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一部)(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5-02-04 20:27:59 阅读: 17

第三节  五阴是第八识出生的

一、色阴是第八识出生的

色阴是五阴之一,是生灭虚妄的、变异的、无常的、苦的,是空的,不真实的,是第八识所幻化出来的,第八识依据众生的业种业缘,变现出众生的色身,才有色阴的存在。色阴不是因某种缘自己就能出生的,也不是由父母一手操办所生的,父母只是色阴出生的一个助缘。是第八识籍父母缘入住到受精卵中,根据众生的业种,藉母血变造胚胎才成为了色阴。色阴不是自然而有,不是无缘无故而有的,而是第八识依缘变现出来的,是第八识所具有的属性之一。

色既然是第八识变幻出来的,就是第八识的一部分,与第八识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因此色即是空,是空性心第八识的性质。这里的空是指空性心第八识,色是色阴,色阴就是第八识,全体都是第八识的功能作用而显现出来的。这里的空不是虚空,虚空是一个假名词,没有物质的地方,就假称为虚空,放上物质就没有虚空,因此虚空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没有实体性,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法。

二、五阴由第八识出生的原理

明了七识心的体性非常的重要,五阴的一切活动都是七个识心与第八识共同和合运作出来的,七个识心加之于色身上就有五阴的活动,如果色身上没有七识心的运行,色身就是死尸。识心在色身上,色身就是色阴,色身内五根触内五尘,意根同时触五尘上的内法尘,六识心就出现,六识再与六根六尘相触,识心就能感受,受阴就产生。受阴以意识心的感受为主,前五识的感受为辅,没有识心就没有受阴。

六识了别六尘,执取六尘的相就是想,接下来的思惟、细的分别、判断、打算等等都是想,想阴以意识心为主,五识也有了别取相的想阴活动。行阴,识心的运行,念念迁流变化,身口意的一切活动,都是行阴。包括时间的流逝,地点方位的变化,色身上的心跳、呼吸、脉搏、血液流动,只要是运行着变化着的,不是静止的就是行阴。识阴,就是识心的分别功能体性。

如果七识心不加在色身上,就没有五阴的活动,色身就不是众生,杀之就不属于杀生。但是,如果第八识不输送七识心的种子,就没有七识心的产生,更谈不到五阴的活动;第八识如果不配合七个识心,就没有五阴的活动,色身就是死尸,就是木头。由此看来,五阴的活动是在第七识的操控下,由第八识出生的。

三、五阴空的内涵

五阴苦、空、无常、无我,五阴的空不是指没有五阴,或者五阴消失,连现象也没有,而是说五阴在现象上是存在的,但没有自体性,就像魔幻师幻化出来的城郭一样,没有实质,没有自在性,其本质是如来藏性。五阴的所有一切现象全部都是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五阴是空的。

五阴的空,也不是把五阴分成很微细很微细的各个部分,最后就变成没有,变成空无,不是这个道理,五阴不能分析成微尘,因为五阴由色法和心法组成,心法不能分成微尘后再变成空无,即使色身能分成极微细的微尘也不能由微尘变成空无,微尘与虚空不能互相转换,因为种子不同故。

五阴的空,是指没有实质,是虚幻的意思,也是归属于如来藏空性的意思。同理,色阴的空,不是指没有色而是说色阴没有本体的实质,是如来藏所生,是如来藏的空性,色阴没有色法的自体性,是个虚幻法,有生灭之法,所以是空。空的定义:一是不实性,没有自体性,是虚幻法;二是虚空,一无所有之义;三是如来藏的空性义。

色阴是如来藏所出生的,不能自在,不能自主,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存在,要由业种和如来藏决定其生住异灭。色阴被如来藏幻化所生,本质都是如来藏性,没有真实的色阴之性。就像泥人都是泥性,本质都是泥,本没有人,也就没有泥人自己之性,所以说色阴没有自体性,都是如来藏性,全体都是如来藏。同理,三界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都是如来藏造就而成,本质都是如来藏,同泥人一般无二。

