別性,有心的貪執性,肯定都是妄心,不要錯認這樣的妄心爲真實不壞滅的法,爲不生滅的自我。對三界世間法無心也無執又不分別的心,才是不生滅的真心。悟得沒有三界世間法相貌的心,迥異於七識的心,才能出六塵,了得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