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與參禪證道(第一部)(第二版)
第一節 靜坐中身體方面的問題
一、定中為甚麼面部容易癢?
問:打坐修定觀呼吸,心比較定時,感覺呼吸非常微弱,慢慢過段時間,鼻子附近,鼻翼兩側、嘴脣都特別癢,癢得受不了,這是甚麼原因?
答:心比較定時,由於意識的注意力集中,緣於一境,那麼也牽制意根緣於此法塵上,對其他法塵就少緣或者不緣,對身根的控制力就弱了,身體裡的氣脈就會運行起來,經絡不通有阻礙之處,就會出現障礙,顯現出一些病狀,氣脈通過去就沒有了。如果觀呼吸時,意識的注意力在鼻翼左右,氣脈也被牽引到那裡,因為那裡有毛病,有阻礙,氣脈一時通不過去,就覺得癢。當意識定於一處,意根也牽引著,就不再執身,就可獲得身心的輕安和舒適,出現各種勝境,心情很愉快。
二、定中後背為甚麼是筆直的?
問:我們打坐修定的時候,脖子不歪、腰挺直,但是如果不是入定,而是睡著,身體就歪了。入定與睡著時第七識都在,區別的就是入定的時候第六識在,睡著的時候第六識說不定暫停。可見,身體等五根還是第六識控制,第七識不控制,如果第七識還控制的話,睡著了應該還是筆直的。是這樣吧?
答:在禪定中氣脈運行通暢,運行到後背督脈的時候,就促使後背筆直,把身體拉直,頭也會正直不低垂。氣脈運行不暢的時候,就沒有這些現象,沒有禪定的時候更是沒有這些現象。所以這禪定中只要禪定功夫好,氣脈暢通,身體就是筆直的,全身都是正直的,不管有沒有六識持身都是這樣,這是意根通過氣脈持身的作用。
第八識有持身的功能作用,意根有控制色身的功能作用,六識也有持身的功能作用。如果六識消失,就不能持身,不能保持身體的直立狀態,所以身體要東倒西歪。意根控制身體不是全部都能控制,需要六識配合,六識是意根的工具。有六識和無六識,意根對身體的控制程度就不同。有六識時,意根能指揮六識的身行,和六識共同控制身根,就能保持身體的筆直狀態。睡著時就不行了,意根肯定要讓六識滅失,讓色身充分休息,這時意根就不能指揮六識保持色身的筆直狀態,身體就會東倒西歪。
無想定裡,也沒有六識,滅盡定裡也沒有六識,身體卻不會東倒西歪,可見意根是持身的。意根若不持身,第八識就離開,眾生就死亡。睡著時東倒西歪,是因為意根想讓身體休息,不讓六識持身,自己也少於攀緣;入定時有定支撐就不一樣了,所以一個人如果長期入定不睡覺的話,身體也受不了。
問:這兩天打坐念佛,原先是念著念著,念頭就在眼前消失念不出來了,昨天開始感覺這念頭從肚臍下面消失,這樣下去會不會出偏差?
答:這只是注意力問題,注意力在哪裡,就感覺念頭在哪裡。意守丹田,氣到丹田,身體氣脈通,心念清淨,不容易起念頭。所以不會出偏差。
三、靜坐中為甚麼會出現身體高大的現象?
有粗淺的禪定時,身體出現一些膨大的現象,這是意根執身減輕所出現的現象,心跳出人間,稍微與欲界天人相應的反應。只要拋棄人間的境界,淡化人間的五欲執著,必然就有天人的境界出現。
色界初禪定之前的定,都屬於未到初禪的定,分為多種層次,心不同,定的粗淺層次就不同,但多多少少都與欲界天人境界相應,越遠離人間的五欲,定越深,身體變化越大,身心覺受越舒服。所以我們應該知道,離開人間的欲望,就會更自在一些,一切感受都是美好的。貪著人間的六塵境界五欲生活,該有多麼的不智,人間的生活該有多麼的下劣和不堪。
無數人都貪著喜愛人間的花花草草、山河大地、人事物理,以擁有人間的權利、地位、財色、家親眷屬而自豪自傲,其實與天人的殊勝境界相較很低劣粗陋,根本沒有任何可值得驕傲傲慢的,目光短淺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才會如此。
四、在禪定中氣脈有甚麼作用?