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把庐山比喻为世俗法,众生看不到世俗的虚伪虚幻不实性,看不到世俗法的苦空无常无我性,就是因为自己的心与世俗法贴得太近了,甚至完全融化到世俗法中,中间没有缝隙,心就完全被世俗法遮蔽了。结果年年月月生生世世都在世俗法中喜怒哀乐,被世俗法所转,被世俗所束缚,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和解脱。要想解脱,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把庐山比喻为自己的妄心七识,要如何认清妄心的生灭变异无实性呢?要想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心,认清自己的心行,就要把心拿出来,再回头反观自己的心,拉开一定的距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客观的观察自己的心行,或者是当作他人的心行来观察,这样就会客观公允一些。

如果把庐山比喻为五蕴身,累生累世在五蕴身中,却不知五蕴无我,不知五蕴无常生灭变异,不知五蕴的苦空。要重新彻底认识五蕴的真面目,就要按照佛说的四圣谛法观察五蕴。如果要识五蕴身的真面目,就要修学大乘般若,参究在五蕴身中的如来藏,就会识得五蕴身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如来藏,五蕴身是如来藏现起的一个虚幻的假象,真相隐藏在五蕴身中变幻戏法,世人莫测其踪。

五、略说活人与死人的区别

人活着的时候,必须有五蕴的活动。色蕴上:呼吸心跳脉搏,血液流动,大小便利,温度软度,眼泪鼻涕汗液,胃肠的蠕动和色身的运转施为等等。受蕴上:苦乐忧喜舍的感受,一会快乐,一会苦恼,一会又不苦不乐,心境感受总是在变化不停。想蕴上:能够分别花草树木、人畜、金银珠宝、人的修养气质、学识风度、四面八方的音响、香气臭气、酸甜苦辣咸、冷热触痛、饥渴温饱、软硬厚薄、沉重轻安、思惟、推理、判断、回忆、打算等等,并且时时执取一切相。行蕴上:能够奔跑行走,行住坐卧,举手投足,嬉笑怒骂,吃饭穿衣,生产事业。识蕴上: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觉触,意能思法。

活着的人有十八界的活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都有相应的运转。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时,有眼识分别色,耳识分别声,鼻识分别香,舌识分别味,身识觉触,意识思法。这些有为法的造作,都是由阿赖耶识第八识在执持着维系着。

第八识有持身的功能,打从受精卵开始,祂就执持着,精子和卵子本是单细胞,不是生命体,各自只能存活七天左右,相遇到一起后,第七识带着第八识入住进去,受精卵才是一个生命体,才有生命的活动。第八识里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子与母体中营养相应,第八识就能吸收母体中的营养而变生受精卵,七天一变;若第八识离开,受精卵就立即死亡。出胎后,第八识再吸收乳液饭食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变生身体,婴儿就渐渐长大,又渐渐衰老直至死亡,这些现象都是第八识执持和变造的结果,是第八识出生的。

《成唯识论》中说过:(阿赖耶识)能潜转身中作事业故。意思是祂能配合前七识运作,产生五阴身的一切活动。死亡时第八识离开不再执持色身,大小便就会流出,身体就会僵硬冰冷,没有了呼吸脉搏心跳,血液流动也停止,胃肠蠕动也停止,身体的各项活动都停止。

六根不再触六尘,内六尘就不能出现,六识也就不再出生,七识就离开了。于是身体就成为了尸体,尸体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尝,有身不觉触,变成了一块木头,一个僵尸,任谁打骂哭喊也无动于衷。由此可见,死人与活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第八识,众生由第八识所造之理就可窥之一斑,由此我们就应该知道参禅的入手处了。

六、色身和物质色法的区别

色身属于物质色法中的一种,与物质色法一样都是由四大种子生成的。差别在于:一、色身上有八个识,因此有五阴的活动,而物质色法没有识心,没有五阴的活动。二、色身是个体众生的如来藏单独出生和执持的,物质色法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出生和执持的。在色身上有八个识的活动,会产生觉受,所有的觉受是识心的功能作用,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识心是从第八识中出生,觉受灭时,也没有去处,识种子就灭回到第八识中,如果把第八识譬喻成大海,身体和一切物质色法就是海上的浪花。

七、五阴身来自于如来藏

当我们仰看天上白云时,就发现白云能不断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时白云变幻出花朵的形状,有时能变幻出猫狗等等形状,这样变幻出来的花朵和猫狗有自体性和真实性吗?那些美丽的图案是花朵猫狗还是白云呢?我们把这些天上飘动的东西当作什么才符合事实呢?花朵猫狗的真实相是什么呢?我们只要思惟比对一下,就不难了知,那些东西实质都是白云,并没有花朵和猫狗,所有的材料都是白云,因此猫狗就是白云的性质。

