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與參禪證道(第一部)(第二版)
第二節 意識不是要證得的標的
一、學佛修行的目標是生般若智慧
學佛修行的根本目標,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從而明心見性生出般若智慧,成為大乘菩薩,然後再生起各種觀行智慧,最終才能成佛。而般若之體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所有佛經都是圍繞著如來藏而展開,因此如來藏就是成佛的關鍵和主體識。證得第八識萬法的根源以後,能體悟六祖所說的五個何期自性,就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的來龍去脈,無明破除,般若智慧就打開了。
意識心很容易發現和觀察到,證得意識並不能知道法界的真實相,根本無明不破,不會有般若大智慧的出生,因此這不是學佛的根本目標。觀察意識的體性,斷除意識的我見,就不再把意識當作真心第八識來悟了。明了妄心七識的體性,就能找到七個妄心,剩下的一個第八識要證得就不太難了。八個識的道理都很重要,都要明了,這樣智慧才會越來越深細,無明越來越淡薄,有一法不知就是無明。無明斷盡,就具足了一切種智,心裡都是明,沒有不通達的法,就成佛了。
二、六祖為甚麼悟後修了十五年
六祖是被人一路追殺,不得已才混在獵人隊伍中。他那時所處的環境只能修定,但是六祖修定不是為了保任真心,他是在定中思惟真如之理,然後獲得了很深的後得智慧。真正證得如來藏的人,無須保任如來藏,一悟永悟。如果悟得了離念意識心,就需要保任意識的無念狀態,總要修定讓意識心達到無念,沒有妄想,如果不修定,妄念就又出來,那就不是悟了,顯然這種悟是錯悟,誤會極大。
因為他們把沒有妄想時的意識心當作如來藏來悟,有妄想就不是如來藏了,所以必須借修定來保任住意識不生妄念,以期達到很長時間沒有妄想才行。這是把生滅的意識當作了不生滅的如來藏來悟,錯修錯悟,誤會太大了。真正的悟不需要保任,如來藏永遠沒有出現妄念的時候,不用意識心去把祂修成無念,不用意識來保任如來藏無念,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雖然悟得如來藏以後也要修定,但目的卻不相同,目的是想讓自己獲得更深的禪定,然後再觀行,以獲得更深的智慧,減輕或者去除煩惱,心得清淨。六祖在那十五年中,四禪定修出來了,神通修出來了,智慧修出來了。六祖不是去保任第八識如來藏,他明心證悟了如來藏,就永遠認識了如來藏,不會再迷失了,通過修禪定,更加深刻的體悟了如來藏的體性,使自己的心更加清淨,般若智慧更加深細。
三、在聞聲時應該識取真心
聽聲音的時候,有耳識的參與,有意識的參與,同時也有第七識和第八識的參與,這四個識都是無形無相的。如果要在聞聲時悟道,就要分清楚哪個是第八識,哪個是第七識,哪個是意識,哪個是耳識,在這幾個識和合運作當中一定要分清真心和妄心,分清楚以後,認取那個真心,這就是明心開悟。
如果福德、定力和慧力都不具足,往往就要認妄為真了,錯把意識心當成是真心第八識來悟,或者把幾個識的和合運作當作是第八識單獨的運作,誤會非常大。假悟的時候也有一種空的覺受,內心也能清淨一下,也能看空一些人事物理,也能稍微看明白一點點的佛經,也可以把空理套上去,但就是不知道第八識是如何具體產生五陰七識萬法的,悟錯的人是絕對不會知道的。這就是真悟與錯悟的分野之處,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意識心和第八識都是無形無相的,都有某些相似之處。一般人就把意識稍微清淨一下,沒有了雜念妄想,沒有了心緒起伏,能清清明明的感知身心內外的一切境界相,就把處於這種清明狀態的意識心,當作是本來無念無知的清淨第八識,這樣就錯認了主人公。意識無論怎樣的清明,怎樣的不知,只要有意識心存在,就有了知六塵境界的知;或者意識有定了,也有知定境的知,因此就不是第八識。只是自己的意識心比較愚癡,很難反觀到此時自己所處的狀態,就認為這就是第八識的不知,從而認定自己證得第八識了,這個誤會太大了。
其實意識心變得很微細的時候,其反觀力也變得很微弱,再加上學佛人不了解意識心的體性,錯認意識心為真心第八識的現象就非常的普遍。現在自認為開悟的人到處都有,但是多年下來以後,智慧還是原來的水平,還在原地踏步,並沒有得到增進,禪宗公案還是看不懂,經典還是看不懂,即使感覺看懂了,也是意識的解。
所以勸導那些自認為已經開悟的人,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盡快回頭檢查一下自己的所悟到底是甚麼,對照經典去檢查,把意識的體性和第八識的體性再作仔細的分析與判定,嚴格區分開真心和妄心的種種不同,然後再努力圓滿具足做菩薩所必備的條件,當做菩薩所必備的條件都具足了以後,再來重新參禪,以求真正地進入佛門,做真實義的菩薩。
四、真妄心永遠不能互相轉換
明心見性不是把妄想變成真心,妄心永遠是妄心,真心永遠是真心,二者之間不能互相轉換。很多人總想把心修到無念想的狀態,以為這個無念想的心就是真心,這就大錯特錯了。意識心通過修行確實能無念想,但無論如何的無念想,祂永遠是意識心,不能成為真心。真心不管我們有沒有念想,祂都在運行著。五祖說:要見性,輪刀上陣也見。意思是說如果開悟見性了,應該在行住坐臥都能時時刻刻見到祂,不一定非得在沒有念頭時才能見性。沒念頭時,那時最容易見到沒有念頭的意識心,不容易見到真心。