氣脈,是心靜下來以後身體的氣機發動現象,它在身體中有規律運行,疏通筋骨、脈絡、肌肉和內臟。它就像是一個探病器,比醫院中的各種檢查儀器還要靈敏,還要準確。儀器只能查出已經存有的病狀,但有時還不準。而氣脈能夠檢查出身體中隱藏的各種疾病,這些疾病如果不靜坐就發現不了,可能要在幾年以後,或者要在晚年才能發作或者顯現。當氣脈運行到隱藏疾病的地方,就因堵塞而過不去,身體就會出現病痛,氣脈能慢慢給予調整,稍微疏通一下,氣脈就過去了,但病不一定馬上就能完全好。
氣脈的運行能夠探測出疾病來,身體有疾病堵塞的地方氣脈就過不去,堵在那裡,那個地方就痛,病消了就不痛。或者病沒有好,心亂時氣機就不能發動,沒有氣脈的運行,身體也不痛了,但病沒有消。嚴重的疾病,氣脈要經過好多次的反復調整,不知要經過多久的時間,疾病才能徹底根除。人的色身因為業障的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在衰老,隱藏的疾病就會越來越多,很多時候自己都發現不了,還自以為很健康。
人體有三脈七輪,氣脈就按照這些脈絡來運行。任脈從頭頂,經過五臟六腑內臟器官一直到會陰。督脈從會陰經過後背,到頭頂。這樣循環一圈就是氣功講的小周天。然後氣脈循環到會陰再經過中脈,走身體中間的脈絡,到頭頂,從頭頂出去後,整個經絡脈絡都打通了,身體百病皆消。身體素質越好,心就越靜,氣脈運行就越順暢,身體就越健康。氣脈運行的狀況,每個人不盡相同,這期間要經歷很多病痛的折磨,如果採取相應的對治措施,就能讓身體盡快好轉起來。
五、修出甚深禪定所出現的狀況
問:最近這些天出門時,不能聽見動靜,有半個月多了,無論在家或者出門要是不小心就會被聲音嚇一大跳,頭兩天特別嚴重,就覺得這個身體要飄似的,掌握不了平衡,身體不受控制了似的,頭頂好像有個洞往裡鑽風似的。一般我都不敢出門,怕受驚嚇,女兒說我都不理她們了,還說看著我就好像走了魂沒有精神似的,還帶我去醫院查了一下並沒有甚麼問題。在家房間裡打坐觀法義就好多了,但有時候心裡感覺發慌。以前沒有這樣過的,我這樣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了?
答:你可能不懂身體氣脈運行的原理,也不知道氣脈是否通過了身體前面的任脈,也通過了後背的督脈,最後在身體前後循環一圈進入了身體的中脈,氣要從頭頂沖出去了。在頭頂百會穴即將打開時,頭頂很軟,也怕涼,就會感覺有風灌入頭頂。身體有輕飄的感覺,那是因為禪定改變了身體粗重的人類的四大,使得四大更微細,接近於欲界天人的色身,修出初禪定以後,身體四大會更微細,身體更輕飄,接近於色界天人的色身,修到四禪定的時候,因為身體四大變得極其微細,感覺特別輕飄,就會飛行上天入地,有了神足通,同時心也極其微細,就會出現他心通。
你現在這樣屬於內心極靜的狀態,絲毫不關注外界,心外、身體外的境界都不能關注了,只住在內心世界裡,所以外界一有動靜就會受驚嚇。這個時候盡量不出門,躲避著人,免得受驚嚇。頭頂開了以後,還有一些事情也需要躲避著人,這時候都要小心保護好自己不被驚嚇到,有事盡量讓別人去辦。
你的禪定三昧已經很深了,以後還會再加深,只要知道這些都是禪定境界,心不著相,就隨緣住定,甚麼也別在意,就沒事。因為你對這些事情不清楚,心裡沒有底,所以才會感覺發慌。
六、如何處理打坐中出現的耳鳴等現象?