同理可证,众生五阴身都是如来藏性,所有的材料都来源于如来藏,全体即真如,就是一真法界。猫狗比喻五阴身,白云好比如来藏。类比一下,仔细思惟,就能清楚了知此理。好多人只认猫狗和花朵,不认白云,更多的人只认五阴身,不认如来藏,如果认个如来藏,既能明心又能断我见,一举两得。

佛法现现成成,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手指头点对地方,那么一戳,就万事大吉了。福德不足的人,该点的地方不点,不该点的地方却使劲点。到最后,没有退路了,就点了最后那个点。终究是没有人不能成佛的,只是早成晚成的事,有人愿意早,有人无所谓。

八、是如来藏在玩转一切法

定力不足,福德不足,断我见和明心都很困难,见佛性,更是难上难。断我见的观行,首先要观行自己色身的虚妄,观行色身的生灭变化,然后再观行识心的生灭变化。识心所起的作用是受、想、行和识别,这些作用都要观行到,观行这些作用的生灭、无常、苦、空、无我,观行的范围尽量要全面。

十八界的范围要全部找到,一一细心观察其生灭无常性,观行根尘相触处,观行通透了,将来就能证悟。这个地方观行不通透,最多是解悟,悟不到点子上,悟不到根本上。六识也有触,六识触的是六尘,这些法都观行到了,断我见就能彻底,明心也很快。

在世间里,其实都是如来藏自己在玩转一切,根是祂,尘是祂,识也是祂。除此,什么也没有,一切法都是祂自己。入地以后就会发现:一切境界都是祂,一切的色法和心法都是祂,除了祂,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

九、如何了解五根的体性

五根就是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分为外五根和内五根,外五根就是浮尘根,内五根就是胜义根,各有各的组织结构,各有各的功能作用,但都是如来藏所生成和执持的。这五根的性质都是本如来藏性,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变化出来的,因此就是生灭变异的、无常的、空的、苦的,就是无我的。我们观察这五根的出生,从无到有,有已还灭,观察五根的构成,再观察五根的变化,最后再观察五根的灭失,就能知道五根是生灭变异无常的。

这是悟前从小乘的角度来观察,悟后还要从大乘的角度来观察五根,观察如来藏刹那刹那输出四大种子组合成了五根,五根刹那刹那的变异性,是如来藏依据各种缘在维持和变化着五根,缘变五根则变。五根的功能作用就是能够摄取外界的五尘,五根就像一个摄像机,是一个负责接收和传送的工具。具体如何接收和传送,如何工作,需要靠识心来掌控,识心就像操作摄像机的人,没有人,摄像机就是一堆材料,没有一点用处;五根如果没有如来藏和意根,就是一堆死肉,没有丝毫价值。

十、四食都是如来藏的功德作用

欲界众生以段食来养育自己,饮食要咀嚼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吞咽下去消化吸收,色身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色身就是虚妄不实的。欲界众生需要六根触六尘,色身才能得到滋养增胜,否则就不能存活,因此五阴是虚妄不实的。欲界众生七识需要不断地思量运作,众生才能存活,因此五阴是虚妄不实的。欲界众生七识需要不断地了别六尘,才能存活,因此五阴是虚妄不实的。

色界初禅天众生没有段食,有触食,需要触尘才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眼根、耳根、身根、意根四根需要触四尘,眼识、耳识,身识和意识也要触四尘,这就是触食;有思食,意识和意根需要有思想活动,对所触的一切法起思,才能运作下去;初禅天人没有鼻识和舌识,眼识、耳识、身识、意识、意根五识需要思量法,才能在初禅天生存,否则就不能生存;有识食,五识要分别了别天界里的四尘。有这三种食,初禅天众生才能存活,才能维持色身的存在,因此初禅天众生的五阴是虚妄的。

从段食的获得一直到滋养色身,都是如来藏的功德,是如来藏在滋养维护着色身,触食、思食和识食,也都是如来藏的功德。归根结底,所有众生都是依赖如来藏而存活的,离开如来藏一刹那都不能存在。六根六尘六识都是如来藏变现的,四食也是如来藏变现的,众生所需要的一切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因此众生就是虚妄的、不实的、空幻的、非我的。深细思惟四食住,也能断我见,得解脱。

