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觀行五蘊斷我見(第一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2月16日

第五節  五蘊皆空都是如來藏性

一、爲什麽說有大智慧能打破五蘊的塵勞煩惱

當我們証得般若真如本來而有的大智慧時,識心就同時生起了般若智慧,明了真心本不生滅,真心本具萬法,真心能出生一切法,真心能生起五蘊身,真心能現起身口意的一切行,有真心就有一切法的存在。同時就知道,五蘊是真心所生,是能生滅的法,其功能作用都是真心籍緣所生,非真實有,是生生滅滅的虛妄法。

這樣就知道了五蘊非我之理,也就斷除了我見,打破了五蘊是我的這種見惑煩惱,從此知見上的迷惑顛倒想就沒有了,生生世世在三界五欲六塵中的煩惱惑業就能慢慢消失。也就是通過後續的修行再斷思惑煩惱,思惑就是思想上或心理上的煩惱,貪嗔癡慢這些五蘊煩惱。以後所有的塵勞煩惱都消失滅盡,這些塵勞煩惱的打破滅盡,就是由於証得般若的大智慧而得來的,所以只有具足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蘊的塵勞煩惱,得以解脫生死。

二、如何能証得五蘊皆空

能觀行、能知道五蘊皆空的心是妄心七轉識,七轉識有貪嗔癡煩惱,有無明。六七識通過在禪定中觀行思惟五蘊無我性,証得五蘊皆空,從而打破了無明,斷了我見。在禪定中參究第八識,破參之時,証得本心第八識,同時就照見了五蘊皆空。如果再修出禪定,有初禪定的定水滋潤就能斷除貪愛和嗔恚;貪愛嗔恚斷除,心得解脫,不再被貪愛所係縛,不被五欲六塵所係縛。如果修到四果,對三界世間的貪愛和執著都斷盡,就能解脫於三界世間的生老病死的係縛而出離三界。斷除煩惱,心得解脫以後,身口意行就清淨,不再造作貪嗔癡染污業行,心就清淨自在了。

有無明就有貪染,身口意行就不清淨,造作業行後,業緣成熟就要受到業報,那時就會苦惱不堪,生死無盡。學習阿含經,觀行斷除我見,知道五蘊是虛妄的生滅的無我的,就不再成天圍繞著五蘊假我而造作惡業,知道三界世間都是虛妄的,就不再貪染世俗法,不再被世俗法所係縛,心就能得解脫。如果再修大乘法,明心見性,証悟如來藏,時刻觀察如來藏的清淨無我性,向祂學習,效倣祂,將來就能心無掛礙,沒有了顛倒夢想,無有恐怖,心得解脫。

三、爲什麽五蘊是空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爲什麽五蘊是空的?拿木偶人演木偶戯來作比喻,木偶人四肢和頭都被拴著線繩,後面有人牽線,這個木偶才能演戯。木偶人演戯時,不能說這件事沒有或者是不存在,但是它演戯這件事沒有實質,不真實,不自在,不能自主,是空幻的。相是有,卻沒有自己的實質,所以相是不真實的。

我們的五蘊也如是,不能說五蘊沒有,不能說五蘊不存在,但是這種存在是虛幻的,沒有實質性的五蘊,五蘊不自在也沒有自主性,因此是不實的。又比如低血壓的人頭暈時,眼冒金花,眼前都是黑點,這些黑點對他來說不能說沒有,但是這種有是虛幻不實的,完全是一種幻相,別人看不見。我們不必對黑點生起恐懼和厭惡,也不用起心把這些黑點趕跑,只要治好頭暈病,黑點就會消失。同理,只要治療好我們的無明病,虛幻的假相就在心裡消失,看一切法都是實相。

五蘊就像這些黑點一樣虛幻不實,就像那個木偶人演戯一樣的虛妄。這些道理要想真正的明白,就得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進行深細的觀行、思惟和參究,証悟波羅蜜時就知道了。一切相是有,但有是假有,是虛幻,是幻化,是不自在的,那麽五蘊就非我。而有個我不是幻化的,雖然祂無相,但確實是實相,是真實存在的相。

般若智慧的觀行,要在菩薩六度修到第六度的時候才有悟前的觀行智,有觀行智時才能觀行成就般若智慧。觀行成就時,証得了本來就自在的心以後就能發現,這個心是無所得的心,對於世間一切法祂什麽也不得,因爲祂什麽都不需要,什麽都具足,絲毫不欠少什麽。這個心,我們把祂叫作佛也行,叫衆生也行,叫作什麽都行,不叫作什麽也行,祂都無所謂。祂是一個無所謂的心,怎麽都行,有什麽沒什麽都行;怎麽對待祂都行,認識不認識祂,祂都無所謂,因爲祂自在嘛!我們就不自在了,非得要這樣不可,不這樣就不行,真是太不自在了。

當深入觀行,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能証得五蘊虛妄,明了五蘊非我,五蘊無常,五蘊是空的。五蘊本來就是空的,只因爲無明才不知此理,通過觀行就能証知此理。當我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証得真心如來藏時,就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起用,五蘊也是如來藏的起用,苦厄也是如來藏的起用,全體都是如來藏的妙用。本沒有五蘊,沒有苦厄,這些假相都是如來藏所現起的,猶如幻化出來的一樣。

那麽五蘊就是空的,苦厄就是空的,一切法都是假相,都是如來藏的顯現。有如來藏的化現,其他一切法都是泡影,如來藏沒有一切苦,祂一出現,所有的苦厄就是如來藏的性質了,苦厄就全部消除。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照見五蘊皆空,能夠度一切苦厄。我們也可以這樣作觀行,照見五蘊都是空的,都是如來藏,從此以後就能打破五蘊的塵勞煩惱。