問:我最近打坐,出現尖銳的耳鳴,不理不睬,不用管它就能過去嗎?
答:這是氣脈通到後腦耳勝義根處,通不過去出現的現象,說明耳根那裡堵塞不通,可以不理睬它,讓它自己通過去,但這樣可能比較慢。要想快些就要用相應的方法對治一下,比如敲打按摩後腦頭部,有助於氣脈早點通過,思惟就能清晰了。
還可以用觀想方法,氣脈過去能快一些,觀想佛光入後腦,黑氣從頭頂百會穴排出,氣脈通過整個頭部,頭腦清晰,精神愉悅。金黃色的佛光照耀病患處,病氣業障氣從病處附近排出。如果身體其它地方堵塞,也觀想從百會穴排出,定力不足的時候,病氣行走在中途走不動了,就會停留下來,造成身體其它部位疼痛。
氣脈是物質色法,可以受到識心的驅使,只要心有禪定,就有力量調節氣脈的運行,從而達到調身的目的,調身之後就能調心。眼睛的病痛,也是氣被阻塞在後腦勝義根那裡,通不過去造成的,也是如此對治。也可以調肝,耳也可以調腎來對治。有的人根源是肝腎不好,造成眼耳出現問題。打通內臟氣脈還有一個飲食上的輔助方法,就是多煮蘿蔔湯喝,能讓氣脈足,運行得有力度。鼕天多喝蘿蔔湯,身體健康。氣脈足的時候,氣感好,身體舒服,心沉靜有定,打坐效果非常好。
七、如何減少魔難?
問:於禪定中已然擺脫了肉體之束縛,靜思萬法虛妄之性體,捨空與識,離內外二境,而緣無所有處,心內空無所依,諸想不起,安穩寂靜,這是典型的四空定之無所有處定,禪定第七層高度,太玄了,有哪位已達這種聖境?
答:這是純粹的四禪八定境界,不是聖人境界,因為不涉及解脫智慧,既沒有斷我見的智慧,也沒有明心見性的智慧,純粹的禪定境界還在佛門之外,所以叫作外道定。佛世時的外道們有不少人都有這種定,禪定在那時候根本不稀奇。現在的外道們早已經修不出較深一些的禪定了,所以如今才叫作末法時期,末法時期連外道都不專業了,佛法怎麼能昌盛呢?佛之所以在二千年前在印度降臨,就是因為眾生的善根成熟了,很多人都追求解脫,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解脫,都以為禪定才能使人解脫生死苦,於是紛紛修定,精進不已,成為了佛法之外的外道。佛憐憫世人,才降生世間,灑下甘露,消除眾生苦。
如果現在有一個人修出了無色界的四空定,並且有神通顯現,眾生知道了就得瘋狂崇拜。而這個人如果別有用心想統治佛教,搞一些別的,籠絡眾生,一般人真就觝擋不住,無可奈何,連看破都做不到,哪有能力去破他?後世如果有這種魔來擾亂佛法,只能是具有四禪八定和大神通的菩薩來破他,以保護眾生不入魔道。佛在經裡說過,一切外道非登地大菩薩能破,八地菩薩能破一切外道,八地以下至初地只能破一部分外道。凡夫只能對外道對魔頂禮膜拜,沒有智慧看破。
八、煩惱和禪定的關係
問:是否是修到一定程度,對外界比較敏感了,容易覺察到別人的微妙惡意,就容易發脾氣呢?