十二、色身是如来藏的属性

把身体破解到最细小的细胞组成,细胞里有各种粒子,粒子是四大微粒构成,四大微粒是如来藏里四大种子组成,四大种子无形无相,从如来藏里来。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形成微粒,微粒再聚合成最微小的物质,再聚合成比较大一些的物质,肉眼就可见了,然后再逐渐聚合成最初的色身,最后色身完整,就出母胎。

由此可知,色身就是空的、生灭的、无我的,是如来藏出生的,是如来藏执持的,全部是如来藏性,这个身体也不过是如来藏的种子功能作用转化成的,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功能,是如来藏的属性,没有色身自身的属性和自性。这些内容一般人只能思惟思惟,无法现量观行,因为缺少相应的定力,慧力也不足,意根不能着力,不能亲自参与深细的观行和思量,无法证得此理,就不能从此处断除身见和我见,也无法证得如来藏。

十三、由微粒组成的色身是虚妄的

众生色身细胞当中也能产生生物电能,生理学叫作生物电。生物电不断的释放能量,以维持色身所需。细胞当中有四大组成的各种颗粒,核子、中子、质子、原子、电子、离子等等,这些颗粒的生灭代谢,能形成一种色身所需的能量,包括热能、动能、电能等。能量释放出去,就消耗了身体当中的四大物质成分,需要不断的补充四大物质成分,因此就需要饮食。要想少消耗饮食,就要少有识心活动,入深禅定,内心宁静,识心少于活动,能量消耗的就少。

而色界、无色界天人,是以禅悦为食,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物质色法。如果欲界众生饮食不断,贪着饮食和滋味,不能发起色界禅定,就没有色界定。讲究饮食的人,食欲没有降伏,不可能有初禅定的现起。

生物,就是生命体,生命体就是五阴身,五阴身是由四大种子和识种子构成,识种子作用于四大色身,就有五阴的活动。其中四大种子刹那生灭变异,色身空幻不实;识种子刹那生灭变异,空幻不实,皆是如来藏性。五阴身就刹那生灭变异,不实如空花,从这里着手,我见淡薄之后,再修小乘,就能容易断我见。

十四、五蕴以及所依缘都是如来藏幻化的

外色是众多如来藏共同变现的,色身以及内色是自己如来藏单独变现的,眼根是如来藏出生的,眼识是如来藏出生的,眼识见色的作用,是如来藏、第七识、第六识和眼识共同作用,把内色显现在眼识意识里的。其中四个识各有其作用,也有和合的共同作用。根尘识三者都是如来藏变现、执持、督导的,离此三者,无众生无五蕴,那么五蕴众生是什么?哪里有我哪里有五蕴?哪个是我?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思法,一切的见闻觉知,所有的觉受功能,所有的思想情怀,都是什么?

把五蕴所依赖的法都找出来,观行这些法都是什么,这些法又依赖着什么?有依赖性,就是非真实的、不自在的、不自主的、苦空无常的、生灭的、幻化的、虚妄的、无我的。顺着这样的思惟,入定观行,捋清思路,让意根去感知,去觉悟,去触证,最后内心里就会有一个声音:这一切法真的没有真实性,都是一场闹剧,哪里有我,哪个是我,都不是。然后大哭一场,身心脱落,了无挂碍。

这其中有一个过程,当意根渐渐要认清这个事实时,心里会非常的痛苦和难过,执著了那么久远的我,眼看着就要没有了,心里当然是空落落的、恐惧的,就像站在悬崖边上,非常担心掉落下去,犹豫、担心、害怕,知道什么都没有,又担心什么都抓不到了,那个心境烦躁得很,搅闹得很。过一段时间,就能接受下来,太平下来,恢复正常。这是今世第一次即将要断我见的人所要经历的过程,前世已经多生多世断我见的人,则会很轻松,快乐而心喜。

每个人所能接触到的都是个人私有的,私有代表着第二次幻化,虚幻又虚幻。无论外部公有还是内部私有,都是幻化虚妄,没有真实性,都是镜子所成像。当然真正证得镜像观,要在初地满心,那时初地所修的法都已经修完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