四、一切法全部是虛妄不實的

一切法生,是從如來藏中生,那麽一切法滅,是滅向哪裡?物質色法生時,是四大種子形成,滅時四大種子散去,生時從如來藏來,滅時回到如來藏中。所以我們看見一切物質色法消失,最後是無影無蹤,沒有滅的處所。

後腦勝義根裡的六塵色法,也複如是,生時四大種子形成,從如來藏來;滅時四大種子回到如來藏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不會看到和感覺到,後腦勝義根裡的六塵物質色法究竟是如何出生的,如何滅去的,但這些東西確實來無蹤去無影,其實都在如來藏裡生生滅滅。生生滅滅的也都是影像,刹那刹那代謝,抓不住,摸不著,感覺卻那麽真實,實在是幻覺,自欺欺人而已。

即使我們每天看到滿房間的東西,顯得很擁擠,整個房間和東西,也都是影像,並不是真實的,包括擁擠的感覺,也是虛幻出來的,非常不實在。看冰箱時,冰箱的影像攝入勝義根裡,刹那生滅,然後消失。看電視機時,電視機的影像在勝義根裡生成,然後滅去。又換成沙發和桌椅等等,一個個影像出生,然後一個個影像滅去,來無蹤去無影,刹那生滅變異,非常虛妄不實。

聽聲音時,所有聲音的影像,或者同時在勝義根裡形成,或者順次在勝義根裡生成;滅時,或者同時滅去,或者順次滅去,來無蹤去無影。其實都從如來藏裡來,又回到如來藏裡去。來和去,都不是實質的色法從如來藏裡來,又回到如來藏裡去,而是四大種子,從如來藏裡來,又回到如來藏裡去,無形無相,實際上也本沒有出入過如來藏。色身的出生和滅去也是如此,虛妄、虛幻、不實、刹那生、刹那滅,來無蹤去無影,哪有什麽實質的色法,誑人耳目而已。

五識心識種子從如來藏中生出來,於是好像有了見聞嗅嘗觸,其實虛幻不實,滅時,識種子回到如來藏中,五識消失,無影無蹤,來無蹤去無影,幻化誑人而已。第六識、第七識的識種子從如來藏中出生,形成了好像連續不斷的了知性分別性,刹那生,刹那滅;生沒有來處,滅沒有去處,無形無相,來無蹤去無影。猶如海市蜃樓般虛幻,誑人心識而已,沒有實事,沒有實法,都是如來藏的把戯。

一隻猴子對著湖泊裡的月亮,種種情思臆想,妄圖撈取。一隻癡狗,對著鏡子裡的圖像,張牙舞爪,妄圖敺走。每個衆生的生生世世,用個比較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就是徒勞無益,成了佛,也是夢中事。當衆生是噩夢一場,成了佛,也是美夢一個。

五、五蘊和萬物都有如來藏的執持作用

如來藏不與各種五塵境界混合在一起,因爲五塵境界是物質色法,如來藏是心法,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如來藏不可能在景物的後面,也不可能與景物在一起,雖然物質色法都不能離開如來藏而存在。証得如來藏不是在物質色法背後証得的,是在五蘊活動當中証得的。當我們觀行五蘊十八界的虛妄有明顯效果的時候,心裡應該有所觸動,才感知到原來外面的境界都是所有共業衆生的如來藏所執持的,並不是真實的。能觀行到這個程度,斷我所見就快了,心裡不再把自己所擁有的物質色法當作真實的,多半能看空自己所擁有的物質色法,内心的感受空一些的時候,定力能迅速提升。

五蘊和萬物有明顯區別,萬物沒有識心,沒有靈性,沒有受想行識,只是四大組成,但是都有如來藏的執持作用;在五蘊上面則有八個識的活動,有靈性,也受想行識,有行爲造作。所以一切法背後都有如來藏在維持著變現著,因此說一切法都是生滅虛幻的,都是如來藏的功德作用。

六、真妄心的區別

在五蘊的一切虛妄法上都有真心和妄心的共同運行,兩種心都是無形無相的,皆不在内外和中間,但是兩種心的體性卻截然不同。妄心有生滅,有動轉,有分別,有染污,有習氣,而真心如來藏沒有。我們接觸世間一切現象時,都要仔細分析思惟這些現象的不實性、虛幻性、不自主性、變異性,慢慢地心裡就能不攀緣,不貪戀,煩惱輕微,觀行斷我見就很快。

如果再觀察這一切現象的背後,還有什麽在維持著現象界的存在和運行,爲什麽一切現象是這樣的虛妄,卻還能出生和存在,這樣生起疑情之後,慢慢地就能找到萬物主,証得生起萬法的如來藏了。經常觀察一切法的無我無人性,一切法的空性,不僅能証果,還能明心証悟,之後能相續獲得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等等各種觀行。

七、虛相假相都有虛假之用

真空,就是指如來藏,真實而性空,心體裡一法也無,卻又能變現出一切法。妙有,就是五蘊十八界法相雖然有,實質卻是無,都是微妙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虛妄法。虛妄法,不能說那些虛假的相不存在,因爲衆生分秒刹那都在用那些假相,用五蘊吃飯穿衣走路,用五蘊來生活,衆生活在虛妄的十八界裡,見的是假色,聽的是假聲,嗅的是假香,嘗的是假味,覺的是假觸,識的是假法。

見聽嗅嘗觸識,都是五蘊的功能作用,所以不能否定五蘊的表面的存在現象,五蘊雖然不是真實的存在,但還有虛妄的存在這種方式。明明每天都在用五蘊,卻還說五蘊不存在。心裡真能認可五蘊確實是虛妄的時候,那就好了,就是斷我見了,願衆生都能如此。可是否定五蘊的虛相也不存在,就不能觀行了,也不能斷我見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