答:因為你本身身體氣機不暢,氣血淤堵不通的原因,導致情志不舒,就會產生負面情緒,看別人就會誤以為別人有惡意,實際上不一定,這是自己內心情緒的投射和反應。因為情志不舒,遇人遇事忍不住就想宣泄情緒,所以容易發脾氣。有些人有些時候性格脾氣容易受身體健康情況的影響,身體健康心情舒暢了,甚麼壞情緒和煩惱都會消失了。
同樣的道理,人在快樂中才能心胸豁達,才能斷除煩惱,而禪定恰恰能產生快樂,能讓身心舒暢愉悅,因此就能讓煩惱斷除。定的深度層次不同,所產生的快樂程度也不同,斷除的煩惱層次就不同。未到地定和初禪定是不同層次的定,一個在欲界中獲得,一個在色界中獲得,在欲界未到地定中獲得的快樂程度低,所斷除的煩惱程度就淺,在色界初禪定中獲得的快樂程度高,斷除的煩惱程度就深。
為甚麼眾生在證果以後修到初禪定,才能斷除貪瞋癡根本煩惱呢?這是因為初禪定是一心喜樂定,人處於此定中,內心非常喜悅而快樂,因為那種超越欲界人間貪欲的樂,就把人間的貪欲、瞋恚、愚癡煩惱都拋棄了斷除了,這樣就證得了三果。
在未到地定中雖然不能斷除貪瞋癡根本煩惱,但會斷除欲界裡一部分見思煩惱惑,能夠斷除我見,得初果和二果。所以小乘的果位,不僅與無我的智慧有關,也與禪定和斷煩惱有關,有定有慧決定了煩惱必能斷除,煩惱與有無定慧關係密切,有定有慧則無煩惱,無定無慧則愚癡生煩惱。所以說斷我見證果了,那些見思煩惱惑也就消除了,身口意行清淨了,就不再去造作比較大的惡業,重大的惡業更不會再造作了。
只要一個人仍然在世間裡造作比較大的煩惱惡業,身口意行染污,就可以斷定,此人沒有斷我見,沒有大小乘果,更不可能是地上菩薩,不管他嘴裡講法講得有多麼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只要言行有虧,染污稍微重一些,就可以斷定此人為凡夫。所以破邪顯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普羅眾生沒有能力破邪顯正,不成為幫兇已經很不錯了。眾生只有多增長見識,增加理智,少些情緒,少些無腦式的崇拜,給魔的方便就少些,眾生就少一些魔難。
九、如何對待身體氣脈問題
氣脈在頭部,造成頭痛、牙痛、眼睛痛,該如何解決呢?
耀靈的解答:如果氣實在沉不下來,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心窩,或者放在背後命門中間腰椎上,觀想腰椎處的白骨,或者把注意力放在左腳大腳趾上。其實要是真的觀白骨觀,心自然的放松了,肯定氣沉的下來。再後面最好只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正念,其他一切別守,自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氣脈會通得很快。你把這個身體徹底放下的時候,它就會很快自動康復。
如果你存有“我想讓身體舒服一點”這樣的欲念,就說明你在攀緣身體的感受,在分別、在執取。你所要做的就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身體感受是空不可得的,然後就把身體的感受放下,不要再去攀緣、分別它,心不要粘在身體的感受上。這樣子就叫把身體的感受放下。同理,對其他各種境界,例如外界的聲音,也是一樣的放下,心不要粘在上面。這個時候你自己心裡又是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沒有粘在這些境界相上起分別。這樣子,氣很快就會沉下來,身體很快就會水火相濟。
當然最好不要跳過不淨觀和白骨觀,不然你執著身邊的人是真實有的,那你是不可能放下對他的攀緣的。心歸元,氣歸元,任何一個境界你執以為實,就會成為魔障,令你無法歸元。所以要觀“諸法無我”,破除顛倒執。
十、精滿不思婬的原理
弟子問:有一天早上行禪觀行四念處時,忽然起了一念說放松丹田,當放松丹田時,一股暖流充滿丹田,暖暖的、熱熱的,到今天丹田還是暖暖的。隨著暖流出現,弟子發現特別的是,看到異性不再起念頭了,也不再用對治的方法了,就好像看同性或普通物品一樣,丹田處也不晃動。(平常見到異性就會有無法控制的非理作意,生理性的丹田處是有晃動的,需要用第二念來對治)請師父指導一下弟子的情況。
答:你通過打坐和行禪修定,把丹田部位的氣血打通了,暖相現前,丹田暖,渾身氣血通暢,身心都會柔軟,使得丹田處氣滿、神滿、精滿,不需要外在能量的補充了,所以生理性需求少了,以至於飲食少、睡眠少,也不需要婬欲了。精氣神不足的時候才需要外在的能量補充,生理性需求比較多。
而這些生理性的需要都屬於欲界人間的生活所需,當修行到超越人間境界時,飲食睡眠欲望等等五蓋漸漸去除掉,就上升到欲界天和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說欲界的未到地定具足了,色界的初禪定也快達到了。人的欲望降伏以後禪定會上升到初禪,在初禪定裡會斷除貪欲。
色界初禪天以上的天人,由於沒有男女欲望,他們就沒有性別,不分男女,因為不需要飲食,也就沒有鼻識嗅香,沒有舌識嘗味,只有眼識、耳識、身識、意識和意根。所以識心是為眾生的需求設置的,沒有了需求,識心也不必存在。如在滅盡定裡,只有意根存在,沒有六識,而且意根還滅除了受和想兩個心所法。
你丹田處不晃動,說明精氣滿了,自然不需要婬欲,對婬欲不感興趣了。精氣不滿時,就像半瓶水總是晃動,需要從外面再注入一些水,水量足夠、滿了,水就不晃動了。丹田精氣滿了,也不晃動了,也不需要通過婬欲補充。世尊在楞嚴經裡講斷欲的境界時說,斷欲的人在男女行婬時,感覺味同咀嚼蠟燭一樣,特別沒滋味,是一種不得不忍受的受辱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你目前處於斷五蓋遮障階段,未到地定具足,初禪定即將發起。在這種定中,具足了斷我見和明心證悟的禪定條件,福德智慧等條件有待完善。若斷我見和明心以後,再加上有初禪定的定力基礎,可以斷除貪瞋癡根本煩惱,成為小乘的三果人。前途一片光明,繼續努力吧!
無欲或者欲望少的人,一部分是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一部分與前世修行有關。前世是三果人已經斷欲了,今世無論學佛與否,都沒有欲,或者欲望極淡,幾乎沒有,但世俗情會有一些,不多。前世三果之前初果之後的人與,今世欲望也淡薄,修行很容易而快速。
若禪定跟不上,這些都屬於意識控制,禪定中降伏的煩惱都會隨禪定的退失而再現,何況無禪定的降伏煩惱,更不堅固。唯有斷我見以後的斷煩惱才是永斷不復現。
十一、任督二脈小周天的氣脈運行
藍天在修定觀呼吸過程中氣脈的運行情況:最近幾天打坐觀呼吸,氣息強烈沖擊會陰處,會陰、尾閭、後腰,骨盆發熱明顯加強。大概去年二月份左右,在通後腦勝義根處時,當時左耳已經耳鳴了五個多月,氣脈通完腦部後,左耳耳鳴就好了。去年五月份時,在打坐過程中,由於舌頭前端沒有完全觝住上牙堂和門牙,氣脈通過右上牙和右下牙之間的時候,使整個上牙齦發炎,損害了三顆上牙。
這是氣脈進入督脈出現的現象,氣脈在後背督脈裡運行,也會對前面的五臟六腑和全身有調理作用。氣脈從尾閭進入後背,沖到後脖頸處會有一定的阻礙,沖破此處進入後腦勝義根裡,這裡的阻礙雖然可能會大一些,但是眼耳鼻舌諸根,會得到有效的調理,會變得耳聰目明,眼疾、耳鼻舌病會消除。氣脈一旦到達後腦處,一定要加緊打坐,讓氣脈更足一些,能快速通過頂部百會穴,這樣治病效果也會更好。氣脈運行到在後腦這裡的時候,可以觀想業障氣從頭頂百會穴出去,這樣也有助於消除疾病,讓氣脈盡快通過後腦,進入任脈和督脈交接處,以便打通任督二脈。
牙齦發炎,那是氣脈強堵在牙齦處,熱量灼燒牙齦就發炎了。如果舌尖的任脈和牙齦的督脈連接好,氣脈順利通過牙齦進入舌頭處,從而進入任脈中,完成一個小周天的循環,就沒有這樣的事了。三脈當中,氣脈先通任脈,再通督脈,任督二脈循環通了以後,再進入中脈,中脈最不容易打通,一旦打通,百病皆無。
十二、養氣與道的關係
養氣即養道,氣足心在定,心定慧即生煩惱則降,見道則易。養氣一在於補,二在於保護,不輕易耗費。第二防止泄露是最重要的,因為一邊補氣一邊耗氣泄氣,則補得無意義,也許還會補錯,出現病障。
人體裡的氣都在哪些方面容易泄露?首先是大小便時是泄氣的,需要消耗肝氣肺氣脾氣胃氣等等,如果這些氣不足,則大小便困難。那麼大小便的次數多泄露的氣也多,身體虛的人,大小便之後會有無力感。所以佛讓弟子飲食時要善知止足,日中一食,過午不食,免得一是消耗了福德,二是耽誤修行時間,三是助長貪心,四也就是免得頻繁的大小便。所以佛的戒律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也是有助於修道的。
第二個最容易泄露氣的就是婬欲,也需要消耗很多身體裡的氣,婬欲頻繁的人則身體素質差。過去時的皇帝就需要經常性的吃補藥,然而補趕不上泄漏出去的,補藥吃多了也傷身體,最終身體虧空導致早亡,有節制的皇帝才有可能長壽,但不多。佛制戒要求斷婬,是因為婬欲是生死輪迴的根源,無婬無欲則出欲界。楞嚴經中佛說:以婬心行道猶如蒸沙成飯,終不成就,因為沙非飯本,以婬欲心行道,則為魔行,終不成道,所以佛制戒斷婬。一心發願想成道的人,為了自身的解脫,也應該自覺降伏婬欲煩惱。
第三個容易泄氣的就是言語,說話需要消耗丹田氣,意根動念想說話時,丹田氣發起,氣順著脈輪向上運行,經過喉輪到舌根處,意識身識出生,語言就產生出來了,其中各個臟腑會有很多氣隨著語言跑出去了。所以氣虛的人說話無力,甚至發不出聲音。有的人說話多了也會感到無力虛脫,天天都要說很多話的人耗氣太多,這樣的人一般都沒有禪定,即使有禪定也會退去。所以佛弟子修道一般都喜歡靜默,無重要事不說話,這樣做一是聚氣,二是心不散亂。
第四個容易耗氣的就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心念太多,精神內耗,氣也耗沒了,則禪定不容易生起,生起也會消失。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一說話身體裡的氣就散發消失了,意根一動念,本來身體修鍊出來的火就消散了,暖相消失了以後,身體就寒冷。念頭也是要消耗能量的,身體特別虛弱的人,沒辦法集中精力考慮問題,大腦可能會一片空白。思慮過多的人容易疲勞,也容易餓,經常動腦的人脾容易虛,也容易餓,隨著能量的消散,禪定也會消失。
以上是身體泄氣耗氣的最主要渠道,九竅都容易耗氣耗血,久視肝氣散,導致肝血不足,久聽腎氣散,導致腎衰,久嗅久嘗久觸都會造成氣血流失,使得禪定不繼。身體表面的毛孔也能散發能量,洗澡時間長溫度過高,都會造成氣血的流失。要想修好道,世俗法都要節制,適可而止。不貪色聲香味觸法,道則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